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中枯骨的看法和逻辑很重要吗
來源在這裡:
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E5%90%8C%E5%BF%83%E5%9C%93%E5%8F%B2%E8%A7%80
同心圓史觀是臺灣前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於1990年代所提出的史學觀點,係以臺灣為中心,一圈圈向外認識世界、認識歷史,有如同心圓般擴散,因而得名。作為新的臺灣史史觀與歷史架構,雖然並未實踐於臺灣的教育改革中,卻與新史學等學術發展息息相關,成為杜正勝拓展的學術思想體系之一部。
簡單來說就是把全世界的東西都化成一個圓圈,台灣在世界中心,然後甚麼都是都往台灣方向去扯,看東西的角度都從台灣看,所以在這種邏輯下去看二戰會得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軸心國的神奇邏輯....所以最近很多台灣人強調美國跟國府聯手轟炸台灣也是差不多的邏輯
與之類似的是北韓的主體史學
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E4%B8%BB%E9%AB%94%E5%8F%B2%E5%AD%B8
我在政大遇過不少持這種想法的教授...只能說很無奈吧。
有句话说得好: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对于大陆来说,台湾绿营是那个装睡的人;而对于台湾绿营来说,大陆也是一个装睡的人。我们各自相信各自所愿意相信的东西,并且都觉得对方的东西无知可笑。
题主问"如何评价",那么我们就先不论那位台湾朋友所说的事实究竟是不是历史的真相,我们只来探讨为什么对岸的绿营会有这样的史观,而这样的史观又会给两岸的交流带来什么。
题主所po的聊天记录里,那位绿营的朋友(呃,称其为"朋友"有些不太舒服,但很苦恼, 没有其他既礼貌又立场鲜明的称谓了,姑且先用"朋友"指代一下吧,大家暂且忍一忍)说是"翻了历史书",说"历史书"上说郑经"入侵中原"。
历史书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都上过学,都学过历史。历史书是国家认为少年儿童应当了解的历史知识的一个合集,在编写历史书的时候,除了尽量贴近史实以外,还有另一个考量——价值观。
所谓"史实",实际上是一种很形而上的东西。因为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就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这些事情。按照教科书的分法,历史氛围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这四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近。如果说现代史和当代史都能找到亲历者的话,那么古代史和近代史,根本找不到亲历者。可能近代史还能找到,但人数非常稀少了,而且都年事已高,并且所经历的都是近代史的尾声,称不上是完整的"亲历者"。
缺乏亲历者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我们完全无法核实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探索到的历史,究竟是不是绝对的"真相"。就好像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究竟是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立场和各种书籍当中不断地挖掘历史的断片并将其拼凑成一个看似完整的史实,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保证这个史实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们找不到人去核实这件事情的真相。
所以,历史才被称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件事,不同说法,为不同的立场服务,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国,屡见不鲜。
回到题主提到的那个问题:郑经"入侵"中原。
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我们看这件事情,自然是不一样的。在大陆这边,我们相信"大一统",我们看郑经,是为了光复中原,他所做的北伐,从本质上讲和岳飞没有太大的区别。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是为了给颠沛流离的南明政府一个巩固的大后方,即便后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郑成功作为延平郡王仍然举着明室大旗,固守东南一隅,只为延续大明国祚。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在乃父遗憾离世之后继承了郑成功的郡王封号,继续举着复明大旗北伐,但是也没有成功。我们更愿意相信郑经是一小颗由大陆的最后一个汉人政权飞到台湾的一颗小小火种,以这座被后世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的丰饶美丽岛为最后的据点,为了一个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胜算的幻梦殊死一搏。
但是,绿营相信什么呢?
绿营相信的是"独立"。那么,很自然地,他们的思路当然会把一切历史都往这上面去解释。大陆什么样子,绿营认为,和他们没有关系;那么郑成功来到台湾,实际上也和大陆的那个政权没有关系,而是到台湾岛重新建立了一个政权而已。郑成功举着"明"的旗号,那么这个旗号就是属于台湾的;郑经北伐,当然也就变成了"入侵"中原了。
就是这么简单。
你说,绿营说的有错吗?从事实上来讲,他们是没有错的,的确啊,郑经带着军队,跑到大陆来打仗了。至于是"光复"还是"入侵",郑经早死了,他的部下和士兵们也早死了,死无对证,你怎么说都可以的。只不过两岸把这件客观存在的事情往两个各自愿意相信的方向去解释了而已啊。
这种"南辕北辙"式的对于历史的注解,对于两岸的交流来说,有什么影响?
从这一次两岸表情包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来了,两岸长时间的隔阂,已经给两岸的民间交流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大陆来说,因为一直坚持"大一统"原则,因而对于"孤悬海外"的台湾,大陆一直教育青少年,那是一个"宝岛",台湾朋友都是我们的同胞。但是在台湾,尤其是绿营势力较大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以敌对的姿态来介绍大陆的,将大陆说得贫穷落后,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
我在读书时接触了不少台湾人,其中对大陆有深刻成见的人不在少数。那时接触的还都是台政清交等顶尖学府的学生,都是岛内的精英,他们对于大陆的偏见和成见尚且深重,更不用说岛内那些收入、学历、眼界都更加狭窄的人了。哪怕是那些受过岛内最好教育的学生,在一些历史、政治问题上也会和大陆学生产生争执,更不用说岛内那些教育水平更低的民众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热脸贴了对岸的冷屁股——对,就是这种感受。我们和他们说,看,我们新建了这么多地铁,我们的楼比101还高,我们的微信微博知乎人人功能那么强大。结果他们说,你们的手机能用GPS吗?Facebook最近推出查找附近的人的功能了耶,只有手机能用GPS才能用哦,你们能吗?
就好像这次在facebook的大战里面,大陆青少年很少用脏字辱骂对岸,一般都是摆事实、讲道理,顶多就是用一些内涵图和段子嘲讽;然而对岸一些极端的绿营青少年却以"南京大屠杀""汶川地震""天津爆炸"等国难来挖苦刁难。对岸长时间的"台湾本位"教育让青少年已经完全断掉了对于大陆的亲情,恐怕现在的年轻作家再也不可能写出余光中老师那种充满乡愁的字句了——哪怕他们的长辈都是49年从大陆过去的。
也就是说,大陆对于"宝岛"的渲染,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如果对岸持续以"台湾文明是脱离大陆独立发展的一个文明"这样的论调来教历史的话,恐怕两岸的领导人,再过五年十年,根本坐下来谈不了了。那么多民间两岸交流活动,恐怕也都会演变成撕逼大战了。
现在的台湾岛内舆论,越来越充斥着岛民心态。被很多人追捧的"小确幸",也不过是岛民心态的一种投射而已。当然,并不是说有什么不好,也蛮好的,容易满足,幸福指数高。而且,只学台湾岛内的历史会很轻松的,毕竟不用背夏商周秦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么多历史了嘛。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所以啊,碰到题主po出来的那样的小朋友,这样回复就可以了:
你开心就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