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山西45岁乡村教师坚持教留守儿童写诗,两年累计四百余首?诗歌对留守儿童成长有哪些特别的帮助? 第1页

  

user avatar   ouyang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网上大概看了一圈,对原老师的支持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但是还有一些质疑,这些质疑到不是针对原老师,而是对于是否有必要在山村小学里面把精力放在诗歌上。主要的观点是从理性角度来的,比如乡村教学资源有限,能帮孩子们走出大山可能是更要关注的点。

我觉得这些质疑本质上也还是在为孩子好,不过同样是理性的来说,最后能走出大山的孩子,和最后留在大山的孩子,都可以在原老师的教导下通过诗歌获得收益。

咱们中国人最大的宝库,其实就是上下五千年的文脉保留了下来,先人们璀璨的文化,并没有和我们拉开太远的距离。

李白的豪迈奔放,杜甫的沉郁悲怆,用最精炼的文字,留下的是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对家国的深情。

如果一定要说「有用」,那乔布斯的连点理论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在退学以后学习的书法课,学到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间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作出完美的版面设计,就一定能确定自己以后会在Mac设计里面用上么?

就像王小波说的,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因为未来的可能性是无穷的,所以同样是学二元一次方程,有人就会说以后去菜市场用不上,有人就会以在这基础上不断累加的数学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

所以诗歌,算是一个很好的公约数。退一万步说,就是互联网上那个流传已久的段子,看到眼前的大山,有人就是噫噓嚱危乎高哉,我却只能「唉呀妈呀好高」。

而原老师也并没有丢下本职的可能,而是在课余时间,做了额外的事情,把诗歌带进了乡村孩子的世界。有时候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之前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最好的奉献。

课堂之外,原老师还在创作玄幻小说。

玄幻小说是理想的,是构建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但是原老师写作,是为了给孩子作出一个榜样,要有一项持之以恒的健康爱好,这初心,又是现实主义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以说理想和现实,在原老师的诗歌课堂上,就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细看这个新闻我知道,原老师所讲授的诗歌课来自公益项目「是光诗歌」,这也是国内首家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

我一直觉得,这种专项性的公益,很聚焦,人才梯队的累积也会更快速,最后达到的公益效果也会很好。

是光诗歌已经让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的1200多所中小学里面的11万孩子上到了第一堂诗歌课。

不光是诗歌赏析、尝试创作,也是给了孩子更多情感表达的渠道,让他们得到更多心灵上的关怀。

乡村小学的情况大家也知道,经常出现留守的情况,孩子们除了课业的发展,也更需要这种直达灵魂的关怀。这些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如果能早早的存留一点诗词,「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相信也会更有勇气和毅力去抗击风浪。

今年双十二阿里公益设置了专门页面,为包括了是光诗歌在内的12个公益项目发起募捐;淘宝和阿里公益也将发起网友互动投票,在「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双12公益互动页面上,每一次网友的互动投票,阿里都将为此配捐0.05元。

说实话,是举手之劳,甚至是零星的捐款,都会很不一样。

做公益,要「专」,做捐赠,要「散」,虽然每笔钱看起来数量都不大,但是汇聚在一起就能把诗歌送进更多的乡村课堂。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拉低了门槛。

像阿里公益这样的平台,能更低成本的聚集大众的爱心,也能让很多以前被忽视的人群忽视的项目得到更大的关注。

咱们国家从来不缺有爱心的人,缺的是让爱心更快传递的渠道。

这其实从来都是一个技术活。

传统观念里面,公益是个纯粹的事情,有爱心就能送达。

这种理想主义很可爱,但是更可爱也更可敬,也更能改变世界的,还是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互联网公益正在悄然改变慈善模式、普通人的参与方式,从之前更多倾向于政府主导的、大灾之后的应急慈善,变成日常化、社交化的场景式慈善。

不论是前些年的冰桶挑战,还是后来的蚂蚁森林,都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易于传播容易聚集的特性,搭配上社交媒体的普及,传播性节点的功效,以接近零成本的模式,打造了一场又一场的零门槛零障碍的公益接力。

以前有首歌,唱的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如今,这种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在互联网上成型,歌里的美好意境,不会仅仅是停留在歌词里,已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四处开花了。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我没有什么资格去“看待”这一行为,这完全就是萤烛之光评价皓月之辉,蜉蝣燕雀审阅鸿鹄之志。能以自己的方法忍受艰苦的环境,努力践行一份心底纯真的人,不是整天给“月薪十万你可以不把我当人”言论点赞的群体可以站在高高视角上审视的。

  文字艺术这种思想追求上的奢侈品能够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山村学校里得到绽放,恐怕会在精神层面上给很多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虑到现实情况,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与这个世界最平等最接近的时候,他就像《美丽人生》里的犹太父亲一般,长时间的塑造出了一个可能注定破灭,但是柔美温馨的童话。

  在讨论这样的事迹时,我总想报以敬仰的态度且送上我能给出的最高评价——这是一个好人。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诗这东西,我觉得平等看待就好。

诗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有真假之别。

我喜欢《我的诗篇》里那些一线工人的诗,看到他们看待生活的角度。

我也喜欢这些孩子的诗,喜欢真的,灵性的表达。

我甚至觉得张宗昌的“一戳一蹦哒”的口水诗其实也不乏真趣。

但我不喜欢的,是他们对火红年代所谓诗歌卫星的批判。

谁都可以写诗,为什么那些真心的歌颂就不行?

比如这首来自劳动人民的《唱得幸福落满坡》现在还在传唱,难道不美么?

南山岭上南山坡
南山坡上唱山歌
唱得红花朵朵开
唱得果树长满坡
唱得果树长满坡
东坡唱起丰收乐
西坡唱起银水河
河水淙淙流不断
东坡西坡长稻禾
高坡青松叶不落
低坡红花果树多
前坡蜜桃后坡梨
千重万叠金银坡
金坡银坡八宝坡
羊群滚滚似银河
牧童站在银河岸
手扬鞭梢口唱歌
田坡林坡花果坡
绿草青青牛满坡
南山坡上放声唱
唱得幸福落满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些孩子写的诗,一下子把我看得眼眶红了。

想起来小时候自己也曾是个山里的留守儿童,爸妈常年在外,有几年时间自己是一直跟奶奶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历过这种,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留守的状态,比较孤独和自我封闭的感觉。

爷爷奶奶每天要下地干农活,奶奶还要伺候家里的一群鸡鸭,都是每天临近中午回家给我做顿饭,过后就又出门了。只能说尚能解决温饱,更无从关心过我的心理健康。

然后村里周围虽然也有很多同龄的孩子,奶奶就会招呼他们来家里陪我玩、带带我,但有的村里的小孩子会欺负我一个外来人,奶奶还会领着我去人家家里理论,让人家道歉。

所以自小养成了一种比较自卑和自闭的状态,害怕与人交流,当然现在长大了以后还好,只是略有一些社恐。

我特别喜欢这首诗,然后转发给我妈看。

我妈也很感动,说那时候她跟我打电话,我每次都要哭,我哭,她也哭。

我每次都要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

妈妈就说,“再过半年、再过三个月、再过一段时间……”每次都觉得时间近了,快要来接我了,结果又因为一些事情耽搁。

有时候会觉得很气,我会故意不接爸爸妈妈的电话,觉得大人们都说话不算话。

奶奶就会想尽办法安慰我,平时她自己舍不得买东西,但经常会给我买饼干、糖果之类的小零食。

可惜后来当我真正跟爸妈生活在一起后,我的奶奶却成为了“留守老人”,我每年见奶奶的次数越来越少,到了初三暑假,最疼爱我的奶奶去天堂了。

抱歉,说了一些自己伤感的故事,总之还是被勾起了一些回忆吧。

还有一个特别打动我的,是一篇我看不懂的诗歌,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聋哑孩子写的诗!

聋哑,意味着没法交流,但这个孩子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对于语言、诗歌和世界的认知,努力地表达,真的很心酸又感动。

我关注了支持这个项目公益组织的微博,感觉这些老师们真的是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

也许现在很多人已经读不进文章和诗歌了,但我还是想再给大家看看这些孩子们写的诗歌,真的很美。

几乎每一首,都能读得出来,诗歌背后是一个怎样懂事的孩子,但读完了又不免有一丝伤感。

这个诗歌公益项目走过了4个年头了,有6位全职和95位核心志愿者,累计服务超过1200所乡村中小学,11万名乡村儿童。4年的时间,要做出这么庞大的工作量,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而另一个支持这个项目的公益组织,阿里公益,最近也在公益三小时平台上展开了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当代乡村儿童需要诗歌吗?”,我是坚定地站在“需要”的一方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在20年前,我也能够有诗歌的陪伴,真的会很治愈我的童年。

据说这个投票,还可以捐款,网友每投一次票,阿里都将为此配捐0.05元给相应的需求群体。

我毫不犹豫地参与了,并发给了身边的朋友。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但千千万万次爱心积水成海后,却能实实在在的帮到这些孩子。

物质水平越来越好的今天,有心理疾病的人却越来越多。外出务工,对于很多父母,是无奈的选择,但留下来的孩子们怎么办呢?当孩子们逐渐长大,也去大城市后,留下来的老人们怎么办呢?任何一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所以,还是很感谢阿里公益等公益组织,在为这些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到这样的公益项目里,落到实处,关注青少年成长。

最后再放一张《死亡诗社》的图吧,愿大家找到自己的声音。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偶然的机会,关注到了原老师。之所以记得他,一方面是他喜欢写网络小说,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跟我的曾经一位大学同学神似,——我那同学毕业去了偏僻的地方教书,也同样充满浪漫的情怀,也同样喜欢亲自下场跟学生一起写作文,更搞笑的是,竟然也是山西人。

因此我也曾买过这些孩子的诗集。孩子们用稚拙的语言写出了生动的画面。因为真实,所以读来令人动容。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复的修辞,没有深奥的道理,就只是那么简简单单白描两句,却一下子击中你的心灵。

顿时,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思恋家人的乡村孩子,内心里涌动的是柔软的怜惜。

。。。。。。

有人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衣食足之后才能有的美学,所以并不适合让乡村的孩子练习写诗,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于升学有利的功课上。

显然这是对诗歌的一种误解。

真正的诗歌,真正的艺术,真正的美学,不是某种形式,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而是生命的流淌,自然而然,发乎内心。诗歌,不是文人的专利,不是文青的标榜,更不是矫揉造作的附庸风雅。

克罗齐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其实,每个人都是诗人,正如唱歌不是歌星的专利,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和本能。

有一本美学名著叫《审美的人》,作者指出,不要问一个人为什么要审美,因为审美是一个人的本能,是一个人的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写诗也是一样,不要问为什么要写诗,因为写诗是一个人的本能,是一个人的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应该是审美的人,每个人生都是一首诗歌。

。。。。。。

诗歌,某种意义上就是生命之光,如同黑暗洞穴里漏进来的一束光,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慰藉。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他们最在意的东西,但是他们平时不会、不敢、不愿、不能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

然而,当他们学会写诗,就会很自然地在诗歌中把心底里的箱子挖出来,把最深最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如对妈妈的思念,对外婆去世的悲伤,对生命终将枯萎的忧虑和恐惧……

情动于中而形于诗歌,这从心理上是一种自我治愈。宛如一个遭受痛苦的人痛哭一场,心理会好受很多。这对于乡村里那些留守儿童来说,太重要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悲剧的“净化”作用,认为观众看了悲剧,产生怜悯、恐惧,内心会得到净化。这种理论从心理学上解释了艺术的功能。

后来,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不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艺术的治愈功能,更是进一步将艺术的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最大限度激发一个人的潜力。

他认为一个常做白日梦的人,更容易成功。

孩子们学会写诗,既是对内心创伤的安抚,也是对未来的憧憬,童年的诗歌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光,温暖了他们孤单的童年,也照亮了他们的前程。

何况,写诗的人,对生活的观察会更加仔细,从而发现很多以前发现不了的美,这进一步会增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写诗也会培养他们的感知、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所以我是非常赞成原老师的做法,并不觉得乡村孩子写诗是浪费时间,恰恰相反,诗歌或许会成为温暖和照亮他们人生的一盏灯火。

后来我出于好奇去搜了下,原老师所讲授的诗歌课原来来自一个公益项目“是光诗歌”。这个项目支持下,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的1200多所中小学、11万孩子上到了第一堂诗歌课。据说,今年双12,淘宝、阿里公益也会设置专门的页面,为包括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在内的12个公益项目发起募捐。而且网友互动投票,在“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双12公益互动页面上,每一次网友的互动投票,阿里都会配捐0.05元。在淘宝或者支付宝里搜“人人3小时”点击最上面的投票就可以看见。

真心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像阿里公益那样为乡村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能量,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正如小朋友杨江在《我的春天》里写的那样:光芒照亮了大地,大地养育了大树,大树庇护着小草。

祝愿这些孩子像被阳光沐浴和大树庇护的小草一样茁壮成长!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11年前,论坛还没有衰落的时候,我在同学的种草下去注册了一个论坛账号,然后上去看一些搞笑的帖子。其中有时候会出现神回复。神回复有很多种,有一句话,有一段话,有文言文,还有藏头诗,以及打油诗等类型。


当我尝试去写神回复时,我就发现原来写这种东西是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量的,不然你还真写不出来。尤其是那种工整的回复,要押韵,要语句通顺,这是需要思考的。


诗歌这种创作,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力和锻炼文字功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至少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前我玩论坛多了之后,写总结觉得很容易,在之前就觉得很困难。


留守儿童所缺少的,就是表达。能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自己心中的想法,有助于情绪梳理,普通人一天完全不说话不表达想法,是会有点压抑的,时间久了,整个人会很阴沉。不是有些人说一天不发朋友圈就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嘛,留守儿童也一样,需要表达自己,并且被看见。


通过写诗,表达自己,还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语文成绩提高了,就开始建立好信心了,形成一个正向反馈,开始对其他学科有信心并且学好,这个老师用心了。


user avatar   jiang-xiao-mao-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家小区外面有一家户县软面馆,店面不大,夫妻店,俩夫妻五十多岁。老板忙后厨,老板娘当服务员。他们在那开了几年店,我就在那吃了几年面。也算是熟人了。有一天中午,已经过了饭点,我去他那吃面,店里没生意。老板娘不在,老板坐在柜台上写写画画,见我来了,点点头,招呼我坐。也不用我开口,心照不宣,转身去厨房,一会一个大碗面一瓶冰峰,两瓣蒜就给我拿出来了。然后继续在点菜单上写写画画。

我吃完面了,走到柜台前准备扫码付款。老板笑吟吟的跟我打招呼,又给我发了根烟。我瞟了一眼点菜单,原来老板在点菜单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我一边说着,哟呵,深藏不露啊,还能写诗啊。一边拿起来看了一下。点菜单上写着:

一条一条又一条,
锅中水沸续火烧。
盛入碗中加汤卤,
吸进嘴里乐逍遥。

老板不好意思的说到,自己又不打牌,也不爱喝酒,也没个别爱好,没事写首打油诗权当打发时间。

所以我觉得诗这玩意吧,和唱歌以及微笑是一样,对我们平常人的作用几乎是相同的,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留守儿童闭塞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苦恼,诗歌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打开通往他们心中的门。孩子与诗歌似乎有着某种天然契合,二者相遇,迸发出瑰丽的想象力。

例如这首七岁孩子的诗,着实惊艳到我了。儿童的观察这个世界的视角和我们成年人不同。有些丰富的想象力。

留守儿童的往往缺少关爱,缺乏于外部世界的交流。教会这些孩子们写诗,就能通过这些诗更好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能更好的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也能更好的引导孩子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城市儿童在接受残酷教育,一个乡村教师给予留守儿童鸡汤教育,孰优孰劣乎?

这就让我想起来欧美国家数十年以来坚持的援助非洲计划。

要给非洲少年带去爱心和对传统的坚守,替世界人民保护好非洲的濒危动物。

非洲人用不着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也不要搞破坏环境的工业基础,你们的责任就是传统和永远回归自然。

学习诗歌确实陶冶情操,心生美好。

但是乡村之外的世界,需要什么?

求职的时候念一首自己写的诗吗?

一旦这些孩子真实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诗稿?

真正的鸡汤,里面一定有一只真正的土鸡,经过精心烹调后,散发出真正迷人的香味。

而廉价的鸡汤,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一种鲜味调味料。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诗这事我年轻的时候也接触过,有自己的理解。

和大多数人的想象不同,写诗啊,和文学素养,和阅读量,甚至和识字量,关系都不太大。

真正和写诗密切相关的是生活的阅历,以及表达能力。

所以,“引导留守儿童写诗”这件事,我认为,主要目的是在引导这些与父母难得见一面的孩子,不要封闭自己,要主动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这才是最大的正面意义。

写诗,不是敲门砖,不是考试工具,不是赚钱技能,甚至不是提升文学修养的手段,写诗就是让你用一种方式表述:

我tmd到底是谁!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在漫威,做幕后黑手》

起点文,漫威同人,但走的是幕后流。

四千均订,成绩挺好的。

唯一的缺点,看的时候容易破防。

且作者永远不会再更新这本书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湖北后排乘客因尿急将司机勒晕,导致车辆失控撞上护栏着火?乘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如何自己一个人带孩子? 
  如何反驳「读书人一般都不幸福,而幸福的人恰恰是没读过书的人」? 
  初一孩子厌学,怎么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生打架,作为教师劝说无效可以暴力制止吗?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如何定义短篇、中篇和长篇漫画? 
  双减政策第一周:上海非学科类培训迅速升温,这反映了什么趋势?非学科类培训的前景如何? 
  怎么看河北工程大学留学生猥亵女学生,被行拘并遣送出境?具体情况如何? 
  12岁弟弟迷上网络小说,如何引导他读名著经典? 

前一个讨论
你认为旅行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阿里或成全国首个灵活办公企业,员工可选择在家或就近办公,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灵活办公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