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有把你的诗混在唐诗中,别人分辨不出来的作品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把唐诗想得太高大上。

唐诗里固然有李杜这样的天才,但也有很多普通诗人,有些甚至是以俚俗而闻名的。

比如,唐代有一个人叫王梵志。他写的诗是这样的: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这诗虽然的确没什么水平,但也是货真价实的唐诗。

他还有这样的诗: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个比喻倒也算有意思,把坟墓比作土馒头,把墓中的人比作包子馅。但说到底,这诗的格调也的确不高。

另外,由于唐诗处在古诗向近体诗的过度阶段,所以唐诗中有大量的古诗。古诗对于韵律韵脚的要求比律诗要松的多,这其中还有很多乐府诗——乐府诗自然就更不可能讲究格律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普通人写首诗,放到明清时期或许还是很容易被发现不和谐的,但放到唐朝却不一定。

所以,大多数受过正规文学教育的普通人,绝对可以写出混在其中让别人看不出的唐诗,但这没什么意义。毕竟,唐朝也有那么多烂诗啊……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你能不能区分AI写的诗和唐人写的诗?(这个AI是我写的,界面是同学帮忙搞的)

目前几个学校的诗社之类测下来,2选1(easy难度)正确率大概59%,3选1(lunatic难度)大概是38%。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问题,有肯定有,就是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唐朝的一个二逼写的


user avatar   zhan-yu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在评论区公布答案】

未被分辨出的作品一首:

50

初秋未霜临,阡草旧菁菁。

流火尚归早,熏风吹不停。

悠悠丘山怀,春光无可及。

涓涓泉水下,苍苔不解意。

极目雁尘绝,山叠层层血。

诀泪无可留,长歌恨三阙。

东风草葳蕤,欣欣自芳菲。

叶寄无限事,同根亦同归。

秋深草饮露,高风燕无主。

四野枯荣就,徒留寒花苦。

莫归枫叶晚,忍桑挂鸣蝉。

悲岁托惊蛰,引春度阳关。

仅一人分辨出来的作品三首:

23

青柳穿风雨涨垄,樱花飞谢几多重。

他乡槛外无桑梓,一点清明在远峰。

39

风花空涧胜朝云,千岭悠悠枉去闻。

人道山光春更好,桃盈细雨泪三分。

43

春江潋滟旧婵娟,烟雨秦楼照画船。

谁晓红尘多少梦,天涯知此是何年?

被误认最多的古人作品,前三:

2

村雪夜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6

紫藤树◎李白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25

屏风◎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


【原回答】

欢迎从下面唐诗中,选出个人拙作:

五绝

1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2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3

料峭寒山早,江风碎乱云。

岸长寻柳色,满眼尽东君。

4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5

鸡鸣鞭竹里,南国草如茵。

梅应东风信,人间总是春。

6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7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

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8

杏花青实累,芽老竖条枚。

春已随心故,难巡旧荫回。

9

石沈辽海阔,剑别楚山长。

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10

夜雪过阑干,尘喧绝晓寒。

春归幽隐去,来日步晴滩。

11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12

水动听风影,流波月照清。

一江花落下,几浪动繁星。

13

日暖乍心寒,杨风青草间。

春蟴鸣晚意,岁短怎无关?

14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七绝

15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16

昨日晴空今日雨,人生十载一咨嗟。

更惜槿艳黄昏色,凋去人间无此花。

17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18

红落林间芳野径,春阶日暖绿苔痕。

黄莺鸣翠低桥柳,水远人家映晓昏。

19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20

烟霞明灭人非定,日绛鳞云鸟急飞。

抬眼江湖三万里,天涯望断几崔巍。

21

天阔景光云翊翊,山高神秀射朝辉。

漫看露月寒烟尽,麟出人间喜去归。

22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23

青柳穿风雨涨垄,樱花飞谢几多重。

他乡槛外无桑梓,一点清明在远峰。

24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25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

26

恨辟高崖生险绝,漫看苍莽几春秋。

西东尽散凌云子,岁月青山两不遒。

27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28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29

由来春放自无言,山麓花林飞鸟喧。

丘壑晴光长澹泊,人间处处是桃源。

30

眇眇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31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32

一宵骤雨荷香褪,青穗吐来花满乡。

半载工夫今忽去,窗台夏晚漏秋光。

33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34

晴空二月色千丛,一点春光一点红。

花散桥头铺远道,人间此去是东公。

35

身远锦城千里去,谁看桑梓几枯荣?

蓬山青鸟无留意,始忘人间烟火浓。

36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37

梅花将老恨君归,春水半江清白非。

人爱东风山色暖,谁知傲骨谢玄晖。

38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39

风花空涧胜朝云,千岭悠悠枉去闻。

人道山光春更好,桃盈细雨泪三分。

40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41

夏尽橘当低压枝,秋来未必实离离。

白驹东望凭春水,青鸟有无谁可知?

42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3

春江潋滟旧婵娟,烟雨秦楼照画船。

谁晓红尘多少梦,天涯知此是何年?

44

向来总觉身如铁,铁马秋风踏不平。

一夜冰心壶下泣,半生潦倒未关情。

45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46

两望峨眉愁不是,白云一涧独悠悠。

故人莫问情何处,只剩人间半月秋。

47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五古

48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49

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

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

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

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

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

50

初秋未霜临,阡草旧菁菁。

流火尚归早,熏风吹不停。

悠悠丘山怀,春光无可及。

涓涓泉水下,苍苔不解意。

极目雁尘绝,山叠层层血。

诀泪无可留,长歌恨三阙。

东风草葳蕤,欣欣自芳菲。

叶寄无限事,同根亦同归。

秋深草饮露,高风燕无主。

四野枯荣就,徒留寒花苦。

莫归枫叶晚,忍桑挂鸣蝉。

悲岁托惊蛰,引春度阳关。

51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2

烟雨浓山色,白云远人间。

寒锁岸边树,飞鸟不归还。

冬至日两分,昼夜逆长短。

明朝携东君,看梅在江南。

53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54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杂言

55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56

高步蟾宫欲问天,湖天湖地皆是霰。

云盖青丘日不渡,水扬浊浪月何来?

卅载桂子年年有,都叫江河东逐飞。

谁生长江头,谁居长江尾?

我从北国还,人共南乡回。

若非伍员迫离楚,何有东吴一姑苏。

志励九春伸抱负,墓上扬鞭终尘土。

嗟叹千百年,尝鄙西子笑夫差。

从来红颜有祸水,谁引祸水向红颜?

兴悲人间事,吴越归楚何枉然!

那时少伯有江湖,而今江湖何处有?

但见隐隐又重重,空看秋山浓云骤。

待到明日云霏开,唯独黄花蝶也愁。

平生三千事不得,岂我如浮云?

人道泰山当亘古!终也去无存。

何如锦归与子休?当是苍梧托幽人。

57

月中有桂树,无翼难上天。

海底有龙珠,下隔万丈渊。

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晦明乌兔相推迁,雪霜渐到双鬓边。

沉忧戚戚多浩叹,不得如意居太半。

一气暂聚常恐散,黄河清兮白石烂。

58

祥云皓鹤盘碧空,乔松稍稍韵微风。

绛节影来,朱幡响丁东,相公清斋朝蕊宫。

太上符箓龙蛇踪,散花天女侍香童。

隔烟遥望见云水,弹璈吹凤清珑珑。

丹砂黄金世可度,愿启一言告仙翁。

道门弟子山中客,长向山中礼空碧。

九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幢引烟策。

59

江水逝旧年,人怀沙洲路。

春风杨絮云,秋霜柳枝木。

风起人间千百事,半生来去南北路。

江山貌合总神离,笑看杨柳各自主。

君不见一朝晴光烟雨收,万里汉宵云燕渡。

君不见大梦天阙飞鸿起,雨骤风飙陨溪谷。

真龙九子相异也相同,不得雨唤作风呼。

垄中寒虫卧十年,蜕变金蝉喧三伏。

沧海恍太平,善恶非可述。

掀浪倾高楼,贵贱两相覆。

梁间未必尽小人,堂上岂能皆丈夫!

芸芸生死有亿年,累累雄川不朽骨。

60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徊。

草不谢荣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我的作品风格其实早就比较固定,行家并不难分辨出来的,但在初学者眼里,到还能勉强鱼目混珠。

其实我的作品风格、词汇方面主要还是近古汉语,诗风也更加接近中古后期或者近古的清逸。

创作诗词,应该追求自我,而不是追求像古人。但早期学诗词,模仿古诗的确是必经之路,但模仿多了,渐渐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实形成自己风格的时候,既是找到了自我,也限定了上限。

现在各类文化都在复兴,但古典诗词却已经没有土壤。

一味仿古,更是自绝后路。

那些古风歌词多被人诟病,但纵观整个诗歌发展史,未来的出路,却只有诗乐相生。

目前那条路尚未拔云见日。

任重而道远。


user avatar   cang-shu-laq-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能是能,

就得看方法了。

你要是写了诗发到网上去,

那是铁定没戏。

说话的音都不一样,

平仄难通,

韵律不懂。

佶屈聱牙的,

语言习惯更是模仿不来。



2.

但是别慌,

这事咱有妙法子。

咱可以来一个东风西渐。

在中国东边,

有我们的老朋友日本。

说这日本国有过这么一个人

叫藤村新一。

这人可了不起,

别看没读过大学,

人家可是考古“圣手”。

凭借一己之力就发掘了几百个遗迹,

挖出了一堆的石器,

楞是把日本的历史往前推了五六十万年。



3.

这藤村老哥有一个绝招。

后来被电视台偷偷拍下来了。

怎么弄呢?

他是找个夜深人静的时候,

偷偷溜进考古现场。

然后左看看右看看,

没人,

安全!

在六十万年前的地层里挖个小坑,

把昨天自己DIY的石器埋进去。

第二天,

就可以跑过去挖掘了!

别看这石器看着不对劲啊,

还画着哆啦A梦呢。

但是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地从石器时代地层里发出来的!

不能够有问题!



4.

这就可以学习嘛。

你先写一首诗,

比如叫《西瓜》。

这诗如下:

“西瓜实在好,
吃瓜要趁早。
要问为什么?
晚了瓜就老。”

你拿圆珠笔在A4纸上那么一写

这诗就有了。

这就是唐诗了。



5.

然后买好家伙,

备上作案工具。

什么伞兵刀

洛阳铲

酱猪蹄子午餐肉,

都带上。

你打开网络地图,

寻龙分金看缠山。

瞧形势,

算数理,

找到那么一个唐代古墓。

偷偷潜进去,

神不知鬼不觉的,

把你那个西瓜诗往墓主人手里那么一塞。

照一个合影。

哦耶!

大功告成。



6.

然后你等着就行了。

你放心,

只听过盗墓的,

没遇见过往古墓里塞东西的。

谁都想不到。

几十年以后,

这么一开棺考古,

你这西瓜诗可就重见天日了。

一个保存完好的唐代墓葬棺材里找出的诗稿,

还能不是唐诗不成?

什么合辙押韵,

什么情理语法。

那是之前学者都研究错了,

是后世宋元明清的文献差了。

这个西瓜诗,

才是毋庸置疑的唐诗。

就可惜不知道作者是谁了。

这就叫孤篇终结全唐。



7.

那是六十年以后的一个夏天,

虚拟的知了叫声很大。

巨大的全息影像里正在播放着轰动世界的新闻:

唐代西瓜诗的真迹将第一次公开展出!

看着新闻,

你却并没有发出年轻时预想的讪笑声。

你只是吃着西瓜,

不时咳嗽一下,

吐出了一颗西瓜子。

然后颤颤巍巍的喃喃自语到:


“西瓜实在好,

吃瓜要趁早。

要问为什么?

晚了瓜就老。”


你说话的声音很小,

听不出是老年痴呆了,

还是对回忆起了年轻时代的懊悔。



完。


user avatar   yang-zi-cheng-92-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你怎么定义师德了。如果师德的要求是课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批改每一个交了作业的学生的作业,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目光所及的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校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与关爱。学生遇到问题老师力所能及范围内全力相帮。那作为老师我可以负责人的跟你说,我身边的同事都是师德很高的人民教师。

如果你的定义是学生不学并且羞辱老师的付出,老师仍需全方位关注,无偿地不分昼夜的给你私人补课。家长明面上说会与学生一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却暗度陈仓,协助学生违纪,成绩下降背后指责老师,或违纪事发之后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老师管理不严。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24h监管学生等等,那么对不起,就是我们这些“没有师德”的人占据着教师岗位,我们也很愧疚,对自己很愧疚。


user avatar   zhao-peng-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人对这种人有个很形象的比喻:

叶公好龙


user avatar   cyberknigh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相关话题

  如果《静夜思》是当代人写的,会得到什么评价?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这句诗体现了那些生活哲理? 
  有什么句子读一读就会开心,可以看出作者(读者)心情很好? 
  松和云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他出现在了李白的赠孟浩然诗里? 
  《语言的魅力》中出现的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是谁? 
  分享一下那些年你读过污到爆的古诗词可以吗? 
  有哪些诗句,把一件本来不雅的事情说得清新脱俗的? 
  突然读懂了一首诗词是什么感受? 
  古诗词中有哪些绝美的意境? 
  在你们心目中最美的那句诗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老书虫和如今网络小说的冲突?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院长张伯礼说的“中医强行走出去行不通”?





© 2025-0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