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社会的所谓传统价值观基本上都是由主流媒体来塑造的,
以前那种春节前对于家庭温馨的宣传,
三代同堂的幸福感的广告短片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在不断强化一个家庭主义概念,
但是主流媒体过于简单重复地鼓吹家庭的正面意义,
而刻意掩盖现实社会中已经暴露出来的越来越严重的家庭危机。
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
结婚后的家庭幸福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物质基础,夫妻间的教养水平和沟通能力。
这些都是由阶层决定的。
底层人的婚姻其实很多都不幸福,大家去看看目前国内农村离婚率有多高就明白了,
以前那种传统妇女因为主流宣传的道德的束缚,可以忍受丈夫在外长期打工做活寡妇的日子,
或者说以前的底层人对于幸福的认识和媒体宣传非常一致,
即是:过长久的苦日子,学会忍受大部分时间的痛苦,学会孝顺,
然后苦尽甘来,长时间不见的亲人团聚短暂一刻就是幸福。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不会重复这样的生活,
由于媒体信息的开放,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意识到:
幸福感不是所谓牺牲自我能换来的,不是忍受痛苦就能得到的。
更不是说学会过苦日子就能让你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这种反人性的鸡汤对于大部分90后已经不适用了。
但是目前的环境下,物质自由,精神自由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
尤其是结婚后面对高昂的房贷,高物价,子女的教育成本
这些东西其实已经让普通阶层的人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我不是一个对于婚姻本身就悲观的人,也不是一个反婚反育的人,
而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婚姻的质量和幸福感高低依然是以阶层来区分的,
底层普通人的生活依然逃不脱贫贱夫妻百事衰的模式,也根本没有多少幸福可言。
位于中产富人阶层人的教育水平,感情沟通能力,精神自由和物质自由都可以有足够的保障基础,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中产家庭都很幸福,但是他们幸福家庭的比例是远远超过底层人的。
而不是主流媒体灌输的毒鸡汤,以痛苦生活来打煽情牌,认为能过苦日子的人更幸福的畸形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