古时候有一本《嫖经》,专门有讲到。
也没看过本书,只在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有一定篇幅的介绍。
老鸨肯定不是公推选出来的。
古代青楼女子通常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多赚些钱,积累点资本。
老了以后自己另开新业,或者从上一任老鸨那花钱,把店盘下来。由打工者变成经营者。
此套路应该亘古不变。
老鸨通常人老珠黄,青春已逝,很难找到合适人家谋条出路。昔日春风得意,老来孤苦且不再被客官们照顾。看着年轻的女孩子们正享受青春,那种失落、压抑显而易见。
会有一部分人将这种压抑,苦痛,转嫁到年轻的“老师”身上。加上逼良为娼向来为人所不耻,老鸨的形象一直很丑陋。
那些年轻时攒不够资金,又不能在合适的年纪找个好人家落户的。晚年就凄惨了。
或饿死街头,或销声无踪。
真正像杜十娘那样,积累钱财,怀着一腔理想。只为能遇上一个真正可以托付的人,概率其实很少。如果多,她就不会怒沉百宝箱了。
鱼玄机有诗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良家女子尚且不能如意,何况她们。
普通人家、鳏寡孤独(年幼丧父,年老无妻/无夫无子)她们是看不上的,年轻时习惯了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生活标准可不能降低。
有钱人又如何呢?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的柳园案,世家大族何朋的夫人蓝宝石,前身就是海棠苑的。
何朋有实力,也爱她。但又怎么样呢?
一朝家道衰落,钱不多了,蓝宝石就离开了他,嫁给另一个世家大族梅氏,成了别人的夫人。
这就不能不让有钱人顾虑。
那些运气好被有钱人家赎出来的,以为脱离了苦海,实则地位极低。可能连妾都不如,甚至连妾的名分也没有。理法上,连妾都不算婚姻关系,她们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宋提刑官》里梁羽生的案子,就很能说明了。
娄夫人(青楼出身)唯一能依靠的只要自己的儿子,她在娄家的地位非常低。
娄家小姐几时拿正眼瞧过她?
她相当有危机感,只有她的儿子成为娄家唯一的继承人,她才可以母凭子贵而获得安全感和尊重。
也许柳如是幸运:钱谦益也算有头有脸,为了新欢连老婆都不要了,明媒正娶。
可惜还是水太凉。
柳如是算是“老师”里面有理想有追求有价值观的人了。堕入烟花也是因为贫穷是原罪。
这样的人即使放在良家子弟也不多见。
在钱谦益投降前,日子过得也还不错。但还是分道扬镳。
看到不断有网友来点赞求书。果然孟子说的好!古人诚不余欺也!
再做一些扩展,仅供下饭,没有颜色哦~
只知道《嫖经》和《金瓶梅》同出一个朝代。
那个天子守国门的时代,朝野关注的,居然真的是床上那点事。
不免令人嘘唏。幸好彼时没有网络与电影,不然岛国老师们也不会狂放如此。
《嫖经》又叫《青楼韵语》。
单看此名,又让人浮想联翩。
然而它并不传授手法与技巧,也不是《把妹指南》。倒像是本文艺著作。
其中不乏大量一本正经的诗词,才子佳人的悸动故事。
也很本质地告诉大家一个都懂的道理:
游戏想玩的嗨?少年,你充值了吗?
书既然说的是青楼,那我们便顺道了解一下。
古代青楼与贤者时间前的期待,恐怕是相去甚远!
青楼,原本是指豪华精致的楼房。高门大户之家的代称。
在南北朝梁朝时,这些高门大户之家蓄养倡伎,大约必不可少。
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南陌头。
——南北朝·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
到了大唐,青楼便逐渐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
所谓:
摇曳帆在空,清流顺归风。诗因鼓吹发,酒为剑歌雄。
对舞青楼妓,双鬟白玉童。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
——唐 李白《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诗酒剑歌,要在青楼舞妓面前,才意气风发。可见青楼对男人的魅力。
不然,杜牧也不会说什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了。
然而,自唐以后的青楼,却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叫。
必须要达到星级标准,高端会所。大约休闲娱乐之类的小会所,还上不了档次。
只不过我们都喜欢商业互吹,吹着吹着,一般的妓院也说自己是青楼了。
古代青楼对女孩子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
吟诗诵词、弹琴唱曲,才是主要节目。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当然,这也是面对市场。
那时古人去青楼,未必只是探讨人类起源等科学研究。
他们去那里,主要是环境优雅,妹子养眼。坐下来喝一壶酒,点上一些美食。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或者只听听音乐看看歌舞,或者只找个聊个来的妹子谈谈心。
更有文人士子,达官贵人在那里吟诗作对,洽谈业务。
大唐五万多首诗,一多半是靠歌伎们传唱保留。作为文化传播和接续的一种,与教育、书文碑帖刻字、口头相传、歌曲传唱等等,共同接力了文化的传承。
(原句为:一多半靠歌伎们传唱,才保留下来的。有歧义,不太好,修正了下。)
那些公事公办不好弄的业务,也不妨在青楼里拍板。
大家把烦人的事暂时往旁边一丢,功名利禄如浮云,寻得片刻休闲。
故而,逛青楼的也往往都是文人士大夫,出手也相当阔绰。喜欢抖抖文学底子,炫耀下逼格。富商巨贾则看上了优雅的环境,高级的服务,谈业务相当方便。
试想,美酒佳肴在前,丝竹管弦在耳。靓丽佳人来回穿梭。
口也吃爽了,眼也看爽了。大家都乐呵呵的,那还有什么搞不定呢?
也因此,青楼比一般的妓院要更高级。
选址更是相当讲究:
要在通衢大道之旁的一条小巷,曲径通幽,避开闹市。
门前最好有杨柳,杨柳依人。
窗外最好有流水,含情脉脉。
室内设计就更是讲究:
厅堂要宽,要有庭院。所谓: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 欧阳修《蝶恋花》
前后有种花草植被,左右要摆几个怪石景观。
池中泛游鱼,轩内垂纱帘。
要有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满满的艺术气息。
这样的环境,即使不探讨人类科学,也相当惬意!
这样的环境,姑娘们除了颜值较好,美丽动人外。自然也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唱歌弹琴只是基本功。下棋绘画更是家常便饭。而情商高,会讲话,脑经转得快更为要紧。有些话说得,甚至不亚于外交辞令。
明代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阁老跑去应酬,点了妓女齐雅秀作陪。
齐雅秀故意迟到。三杨问:干什么去啦?
齐雅秀:在家看《烈女传》。
三杨大笑:母狗无礼!
齐雅秀:我是母狗,各位是公猴(公侯)。
这样的环境,也自然不是必须直奔主题。
宋徽宗赵佶去见李师师。
又是喝茶,又是吃水果,还要香汤沐浴。折腾了老半天,才见到李师师一面。
听了一支曲,连手都没碰,就回去了。
官家谈起此事,还觉得【意趣闲适】,舒服极了!
去了一趟青楼,手都没碰还感觉良好,这也没谁了吧。
中档的妓院叫“酒楼”,营业重点也不是青楼的声色之美。
既然叫酒楼,重点也自然放在了菜色的烹调,器皿的讲究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年轻妹子怀中陪。
等到了晚上,那些酒楼便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红灯区”。
金陵夫子庙秦淮河,便是古代最大的红灯区。
想那时,一到夜晚,红灯花船必然往来秦淮河上。
声乐纵横,好不热闹。
而江南贡院就在夫子庙旁边。
考试后出来的士子们,顺道去河畔看看风景,听那些楼上不停吆喝的大爷来玩撒。
虽说不比一日看尽长安花,但也是春风得意精神爽。
很有意思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谢故居,也在夫子庙景区,在那秦淮河旁。
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高楼绽春花。
这些东晋的士大夫们,家中蓄姬是必不可少的。
可能是时代的原因,原本只有被高楼大户包养的歌妓们,也逐步走了出来。
走到秦楼楚馆,由大户人家的独乐乐,变成了人民大众的众乐乐。
低档的妓院便是瓦舍了。通常是官方经营的廉价会所。
这里,音乐美食,鲜衣怒马,大约不再是重点。可能大家就直奔主题了。
既然白菜价,也就无所谓什么格局讲究了。
这还只是官方的。
民间的下等妓院,恐怕连瓦舍的级别都够不上。
有的只有一间板壁房,号称“寮”。
寮在汉字中,有小茅草屋,小茶馆,小酒肆的意思。大抵还能提供一些饮食酒水。
比寮稍微好或者次一点,可以有条船。
船也看级别。贵点的是画舫,一条船也就是他们的营业场所。
经济不够的,就租条破船,也能照常运作。
最最最低级的,当属“窑子”了。
窑子从根本上,连妓院都算不上。
从明代开始诞生,一般是贫困小民,找一间破窑。弄几个落魄的甚至乞丐女子让人选。
选好了,投钱七文,便可直奔主题。
如此价钱,也就不能要求他什么了。
说来很是奇怪,在对男女设大防的封建时代,却允许妓院公开存在。
而且最早是由官方经营的。
首创者当属齐国的管仲。
经齐桓公批准,齐国首开第一家官方妓院:女闾(闾,门口)。
当时就设立在齐桓公的宫门口,配备了“老师”700人,由齐桓公担任董事长,管仲任总经理。
管仲开设妓馆,最初只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顺便刺探他国情报、招揽人才。
齐国的酒店有三陪小姐,游走各国的名士自然趋之若鹜。
各国“见贤思齐”,也争相仿效。
越王勾践报复吴国,就组织了慰问团去前线劳军,谓之“游军士”。大约是最早的军妓了。
到汉武帝时,“营妓”便成了一种制度。
最初是临时的,不够稳。大家有意见,就改成分配制,把犯人的妻女强制性分配给军人。
但军中毕竟讲究等级,这样难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也只好实行营妓制度,官兵一律平等,人人有份。
营妓制度始于汉、兴于魏,唐宋两朝仍然经久不衰。
但唐、宋时期承平日久,原本的劳军就变成了官场上孝敬上司和往来的法宝。
唐、宋的地方官办交接,除了交割文书档案外,还要交割妓女。
唐代,歙州郡守李曜与新任郡守吴圆办交接。李曜钟情于一位营妓,但营妓是公物,不能带走。只好留诗办交接。
今日临行尽交割,分明收取媚川珠。 ——李曜《赠吴圆》
吴圆回诗说:兄弟,你那个不行啊。再找找,我想要个更好的!
常州官员杜晦离任时,和相好朱娘一起抱头痛哭。
郡守李瞻一看,成何体统!想要就直接说嘛,带走带走!
营妓既然能成为官员的玩物,也一定会成为官场斗争的工具。
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指控杭州太守祖无择与官妓薛希涛私通。
朱熹诬陷天台郡守唐仲友与营妓严蕊有染。
两个案子当时都吵吵得不行,都是因为官妓们自己扛住了,抵死不招,才算完。
其实这也是趋势使然。
营妓在唐、宋时被规定,只能“歌舞佐酒”,不准“私侍枕席”。
这样就从汉魏的慰问团变成了陪酒女郎。
可是营妓伺候的都是达官显贵。美人在前,几杯酒下肚,后面研不研究科学,就不好说了。
如此,到了明初,朱元璋开始也还在乾道桥和武定桥两处,设置官方妓院。
但后来硬是下决心,严禁官吏宿娼,违者重罚!
罪名次于杀人,可见处罚之重。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然去妓院不行了,不妨把妓女叫到酒店来,上门服务。
还可以借口研究科学,把妓女叫到后堂苟且。
前面的明代三杨阁老,不就是去苟且了。
而且明代居然还出了《嫖经》这样的专著。
经原本是神圣的,儒家经典中,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才可以成为“经”。其余的书只能叫“传”,经的档次可是很高的呢!
佛教中,也只有如来口嗨的才可以成为经(慧能《六祖坛经》比较例外)。
逛青楼都有《经》了,可见士人阶层已经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这样发展到清代,官方虽然也曾禁止非法娱乐活动,但乾隆以后,还是死灰复燃。
大约在康熙年间,官方妓院已明令停办。
到康熙十年,官方妓院几乎没了市场,逐渐被民间机构取代。只不过他们必须要在官方登记注册,经过登记的,就是有营业牌照的妓女。
到1864年前后,据有关数据,上海租界人口50万,妓院就有668家。
古代秦楼楚馆的发展,大抵如此。
虽历经千年不衰,这不得不让人好奇:
男人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逛青楼?
甚至连问君能有几多愁,都变成了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难道自己的女朋友、妻子不香吗?
应该不单纯只是只有五姑娘的问题。
三、问君何故上青楼?
男人为何热衷逛青楼?只是因为寂寞,没有妹子么?
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大丈夫何患无妻!
在古代,这还真不是问题!
男子二十岁成年礼后,会有家里人来给介绍妹子。而且妹子们都很年轻。
虽然古时理论上,女子十五岁才成年。
但王朝律法:十三、四岁就得嫁人。
如果女孩子们不嫁呢?那便是犯法!家人坐牢。官府派人强制你嫁出去。
最有名的是勾践为了复仇,颁布法令: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鲁国·左丘明 《国语·勾践灭吴》
勾践这道法令,给剩男剩女限定了一个年龄。
女孩子最迟最迟十七岁就要结婚,男孩子最迟二十岁。
可实际上,很多女孩往往十五岁上下,就找到婆家了。
十六、十七岁在古代,要算作大龄青年了。
一个男子到了青春的年纪,基本上就会有妹子。
即使家人介绍不到,也会有官府包分配。
如果是当兵的,远在外地不能回家,还有“营妓”来解决需求。如果遇到战事,能俘虏到敌方国家的女人,或者救下无家可归的女平民,也能按需分配。
才会有【大丈夫何患无妻】的根本社会保障!
国家帮你解决了自然需求,就把精力投身到事业上,为国贡献吧!
可惜,如此优秀的传统却遗失了。。。
这让当今喊着:国家欠我一个小姐姐/小哥哥的小伙伴们,情何以堪!
如此,因为寂寞无处宣泄,显然不合理。
也有人说:十三、四岁的孩子,毛还没长齐,模样也没完全长出来。
人间极乐,懂个球呢!
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毕竟古代没有自由恋爱,结婚前两人互不相识,甚至新婚之夜才见第一面。
更别提三观一致,有无话聊。
这就只能看运气。
一旦女孩子颜劣情挫,或者男孩子木讷刚直。两人又是为完成传宗大业、家族利益而结合,便很难有悸动的感情。最多也就是例行公事。
如此,青楼确实能给予一定的调剂和补充。
只要小哥哥们舍得掏银子,纵使吹自己才华盖过曹子建,创业牛掰如刘备,
也一定会有小姐姐拍手点赞。
正如《嫖经》所云:只须片刻称子建(曹植),不可一日无邓通(西汉著名有钱人)。
只是,这样的调剂需要花钱买,内心深处的满足难免要打折扣。
事实上,无论是官方的营妓、国营的青楼、还是民间的妓院,都是要吃饭的。
获取高额利润,怂恿小哥哥们充VIP、VVIP才是王道。
在金钱与才情之间,他们的天平永远就是倾斜的。当然,这要放到后面去说。
此处的重点,还要聚焦男人逛青楼的内在原因。
干说道理无用,还得说故事。
唐代名妓郭时秀遇到了一个难题。
中书省参政阿鲁温总是找她开玩笑:
时秀,你说,我和那个文人王元鼎比,哪个更让你喜欢啊?
郭时秀笑着答:
元鼎哥哥只是个文人,大人您是国家栋梁。
治理国家,您当然牛掰!哪能跟酸腐文人一样清闲,只为讨女孩子喜欢呢!
看不明白的话,纠结你就品,细品。不纠结就往下看~
北宋国家曲艺中心办主任(当时还不是,不过很快了)周邦彦。钻到了妓女的床底下。
他没想到,他点的这名妓女很火,又来了一位客人点名要她。而且这位客人比他周邦彦的官更大,更牛掰。
被堵在房里的周邦彦,只能往床下钻。
客人在房间呆了半天,和妓女有说有笑。还说带来了进口的橙子,要她尝一尝。
本来被打扰了就不爽,又深夜放毒,周邦彦浑身难受。
难受,一口气就憋出了一首词: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少年游·并刀如水》
(解析):
两个小情人一起吃橙子,切橙子的刀像清水一样光洁,撒上盐的橙子像盘子般白净如雪。
用她的纤纤细手,把切瓣的橙子送到对方嘴里,爽啊!
房间里暖意融融啊!带烟的熏香在挠心啊!两个人相视而坐,陶醉在妹子的笙曲中。
夜深了,妹子说:
你住哪呢?都已经夜上三更了。外面风又冷,路上也没行人,你就别走了吧。
等那位客人走了,憋了好久的周邦彦才从床下钻出来,顺便把这首词送给妓女:
师师,喜欢吗?
师师:讨厌~
师师?对,北宋东京名妓李师师。
那夜,周邦彦到底走没走,我也不知道了。只能是凭词想象吧~
那位和李师师同吃橙子的客人,又是谁?
那还用再问?人家的瘦金体书法,可是流传到今啊!
赵官家隔三差五往李师师那跑,两人缠绵之际,李师师顺带就把这首词唱了出来。
赵官家:咦?!好耳熟!操!
周邦彦这个混蛋!滚!贬出京城!
过了没多久,赵官家再去找李师师,人竟然不在。
左等右等,看见李师师回来了。哟!人都哭花了。
怎么了,小姐姐?
给周邦彦送行去了。他还写了首词。
我看看。
妹妹唱给你听吧: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赵官家一看,人才啊!你TM要不是跟我抢女人, 也不至于这样啊!
算啦算啦,放你一马。回来当个曲艺中心办主任吧!
周邦彦身为臣子,却能和至尊天子同嫖李师师。
赵宋官家贬他出京也是一时之气。但终究还是要召回来。
总不能因为和臣子在妓院抢女人,就罢人家官吧,说出去也不好听。
王元鼎与阿鲁温的地位,也可谓天差地别。但在妓院里,都是一个身份:嫖客。
他们都是客人,都要照顾好。郭时秀不得罪阿鲁温,但也表明还是元鼎小哥哥坏一点。
这便是青楼的一个独特功能:在这里,能体验到短暂的平等。
除了平等,还有放松。
传统的礼教太束缚人了,即使是夫妻之间,也得端着。
男的不端,就是淫邪。女的不端,就是淫乱。
还会被人拿出来嘲讽,在官场上还能成为被人攻击的理由:
西汉京兆尹张敞,就被有关部门检举:给老婆画眉,画得太妩媚!
汉宣帝把他召过来:有人举报你和夫人在家太会玩哦~
张敞嘿嘿笑:夫妻之间,还有比画眉更会玩的呢!
汉宣帝哈哈大笑。
何况传统的妻,总在礼教的要求下,把自己弄得很无性。
眼看黄脸婆,了无生趣。还端着,又不能城会玩。还不能太疏远。
疏远了,又有人会说事。
海瑞就被人举报,和他的两个老婆关系不好。被人说:薄情。
即便不被人举报,总还是生活在一起。
太亲近吧,她没大没小还女王起来了,不拿你当一家之主。
疏远吧,她跟你抱怨,你不爱她了。
哎!女人就像小宗之人一样,太难伺候了!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青楼就不会了!
在家里不好做,不方便做,对方不同意做的事。在青楼可以放开做。
妓女们为了赚银子,都会很配合。
旁人若是看见了,也不会嘲讽。没准还会赞叹车开的真溜!
在酒足饭饱之后,听着靡靡的音乐,搂着嫩滑的妹子。
闻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耳边不时听着妹子游走在探讨科学边缘的私语。
真是何其放松!
当然,自然赋予的本性,是第一推动力!
太监是不上青楼的(陪皇帝除外)。
青楼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上,兼备了休闲娱乐与社交的功能。
歌妓门口中传唱的诗词歌赋,既让人感到放松惬意,又能引来更多的文人雅士争相斗墨。
在没有网络、电视、电脑游戏的古代,打发无聊时间,变得有意思多了!
妻们对夫逛青楼,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们甚至发现:就让那个死鬼去青楼学习一番,再把学到的技术拿回家试试,感觉还挺爽!
男人们更是深谙其中之道。哄好了夫人,再去放松,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如此,青楼又有了调剂家庭关系的作用。
恩格斯说: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度,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看来,老外也不欺人也!
只是伟大的哲人是否知道,青楼同时还能产生爱情故事。
也许不知道吧。西方的爱情故事,多是王子与公主。
他又怎么会料到,东方的爱情故事,竟是才子与佳人。
四、青楼的爱情故事
进士郭昭述即将离开长安。按大唐的律法,他已被授官(天长县簿)。到任有期,不得不走。
他有些不舍,在长安的这些日子里,软玉温香,让他痛痛快快大展雄风。
毕竟是青年才俊,血气方刚。这一别,可怎么舍得啊!
他舍不得,钟情于他的妓女刘国容更舍不得!
人才刚到咸阳附近,就被刘国容的信使追上。
郭昭述展开信来:
欢寝方浓,恨鸡声之断爱;
思怜未洽,叹马足以无情。
使我劳心,因君减食。
再期后会,以结齐眉。
(解析):
睡得欢乐正香呢!就恨那鸡叫来打扰。
想你爱你还没爽够,你就这要走了,马蹄啊好无情!
让我劳心的是你,让我吃不下饭的也是你。
希望再见,我要和你举案齐眉,没羞没臊!
郭昭述看完信,哎呀,小姐姐自己怎么不来啊!
她要是来了,我TM还怕什么迟到啊!
进士欧阳詹年轻时去太原游玩,也被大爷来玩撒的呼声吸引。
一眼看中一位妹子,姿容俱佳!
小姐姐,等等我!
那段日子,堪称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后来欧阳詹被朝廷授予国子监中的官职,在长安工作,再也没有机会去太原府。
但他还是对那位妹子念念不忘,时刻念叨要是娶回家就好了。
以致于无心工作,连年终考核都不及格,差点被罢官。
有一次他的部下去太原公干,给他带回来一封信。
欧阳詹读信后,才知道那位小姐姐因为见不到他,相思成疾,竟然故去了!
只留下一首诗: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镂金箱。
——太原妓《寄欧阳詹》
小姐姐不在了!!!
欧阳詹晴天霹雳,竟“一恸而卒”,game over了。。。
在南京数年,竟一直不知道:
位于夫子庙东侧贡院街旁的桃叶渡,居然也和妓女的爱情有关。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代书法家。东晋还是士大夫世代有官做的时代。
更有简文帝的三女儿新安公主,吵着要嫁给他。
但王献之仍然桃花不断,常年在此渡口接送一个女子桃叶。
想那时,那两人频繁约会,大约不少开房。
据说两人相识,起源于王献之经常在桃叶渡洗砚台。
桃叶家里是卖砚台的,两人有共同话题,聊着聊着,也就从砚台聊到了人生。
王献之:小姐姐长得好清秀,叫什么名字?
桃叶摘了一段桃树枝给他。
王献之:桃叶!桃叶!你叫桃叶!桃叶啊,就请你做我的女人吧!
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桃叶的身份也成谜。一说是砚台商人,一说是秦淮河边人。而所谓的秦淮河边人,一般指的就是在秦淮河夫子庙红灯区的那些“艺术老师” 们。
有的版本说:桃叶是王献之小妾,家住在桃叶渡对岸,和妹妹桃根一起嫁给王献之。
秦淮河水流很急,渡口拥挤,经常有人落水。桃叶每次回家就很怕怕。
王献之就做了三首《桃叶歌》给妹子减压。
其中第一首很有意思: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感郎独采我。是啊!爱情,不就应该是【独采我】么?
正是要独采我,感情才是真挚不渝。不是那种我全都要的占有欲和城会玩。
试想,欧阳詹出身进士,身为京官,要个姿色可人的小姐姐应该不是难事。
却对太原的那位妓女一往情深,初闻噩耗,竟也相随而去!
此情之真,此爱之切。可见真实。
两心相付,此志不渝。
青楼往来诸客,只有才子能与妓女产生感情,也绝非偶然。
就像郭时秀说阿鲁温的那样,高官心系国家大事,又岂能一心附在小女子身上?
是啊,对于他们而言,名节利益才是主流。官场上生存不易,那么多相互斗争,又怎么能只顾着儿女私情?更何况那情还是风月场的。
倒是王元鼎有闲暇写诗、哄人。喜欢得不要不要的。
纨绔子弟、富商巨贾、贩夫走卒走进青楼,最心心念念的,恐怕还是上床聊天。
你要他们吟诗作对,既不会,也没有兴趣。
才子和妓女都是有才情和技艺的,都受过艺术的培养与熏陶。在基本需求之上,能建立起比原始欲望更高的追求。
才子们更看重才情,意味着把妓女当作人来对待。有一种相互尊重、商业互吹,甚至惺惺相惜的平等关系。一旦平等,便可能从知音而知心、知心而贴心、直至心心相印。
才子一般都是文化界名人,妓女是古代文化传媒人和社会聚焦热点。
才子的诗词,可以通过妓女的传唱流传,有的还会名声大噪。
妓女也得以才子的衬托,万人追捧,身价备涨。
才子熟读兴衰存亡,妓女看尽世态炎凉。
这两类人,对人生、对命运、对理想、对追求,对未来,多少有些终极关怀。
何况,才子多半怀才不遇,壮志不酬。
妓女自幼飘零磨难,冷眼人生。
这两类人撞到一起,多少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而爱情,也就在这共鸣中,悄然而生。
可这些,都是才子佳人式的。而且那才子还多半是官宦人家。
难道就没有平民百姓,也和妓女哥哥妹妹一回?
当然。。。有的!
临安名妓王美娘得了“花魁”,陪夜价一路飙升,居然涨到了十两银子!
打工仔朱重也想抱得美人一夜欢。
他加班啊、兼职啊。好不容易挣够了十两银子,屁颠屁颠去消费。
老鸨有点看不上打工仔,你随便挑个妹妹都行,天鹅肉你就别想了。
朱重不这么看,真心诚意上门来,又不缺银子,你再帮帮忙呗!
老鸨一看,也是一老实孩子。就教他打扮打扮再来。
现在姑娘们都喜欢帅哥,好歹你也整个中分,打下篮球。
朱重打扮打扮,总算见到王美娘。王美娘当晚喝的有些醉,大致情况了解了一下,有点不高兴。
觉得朱重你一打工仔,又不是有头有脸的人。姐现在身价可是涨上去了!接了你的生意,以后再跟别人谈生意,不好涨价。
朱重也不管,你醉了就醉了。反正我不走,今晚就住这了!
一夜之后,王美娘酒也醒了,感叹朱重一晚上照顾自己,也没什么非分举动,有点歉意。
觉得“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
可惜是市井之辈!要是当官的,冲这人品,托付终身都行。算了算了,价钱双倍还给你,表示感谢。这档子事就过去了。
朱重他老板兼养父去世了,就把养父的店盘过来自己做老板。碰巧王美娘他爸来临安找女儿,一边打工一边慢慢找,就在朱重店里打工。
一年以后了,王美娘被官家公子哥羞辱,流落街头。正好碰到朱重。
朱重正愁有劲没处使,天上掉来的机会。便伸手帮忙,让王美娘又回到了青楼。
王美娘一看这人真不错,你不是想睡一夜吗?来来来,今夜和你好好聊一聊~
这一次,大约朱重使劲得力,王美娘改变了以往的看法。
她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给自己赎了身,嫁给了朱重。回到朱重店里一看,呀!父亲也在,这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
从此日常聊人生。
而王美娘也改回了自己原来的名字:幸瑶琴。
朱重也可以去掉养父的姓氏,改回自己的本姓:秦重。
等等,这名字好熟悉啊?卖油郎独占花魁啊?嘿嘿嘿~
卖油郎独占花魁很具代表性。
以往的青楼爱情,男方无一不是才子官员,再不济也是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巨贾。
然而,秦重终于以小商贩身份独占了花魁,改变了幸瑶琴想嫁个宦官人家的初衷。
足见当时的价值观,已打破了士人官绅一统天下的局面。
社会的追求,已经不全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手里有银子,还是来点小目标比较实在。
同时,这也意味着传统的爱情故事,从满足文人士大夫诗词歌赋的高雅情趣,开始向满足市民阶层酸甜苦辣的各种刁钻口味发展。
市场对象由少数人变成多数人。
恰恰应证了明代的社会需求,已经进入了世俗化的社会。
唯其如此,才能诞生《嫖经》这样的神奇之作。《金瓶梅》也才能大行其道。
那个谈论诗词歌赋,欣赏高雅音乐的青楼,已经一去不返。
取而代之的,是窑子那样,咱们不来虚的。上来就开门见山。
为何就如此直接了呢?
我们的那些美好的传统、眷念,怎么就没了呢?
五、时代烙印
卖油郎取代了文才子。
这既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的悲剧。
因为诗词音乐是高雅的艺术,属于贵族阶层的。
而直奔主题探讨人类起源,只可能属于平民阶层。
秦重能最终得到幸瑶琴,也有赖于店老板这样的经济基础。虽然比较官绅差了很多,但在平民阶层里却非常受用。
做官太难还要考试,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升上去,官阶太多了!
永无出头之日的平民百姓,只能更真切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这个月挣了多少银子。
有房有车才是王道。
整个时代已经由最初的贵族政治,完全过渡到了平民政治。
连大明的创建者都是平民百姓出身。
则我们将无法丢掉平民阶层自身的烙印。比如:市侩、算小、小家子气。
朱元璋会给官员发很低的工资,却用道德来标榜官员:君子廉洁不爱财,不需要银子!
不信任任何人,全国布满了锦衣卫。
也不要管家(丞相),自己打理财产(朝政)。
而我等平民虽然对爱情,仍有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渴望。但事到己身,还是更在意对方的工作(社会地位)和财产。
那些对人品的考究、对才情的钦慕,都已经逐渐让位于银子了。
似乎银子够了,其他的是可以弥补的。。。
当然,平民阶层也有他的优点:勤劳努力、聪明善良(滑头+好骗)等等。
但在面对青楼之时,还用不上这些。
古代青楼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褪掉了包装。
仅仅把弹琴唱曲保留了下来,那些吟诗作对的通通舍弃。
则红灯高楼里,弹的也只能是靡靡之音,唱的也只能是《鹿鼎记》里韦爵爷中意的十八摸。
诗嘛,大约不会再有了。
最多变成了对子,变成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那句:
闻香下马,抹黑上床。
对银子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赤裸裸,不再含情脉脉,也不再子曰诗云。
以后的妓女们,也不必再吹拉弹唱。
于是乎,我们更追求感官的刺激,追求影视剧里包装完美的花花绿绿。
秦楼楚馆从社交场所,变成了彻彻底底的纵欲之地。
而原本应该满足本欲的夫妻,也已经不再相互满足基本需求,变得了然无趣。
婚姻最基础的东西垮掉了,也将变得岌岌可危。
但古人,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古人们,似乎不以为然。
更发展出:
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这话究竟最早出自哪里?我也是找了半天。
《金瓶梅》、《红楼梦》,明朝人的小说里都有记载,只是个别词句不同。
然而在早期的汉唐,是没有看到的(应该书读的还不够)。
也就是说,这话有文字的记载,至少在明、清两代。
这正是古代的平民时代。
既然生活平淡,千秋功业与我无关。人生短暂,芳华易逝,不如来点刺激吧。
在古代的传统家庭里面,妻似乎是一直不如妾的。
这很奇怪!
妻的地位是比妾高的!妻和夫是对等关系。我们看汉字,夫、妻的头上都有一把簪子。
而且妻和夫多半相遇于少年之时。
那时大家都是风华正茂,俊男美女。又都经过岁月磨合,彼此学习成长,套路互熟。
何至于敌不过半路杀出来的妾?
再看妾,地位低,和夫家不是婚姻关系,不能和夫家攀亲戚。
妾生的孩子,要管妻叫妈,不能喊自己叫妈。
夫妻吃饭坐着,妾站着。
怎么看也都不如妻有地位。
如果说可能胜过妻的,便是比妻年轻,比妻更低眉顺眼,更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但妻真的就不具备竞争力么?
同样是女人,妾会的妻也会。
如此,则不单纯是妾有优点。应该,妻有妻的问题。
妻,实在太累,太难了!
东汉史学家班固有个妹妹班昭,开办了一个贤妻培训班。
提出了好妻子的四个标准: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她说:
一个好妻子,不需要才华出众。只需要安静本分,老实规矩,便是有德。
不必能说会道,注意看人说话,或者干脆不说话。便是有言。
不要颜值高的,也不要打扮化妆。干干净净,按时洗澡,勤换衣服,便是有容。
入得厨房,做得好菜,便是有工。
按照她这一套标准,则妻们:
最好头脑呆呆,嘴巴笨笨。又丑又蠢,还不会穿衣打扮。只是会做家务就好。
我的天!这还是出自史学世家的才女!真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女孩子总是爱美的。
让妻们毫无吸引力可言,岂不是压抑正常的天性?
古代婚姻本身就不是自由恋爱,双方多半聊不到一起去。
现在又要求妻不能展示或提升自身魅力。那婚姻生活,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何况礼教对妻的要求也高,束缚也紧。
妻的最大任务,便是生儿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妻如果生不出来,也不会追究夫的问题,只会说妻不贤,甚至以此休妻。古代休妻七条,无子便占其中之一。
七弃: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开枝散叶,本来是人最自然的事。
但礼教把它变成了政治任务,完不成还一边倒成了妻的不是。妻压力山大!
何况礼教还要求妻不能太美,不能太让夫有想法。即使夫兴致浓浓,妻也要适当劝阻。
工作重心,应当是敦促、辅助夫积极向上,把家里打理好。相夫教子。
夫妻间的正常需求,只能以生儿育女为目的。
如果妻想和夫,好好地哥哥妹妹几回。也只能点到为止。如果频繁索要夫的爱,则很容易视为淫。甚至招来婆婆的厌恶,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沈园的墙上题了两首词。
曾经的夫妻,现在的路人,意外此园相会。
此时,曾经自己的妻,已是别人的妻。
男主心里五味杂陈。
想当初,两个人结婚不到一年,便被逼离婚。
原本可是很恩爱的!就因为太恩爱,天天黏在一起。男主的母亲看不下去了,这样岂不是耽误我儿子前程?休了!赶紧的!
男主不够坚强,不敢抗争,唯诺顺从。
多年后的相遇,物是人非。
那青春年少时得过往,点滴在心头缠绕。
沈园的酒喝的怎样,也只有男主与前妻知道。
相顾无言,往事成梦。唯有沈园墙上的诗,诉说着他俩人:那些年,我们分开的烦恼。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面对自己的丈夫,连个小要求都不能提,更不能卿卿我我。
妻实在太难了!
一方面要妻多生孩子,一方面又不能让妻有合理的性需求,不让妻建立女人对男人吸引力。岂不是自相矛盾?
在此重压之下,不要说妻对恩爱已经不抱期待。夫也会兴趣大跌,转投他处。
如此,一个符合模范的妻,只能是梁鸿孟光般的【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历来被视为模范夫妻的典范。
据说孟光颜值不上线,身材也总是掉线。
【肥丑而黑,力举石臼。】
眼界却很高,拖到三十岁还不嫁人。放出话来:嫁人就要嫁梁鸿。
梁鸿一听,铁粉啊!老铁不急,我来下聘礼。
婚后,两人十分地守礼。孟光每次给梁鸿送饭,端的托盘都要和眉毛一样高。
托盘把整个脸都挡住了,梁鸿究竟看不看得到他老婆?
不看吗?看都不看,哪来的感觉?感情会好吗?
模范婚姻,强调的居然是:尊卑有序、毕恭毕敬、彬彬有礼。
只有敬,没有爱。只有礼、没有情。
似乎,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就该如此。
夫妻之间,却像陌生人一样。见面你好,客气作礼,那还叫夫妻吗?
难不成,夜里行房,还要说:
请请请。
哎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请请请。
好好好,你先你先。。。。
不过。。。还真有!
宋代某位教官,五十岁续弦(妻子死了再娶)。
入洞房后,面对新娘,解开衣裳。先是点头赞叹一番,然后退三步,恭恭敬敬作揖。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老了想要个孩子,只好欺负你了。
说完,又鞠躬。总共作了三次揖,才上去。
学生们墙外听房, 本以为老师什么都懂,居然是个假司机啊!
夫妻之间,本应是除父母外,最亲近的人。非要作礼,岂不生分?
这夫妻关系,怎么看都不像是夫妻,倒像是君臣。
而且这臣子还越丑越好,越无能越好。
妻对付夫的手段,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
司马光就教育大臣们,对君主也要如此。劝不动官家,就哭!
好反人类的操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但女人爱美,男人也一样。对妻的颜值妆容,多少是有点讲究和贪慕。孟光其貌不扬,梁鸿却不以为然,起初不甚理解。但看他们夫妻这般生活,原来梁鸿连看也不看啊!
这就比诸葛亮的妻,差远了!
诸葛亮也去相亲了。见面的却不是妹子,而是未来老丈人。
相亲没见妹子,先见老丈人。这让孔明先生怎么说话?
难道说:叔叔好,我很喜欢你女儿。虽然我没见过她,但就是非常喜欢她!会对她好的!
相亲见面会,女方父亲黄承彦先开了口:
我有个女儿,头发黄黄的,皮肤黑黑的。才华倒是和你很配啊!
小伙子,有没有想法呀?
诸葛亮一听有妹子,那还用问,太有想法了!
黄承彦也不含糊,马上就把女儿装车包邮了(载送之)。
孔明先生结婚这么快,襄樊新闻都来不及更新头条。
倒是乡间谚语,很快跳了出来:
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
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相关引用,未注明出处的。
均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黄承彦的女儿究竟丑不丑,我们无法看到照片。
只能根据黄承彦的自述:
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
当然,古人说话虚的很,谦恭之词甚多。
犬子也不能说人家就是狗儿子。
黄承彦的话,和谚语两相照应。则黄家妹子的颜值也许很普通,或者耐看。
但重点说的,是黄家妹子的才。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隆中是自比管仲、乐毅的!
一番《隆中对》,让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刘备豁然开朗。那会诸葛亮可还没工作经验呢!
多年后的治蜀和北伐,也证明确实非一般之人。
黄承彦说女儿和孔明才华匹配,可见黄家妹子的才情,绝不亚于当时的社会名流。
可惜,黄家妹子没有任何事迹流传下来,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黄月英”一名,也只能来自日本漫画、游戏的杜撰。
推测:作为人妻的黄家妹子,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工作,让他有足够的精力治国。没有要房要车,也没有后院起火。甚至连教育孩子的美名,都让位给诸葛亮。
只见诸葛亮对诸葛瞻的庭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看不到黄家妹子的参与和辛苦。
如此,则一个合格的妻子,就应该像黄家妹子那样。辅助夫君成就一代伟人、搞好一项事业。而自己只需要做个默默无闻的工具人,就好了。
难道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妻子,留下一星半点的故事吗?
有!比如孟母三迁。
说来,孟母也是很辛苦的!
为了孩子有个好环境,不惜频繁搬家。
可我总有好奇:孟子的父亲去了哪里?
似乎,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孟母身上。
作为母亲,教育孩子是天职。那作为妻子,孟母和丈夫的生活如何呢?
不知道。
孟母三次搬家,没见她去和丈夫商量,也没见丈夫有什么意见。
甚至,她的丈夫就没出现过。
我们不知道, 作为妻子的她,究竟幸不幸福?
我们只知道,她和黄家妹子一样,没有留下名字。
这或许就是礼教和传统文化对妻的要求。
默默做事、默默无闻。能过日子、勤俭持家就好,不要提要求。
可以说,这样的妻是非常非常贤惠且低调的。传统的古人,通常都渴望娶到这样的贤妻,或者要求妻子按此套路执行。
但,同时对男人来说,这样的女人又多半缺乏吸引力。
男人对于妻,总是矛盾相随。
既希望妻能够人品贤惠,照顾家庭。也希望妻能够妖娆婀娜,满足自己的大胆想法。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自然也要上得夫床。
可惜臣妾做不到。
夫趣失于妻,只好求于妾了。
晋国干了一件蠢事。娶了秦国老大的女儿。
娶了就娶了,秦晋历来通婚之好。只是,何必还要再撸个陪嫁丫头?
这丫头也是!穿的比小姐还粉嫩,还要吸引人!
这事要怪老秦,卖一送一,仆比主还靓。你要是小姐姐多,我也可以帮你消化啊!
晋侯一看,哎呀!软妹子啊!笑纳笑纳。
把正主放一边晒着,倒对陪嫁丫头,哥哥妹妹卿卿我我。
秦国公主心里拔凉拔凉,悔不该酒醉多送了丫头,我手持钢鞭守空床。。。
古人这般买椟还珠的事没少干。
韩非就把这事当笑话写进他的书里,尽管他是站在权谋的角度说法家。
却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妾,是很有可能取代妻的!
妾一登场,似乎就注定比妻,更吸引夫的目光。
在夫看来,妾比妻有意思多了!
(更新,修改,调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