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Mail)报道,美国部分州的殡仪馆也会面向非洲裔美国人推出不太符合传统规制的,包含舞蹈派对在内的葬礼服务。其实早在1973年,由Roger Moore主演的007系列电影《Live and Let Die》中,一开始便为观众呈现了美国非裔黑人的“爵士葬礼”。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全称为加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hana),其首都位于南部沿海地区的阿克拉(Accra),是加纳经济、科技、文化中心。2010年,加纳推出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旨在发展加纳基础科技水平。目前,加纳的科技水平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加纳现在所使用的国名实际上沿用的是其历史上的古国名。十五世纪至1957年间,加纳实际使用的国名是“黄金海岸”。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十五世纪欧洲人来到加纳,看到当地人拿黄金和他们交易,于是便把此地命名为“黄金海岸”。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加纳的历史进程。公元3—4世纪,建立古加纳王国,其版图在今天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一带,10—11世纪时达到极甚时期;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掠夺黄金、贩卖黑奴;1482年,加纳沿海被称为“黄金海岸”;1897年,黄金海岸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黄金海岸独立改名加纳,原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加纳全国人口约为2950万,有阿肯族(52.4%)、莫西—达戈姆巴族(15.8%)、埃维族(11.9%)和加—阿丹格贝族(7.8%)等四个主要部族。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南方近海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拜物教(北方农村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和拜物教)。
矿产品、可可和木材是加纳经济的三大支柱,黄金、石油、可可为其前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因此加纳的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农业是加纳经济的基础,主要作物为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年产600万吨左右,正常年景中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加纳是西非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盛产名贵木材。可可是加纳的传统出口商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约占全球产量的13%,其可可种植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7%。其他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 甘蔗、烟草等。加纳的主要矿藏有钻石、铝矾土、锰等,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钻石储量居世界第四。黄金、钻石开采是其采矿业的支柱,2007年,加纳又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纳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因此石油开采也逐渐成为加纳经济新的支柱。加纳重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已成为带动加纳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通信及酒店业等增速较快。目前,旅游业也已成为加纳增速最快的产业以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加纳,葬礼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隆重的仪式。葬礼本该是庄严肃穆的,然而加纳人却用一种近似喜庆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因此加纳也被称为“世界葬礼之都”。讲起加纳独特的丧葬文化,我们就不得不从“凳子”开始说起。前文提到,加纳是西非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丰富的硬木资源。于是乎,加—阿丹格贝族便得以利用充足的林业资源成为全非洲最有名的木工部族,而他们拿手的本领便是制作加纳人的传家宝———凳子。凳子不仅仅是加纳人世代传袭的宝贝,更是至尊国宝,号令天下的权柄利器。加纳的广大农村仍保留着过去的酋长制,酋长由任命产生,在部族中享有很高声望。酋长拥有政治、土地分配和法律方面的权利。凳子是酋长权利的象征,每个酋长都有一个精心制作的“工”字形凳子。同时,平民百姓也都保存着一个自己喜爱的凳子,凳子是加纳婚嫁的必备礼物。加纳的凳子是由一块块约五十厘米、三十厘米高的整木雕刻而来。顶部座面呈现上翘的弧形,底部则是宽平的。每个凳子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其中间连接部分的连接处,那里通常都会刻上各种符号与花纹,亦或者直接雕成各种动植物图案。
加纳凳子种类繁多,一般是需要根据使用者的性别、身份和地位量身打造的。所以,他们的凳子分男款、女款,有为酋长而打造的,也有专门供普通人使用的。加纳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凳子,一般认为是与加纳人的原始祖先崇拜有关,这一点在前文中也有提到。他们认为凳子是祖先神灵的寄居地,生者可以通过凳子与死去的祖先进行交流。在许多加纳家庭,人们不仅会诚心供奉祖传的凳子,还会奉上祭品定期祭拜,虔诚祈祷祖先能够保佑部族家庭兴旺平安。加纳国宝级的凳子,每隔数十多年才会公开展示受万众瞻仰。由于笃信凳子具有超自然的强大力量,加纳人甚至将制作凳子的木材视为某种拥有神秘力量的神木。在砍伐这种硬木前,当地木工们往往会祭酒,以求安抚树中神灵。在木材被拿去雕刻的前后,尤其是为酋长雕刻凳子时,工匠们还要举行某种宗教仪式。这一点在《Religions of the World》(eleven edition)中也能找到理论依据:“在更为严肃的场合,人们要动用动物来献祭,人们会把狗、鸟、绵羊,山羊和牛这类动物的血洒在地上,以平息神灵的怒气或确保神灵们在一些困难时期能伸出援手。当一个社团准备战斗的时候,或(在现代非洲国家中)准备大选的时候,当长期干旱、疾疫流行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向神灵或祖先献上血祭。一位从事危险的狩猎活动的人在出猎之前可能希望向某位神灵献上祭品。”
半个多世纪以前,加纳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木匠,他擅长利用身边的木材制作各种造型的凳子。一次,他为本村酋长打造了一个老鹰造型的凳子,这特殊的造型顿时引起邻近村庄酋长的羡慕。于是旁村酋长找到木匠,希望能够获得一个可可造型的凳子,因为他是村里种可可豆最多的人。木匠花了一个月多月完成制作,可旁村酋长还没等看到成型的凳子便与世长辞。酋长的亲属为了满足他的遗愿,便请求木匠将凳子添改成一口可可造型的棺材。目睹这种奇特棺材的人们便开始有样学样,凡亲友逝世,他们便会找来能工巧匠,请工匠们按照过世亲人的遗愿,设计并制造出一口独一无二的特色造型棺材来。加纳棺材奇异的民俗,因此而诞生。前文一开始提到加纳四大主要部族之一的加—阿丹格贝族人相信人的灵魂是不灭的。所以他们认为其亲朋好友逝世之后,仍能记得生前的遗愿,所以逝者的棺材都有特定的含义。比如可乐瓶造型棺材的主人,生前可能是冷饮店的老板;雄狮造型棺材的主人,生前可能是无畏的猎手。在加纳,这些棺材体现了死者生前的职业和爱好。当然,还有一些棺材是按照死者生前的嗜好或者某个梦想而制作的。
在加纳,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很多,工作日时不好安排,因此当地的葬礼通常都选择在周末举行。与其说是葬礼,实际上加纳人的葬礼更像是一个家庭聚会。加纳的葬礼讣告要在逝者的直系亲属、整个家族、甚至整个部落间传达,由于加纳葬礼带着家族聚会的属性,所以家属发出讣告后要等全家族的人都回来,其后选择一个大家都方便的周末才能举行葬礼,有些大家族的亲属遍及全球,为了举行葬礼,死者往往得等上一年半载,方能入土。同时,加纳人认为,如果家中没有死人,放口棺材在家里是非常不吉利的,因此他们往往是等到病入膏肓之人真正无力回天时才匆匆找木匠制造棺材。但是,制造棺材是门技术活,即使再能干的巧匠,也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制出一口棺材。要知道,加纳的年平均气温为25℃,因此死者家属不得不将死者存入冷库,而死者一入冷库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年半载。
当地人参加葬礼的着装也有特殊的规定,紫红和黑色是葬礼着装的主色调。参加葬礼的女士一般身穿黑色传统连衣裙,头上缠红色或黑色丝带,而男士则以一块黑布裹体,裸露右肩。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男女也会有很多人选择配色庄严肃穆的的西式服饰,如西装等。几乎每到周末,加纳城镇都有伴随带感音乐而进行的狂欢。为了抬高葬礼的人气,很多大人物或有钱人甚至会在媒体上刊登广告,或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海报邀请周遭群众参加葬礼。所以在当地,如果周末没事干,很多人都会选择给周围圈子的人打电话询问哪里可以参加葬礼,显然葬礼已经成为当地人进行社交的场合。因此,一到周末就可以看到加纳大大小小的公共场所人流密集、车辆拥堵,加纳人一天赶两到三场葬礼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婚礼、洗礼和庆生是加纳人最为重视的日子,然而这三者没有一个能与当地葬礼的规模、水平和隆重程度相媲美。在加纳,人们一生中最昂贵的不是婚礼,而是葬礼。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CNN)提供的数据显示,加纳举办葬礼的人均花费约1.5万至2万美元(约合10万至13万人民币)。毕竟在当地,组织一场葬礼可不是个小工程,要做到保存遗体、通知家族成员、安排场地、邀请乐队、准备饭菜等事项的紧密结合,为此甚至还出现了葬礼经纪人这一职业。一场葬礼需要聘请的殡仪师、摄影师、调酒师、保安、厨师、乐队、舞团等等,一次普普通通的葬礼最少都要花掉加纳家庭一年的工资。由于葬礼的组织规模很大,花费巨大,所以很多家庭不得不依靠参加葬礼者的捐赠弥补亏空。前文提到Benjamin在高中时就选择从事丧葬行业,了解具体情况后,不难发现加纳的丧葬行业可谓是收入不菲。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是灵魂不死,它们又会以另一种形式开始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