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军有哪些本应有资格竞争十大元帅,但英年早逝的人物? 第1页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一个也没有。


叶挺有脱党问题、左权有“托派”帽子,二人排除再外。

雪枫同志是红三军团出身,老上级黄克诚同志只是大将军衔,彭排除再外。

罗同志长征期间历史遗留问题,抱憾终身。老上级张云逸只授予大将军衔,罗排除在外。


刘志丹同志?老上级徐海东同志只是大将军衔,所以他也排除在外。


曾中生是徐向前元帅老上级,他也排除再外。


许继慎与第三党有联系,这是严重历史问题不可能授衔。


抗联第一名将是赵尚志,抗联鼎盛时期不超过五万人马,远不如新四军。马尚德同志排除再外

黄公略、段德昌是大将之才,但是将将明显不如彭、贺二帅。


其他人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战场表现机会。


user avatar   ying-zai-w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以为八路军只能有三个师,新四军只能有一个军;解放期间只能有四大野战军五个军区。

实际上虽然是教员确保我军取得根本胜利,但元帅级别也影响了进程。十大元帅最后一名的叶帅,如果不是他把密电给教员,历史都会有大的变化。不止是十大元帅,就是强渡大渡河的赵章成、突破腊子口的云贵川都影响了历史进程,还有什么土城之战的译报员、扣押张浩的银川士兵、抓住教书先生陈毅的国军士长、打伤林总的晋绥军哨兵王潞生……每个人都有可能影响历史的进程,你我他也一样可能

如果有的先烈活下来,八路军可能有四五个师甚至四五个军(红军改编三个师一直谈判到淞沪会战才使老蒋不得不答应),新四军可能有五六个支队,解放军可能有五六个野战军、六七个军区,建国提前几年或延迟两年都不奇怪。还有个可能是没有八路军,红军推翻了中央军,从江西经湖北、河南、河北一直打到东北。

元帅中最能打的彭林刘徐,都加速过历史进程,但也延迟过历史进程
彭总:百团大战未能有效控制规模,暴露八路军实力导致日军扫荡减员十万(拒绝参加百团大战的罗荣桓发展的山东根据地最好),枪支弹药损耗大于缴获,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历史进程。
林总:三打四平本来可以成功,犹豫不决过于谨慎导致失败,延迟了历史进程。
刘帅:宁都会议搞掉教员,与他有关系,延迟了历史进程。
徐帅:草地分兵支持南下,漳县会议支持西征,大大延迟了历史进程。

很多人论元帅只注意到功绩、职位、资历,却忽略了最关键的山头。对高级将领评衔,除了对功绩、任职、资历的综合评定,还有个平衡问题,这就是照顾“山头”,十大元帅其实代表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

朱德:总司令必须的,红军旗帜、代表中央。

彭德怀:副总司令必须的,且代表红三军团(不可替代)、西北军区(不可替代)

林彪:红四军、红一军团(不可替)、115师(不可替)、东北军区(不可替代),朱毛代言人。

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设计师代表性不如刘帅,设计师不授衔,刘帅在129师与中原军区(不可替代)

贺龙:红二军团(不可替代)、120师(不可替代)

陈毅: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三年游击战争(不可替代)、新四军军委副书记兼军长(不可替代)、华东军区司令员。

罗荣桓:政工代表: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之一、山东一级根据地(不可替代)、东北军区政委。

徐向前:红四方面军(不可替代)、129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聂荣臻:红一军团、晋察冀一级根据地(不可替代)、华北军区司令员(不可替代)

叶剑英(锦上添花):历史的转折,救过孙中山、救过南昌起义、救过红军命运、外交统战、参谋部代表。

陈老总是军委副主席兼54军委委员,而粟裕不是,也就是说粟裕在54年就失去了评帅资格。至于说陈毅离开军队不该授衔,也要搞清楚55授衔根据52年评级,陈毅55年3月才卸任华东军区司令,未离开军队前已经定好了元帅的名额。陈毅代表南方游击队、新四军、三野三个时期的山头,叶挺不可能去替代陈毅,项英不死倒是可能替代陈毅,不过项英与教员一向不和,没事在新四军军部当着延安的干部的面骂教员,所以希望不大。高饶二人也够资格,高g51年当上军委副主席,上限在林总刘帅之间,下限肯定是元帅。饶与总设计师一样,转政工不受衔,实际上饶只担任过华东军区政委,没当过野战军政委,而总设计师既是中原军区政委,又是中原野战军政委。49年渡江时为防止美英干涉,二野三野合并,总设计师任华东军区政委,饶任副政委,所以饶上限在总设计师之后。元帅排名依据的是军委排名,因此应该是教员→(周刘)→朱→彭→林→高?上限→刘→贺→陈→邓→饶?上限→罗→徐→聂→叶,因为政工不受衔但山头必受衔,所以才产生了十大元帅。

1954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军委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排名与军委排名一样)
朱老总的元帅八一勋章是004,前三应该是教员、周总理、刘少奇。

从十大元帅经历看,除了教员嫡系中的嫡系罗帅在红军时资历略逊外,其他九位在红军时期都达到了元帅的硬性标准。红军时期罗帅是首批七个连的党代表之一,党指挥枪的政工元帅代表。从抗日与解放时期看,有些元帅其实功绩没有那么大,如林总抗日时受伤去苏联呆了四年,贺老总、徐总抗日与解放时功绩不算大,但是仍然稳拿元帅。也就是说,在三大主力会师到洛川会议时基本奠定了地位

我不认为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伍中豪、周逸群、旷继勋、邓中夏、蔡申熙等人的军事才能一定会很强,去世太早,战争的含量不足,特别是卢德铭,起义十几天就牺牲了,完全没看出有什么能力,北伐时指挥上也只是营长级别的水平。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之前是游击战,第一次反围剿之后是大兵团运动战,去世太早的并没有展现出能力,不足以评帅。能力不是可以练出来的,否则做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是不是也该元帅前三?第一届中革军委,朱老总是主席,王稼祥与彭总是副主席,周恩来林彪叶剑英贺龙徐向前等人只是委员。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央军并没有参战,被歼灭的都是杂牌,红军伤亡二千;第二次反围剿中央军仍然没有参战,但是战斗力强悍西北军孙连仲的部队参战了,红军伤亡四千,牺牲九百多人有一半以上是孙连仲的部队造成的。从第三次反围剿开始,红军与中央军、粤军等强军交战就频繁起来,战争质量升级,第三次反围剿红军伤亡达六千多人,其中高兴圩之战遭遇粤军第十九路军可谓天下第一强军,这一战红军伤亡二三千人,占第三次反围剿的四成,十九路军也伤亡二千多人,红军主动撤退。中央红军时期的高级指挥员,除了日后成名的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外,只有董振堂、罗炳辉的军事能力脱颍而出,这两人若是不死,极可能与彭林刘粟并驾争先。黄公略、段德昌、曾中生、寻淮洲的军事表现也不错,多半也能独当一面。

第四次反围剿是红军时期大规模运动战的巅峰(长征时扩充了大量新兵且武器差):
第四次反围剿:红军7万,伤亡失踪不到1万,歼敌3万,全是中央军。国军40万,主力是中央军,仅黄陂草台岗两战就伤亡九千,被俘1.9万余。
第四次反围剿是红军时期大规模运动战的巅峰(长征时扩充了大量新兵且武器差):
黄陂之战:左路军为林彪红一军团、彭德怀红三军团和刘畴西红二十一军,总指挥林彪,歼灭敌中央军52师1个师部、2个旅部、6个团。右路为董振堂红五军团、罗炳辉红二十二军、张宗逊红十二军,总指挥董振堂,歼灭敌中央军59师1个师部、2个旅部、4个半团,另外逃掉1个团又二个营的兵力。黄陂一战共俘敌1.3余人,毙伤四千余人,缴获枪支一万五千余、最新式德造轻机枪三百余挺、大炮四十门,缴获大洋百余万等。黄陂之战胜利后,红军才正式装备了轻机枪与自枪步枪等武器
黄陂之战前夕朱老总决定,以主力由左打到右,迅速解决敌五十二师次及五十九师,逐次由左向右打击由宜黄来援之部队,即继续消灭肖乾的十一师。因此由左路军歼灭52师,右路军阻击59师,左路军取胜后再汇合右路军围歼59师,最后在运动中消灭赶来支援的王牌十一师。由于十一师赶来的速度过快,因此右路军总指挥董振堂连夜调整部署,将阻击战打成歼灭战。又因为11师赶来的速度过快,左路军首长林彪彭德怀未能不能将部队事先移到右翼,又因无线电传达三月日十一时总攻十一师之命令至午后才达到,时机已错过,总攻未执行。中央军二、三纵队也赶来增援,红军只得暂时撤出战斗。
草台岗之战:红五军团、红十二军、宜黄两个独立团为右翼,总指挥董振堂,右翼纵队由东向西包抄进攻,并以一部兵力牵制东坡之敌第九师;红一、红三军团、红二十一军和独立第五师为左翼,总指挥彭德怀,左翼纵队由西向东包抄进攻,并以一部兵力切断敌第九师与第十一师的联系。红二十二军为战役总预备队,归左翼军指挥。红军歼敌11师5个团、59师残部一个团、九师一个团,共歼灭七个团,毙伤四千余,俘敌六千人。还逃掉一个旅长叫黄维,这个逃掉的团与未参战的十一师另一个旅,发展成五大主力的第十八军
草台岗之战陈诚出动的王牌十一师两个旅为前锋,第九师等部队在后策应。红军歼灭中央军王牌师十一师师部、两个旅部、5个团,以及59师残部1个团与9师1个团,毙伤四千余人,俘敌六千来人,共歼敌万余人,此战是红军时期质量最高的一战,率先突破草台岗阵地的是红五军团。草台岗之战十一师被歼五个团,只跑了一个团,这个逃掉的团与未参战的十一师另一个旅,发展成五大主力的第十八军/整编十一师。十一师被歼的五个团,四个团长被击毙,一个逃脱,第三十一旅旅长黄维,在撤退时将脚扭伤,不便行动,官兵弃置不顾,数日后匍匐到达宜黄,其狼狈如此
黄陂之战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敌人没有进入伏击圈的那个团,面对伏击圈里的战斗竟然既不前进也不逃跑,就在那里等着。林、聂在解决了伏击圈里的敌人后,命令十一师师长刘海云率部扑过去,很快把这个团也消灭了。这股敌人本来是可以跑掉的。解决战斗后审问俘虏时才知道,蒋介石有个连坐法,谁从战场上逃离就要问斩。伏击圈里的敌人不冲出去,他们自己也不敢跑。——黄陂之战时59师就在11师支援下逃掉了一个团又两个营,后面草台岗之战时11师又逃掉一个团,这两个团临阵脱逃不守军令,不知道老蒋有没有斩了他们俩。
黄陂之战是大兵团伏击战,取了个巧。很多人低估了草台岗之战的意义,草台岗之战不是伏击战,而是十一师距友军远了一点,被红军抓住战机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在一天之内的时间里硬吃下来的,是大兵团山地攻坚战
第四次反围剿大获全胜后,中央红军大扩军大整编,以及反罗明路线等,战斗力开始下降,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战斗力下降更是严重。草台岗一战时中央红军已装备了大量在黄陂之战缴获的装备,这一战体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斗力的巅峰,林彪就极为推崇黄陂之战与草台岗之战。
第四次反围剿,仅黄陂与草台岗之战就毙伤俘2.8万余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不久,于1933年8月1日首次举行了八一盛大阅兵,规模达数万人,阅兵的四支部队为:代表“继续井冈山的精神”的红1军团红1师红2团;代表“发扬南昌暴动的精神”的红1军团红2师红5团;代表“发扬宁都暴动的精神”的红5军团红13师红37团;代表“光荣的博生模范师”的红14师红40团(博生即宁都,为纪念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将宁都改为博生)
八一阅兵活动的军事竞赛“攻防战斗演习”,由林彪董振堂分别负责,最后朱老总负责做攻防两方的总讲评。
1933年8月1日,荣获二等红星奖章有周建屏、孔荷宠、张云逸、陈毅、周子昆、蔡会文、肖克、王如痴、欧阳钦、何长工、及一军团之罗炳辉、徐彦刚、周昆、罗瑞卿、陈光、刘海云、李赐凡、吴高群、毕占云9人三军团之滕代远、袁国平、寻淮洲、张纯清、洪超、彭绍辉、彭雪枫7人五军团之李青云、袁血卒、旷朱权、朱良才、程子华、陈伯钧6人;总司令部之王诤、曾希圣等,共34人。
1934年8月1日,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在瑞金大埔桥红场举行八一阅兵典礼。当晚中革委召开授奖典礼大会。朱德宣布《关于红军中有特殊战绩者奖给红星奖章的规定》,并宣布获奖者名单:红一军团25人,红三军团22人,红五军团22人,红七军团6人,共75人。
一等红星勋章颁发时是有编号的,朱德是6号,周恩来是9号,彭德怀也有一等红星勋章。一等红星勋章是金质,但是一等红星勋章获得者资料不全,抗日战争时林彪在街头想买小人书,把一等红星勋章给卖了,所以才确定了林彪也曾获得一等红星勋章。毛主席、项英、董振堂等人也有一等红星勋章。懋功会师后,毛主席授予徐向前陈昌浩各一枚一等红星勋章
红星勋章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红星奖章为黄金材质,直径5.2厘米,一等红星奖章授予领导全部或一部革命战争之进展而有特殊功绩的人员二等红星奖章为白银材质,直径4.2厘米,二等红星奖章授予在某一战役当中曾经转移战局而获得伟大胜利的人员。三等红星奖章为黄铜材质,直径3.8厘米,三等红星奖章授予经常表现英勇坚决的人员。
黄永胜上将说:那个奖章(三等红星勋章)可珍贵了!文革前我曾捐给军事博物馆,后来实在舍不得,又怕他们文化大革命混乱中搞丢了,我又要了回来。后来我当总长时军事博物馆来人找我,要我再次捐给他们。他们说现在红星奖章他们那儿没有,只听说彭德怀那里有一个(一等红星勋章),还有我这有一个。彭德怀那个他们不好收藏,就想要我这个。我没有同意!那一个奖章比后来三个勋章加在一起还要珍贵(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42年,毛泽东派林彪代表他来重庆,同国民党蒋介石谈判。林彪在这个楼上住了很长时间,1943年,他和我们一道回的延安。当时林彪在这里就不守纪律。我们当时有个纪律,就是出门要给值班的人讲,下午5点钟以前必须回来。有一次林彪私自外出,5点钟过了好久才回来。我问他做什么去了?他说他上街去了。后来才知道,他上街去把他在瑞金苏区时得的一枚纯金的奖章拿去卖了,换钱花。那时林彪就不守纪律,没事儿时还经常上街去看小人书

一、红一军团→军团领导:朱德(后林彪),毛泽东(后聂荣臻)。

战斗序列:第4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第6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第12军,军长伍中豪,政治委员谭震林。全军共20000余人

林彪、聂荣臻做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政委当上元帅。林彪从升任28团长、第一纵队长、红四军、红一军团长,一直掌权的朱毛红军的核心主力黄公略的红6军与伍中豪红12军战斗力比不过林彪的红4军,红军第一支部队就叫红4军。红一军团的三个军长并称三骁将,但是林彪的红四军战斗力最强,战功也最大。伍中豪正常发展下去需要做到主力军团长,才能稳当元帅。如果只是做到六七八九十的军团长,则要看后续贡献能不能发展出抗日一级军区及领导大军区级别的野战军。南昌系核心是朱德陈毅,秋收系核心是教员,平江系的核心人物是彭德怀黄公略,这些人有原始山头。林彪是朱毛的代言人,并不是核心,这方面黄公略强于林彪,但想跟上林彪的发展速度很有难度。黄公略打过三次反围剿,阻击战、伏击战、围歼战等都很不错,表现出的军事能力比一次反围剿也没打过的伍中豪强很多,而且是最早悬赏达到十万级别的红军将领,黄公略的红三军后来与红22军一部合编成红一师,是红军中的头等主力师大名鼎鼎的红一团就出自黄公略的红三军。

黄公略不牺牲,后面会有大的变化。红一军团,红三军黄公略属平江系,红四军林彪属井冈山系,红十二军也属井冈山系。一军团以朱毛为主,不大可能让黄公略指挥一军团,所以一军团应该是林彪,且红四军地位高于红三军。黄公略资历名望又明显比林高不少,所以不会留在一军团。红一军团会大改编,三军、四军、十二军、二十二军可能会分裂成两个军团,也可能黄公略带着红三军一部进入湘赣

黄公略不死,后续变化太大了,如果他把湘赣、湘鄂赣苏区发展起来,会影响后面的历史进程。一旦湘赣、湘鄂赣苏区扩大融合,并且与中央苏区连成一片,那么新的中央苏区实力会超级强大,第五次反围剿都会有变数。

老蒋的悬赏价格里,红军时期最早达到十万大洋的是朱毛彭黄以及贺龙,彭是彭德怀,黄是黄公略。黄公略牺牲后,林彪董振堂也达到了至少十万。长征初期朱毛均达到25万大洋,湘江战役董振堂断后时,国军大喊“活捉董振堂,赏15万大洋”,湘江战役后都贬值了。红四巅峰期徐向前也达到十万,到川西北后贬值成八万。徐海东巅峰期老蒋开十万,阎锡山开五万,徐海东骂阎小气,西行漫记中有很多细节都不对,徐海东的25万应该是假的。红军悬赏捉拿老蒋一元。老蒋当初拉拢贺龙的条件:五百万大洋、武汉卫戍司令、汉阳兵工厂。
红三军+半个红二十二军=红一师,红四军+半个红二十二军=红二师。红三军=1团2团,红四军=4团5团,二十二军=3团6团。

28年7月平江起义后,11月彭黄分兵,彭德怀去了井冈山,黄公略独自一手开辟湘鄂赣苏区,29年9月彭德怀黄公略再次会师,黄公略开辟的湘鄂赣苏区是当时七大苏区之一。黄公略是红军早期四大领袖,朱毛彭黄并称,当时贺龙等人只能算游击队。黄公略的资历、能力、威望在老帅中都是数得上的,活着应该是元帅前列

——(1930年前)在中国,只有朱、毛、彭德怀(彭黄一体)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
——朱毛彭黄是让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的红军四大领袖
——193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开会讨论全国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并向全国各苏区发出相应的指示。中共中央决定,将全国现有苏区统一划分为湘鄂赣赣西南(中央苏区)、赣东北(方志敏)、湘鄂边、鄂豫皖边以及闽粤赣边(中央苏区)和广西左右江等七大特区。

二、红二军团→军团领导:贺龙,周逸群。

战斗序列:红2军,有4000余人,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下辖第4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红6军,有1.2万余人,军长旷继勋,政委段德昌。第16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17师,师长许光达,政委李剑如。全军共1.6万余人(红六军团也属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

红二军团有贺老总代表,周逸群担任的职位主要是党政工作,转政府工作可能性大。许光达不足以当大将,问题是红二方面军被杀的只能找他。只看历史线,段德昌的战绩与功勋非常强,游击战能力属于大师级,运动战的表现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从资历上看,段德昌上面一直压着一个德高望重的贺老总,冲击元帅看似有些因难。实际上红二军团这个山头,大部是周逸群段德昌的人,贺老总的人马占少数,贺老总能力不如段德昌,所以很难压得住段德昌。

关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南昌起义失败后,教员在井冈山站住脚,其实是依托山川之险发动群众。贺龙周逸群选择了去湘鄂边武陵山区发展,而段德昌并没有墨守成规去山区发展,而是另辟蹊径在洪湖地区发动群众,依托水网纵横之地利开展游击战,话说段德昌起家的十条枪是彭德怀送的。不久后周逸群也来到洪湖,洪潮人口稠密,发展潜力远强于武陵山区。要知道贺老总威望大旧部多,这个优势段是没有的。段德昌也是游击战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十六字诀。创建根据地考较两个方面,一是游击战的能力,二是发动群众并管理建设的能力。

1929年9月,党中央派孙德清到洪湖游击队去工作,并决定将洪湖地区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第六军。1929年12月下旬,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红军中央独立师,师长段德昌,下辖第1、2两个纵队,全师五六千人。1930年2月5日,正式成立了中国红军第6军,旷继勋为军长,政治委员周逸群,副军长段德昌,参谋长孙德清,全军约7000人

1930年3月至5月之间,第一步攻下了普济观、龙湾寺、老新口、新沟嘴、府尝峰口、朱河等,这样就把江陵、潜江、沔阳、监利四县的乡村根据地大体上连成一片了,第二步就攻克了沔阳、潜江县城……第三步就向外扩大根据地,北攻仙桃镇、岳口、天门、皂市,东击汉川系马口,西攻沙洋,并曾一度攻沙市未果。这时根据地扩大到了汉水南北,使长江、汉水之间除沙市、监利城外,广大地区都变成了我们的天下。这是洪湖根据地突飞猛进大发展的时期。接着,湘鄂西工农民主政府宣告成立,由周逸群同志担任主席,统一领导各县政权工作。短短的几个月,红六军便扩大到约一万二千余人,地方武装赤卫队也有极大发展。

贺部红四军与周段部红六军会师时,红四军有四千余人,红六军有1.2万余人,红四军离开武陵山区来到洪湖,以洪湖根据地为中心发展成湘鄂西根据地。红六军比较严格的执行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而贺龙由于出身哥老会与旧军阀,因此在军队纪律、组织力、政治思想方面,洪湖红六军也比湘鄂边红四军要强不少

自红六军成立后,我们就着手建立一支正式的新型的人民军队。
首先,以连为单位建立了党的支部,军建立了前委;各级都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连称政治指导员,军、纵队、团都建立了政治部。政治部除负责部队本身党政工作外,还做群众工作,打土豪,没收物资亦由政治部统一负责处理
……指战员的生活待遇是完全平等的,每人每天伙食钱一角…… 指战员们最厌恶“长官”和“弟兄”的称呼。曾记得红六军宣布成立的大会上,孙一中同志讲了这样一句话:“弟兄们!兄弟奉党中央的命令……”以后受到了指战员们的尖锐批评,他们说这是国民党旧军队虚伪的词句。从此“兄弟、弟兄”的词句绝迹了,一概都称为同志
由于这支军队完全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旧军队的影响很少,一开始就发扬了民主作风,贯彻了群众路线,所以指战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亲密无间、团结一致的。当然,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自由散漫,非组织观点,纪律不严等不良倾向也是存在的。后来部队成分略有变化,俘虏兵增多,军阀主义的行为也就产生了。当时“古田会议”的决议,红六军还不知道。上述这些不良倾向,随着部队党的力量和政治工作的增强,才逐渐克服。

很多人高估了贺龙的爆兵能力,湘鄂西爆兵能力最强的是段德昌。贺龙率红二军团南征后,国军趁机“围剿”洪湖苏区,段德昌与周逸群重建了新红六军,连续打破了国军的两次“围剿”

红二军团(红二军、红六军)南征失利后,在枝柘坪缩编整军为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下辖红七师、红八师新红六军,军长段德昌,政委周逸群,后面新红六军缩编为红三军第九师

段德昌也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战水平,在龙王集、文家墩、新沟嘴三战歼敌1.2万余人,被苏区百姓誉为常胜将军,只是运动战的强度不足,未能继续表现就被夏曦等人害死了。湘鄂西根据地是红军时期四大根据地之一,人口约370万,红二军团巅峰三万多人,实力仅次于中央苏区、川陕苏区,与鄂豫皖差不多。(其实川陕苏区在张国焘的领导下建设的不怎么样,反六路围攻后经济就破产了,张国焘离开前不仅征光了所有粮食,走光了壮丁,还让部队一路上放火烧光老百姓房子)。

段德昌既是彭老总入党介绍人,又是教员早年非常器重的学生,所以段德昌封帅十拿九稳。如果中央派人去洪湖根据地,比如说任弼时。这么一来历史线就变了,红二军团的三万多人不会锐减到四千,党员也不会只剩三个半,以任弼时段德昌的能力,及当时有利的时势,就会把洪湖、湘西、黔北发展成一片,那时红二军团会发展到八万人。湘江之败后,中央红军走老路线,一样可以在黔北与红二军团会师。这么一来段德昌不仅是妥妥的元帅,而且很有可能接过教员的大业

段德昌最牛逼的一句话:“给我四十条枪,三年内不恢复洪湖苏区,提头来见!
其实如果红三军离开洪湖时,段德昌像长征前的陈毅一样受伤,留在洪湖养伤,一样可以拉队伍东山再起

历史上任弼时率红六军团9700余人作为西征先遣队,与贺龙会师时只剩3300人,加上贺龙部4400人共7700余人,任弼时纠正了夏曦的错误,发动湘西攻势,开创湘鄂川黔根据地,巅峰达到两万余人。如果之前红二军团不让夏曦搞得那么惨,湘鄂川黔拿出八万人问题不大。

段德昌遗言:第一,洪湖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你(贺龙)不要忘记洪湖人民;第二,如今子弹极缺,处决我时,不要用子弹,对我,刀砍、火烧都行;第三,胡子,你派人给我做碗粉蒸肉,你知道,我是最喜欢吃这菜的!我生不能回洪湖,死也要到洪湖去。同志们,永别了,祝革命早日成功!中国gcd万岁!苏维埃万岁!(夏曦这个wbd还用了把钝刀)

三、红三军团→军团领导:彭德怀,腾代远,杨尚昆。

战斗序列:红5军,军长邓萍,政委张纯清。红8军,军长何长工,政委邓乾元。全军共近2万人

红三军团有彭老总代表,腾代远、杨尚昆转行政,如果评衔至少是大将级别。邓萍活着至少是大将级别,邓萍牺牲后,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兼任了红三军团参谋长。

平江起义的一号人物是彭德怀,二号人物是黄公略,三号人物是李灿,四号人物是邓萍。平江一系二次会师,彭德怀发展红五军,黄公略去赣西南整合出红六军(一军团红三军),李灿的五纵队发展出红八军,五军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不再兼任军长,五军军长由邓萍接任。32年3月大整编,以第五军、第七军、第十四军编为红军第三军团,彭德怀为总指挥,邓萍为第五军军长(原红三军团),龚楚为第七军军长(百色起义部),赵博生为十四军军长(宁都起义一部)。邓萍实际上是红三军团二号人物,他也不是纯粹的参谋人员,而是可以替代彭德怀去前线领兵的参谋长,也就是说邓萍实际上是军团长彭德怀的副手,比后面的左权地位实际上高一筹,正常发展元帅大将概率各占一半

四、红五军团

军团领导:季振同,董振堂,肖劲光。

战斗序列:红13军,军长董振堂,政委何长工。红14军,军长赵博生,政委黄火青。红15军,军长黄中岳,政委左权。全军1万7千余人

红五军团是红军时期恶仗硬仗打的最多的军团/军级部队,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董振堂不死也是一方山头,手中五军团将士是红军中最适合在华北西北发展的军队,且军事才能卓越,一向是教员的铁杆,自然也是元帅。中央红军反围剿时期,红五军团与朱毛的红一、彭德怀的红三齐名,合称“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五军团的大刀”,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为一三五军团,战斗力处于同一水平。长征时红五军团负责最艰难的任务——阻敌断后,号称“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董振堂如果不死(红五军团没有南下或西征),理论是元帅。红五军团虽然是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起义过来的,但是当时正是雪中送炭,论资历战力也吊打红六红七红九等后编军团,加上宁都起义是教员亲自做的工作,所以红五军团属于教员的嫡系部队。董振堂在第三次反围剿后加入红军,此后参加了赣州、龙岩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等中央苏区所有的硬仗。董振堂是红军时期拥有大兵团作战的几个人之一,其他几个是毛、朱、彭、林、徐。

1933年,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空前胜利,6月,中央红军改编,去除“军”级,军团下直辖师,共三个军团九个师:红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军团长林彪;红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军团长彭德怀;红5军团辖第13师、第15师(少共国际师)、第34师,军团长董振堂
——朱德同李德的意见也不一致。他后来说:“在这中间,我们整顿队伍的缺点,是没有好好把新兵补充到老兵里面去。一、三、五军团都很强,但是没给很好的补充……李德与一部分同志抱有一种意见,说老的军队习气不好,不用。
——朱德、周恩来曾于10月27日致电项英,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顾及“各兵团素性及其领导能力”,红1、红5军团“足可指挥三个师”,但却“使之管辖两个师,且两个多月未曾补充”,即将成立的红7、红9军团“既无健全基础和指挥人材,反给以三个师”,这使得方面军用于决战的主力军团“有好指挥,而兵力不够”,而“多用于钳制和独立方面”的新组建军团“兵力多而无健全指挥”,“结果将使两方面都不能达到消灭敌人任务”。

长征期间,白崇禧的策略是“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其实并非白崇禧首创,而是地方军阀的常识,红军一离开苏区,粤军陈济棠签了和约还追击红军殿后部队。加上薛岳周浑元八个师十万中央军在后紧追,导致其他红军在转移时,五军团在后阻击掩护;其他红军在休整时,五军团也在后阻击掩护;其他红军打过土豪吃完饭后,五军团再去时已无土豪可打或土豪不够打,是饿着肚子打仗最多的军团长征中最艰苦的就是红五军团。长征路上红五军团是中央红军铁流后卫,最艰难的战斗也证明了董振堂的军事能力:林彪为先锋,彭德怀保卫中央纵队,董振堂断后,断后本来就比前面的军队艰苦,相对比而言,红一红三军团打的大多是地方杂牌。

五军团在长征时是最为艰苦的,是战斗最多、饿肚子最多、夜行军最多、危险困境最多、三过草地十翻雪山、还被扣在川西北与张国焘做了一年斗争,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百丈关战役、西路军西征,红军时期损失最惨烈的四次恶仗,全让五军团赶上了。

红军长征记:
英勇善战,无敌不破的五军团十三师,它在长征开始就担任了军委所给它从来不会有人想像到的,艰苦困难的掩护任务。不怕任何困难的十三师,它接受了掩护野战军安全前进的后卫掩护任务。
它沉着应战,接二连三的用顽强抗战的精神,对那多我十倍的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一共九个师,再加上湘、桂各省军阀的全部堵截部队,在行进道路的战场上,节节抗战与回击,给了敌人重大伤亡和损失。
为着避免敌机的侦察与轰炸,每天要夜行军,但漆黑似的夜里,高低不平的山路,只有打着火把,才能走路。五军团差不多每天是这样。夜晚前面稍微有一点障碍,全部队伍就走不动了。大家坐在大路上,把身体斜在山傍,就这样的,好像很甜密的睡着了。前面走了,大家揉揉眼睛再行。(五军团在长征之初就连续夜行军十几天,相当于其他军团长征期间夜行军的总和了,红军长征夜行军是18天)
打二次土豪
前面的部队已经把土豪打完了,土豪家中,尚留着肉和饭的残余,五军团就再打第二次土豪,捡残余的东西吃
差不多天天和敌人开火
当后卫,不是碰到截击的部队来到,就是追击的部队赶上了几乎天天都要和敌人打仗,给敌人以铁拳的回击,来迟滞敌人和掩护全军的行进。
在这样艰苦疲劳的急行军和饿肚子的状态中,阶级的红色战士,终是能忍受克服过去,每次都能完成他的战斗任务。
在前进中,前导着的弟兄——一、三军团及其他,经常在纪念他们,和关怀他们这一枝的一切,但他们并不觉得。虽然他们物质生活比任何一个部队都要恶劣,如像当他们飞越那越城岭时十余天不可能进入宿营地休息睡眠,虽然他们连绵不断的与尾随的敌人周旋着,需要进行不断的战斗。
莫文烨回忆录:五军团经常担负牵制敌人的任务,没有什么缴获,部队的消耗得不到补充,与其他兄弟部队相比,显得更苦一些。所以说,铁流后卫名称上好听,实际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每次擦屁股的干活
张国焘不仅下达了“四杀令”,还下令枪毙了一位团长。那是红五军团董振堂的一名部下。他的团已死伤了四分之三,子弹,手榴弹全部打光,在敌人再次发起冲锋时,他下令放弃了阵地。
刘伯承之子刘太行评价
1.说实在的,红五军团这些牺牲的人现在没有什么提及了,我觉得很不合适。
2.红五军团装备第一,人员第一,是当时红军部队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
3.青杠坡战役红五军团牺牲得只剩下几百人,湘江战役也是。
4.说实在的,长征路上最困难的就是红五军团,如果树典型的话,应该树红五军团。
朱德之孙朱和平少将:面对几十倍的敌人的重兵围剿,你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担任后卫的部队,肯定是损失最大的部队

董振堂:保定军校炮兵毕业,武功高强精通刀法,神炮手、神枪手、双枪手,当初凭一手神炮得到冯玉祥赞赏,被提拔成炮兵连长。之后参加过北京革命、五原誓师、北伐战争、二次北伐、中原大战,在与直军、奉军、中央军的交战中屡立战功。在孙连仲任青海省主席期间,董振堂在青海当团长,当时马家军正依附于孙连仲。五原誓师升任12旅旅长,南下参与解西安之围,被围的是杨虎城。27年董振堂随老上级孙连仲东出紫荆关,董振堂全歼了吴佩孚警卫旅及司令部,升任36师师长。年秋,董振堂被调往郑州赴任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副校长,校长由郑州警备司令张自忠兼任。冯玉祥的西北军官学校后改称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当时驻地在郑州。28年,董振堂率36师再次北伐讨伐奉军,二次北伐后,冯玉祥部缩编,20多万人编为12个师,董振堂被编入25师,任副师长,师长为原28师师长张自忠。25师辖3个旅,有两万多人,实为两个师的兵力,是冯玉祥部编制最完备、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师,被冯玉祥定为“荣誉师”。1929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军风纪考察,以师为单位,逐一考核,二十五师军容严整,训练有素,位列全国陆军第一。不久董振堂转任第5师师长、13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中原大战时孙连仲率董振堂等击败中央军,解了毫州之围,董振堂获得冯玉祥全军嘉奖。如果不是冯玉祥放弃亳州,西北军经亳州向东推进二百多里抵达宿县,老蒋会提前走淮海战役的剧本。

中原大战后孙连仲部缩编,董振堂为25师73旅旅长。31年12月,趁着孙连仲去上海看病,爆发了宁都起义。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时由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领导,三人商议谁当总指挥,考虑到74旅负责城防方便起义,赵董推季领导。74旅为冯玉祥最精锐警卫师缩编而成。

中原大战后孙连仲部缩编,董振堂为25师73旅旅长。31年12月,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由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领导,三人商议谁当总指挥,考虑到74旅负责城防方便起义,赵董推季领导。74旅为冯玉祥最精锐警卫师缩编而成。35-36年在西北剿共的杨虎城、孙蔚如、高桂滋、井岳秀、高双成等都是原西北军师长,剿共时杨虎城孙蔚如统十七路军,高桂滋统八十四师,井岳秀高双成统八十六师,除井岳秀反共,其他的都亲共通共,而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36年2月1日被自己的手枪不慎走火打死,八十六师由高双成接任。董振堂搞统战,杨虎城、孙蔚如、高双成都有加入TG的可能,高桂滋支持过西安事变。如果董振堂及红五军团草地分兵后北上,与主席到了陕北,由于董振堂及五军团将士对西北了解,宁夏战役基本可以成功,可以直接获取苏援。董振堂的红五军三过草地后,在甘肃岷县扩红三千多人。在艰苦的西路军过程中,高台血战前九军三十军兵力耗损严重,而红五军不降反增扩充了一千多人,可见董振堂在西北的影响力。马家军与董振堂也有些关系,高台之战,青马旅长马彪割了董振堂的头,董振堂的尸体则被青马旅长韩起功要过来安葬了。河北宋哲元张自忠、山东韩复榘等都是西北军旧部,董振堂是宋哲元的老部下,与张自忠交情很深,二十九路军也有董振堂的旧部。北伐战争至中原大战这几年,董振堂大部分时间在河南,当过郑州军官学校副校长与洛阳警备司令。中原大战后,董振堂又随孙连仲去了山东驻守,当时韩复榘部与孙连仲部在山东互为依托,防止被老蒋吞并。所以抗日时期董振堂发挥的作用不止是发展出一块一级军区(罗聂刘邓贺),而是可以搞统战,当时河北河南山东都是西北军旧部的势力范围,董振堂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对西北军中下层士兵常给予各种帮助,有个“傻司令”的外号,威望非常高

董振堂与季振同、赵博生率1.7万余正规部队加入红军(当时中央红军才三四万人),携带两万多件精良装备,以及各种稀缺珍贵物资、各种技术人员加入红军。入党是主席亲自批准的,并得到主席亲自授予并佩戴的最高军功勋章——红旗勋章参加过遵义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入了核心层。在会理会议军事委员会成为中革军委委员,中革军委委员代表红军时达到元帅资格,并且董振堂是主席的铁杆。草地分兵后,仍然支持中央,反对张国焘。三大主力会师时,董振堂没有电台无法与中央联系,被挟持过河西征,无法参会支持主席。如果三过草地后董振堂得到中央电令,就可以脱离张国焘控制,率右路纵队六七千人以及三千多新兵共一万来人回到陕北支持教员,军委内的排名应该在陈毅之前抗日战争时这一万人可以编成一个师。十年土地革命牺牲的烈士不计其数,教员只参加过王尔琢与董振堂的追悼会,还嘱托董振堂的追悼会要隆重。董振堂如果活着,元帅前五

红五军团核心是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三人职位虽有区别,但地位一样。本来总指挥原定赵博生,不过当时季振同的74旅负责城防,所以由季振同担任总指挥。季振同是冯玉祥的心腹,还是冯玉祥的侄女婿,在西北军上层影响力极高,冯玉祥的将校训练团由季振同负责,团长冯玉祥,副团长季振同(实际主持),季振同的部队是西北军最精锐的手枪旅,后为十四师师长,十四师是西北军最精锐的师级部队,由手枪旅扩编及炮兵旅一部组成,是冯玉祥的警卫师据说季振同与董振堂一样能打仗,孙连仲的26路军有两个师,孙连仲自兼主力师25师师长,25师的先锋是董振堂的73旅,保卫25师师部兼军部的是季振同的74旅。不过季振同基本没有经过红军时期的苦战恶战,所以他的军事能力也无法完全得到证明,但季振同如果搞统战要比董振堂强不少,他在西北军的影响力非常大,活到授衔也是元帅级别。关于季振同不能吃苦是不成立的,季振同出自张自忠的学兵连,张自忠扒皮那是真无情

赵博生为原西安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东北军入关后,杨虎城的陕军攻占洛阳龙门断了西北军归路,西北军进不得胜,退不能回,守无军饷,只好投靠老蒋。杨虎城攻占洛阳龙门时董振堂已不在洛阳警备,随后杨虎城西进西安,西安十四军军长陈毓耀投降,赵博生让部下李青云等人去山东投靠老同学董振堂,自己去了吉鸿昌的二十二路军,吉鸿昌主动邀请赵博生留在二十二路军予以重任,可能是孙连仲从董振堂那里知道了赵博生的近况,派人请赵博生任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孙连仲牙疼去上海看病前将二十六路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赵博生。赵博生如果呆在吉鸿昌那里,说不定吉鸿昌起义就成功了。离开了杨虎城的小西北军后,二十二路军吉鸿昌、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这两支西北军都想要他,最后赵博生选择在孙连仲处当了参谋长,赵博生也经历红军时期一些硬仗,获得了红旗勋章,也很有可能有冲击元帅。其实红五军团还有一个核心人物刘伯坚毛主席称刘伯坚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刘伯坚本来就是共产党,应冯玉祥邀请去改造西北军,在刘伯坚的影响下,西北军高层董振堂、季振同、赵博生、吉鸿昌、宋哲元、张自忠、杨虎城、孙蔚如、高桂滋、高双成、马鸿宾等名将都亲共通共,有的加入TG被拒,有的加入TG,有的加入TG并起义。刘伯坚要是活着搞统战,他还真值一个元帅,当时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几乎都是西北军旧部的势力范围。刘伯坚结婚时,西北军阀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吉鸿昌、史可轩、续范亭、葛霁云、邓宝珊、魏野畴、邓希贤等大佬都去参加了。四一二事变后,刘伯坚被冯玉祥礼送出境,董振堂亲自去保护刘伯坚的安全。董振堂季振同赵博生都是在刘伯坚影响力参加红军。刘伯坚还是聂荣臻的入党介绍人,邓设计师、刘志丹等人的老领导,与刘伯承、叶剑英等人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校友

34年2月1日,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175人,由党内高层、政工高层、军届高层组成:1博古、2王明、3何克全、5主席、6项英、8瞿秋白、13李富春、29朱老总、30周恩来、31王稼祥、32刘伯承36彭德怀、38林彪、39聂荣臻、40董振堂、56叶剑英、57陈毅、66徐向前、67张国焘、69贺龙、70关向应、71夏曦……候补:12李克农、13张爱萍、14罗荣桓……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候补委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博古、陈云、刘少奇、邓发、凯丰。红军总部: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一三五军团负责人: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
陈云——当西征军全师渡过金沙江北岸,党中央与革命军事委员会召集会议时,董振堂由金沙江北岸的江边赶到会理赴会。笔者(陈云)与其会见于总司令部,当其进入总司令部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总政治部王主任稼蔷。一一为之握手言欢,慰劳备至。董振堂则毫无疲劳与骄做习气,殷殷以敌情和部队之状况报告。(董振堂在会理会议时已经进入中革军委了,并非36年12月军委扩大后才进入军委,也就是说只要不牺牲,洛川会议后董振堂应该也不会跌出军委,不同于萧克徐海东张云逸等人在洛川会议时从军委中除名)
36年中革军委: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朱德、彭德怀、项英、贺龙、任弼时、林彪、王稼祥、陈毅、萧克、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关向应、董振堂叶剑英、徐海东、聂荣臻、郭洪涛、张云逸、王维舟。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出身一方面军的,除最后一名的张云逸,全部封帅,张云逸也是元帅待遇。
董振堂西征前对警卫员高志中的嘱托:现在有一封非常重要的信,你把它送到延安,或是瓦窑堡,或是保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也可能在瓦窑堡,也可能在保安。你无论如何要找到,把信交给他们……万一出了问题或有不得已的情况,你可以把信毁掉,但要记住信的内容。你记住:我这封信主要是不同意张副主席西路军的策略。甘肃、青海一带的敌人全备有骑兵,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到那边十有八九要失败,就这些……我摸着黑瞎闯了一阵子,好不容易才找到光,看到了中国光明的前途,只有跟党中央、毛主席走,才能真正实现劳苦大众的解放。这次你走了,今后我们可能还会见面,也可能见不了面,我有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永远跟党走,革命到底!

五、红六军团→军团领导:萧克,王震。

战斗序列:红17师,师长萧克,政委蔡会文。红18师,师长旷朱权,政委甘泗淇。全军共7800人

很多人说萧克元帅大将的资历,说他不站错队大将跑不了,但是他的军事能力或发展根据地的能力不足以让他当上元帅。另一方面萧克的红六军团在中央红军时是非主力军团,而且萧克红六军团之后隶属于贺老总的红二方面军,因此红六军团这个山头没人可以当元帅,除非是红六军团实际的一把手任弼时任弼时是红六军团的真正一把手,后面的五大书记,教员当时最看好的两个接班人之一,一个是胡服,另一个就是任弼时。任弼时病死之后,才有五马进入中央。当初任弼时与刘伯承在宁都会议上赶教员下台,等他们实际工作后,都成了教员的铁杆粉丝。

萧克做为非主力的红六军团长,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是排名前列的大将资历。抗日后为120师副师长,本来是有争取元帅的机会,但是挺进冀热辽太失败,高开低走,由大将前列跌成上将前列。值得注意,萧克不是第一上将,第一上将是张宗逊,张宗逊因大同集宁战役失利把本来的大将给打没了

十五大将名单:十大将军+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排名分先后。
二十二大将名单:十五大将名单+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

六、红七军团→军团领导:寻淮洲、乐少华。

战斗序列:红19师。红20师。红21师。全军共6000余人

红七军团虽然山头不大,但是寻淮州这升官速度太快,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才21岁。按他这发展速度与潜力,如果在抗日时担任大根据地司令员、解放时当野战军司令员,元帅也是十拿九稳。寻淮州参加过秋收起义,教员的学生,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栗裕也评价寻淮州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据粟裕回忆当初抗日先遣队高层每次开会就没有不吵架的。第一次反围剿黄公略的红三军的主攻,但活捉张辉瓒的其实不是黄公略,而是寻淮洲

——粟裕: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他曾到莫斯科留学,回国后很快升任红七军团政治委员。他既无实际斗争经验,又很蛮横霸道,动辄拍桌子骂娘,以“反政治委员制度”的大帽子打击、压制干部,并滥用所谓“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进行瞎指挥……乐少华一味盲目地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拒绝结合实际的积极建议,而且专横无忌,对寻淮洲极不尊重,一开会就吵架,天天如此,几乎造成指挥上的瘫痪

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为红十军团,从军事能长上讲,本来应该是寻淮州任军团长,但因为博古等人的原因,本土派受打压,所以由刘畴西任军团长。之后寻淮洲单独领导19师去外线作战,没有乐少华拖后腿,寻淮洲的自主权很大,这一时期寻淮洲曾在安徽分水县击败过王耀武的补充1旅

寻淮洲的19师与王耀武的补充1旅在分水打了一日两夜,分水之战本来是一场遭遇战,但是寻淮洲应变奇速,随后王耀武就被寻淮洲算计了。寻淮洲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自伤亡30余人的代价毙伤王耀武部20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百余支和大量弹药,顺利摆脱了王耀武旅的拦截尾追。
粟裕:这一时期,寻淮洲同志率领十九师独立行动,摆脱了曾、乐的干扰,从当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大地区内机动作战,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表现出了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本来寻淮洲打的好好的,但很快又被调回去与20师、21师会师。如果红十军团由寻淮州指挥,谭家桥一战必然重创王耀武。可能是因为之前寻淮洲打败过王耀武,刘畴西看贬了王耀武,用战斗力较弱的军队伏击国军名将王耀武,结果新兵走火致使王耀武没有完全进入伏击圈,反而吃了败仗。寻淮州带头夺回了制高点,但战死在沙场,据说寻淮洲咽气之前说要去中央告这些不会打仗的废材

红十军团下辖3个师:19师是寻淮洲的红七军团,红七军团擅长运动战,战斗力仅在一三五主力军团之下,胜过红六红九军团。20师是方志敏刘畴西的新红十军,是闽浙赣游击队重新组成的,战斗力很弱,擅长游击战。21师是一群农军刚组建的,战斗力弱的一塌糊涂。刘畴西应该是认为王耀武部战斗力不强,让20师打主攻可以获得多数战利品,同时通过战争强化训练一下自己的部队。
朱老总:编成一个军团,不编不跨,一编正规战打不成,游击战也打不成(其实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就证明了新编部队在正规战中屡屡拖后腿)。
粟裕:在当时形势下,组成红十军团,并把长于打游击的红十军和地方武装集中起来,进行大兵团活动,企图打大仗,这是战略指导上的又一个重大失误,为后来红十军团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祸根。

寻淮州不死的唯一机会是,湘江战役后的黎平会议,教员伍豪让博古认识错误,发电报给红十军团,由寻淮州任红十军团长,全权指挥机动作战,尽可能迂回到中央苏区。如果有风险,则依托闽浙赣苏区打游击,想办法保存队伍。

方志敏1935年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之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300余架,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24岁,很细心学习军事学,曾负伤5次,这次打伤了小肚,又因担架颠簸牺牲了,当然是红军中一个重大的损失!”

七、红八军团→军团领导:周昆、黄苏。

战斗序列:红21师,师长周昆,政委黄苏。红23师,师长孙超群,政委李干辉。全军共1万余人。

红八军团在湘江真正的九死一生,并入红五军团。周昆下落不明,上将有余,努力一下可以搏个大将。红八军团10922人,长征前夕组建的,老兵只有一千余人,这一千余人还不会打仗,而剩下的近万人全是新兵,战斗力可以说没有,在湘江被打散,很多战士连枪都不会开,便牺牲了,最多连挑夫算上,八军团只有1200人过了湘江。周昆是红军军团长里最水的一个。周昆是115师军政委员会委员,不过萧华也是委员,综上分析,周昆大概率上将,小概率大将。周昆的高光是在红四军时期,当时林彪是军长,周昆是林彪的三个得力助手之一,号称“陈光周昆与王良,林彪手下三杆枪”

115师军委书记林彪,委员聂荣臻、罗荣桓、周昆、萧华。

八、红九军团→军团领导:罗炳辉、蔡树藩、何长工。

战斗序列:红3师,师长张经武,政委先刘英。红14师,师长程子华,后为张宗逊;政委朱良才。红22师,师长龚楚,政委方强。全军共7000余人。广昌战役后九军团只剩3135人,之后多次扩红,长征之初九军团有11538人,然而大多数为新兵,战斗力在中中央红军属于三流。

罗炳辉资历为红九军团长、新四军任副军长,都勉强达到了元帅的资格。罗炳辉湘江战役后与林彪、彭德怀、董振堂一样,悬赏八万大洋罗炳辉的部队是机动力最强的红军,是中央苏区的“两脚骑兵”、长征中的“战略奇兵”

从罗炳辉红军与抗日时的表现看,不死至少是大将。如果身体健康,辅助陈老总稳住山东战场后,取得粟裕一样的战绩,则有可能是元帅(粟裕因为资历完全没可能)

罗炳辉的部队战斗力不及一三五军团,但是机动力、伪装力均是红军最强的部队,是中央红军的“两脚骑兵”、“战略奇兵”、“牵鼻子的能手”。第一次反围剿,就是罗炳辉当诱饵把张辉瓒引诱入了龙冈,将其十八师歼灭。第三次反围剿,老蒋派三十万人围剿红军,并首次派出十万中央军参战。国军一度合围了中央红军的主力,生死存亡于一线,罗炳辉率二千多人,让部下人人升官两级,伪装主力,告诉部下“哪座山难爬爬哪座,哪条路难走走哪条,累死这些王八蛋”。国军在后追得一个个惨叫连天、士气全无,气得老蒋直骂“娘希匹!谁这么缺德!把国军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半个月后,国军大部丧失战斗力,老蒋不得已下令围剿结束。红军主力此时休养了半个月,趁势发起反击,国军全线溃败

罗炳辉的红九军团长征时期战绩虽然不及一三五军团,但是在四渡赤水期间出尽了风头,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艰辛程度不下于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红九军团在乌江北独战两个月的神战绩,三千人牵制了十数万大军,硬是冲出去追上红军主力,其间战果累累,部队不减反增,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银元布匹等。

总负责张闻天:红9军团这次留在乌江以北,坚决地执行了军委给予他们作为别动支队单独行动的光荣使命。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取得了老木孔战斗的重大胜利,并在瓢儿井、宣威、盐场、冬瓜坪等许多次战斗中,消灭了国民党军许多部队,壮大了自己,在红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9军团的胜利行动,不仅起到了迷惑国民党军、有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行动的目的,同时也大大鼓舞了红1、红3、红5军团指战员,他们一致表示要向红9军团学习
教员:红9军团在贵州西部“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经常采取巧妙的办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

罗炳辉抗日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相当于八路军副旅长/团长,是支队长陈老总的副手。新四军有四个支队,八路军一个师只有两个旅。陈老总是新四军副书记,是新四军实际上的二把手,不是旅长级别。罗炳辉后面升为第五支队司令员,相当于旅长/副旅长。后为新四军第二师师长,抗日胜利后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一级军区副司令员(相当于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罗炳辉军事才能卓越,尤为擅长游击战、运动战、伏击战本来辅佐陈老总指挥山东战场的是罗炳辉,结果病死了,后来还被国军鞭尸了。后面派徐向前替换陈老总,结果徐向前病了。这才有了粟裕脱颖而出,与彭刘林并肩迈出。

中央红军33年“军”改“师”,整编后师长基本上将,军团长理论是大将,主力军团军团长则是元帅。红九军团不是主力军团,但是作为中央红军长征有加成。中央红军长征堪称地狱难度,三万人时时面临着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脱离根据地作战无法补充物资人员,敌人以逸待劳,各种地形地貌、各种战斗方式、各种意外状况层出不穷,真正的九死一生。这期间负责领兵作战的有一军团林彪、三军团彭德怀、五军团董振堂、九军团罗炳辉,总参谋长刘伯承这期间也经常直接领兵作战,上述五人均表现及锻炼出了杰出的军事能力,各种战场战斗均能指挥自如,这应该是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能在解放战争中迅速独当一面、直接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关键原因。徐向前在解放战争主要是打阎锡山,不过阎锡山战斗力并不强。除粟裕外,解放军中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彭林刘陈均经历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中央红军长征五位前线指挥员,只有董振堂罗炳辉提前去世。因此罗炳辉辅助陈毅独当一面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罗炳辉如果35年9月草地分兵时率兵北上,拿下元帅可能性很大。松潘战役前五九军团有六千来人,红五有三四千人,红九有二千五百余人。一三军团及中央纵队有1.4万人,其中红四补给一军团2100人,补给三军团1600余人。经过松潘战役、过草地、腊子口之战后,只剩八千五百人,其中林彪彭德怀一军团三千五百人,三千团三千人,中央纵队二千人。主席率这八千余人从哈达铺向东北直达陕北,一路上也没怎么扩红,只剩七千二百余人。当时革命异常艰难,这七千余人是红军的核心彭林罗聂叶五位元帅在这七千多人之中。如果罗炳辉过草地赶到班佑与主席会合,北上的中央红军会多出二千来人,自然也会是中央红军的核心。但是主席没想到张国焘这么大胆,来不及通知董振堂罗炳辉,因此五九军团被张国焘裹挟南下。罗炳辉这个时候支持了张,所以失去了进入核心层的机会,抗日时一开始离开了军队,后来担任支队长副司令员,降级使用。只是罗炳辉打仗厉害,抗日期间连升两级,干到新四军副军长

过草地时,一军团打先锋,第一次走草地,不了解情况,损失不小。三军团殿后,殿后的红军往往因为粮食不足饿肚子,三军团准备的粮食不足,损失更为巨大,其中有一个营七百多人全部饿死
左路军一带的粮食比右路军多很多,而且出发晚,对草地了解更多,右路军一三军团还有一项任务是负责抬受伤的中央纵队干部,因此一三军团过草地损失极大。五军团过草地前有约3500人,过草地走了一大半,抵达墨洼,还有两三天便可走出草地与中央会合。张国焘令红五在葛曲河原地待命耽误了几天,粮食已尽,饿死很多人,又令红五原地返回,因为红五是饿着肚子又走了一次草地,所以减员大于上一次,之后张国焘抓了一些人,南下又失败,与红三十三军合并前夕,红五军还剩二千多人。如果五九军团一同过草地,与中央会合的应该还有五六千人。九军团在草地边缘的松冈一带,严格来说没有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最困难的是粮食,十有八九都是饿死或吃毒菜之类,以及因饥饿无力抵抗寒夜而去世的。

1935年2月15日云南《民国日报》刊发了《蒋介石悬赏红军将领的赏格》:

(一)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生擒者各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八万元。
(二)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罗炳辉等,生擒者各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五万元。
(三)周恩来、张国焘、项英、王稼详、陈昌浩等,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
(四)王宏坤、王树声、何畏、孙玉清、余天云、王维舟、刘伯承、叶剑英倪志亮暨伪中央政委、伪军团政委、伪军长等匪首,生擒者各奖三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二万元。

1935年7月4日,蒋介石在成都发布《告川省各县回籍士坤及团队保甲书》,“生擒匪首或斩首级来献之赏格”中规定:

1、生擒朱毛两匪首者,各奖银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银八万元。
2、生擒罗炳辉、林彪、彭德怀、董振堂、徐向前者,每名各奖银八万元,献首级者各奖银六万元。
3、生擒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穑者,每名奖银五万元,献首级者每名奖银三万元。
4、生擒刘伯承、叶剑英,与匪军军长及伪一三五军团之师长者,每名奖银三万元,献首级每名奖银二万元。 (老蒋信息跟不上呀,土城之战红三红五打主攻,损失惨重,因此扎西改编后红三红五都撤掉了师级建制,红三直辖四个大团,红五直辖三个大团)
5、生擒伪师长旅长者每名奖银二千元,献首级者每名奖银一千元。

历史上红军在抢占皎平渡、飞夺泸定桥等战斗中,均曾一日行军二百余里,后面的清风店战役与穿插三所里,在难度上很难超越长征时期。

九、红十军团→军团领导: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

战斗序列:红19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红20师,师长刘畴西,政委乐少华。红21师,师长为胡天桃。合编后共1万余人

方志敏发展根据地倒是不错,赣东北苏区是红军时期的模范苏区。方志敏在共产国际都很有影响力,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增补方志敏为中央委员。方志敏转行政可能性大,但也不是没可能封帅。与方志敏类似的是聂荣臻,发展根据地一流,打仗拖后腿,只是方志敏的资历比聂荣臻更强方志敏曾得到过最高军功勋章红旗勋章,一共只有八人获得。方志敏活下来的唯一办法是由寻淮州粟裕指挥军事。刘畴西正常发挥绝对成不了元帅,军事能力属于胡宗南与黄维的结合体,怎么看也像国军指挥官的死板风格,给他个上将就不错了。方志敏是红十军团军政主席,级别高于非主力的军团长。红军的另一个军团军政主席是任弼时,任弼时后为红二军团政委

红旗勋章获得者——朱毛、彭德怀、林彪、陈毅、董振堂、赵博生、方志敏

九、红十五军团→军团领导:徐海东、程子华。

战斗序列:第75师,师长张绍东,政治委员赵凌波。第78师,师长杨森,政委张明先(后崔田民)。第81师,师长贺晋年、政治委员张达志,参谋长李宗贵。全军共7000余人

徐海东大将第二,不过徐海东病倒了,如果抗日与解放给力,发展出一级军区模范的根据地,才有可能挤进元帅。没规定元帅是十个,只是有人没参与授衔,导致元帅正好有十个。大将与元帅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大将想成为元帅是很困难的,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机遇。徐海东虽然在36年12月成为军委委员,但不是原一方面军的军委委员,在37年8月并没有成为军委成员,所以想成为元帅有难度非常大。

吴焕先不宜高估,他的能力没有那么强。至于什么红二十五军军魂纯粹口号,吴焕先要是能力那么强,就不会把老红二十五军搞得只剩几百人。新二十五军有近三千人,其中至少二千人是徐海东的二十八军。此外吴焕先肃反也有一套,戴季英肃反程度不如吴焕先,要是吴焕先不牺牲,批评是少不了的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张浩、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11人组成。

刘志丹正常发展大将级别。高g异军突起,与林总一起提名军委副主席,如果参加授衔,上限在林总之后、刘帅之前。

高g的提升只能说运气太好,本来他只是上将水平。刘志丹死后,高g成为陕北代表,高g不是政治局委员,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汇报陕北的情况,参加了九年政治局会议,之后七大当选政治局委员,犹在林彪罗荣桓之上。可是高g去了东北,成了林彪罗荣桓的副手,他这个政治局委员的真正军事地位在罗帅后面,也就是说此时高岗还是大将水平。林罗率军南下后,高g成了东北一把手,当时东北是全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区,高岗凭此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成了元帅级别,加上抗美援朝立了大功,高岗才真正上位。刘志丹要是不死,都很难有高岗这么好的运气

其实除了上述军团,还有一个红四军团,其实就是红四方面军

鄂豫皖一开始的两年多发展很慢。30年3月许继慎去了之后,开始有了起色,经过半年多由二千人发展六七千人。曾中生主持之后,半年时间迅速发展到两万人许继慎有冲击元帅的可能,曾中生不出意外可拿元帅。鄂豫皖巅峰四万余人,张国焘指挥失误导致主力两万多人长征,一路疲于奔命,只剩下一万多人,曾中生提出去川陕边界发展,红四发展到巅峰八万人。事后,张国焘囚禁曾中生,曾中生写《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小册了,连张国焘都不得不佩服,下发到全军,只是没提是曾中生写的。教员去陕北后看完了这些小册子,非常赞赏,这些小册子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红一红四会师,中央点明要见曾中生,其实是主席要见,当时是六月。曾中生得知毛主席要见自己后,马上给毛主席写信,请求中央对自己审查。张国焘截了信,在八月秘密杀害了曾中生。曾中生只差找个机会找个信赖的人去给中央送信。主席本人十分赞赏曾中生的能力,一再要求张国焘保证曾中生的安全。曾中生如果活着,基本上元帅前五,也有可能接过教员的革命大业

曾中生主持鄂豫皖时期,蔡申熙收聚的原湘鄂赣红三军团的残部近二千人编为红十五军,蔡申熙的十五军东进皖西,不久后与许继慎的红一军合编为鄂豫皖红四军,红四军在31年11月扩编成红四军团(张国焘私自称呼红四方面军),蔡申熙如果不牺牲,仍是25军军长,发展下去还真不好说。如果一直在鄂豫皖坚守下去就是新四军的支队队长,大将级别。如果按本位面的发展趋势,蔡申熙领着25军去陕北,首任红十五军团长就是蔡申熙了,他的资历比吴焕先徐海东强多了。如果支持中央,加上蔡申熙与周恩来的交情,很有可能是八路军第四个师长,封帅就稳了。如果他对张国焘仍抱有感情,在支持中央问题上不积极,那就难说了,考虑到蔡申熙是周恩来的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陕北红军在抗日战争前约八万人左右,取其精壮者六万,改编成四个师也是可以的。当初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一方面军缩编最为严重,本来一方面军加上部分陕北地方红军,足以改编成两个师。

根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1939年编写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概况》一文的记载,陕甘宁地区红军改编前,实有兵力共计74404人,部队分为四个指挥系统,统归军委指挥。(西路军残部经过营救回到延安者4500多人,另有西路军指战员400多人溃至新疆,这五千人并不在这个数据中)
军委系统:红军大学、红军教导师(即原红军步兵学校)学员共计0.5万人;各残废院人0.2万人,军委直属机关、警卫团共0.3万人,计1万人。
红一方面军:方面军直属队和特务团、骑兵团、红74师计0.5万人,红一军团计1.1万人,红十五军团计0.8万人,总计2.4万人
陕北红军:陕北红军4个军、2个师、4个独立团共计0.88万人,陕北地方部队共0.53万人。共计1.41万人。
红二方面军:方面军机关和直属特务团0.15万人,红二军团0.45万人、六军团0.35万人、32军0.2万人,共1.15万人
红四方面军:骑兵团0.08万人,红4军0.6万人、红31军0.8万人,共1.48万人

再来几个冷门的。

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吉鸿昌,有三四万人,在鄂豫皖搞了两次起义都没搞成功。当初吉鸿昌不愿与红军作战,派密使去与红军联络。结果,张国焘拒绝与吉鸿昌联合,还把来使杀了。因此吉鸿昌第一次起义时完全得不到手下众将士支持,吉鸿昌只好准备临阵起义,却遇上山洪,被困住了,然后老蒋派兵围住了吉鸿昌的部队,吉鸿昌被迫下野,如果成功后吉鸿昌可能与张国焘闹起来。第二次吉鸿昌从国外回来,带一个师起义,因为事急准备不充足,又没来得及通知鄂豫皖策应,结果又失败了。如果第二次成功,按历史线,则与徐海东一起去陕北。孙连仲的部队有六成被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拉走了。刘伯坚曾派五军团一些人去二十二路军中搞策反,没成功。孙连仲也盯上了吉鸿昌的部队,在老蒋的默认下吞并了二十二路军

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手上有六万人,两次申请入党,自称要当第二个贺龙,后来认为红军不能救国,去日本学习看有没有救国的方法,不过后来又与红军搞一块去了。四方面军与杨虎城有密约,杨虎城把国军密电码与军用地图给了四方面军,而四方面军也因此向中央红军提供了很多精准的军事情报,并且杨虎城资助过红四方面军很多军需品。刘志丹被抓后,杨虎城又把他放了,十七路军背地里支持刘志丹的陕北红军。吉鸿昌起义成败后,加入了tg,杨虎城资助了这位西北军的老友。其实杨虎城如果当真出手,徐海东的25军根本到不了陕北。顺便,杨虎城知道他老婆是tg。中央红军到陕北后,杨虎城免费借给红军至少三十万大洋,还有各种物资。要是刘伯坚不牺牲,并且到陕北,杨虎城搞不好就起义了。

少帅张学良,拥有15-20万兵力,大部分在陕甘,还有黄显声部四万人在河北的石家庄保定一带,装备在全国都是第一流的,但东北军丢了老家,全国人民都骂他们,所以战力士气非常弱。张学良申请入党,苏联不同意,于是暂为秘密入党,编外人员,叶帅与吕正操都可以证明,张学良也承认了。张学良免费借给红军至少七十万大洋,还有各种物资,延安也是张学良送给红军的。

关于左权的问题:

左权不死,正常发挥是大将。如果超常发挥,也有成为元帅的可能。关于叶帅总参谋长位居未尾,所以副总参谋长不可能成为元帅的说法。很有道理,但不绝对。叶帅红军时期参谋长并不稳定,一开始叶帅是参谋长,可刘帅当总参谋长时,叶帅就任副参谋长,刘帅随四方面军南下,叶帅又变成总参谋长,刘帅回来后,叶帅又变回副参谋长。如果刘帅不去指挥四方面军组成的129师与二野,一直坐镇总参,难道叶帅当不了元帅?要知道聂帅也担任过副总参谋长。

因此决定左权能否成为元帅看后续发展,红军时左权做到代理红一军团长,与罗帅差不多。抗日时如果能任一级军区司令员政委或者是有长征时叶帅站队那种功绩,又或者升任总参,也就够资格了。解放时必须是大军区司令员政委或总参。这样才能封帅。左权封帅的机率不大,但不是完全没可能

关于叶挺的问题:

八路军三个师与新四军的军委成员,里面没有叶挺。八路军的三个师任何一个实力都比新四军强,八路军的三个师长,无一例外都是军委书记,全权指挥全师。

115师1.5万余人,军委书记林彪,委员聂荣臻、罗荣桓、周昆、萧华。
120师1.4万余人,军委书记贺龙,委员关向应、萧克、甘泗淇、王震。
129师1.3万余人,军委书记刘伯承,委员张浩(林彪他哥)、徐向前、陈赓、王宏坤。
新四军1.03万人,军委书记项英,副书记陈毅,委员张鼎丞、曾山、黄道。

叶挺38年1月任新四军军长,41年1月皖南事变,一共当了三年军长,但是军委里面并没有他,这是叶挺没有指挥权的关键原因。从新四军的军委成员可知,陈老总做为新四军军委副书记,一开始就是新四军的二号人物。有人提到叶挺37年见主席时提到入D,但因为统战所以没入。36年,张学良秘密入D,化名李宜同志,叶剑英、吕正操都说过张学良是D员,张学良晚年也承认了自己入D。如果是因为统战,完全可以秘密加入叶挺并不了解我军的作战方法,北伐时的指挥能力也只有一个团,扩编成了一个师,之后没打什么仗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到了新四军有名无实。一生的军事能力的表现只有指挥一个团,又没有山头,除了早年的部分资历,无论功绩、能力、威望、革命性来讲,都无法参与封帅。有些人认为党性不重要,却不知道当初高g不相信组织,自杀未遂的事被教员知道了,教员知道后,就彻底放弃了高g。脱党十年,加入第三党,可比自杀严重多了。有人提到叶挺大革命时就是团长师长了,可是我军在北伐时达到旅级、师级、军级的有很多: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李明瑞、董振堂、季振同、赵博生、刘伯坚、肖劲光、张云逸等。有人提到大革命时叶挺是党员,其他人很多不是,可问题是怎么不提叶挺在新四军时不是党员?叶挺是重新入党,党龄需要重新算。

有人说,叶挺被俘后,新四军只有代军长,不任命军长就是给叶挺留位置。其实这只是抗日时期一种统战手段,事实证明中央没有让叶挺回新四军的打算。1945年8月,陈毅正式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叶挺1946年4月8日牺牲,他不牺牲也不可能回新四军了。何况新四军上下对他并不信服。

独立团并非叶挺的山头,而是周恩来与陈延年创建的,是党的武装。独立团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中共两广区委领导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扩编而来,而负责扩编的正是周恩来与陈延年,之前创建铁甲车队的也是周恩来与陈延年

第一支武装力量铁甲车队,徐成章为队长,周士第为副队长,而且不久周士第升任队长。之后在铁甲车队基础上扩编成独立团,周士第任营长,这个时候叶挺才来,严格来说叶挺属于空降来的新人叶挺在独立团呆了不到一年就升副师长离开了独立团,独立团团长由周士第接任,直到南昌起义都是周士第指挥独立团
南昌起义时,贺龙20军7500人 ,叶挺24师5500人,蔡廷锴10师4500人,周士第25师3000人,朱老总300人。起义后周士第部名义上划给叶挺,三河坝分兵后留下打阻击的是周士第的25师

真要论起来,周士第比叶挺更有资格代表铁甲车队→独立团→25师→南昌起义上最后的八百人,贯穿全程。叶挺只是在独立团时期担任过一段时间团长,周士第一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独立团团长。25师只是名义上划到叶挺的11军,实际上仍是周士第掌控。同样在11军之下的蔡廷错第10师,叶挺就控制不了。25师名义上还是贺龙的部队,当时南昌起义兼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都是贺龙,叶挺的11军名义上是贺龙的部队。如果25师算叶挺的部队,那11军也算贺龙的部队。何况叶挺部与周士第部都是党的武装,贺龙部才是真正的私人武装

南昌起义的成果不在于本身,而在于朱老总的“赣南三整”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种,“赣南三整”在tg军史上的意义堪比“三湾改编”,经过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朱老总成为南昌起义的灵魂人物。实际上南昌起义时朱老总只是个边缘人物,而且因为年纪大,其他人很少与他交流。拯救南昌起义的两个人,一是朱老总,二是叶剑英。南昌起义的核心是伍豪,总指挥是贺龙。不是南昌起义成就了朱老总,而是朱老总成就了南昌起义

朱德传——他的讲话,士兵很爱听。他是很坚定的,使大家受到很大鼓舞,也受到大家的衷心爱戴。“这时候,朱德同志才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重要,也没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user avatar   bu-pang-d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调整一下行文顺序)

我们先把眼光停留在1937年

我们先看看八路军成立时的的人事

总部 :司令:朱德 / 副司令:彭德怀 / 政委:任弼时 / 参谋长: 叶剑英

115师:师长:林彪 / 政委:罗荣恒/副师长: 聂荣臻

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萧克

129师:师长:刘伯承 / 政委:林育英->邓小平/ 副师长:徐向前

再看看当年的中央军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林育英、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

里面很多熟悉的名字吧,十大元帅有九个在。在其他几位领导人里面,任弼时,关向应,林育英都是英年早逝,在55年以前去世,而邓小平是55年十一个军委之一,元帅候选之一

至于新四军方面,军长陈毅是元帅,政委刘少奇传闻是元帅候选之一,粟裕是大将之首。

简单的比较,可以看出新四军相当于八路军师一级,而元帅的资格,基本就是八路军师一级的军事首长。这条线定下来,我们就容易比较了

首先看新四军,由于陈粟是在皖南事变之后接手新四军的,我们可以看看新四军的老领导

1.叶挺:叶挺这尊大佛讨论过很多,但叶挺在新四军无实权,就算皖南事变不被俘,很大机会调回中央当吉祥物,封帅的机会不大,竞争力也有限

2.项英:项英的资历足够封帅,但是军事才能不好,而致命伤在战略方向上常和毛泽东唱反调,就算皖南事变成功脱险,也难回指挥部。

3袁国平:和项英一样的问题。

转头看看八路军方面:

萧克:这位没英年早逝,但是大同集宁战役打砸了,连大将都没评上。

关向应: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元帅的机会一半一半,他是政工型的,建设根据地没问题,但是指挥战役没有明显的才华,很大机会转向地方工作

林育英:虎三的堂哥,石三伢子的老乡,和上面萧克关向应不同,林育英是37年成立(或说健全)的中央军委成员,当时军委十一个成员,除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只要活到55年都是元帅。可以说林育英如果身体健康不离开军队养病的话,妥妥的元帅。

贴一张他出殡的相片,看看抬棺的都是谁

任弼时:五大书记之一,虽然是最后一位,但他前面是朱毛刘周,37年也是军委成员,任弼时虽然有军职,但在军事上的贡献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痕迹,可能和周恩来一样主要帮助毛泽东把握战略方向。如果能活到55年,很大机会和刘少奇周恩来一样,离开军队不参与授衔。


也就是说,在1937年这个点上,有机会竞争元帅的有项英,任弼时,林育英,关向应,萧克。其中林育英机会很大,任弼时很有机会,但问题是离开军队一段时间了。关向机会一半一半,项英有资格,但阻力很大,萧克被历史证明了竞争不了

而在三七年往后的将星都不够资历竞争了,最多就是左权可以想象一下。接下来我们看看37年前牺牲的有哪些人可以竞争



上面插播了罗炳辉和董振堂,现在我们把时间线回调到1936年三大红军会师后,西路军悲剧之前的一小段时间。上面提到了36军委(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朱 德、彭德怀、项 英、贺 龙、任弼时、林 彪、王稼祥、陈 毅、萧克、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关向应、董振堂、叶剑英、徐海东、聂荣臻、郭洪涛、张云逸、王维舟)通常意义上,军委就相当于元帅候选人,撇除上面提及过的,剩下的有

1.张国焘, 作为四方面军总指挥,张国焘在当时是有资格竞争元帅的,不过他志向不止于此,当然他也不符合英年早逝的条件,跳过

2.王稼祥,三人团成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但从他之后表现来看,能力并不足以胜任军队指挥工作,当然他也不符合英年早逝的条件

3.陈昌浩,四方面军政委,当时是有资格竞争元帅,但要改变的历史太多,只能假设四方面军挥军北上,一切顺利的话,才有机会。而且另一方面,陈昌浩和张国焘交往过深,军中仇人不少,恐怕很快就被调离军队,当然他也不符合英年早逝的条件

4.徐海东,郭洪涛,王维舟这几位基本可以是为陕北的代表,很快就淡出了军委。我们可以不加讨论。

5.最后但是最重要,说一下董振堂,这需要先了解八路军和37军委的形成背景。

上面说过,元帅们(除了胖帅)在37年都是八路军师以上干部,八路是由一二四方面军改编的,我们可以看到军部的朱总和彭总叶帅都是一方面军,115师由一方面军改编,林罗聂都是是一方面军,129师虽然是四方面军组成,但师长独帅是一方面军空降,政委张浩是共产国际代表,也是压制张国焘残余影响的,只有徐帅是四方面军。至于二方面军改编的120师,在三个师里面战斗力最弱,贺老总的军事能力一般,长期在西北方向没有进展,连累萧克连大将都没混上。就是说历史不大改变的话,二四方面军的其他将领几乎没有封帅的可能。

说回董振堂,董振堂最大的劣势是入党晚,32年,比元帅当中最晚的彭总还要晚四年。优势则是他的股份很大,红五军团的底子是宁都暴动带来的一万七千职业军人,军事素养过硬,大批干部抽调到新组建的军团担任高级军官。 而且红五是教员的嫡系部队。土地革命时期,一三五军团是一方面军主力。

36年的时候,董振堂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也就是37军委的前身)这里面属于一方面军山头的,除了张云逸,能活到55年全部都是元帅,而张云逸也是元帅待遇。董振堂一直支持教员,如果左路军时期没给坑的这么惨,只要能带出一支五六千人的部队到延安,可以预期他将是八路军第四个师长,元帅排在第五这样子。

综合而言,36军委,有机会竞争而英年早逝的只有董振堂。


有朋友提到罗炳辉。

奴隶将军病逝的时候是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这是上将到大将的级别,不够元帅的,罗之前的资历,最接近的元帅可能是红九军团军团长,但红九不是主力军团,红九军团也是大将封顶了。而草地分兵站队错误,直接给踢去重庆当个闲职,后来到新四军,一直都是压制使用的,地位大约是叶飞之上,粟裕之下。要是能熬到55年,可能跟在萧克后面


user avatar   mu-ji-zheng-ren-zhao-zhi-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不超过三个。

早年牺牲的先烈,总给人无限的可能,但其实很多如果活着,大家想象的一些元帅级人物甚至可能都评不上大将(比如左权)。

很多人举例子,89年我党官方认证的33位军事家中牺牲的8位,后来增补3位:方志敏(我认为他还没有寻淮洲有说服力)刘志丹、黄公略,这3位其实已经在相对前8位在官方上认为稍弱一档了。

叶挺,不用说,实打实的军事家排名大将之前,是被官方认可的元帅级人物。

其余7位,官方认为的大将级——

其中只有许继慎可能成为元帅,因为他就是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之前的旗帜性人物,而且其展现的军事能力是我党历史上数的着的。

至于段德昌,早期红二以及差不多同期牺牲的孙德清,旷继勋职务都比他高,而红二的代表人物只可能是贺龙和周逸群。

蔡申熙、曾中生与段德昌类似,都是红军时期军级干部,但都不算军队旗帜人物和主要缔造者。

时任总参谋长,参与领导两大起义(南昌、广州,三大起义是中国军队的源头,起义领导才能被称为我军的创建者)的叶剑英尚且元帅最后一位,副参谋长左权怎么可能元帅之职?且左权无草创之功,无明显山头派系,授予大将以上概率性都比较低。

彭雪枫红军时期只是师级干部,已经不可能元帅衔了,罗炳辉是红九军团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资历不足以成为元帅级。

其实军团中,除了红一(林彪),红二(贺龙),红三(彭德怀)是绝对王牌外,其他军队与之有巨大差距

红五军团(董振堂)西北军起义的,出身不好,最后悲剧也源于此。

红六(肖克,开国上将)是二线部队,红七(寻淮洲)红九(罗炳辉)红十(刘畴西,红七红十政委都是方志敏)都是地方部队组成,军团长谈不上元帅级。以上大部分军团长持平甚至不如红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开国大将,带领的红二十五军独立于三大方面军走完长征,且有对中央红军关键时候的雪中送炭)

至于卢德铭、王尔琢等,革命伊始就牺牲了,甚至都没有多少军事表现,元帅从何谈起?


user avatar   yi-tong-8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su-la-xia-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别的意思。

明清时期,由于谥号早已泛滥,所以君王的谥号都是非常夸张的。

但好的一面,是谥号泛滥几百年后,文官总算摸索出了一套谥号规则,方便后世。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协天翊运,是清朝君王谥号的标准格式。X天X运,其中天运两字固定不变,每个清代皇帝都有(皇太极除外,他将后金改名大清,登上帝位。他的谥号起手为应天兴国,而不是应天兴运。代表他不是单纯的继任者。)

第一、第三个字选好听的字,当填空题,喜欢什么字就写什么,当然不能和祖宗争。

清朝皇帝的谥号,标准格式为X天X运XXXXXXXXXXXXXXXXXXX皇帝。(部分皇帝除外)

其中X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字,虽说不同,但翻来覆去也就好听顺口的几个字。

文、武、神、圣、睿、仁等好听的字眼几乎每人都有。

这些字组合起来,就是描述这位君王生前功业,当然是幻想中的。

我的意思是,这些字描述的场景,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

如果严格按谥号一开始的规则命名,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大部分皇帝,基本谥号都不会太好听。

回归正题

咸丰皇帝的谥号,其实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字。这一点明朝也一样,都是前四字为规定格式。

协天翊运,没其他意思,代表咸丰是清朝的正统皇帝。

从第五个字开始,到二十二个字,这十八个字,全是废话。

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

说好听点,这是从咸丰生前所有经历的事情里,找出闪光点,然后安上好听顺口的字。

这一点从唐朝就开始了,也不好说清朝怎样。

最后三个字,就是咸丰真正的谥号。

前面那么多字,权当没看到就行,看倒数第三个字就行。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至于咸丰皇帝符合哪一条,大家心里有杆秤。)

和咸丰的庙号清文宗加在一起,就是清文宗显皇帝。

清文宗、清显帝、咸丰皇帝,为后人对爱新觉罗·奕詝最广泛的称呼。

————————————————————

以下为清朝全部君王谥号(溥仪除外,因为没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便说几个想到的:

斯卡文的单位ratling gun鼠特林,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都很巧妙

然后各种warp翻译成次元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词本身跟次元搭不上边

storm vermin翻译成风暴鼠

然后skavenblight翻译成斯卡文魔都感觉也是很形象的

泰里昂和泰格里斯都用泰开头,突出二人是兄弟(tyrion一般应该是提里昂吧)

在不同的区域,翻译者明显用了针对不同文化所用的翻译模式,而不是简单的音译。比如帝国的各种道夫和海姆,矮人的各种XX堡,古墓王的城市就用了比较exotic的翻译比如喀慕里的音译应该是海姆里之类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人名翻译有妖婆赫利本(妖婆突出她其实很老),grudgebearer负怨者,xx the grim翻译成无情者xx。

混沌派系的翻译也很有意思。chosen翻译成神选者。听着就厉害。dragon ogre龙巨魔的翻译省掉了巨字(因为他们明显不是巨魔)以防引起争议,sigvald the magnificant直接翻译成美人西格瓦尔德,很符合他的设定。

蜥蜴人的翻译也很不错。四种蜥蜴人如果音译就是斯奇克(?)、萨鲁斯、克拉西和史兰。翻译者形象的翻译了前三个(灵蜥、蜥人、巨蜥)但又没有用“蟾蜍”这个翻译,而是用了史兰,显得他们与众不同而有些高贵。cold one翻译成冷蜥,而horned one明显跟冷蜥差不多所以没有翻译成“角蜥”而是巨角冷蜥。

不过也有些我觉得翻译欠佳的。比如grimgor ironhide的铁皮,应该是维京名吧,但听起来真的好蠢。还有死亡大师斯尼奇,snikch本来应该是跟sneak有关系的(他自己都说sneaky snikch),但翻译却只是音译了斯尼奇。还有lord kroak克罗卡领主,人家明显不是领主,这里的lord翻译的就不太合适。


user avatar   yzfy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话题

  请大家帮忙看看这个图片有什么内容? 
  我军有哪些本应有资格竞争十大元帅,但英年早逝的人物? 
  淮海战役为什么叫淮海战役? 
  为什么唐高宗时期的名将苏定方在太宗时期没有被重用? 
  您如何评价哈里斯与李梅? 
  如何评价古德里安? 
  如何评价南宋名将孟珙? 
  国民党为什么没有战神级别的将领? 
  为什么宋朝这个朝代名将这么少,是否是因为宋朝军事拉胯的原因? 
  有人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那如何解释名将的赫赫战功? 

前一个讨论
天津返安阳确诊奥密克戎大学生至今无症状,亲属更早被发现感染,为什么有人被感染奥密克戎却无症状?
下一个讨论
宋教仁到底是谁刺杀的?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