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歌曲《惊雷》? 第1页

  

user avatar   du-mu-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北的这种文化割裂现象最能代表的是典型的中国经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一系列衍生社会文化现象。

说几个作为哈尔滨人的体会:在黑龙江省以城市为中心圆环辐射出去,从城郊地区开始人们说话才开始有特别浓重的口音;在90年代末期,二人转剧场顶多可以辐射到城乡结合部。80后应该有体会,长辈对二人转演员还是极端鄙视的态度。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就是哈尔滨的城乡结合部附近,有个小二人转剧场,我那时候小本能的喜欢凑热闹并不知道演些什么,就是想去看看那门帘后面的大人们都在干嘛。偏生我胆小犹豫,结果两次试图进去见见世面一次被我爷爷抓住,一次被姥爷抓住,然后带我去看了京剧场《定军山》。然后,我自此拒绝看任何传统戏剧(笑中带泪)。


从上高中开始才有同学说话口音特别转向赵本山,也从侧面说明,此人在高中之前有大段的时光是在农村生活的。


我不是鄙视农村同胞,而是在指出计划经济特别明显的东北地区也极明显的体现出了,旧时期中国的城乡二元化。


随着东北经济的没落,直接看东北的大部分高校排名也在国内一直走低,更直接的是成为了中国人口流出大省,且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最大。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农民通过打工,高速公路建设(失地补偿)进入城市,这种简单的划分就不准确了。也可以看到,刘老根大舞台也开到了中心城区。这种现象也代表了新时期的一个特点,经济收入上去了,喜好的娱乐活动仍旧保留旧有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念的碰撞就再所难免。


以上部分在于解释一下,东北人不能用二人转、赵本山进行符号化。


但是我们谈到《惊雷》以及喊麦表演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避开东北地方曲艺二人转。二人转起源于康熙、雍正时期的今辽宁省黑山县,可以归结为“乞食文化”的代表。[1]

与京剧成型标志徽班进京的乾隆四十五年对比,二人转也不算是年轻的表演形式了。然而与京剧不同的是这个“乞食”一词真的道尽了二人转的精神内核,表达了多少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的辛酸写照。为了口吃的,当然是看客大爷喜欢啥就表演啥,以当时来说的莲花落(音同烙)子、河南梆子、十不闲都要有,当然其中的糟粕也非常多,荤段子,歧视残障人士,智障人士的内容也是最易博得劳动人群的最快方式而被城市居民所唾弃的。这其实与中国戏剧表演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低下一直是脱不开关系的。例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2]


进入新时期的中国后,随着春晚舞台的示范效应,赵本山坐上了电视媒体的快车道,使得二人转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地方曲艺,这待遇以前只有国粹京剧才有的。同时,赵本山也意识到了二人转的先天缺陷之一就是“乞食”中的内容糟粕。他开始提倡绿色二人转,开始挖掘传统二人转的剧目。然而,这种转型终究是失去了二人转的内核“乞食”性。在传统中,二人转是寻求不到社会舆论方面的最大认可度。我说一个侧面现象,在新中国之前二人转是没有女演员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二人转表演中看到那么多反串演员存在的最大根源之一。即使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我们也可以看到,二人转女演员绝大多数都是嫁给了自己的搭档。

那么新经济时期,作为地方曲艺在继续发扬“乞食”精神下,大家喜欢看小品,我就表演小品(赵本山、小沈阳、宋小宝为代表)、全国人民喜欢听歌我就表演歌曲(二丫唱火过的吧?)、大家喜欢看电视剧我就去演电视剧(在乡村爱情之前潘长江的小品《过河》其实是反映当时农业技术下乡的正能量电视剧)、大家喜欢看脱口秀我就表演脱口秀(小沈龙),这就是二人转一直坚持的“内核”。

我以当初小剧场内最常见的二人转表演《擦皮鞋》举例:

1.在刚改革开放初期的《擦皮鞋》台词中,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有词汇,工作队,社员等等,反应的生活内容也是大锅饭不可靠,要自己单干才能勤劳致富。(农村生活为主)

这个观众群像特别好的说明了当时城乡二元化的差距,我们能从服饰上轻易的分辨出各自的来处。

2.进入改革开放的中期时,开始瞄准城市居民,反应了更多城市生活的场景。下面这段前面的台词非常鲜明的说了当时工厂劳动生活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下岗工人打气。

3.甫一进入互联网时代,才是二人转(划掉)喊麦的孕育期。

这种在家一个人,来点伴奏就能来的表演形式,简直就是为很多心存表演艺术梦想的人准备的。现在选秀比赛你不但得从小就挨刀整容,哪怕是微整,还得凹人设,而二人转(划掉)喊麦是不需要的。

4.然而,前面的这种表演形式与代表的内涵是瞄向不同的年龄与文化层的人群,在普遍年轻化的互联网世界终究不会是主流,也进入不了全中国人民的眼中。那么下面的《擦皮鞋》则是开始真正的喊麦演化。

发现没?这两视频的最大特点么?本来二人转为了“乞食”是偏向于审丑的,在面向80后的“乞食”中开始审美了!并且你会发现台词少部分失去了生命力,开始了沿袭旧有时代的内容。这自然也和中国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从80后开始了富足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矛盾被快速的经济增长所覆盖。所以,这一时期及后面的喊麦文化更是如此。

当年的潮流三姐

5.在如此不顾一切的精神内核下讨好观众,去“乞食”的二人转,在面对从小看仙侠玄幻、穿越爽文的几代人,其内容必然开始浮华无意义化,并呈现出一种不知方向感。

内容相对健康的中国初中历史喊麦没人喜欢。


总结

在二人转演员们这种博彩众长的攻势下,你会发现对外最没门槛的就是“说唱”,东北人称顺口溜,MC六道命名的“喊麦”。

提高喊麦的丰富性,与可观赏度也不是不行。可这显然不是二人转的生存土壤所能迸发出的火花。

请欣赏二人转界的YSL表演喊麦。

即使是这种初级程度的改编,也是喊麦创作表演、受众人群双提高才能实现的。

相比于全国人民都喜欢看的段子文化来说,东北的地方特色是更通俗化的顺口溜。

长江路,新阳路,乱窜就是黄泉路!
光明村,永盛村,老老实实家里蹲!
文昌桥,大平桥,出门就是奈何桥!
花园街,红军街,不想中毒莫上街!
去饭馆,泡茶馆,直接送到殡仪馆!
人行道,盲人道,呆在家里是正道!
关院门,闭房门,防止老王乱串门!
管二代,富二代,出门都是毒二代!
躲初一,躲十五,不怕躲到二十五!
外地人,本地人,到处乱串是坏人
志愿者,支援者,他们都是战斗者!
火神山,雷神山,走在前面钟南山!
山里水,自来水,莫让医生流泪水!
亲戚们,邻居们,解封以后看您们!
烤冷面,杀猪菜,瘟疫过了再见面!
莫轻心,莫灰心,战疫打胜才放心。
比赛贏,赌博赢,战胜病毒算真贏。
今不喝,明不喝,最后胜利咱再喝!
哈尔滨人赞一个!

内容出处:sohu.com/a/374020440_35

虽然,喊麦文化是适应于新时期的东北地方特色文化的,但是相较于之前几次的演化迭代,生活多样性与内容丰富性都是窄的,这也是目前喊麦的最大问题。


如果我们给传统音乐形式定位的话,从下到上是,劳动号子,民间小调,传统戏剧,通俗流行,国际传唱。那么,喊麦约可以大概加到劳动号子前面。

参考

  1. ^东北二人转史话 https://wenku.baidu.com/view/867e272a67ec102de2bd8944.html
  2. ^ https://wenku.baidu.com/view/d37a39a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d.html?from=search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东北像是一家? 
  有不错的乐感却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学习,想要学习作曲难吗,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有了电子合成音乐,弹奏乐器还有意义吗? 
  为什么网上有人把“东北”打成“东百”? 
  如果EQ大法有用,如何用SR80调出rs1的声音? 
  有没有那种让人一听之后就再也不想睡觉必须马上从床上爬起来一分钟都不能忍的闹钟铃声? 
  肖戰的「異鄉人」演繹和李健有何異同? 
  人大代表建议「东北率先全面放开生育,设立东北振兴人才基金」,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为什么东北的女性对穿貂儿如此的执着,有个貂儿对东北女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何欣赏巴赫的音乐? 

前一个讨论
许嵩的文字功底到底有多深?
下一个讨论
肖战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