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你穿越到明朝末年刚打破北京城的李自成身上,你会怎么做?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我是穿回去的,那意思就是我开了天眼,后世怎么发展我都知道,尤其天下城池舆图那更是门儿清,这太简单了。

先给崇祯收尸,风光大葬。再将崇祯太子拉出来给予最高礼遇,敲锣打鼓要让整个顺天、整个北直甚至整个天下的人都知道,然后将其一路护送去南京——你们不是在纠结立福还是立潞吗?我给你个一个答案。

京师那边,拷掠就免了,杀一批用一批,读书人先别得罪干净将一众公侯伯驸马都督啥啥的先编入政府,然后炮制两个“通南案”“通虏案”来,拿出几份他们交通满清和南明的证据,书信啊、关防啊啥的,肯定有,放心吧。

陕西老家那边根本不需要防备什么,难不成蒙古人还能劫掠陕西三边?三边的事全权交给田见秀,然后把王永强、高友才、郭毓奇、米喇印分别扔在延绥、宁夏、甘肃、临洮看家,让党守素为帅,带着辛思忠、王良智、牛成虎、郑嘉栋、左勷、丁国栋南下增援白旺,收拾荆襄,告诉他们,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坛坛罐罐的打坏了可以再建嘛,目标要放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招抚当地人心上来,另外要交给他们一个艰巨的任务:一定要抢在左良玉放火之前拿下武昌!

最要命的就是吴三桂问题。

对付辽东要有过日子的心,要分清主次矛盾、认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要清楚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尤其在吴三桂问题上,要早打、大打、快打,先下手为强,告诉刘宗敏,我不要伤亡数字,我要山海关和吴三桂的脑袋。

不要再对吴三桂抱有幻想了,对吴(三桂)谈判已经破裂,干吧阁下!也不用派袁宗第、董学礼、郭升、马科等人分兵南下,接收山东的问题让卫辉刘汝魁去做,愿意投降的就降,不愿意的就算了,山西委任给陈永福,然后把保定刘芳亮、张洪,大同张天琳、姜瓖,潞安刘忠,固关马重禧的兵马都集中过来,大营驻永平,干死吴三桂、拿下山海关再议。

按照故事的发展,吴三桂肯定还是会投降清朝,清朝也绝对会签军括马紧急入关。所以顺军在干死吴三桂之后,一定不要急着回来,趁着强攻山海关的余威,派偏师出松亭关入大宁故地,震慑当蒙古部族,告诉他们中原换了个能打的老板,主力沿着辽西走廊攻取前屯、宁远、锦州,最好打下广宁,最次也要拿下锦州,这是跟清国谈判或者对峙的筹码,记住最好能拿下广宁,然后隔辽河河套跟清国对峙,这将给接下来的斗争赢取很多有利条件。

粮饷这时候是个问题,跑马圈地肯定不行,继续征三饷也不科学,还得收拾人心呢,去江淮吧,刘汝魁由山东南下,陈永福出怀庆攻取开、归、汝、颍,党守素由武昌东下,不要跑太快,要给弘光皇帝(管他是福王还是崇祯太子)以充分的跑路时间,争取和平解放南京,然后继续追击江浙。同时,牛成虎、郑嘉栋、左勷、丁国栋这些明军故将由武昌、九江南下,分别攻取湖广和江西。

只要有了南京,就有了水师,水师是解决辽东问题的关键。有了江南,我军就可以滚雪球一样壮大自身。张献忠只要压缩在四川,三五个月他是不会出来的,我军拿下江浙、江西、湖广之后稳扎稳打攻取福建、广西、广东,告诉党守素,能在永昌二年年底完成对琼州府的解放就算成功。云南贵州先不用考虑,没有四川的话,虽有云南亦难守也,湖广方面只要先拿下贵州东部的清浪、偏桥、镇远一线以及黎平、思州、铜仁五府就可以了。

至于福建郑氏归不归顺,不是重点,收复东宁的问题不是主要问题,东宁、中左所、舟山、健跳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凡是愿意走和平道路的人,我们都将欢迎,东宁只要和大顺统一,除督抚及要职必须统一于京师外,所有军政大权、文官六品以下、武将守备以下等均由郑森掌握,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京师拨付,东宁当局只要一天守住东宁,不使东宁从大顺分裂出去,大顺就不改变对东宁关系,如郑氏有谋取吕宋、南洋的计划,福建、广东亦将作为坚实后盾。

水师才是解决辽东问题的关键。水师主力集结山东登州,然后登陆朝鲜江华,先把朝鲜国王给拿了,先指责他们背盟降虏,再好言相劝,然后大军西出锦州、广宁,东路由朝鲜义州北上,水师取旅顺、金州,三路进军,朝鲜一路为诱,只需少数兵马,甚至不用过万,目的是让清军以为朝鲜背盟,辽南一路为奇,目的是吸引辽南金复海盖的注意力。主力由西往东,稳扎稳打,千万不要急,告诉刘宗敏、李过并转袁、刘、田、郝,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性歼灭满洲一个旗的能力,要多打、小打,一次性消灭其一百到五百真满洲就可以,积少成多,保留老营实力,同时磨炼新附军战斗力,目的是以战练兵、弱军练强、强军练多。另外要有绝对精锐的骑兵和步兵,从喀喇沁往科尔沁这边的草原上打过去,不求攻取部落多少,唯愿杀人放火俘虏蒙古汗王。这个时候顺军老营兵马需要做的是“教给”降附的明军怎么打仗,拼八旗,他们死一个少一个,另外要争取三顺王以及其他八旗汉军,以及故海西等部女真,可以告诉他们“除爱新觉罗不赦,余者皆无不可”,激化其内部矛盾,记住,越是局势紧张,越容易出现内讧,这就跟遭灾落难之后总觉得祖坟风水不好是一样的。只要八旗不再同心戮力,就容易的多,当满洲带路党一多,任睿智亲王关、岳再生也无能为力,剩下的就是犁庭扫穴了。

至于四川的张献忠,只要有了黄河流域就不怕他,他再牛能牛得过武侯?再说了如果按照穿越时空设定,这时候天下基本是洪武三年年底的样子,还怕他一个四川?

然后就是经营大顺了,我都知道世界地图了,需要做的就是满世界撒使者,交通东西,清朝长啥样我大顺就啥样,然后缅甸不能留他,斡罗思想重演尼布楚条约故事也不太可能了——地图我都能给你标出美洲,你还指望拿着地图来糊弄我吗?手下有野心的一律送到印度、美洲去,打下来多少你的王国就多大,去吧!

好好干,尽量留下足够大的政治遗产,坐等孙、毛两位圣人的诞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闯王李自成虽然进入了北京城,但是明帝国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在短时间内李自成显然无法把他们全部消化。而历史也显然没有给闯王李自成留太多时间,去消化这个吞入肚子里的庞然大物。

  闯王李自成入北京不足一个月,满清就已开始席卷中原了。

  闯王李自成3月19日进入北京,4月底就退出北京城。在明帝国旧势力环绕、虎视的背景下,李自成实在没有勇气与满清在北京城展开战略决战的。于是闯王李自成一战失败,就匆匆退出了北京为中心的地区。

  闯王李自成显然无力与满清,在北京城为中心的地区展开战略决战。

  表面上,闯王李自成与满清的决战是公平的。问题是,闯王李自成为了防范左良玉军事集团,就在荆襄地区留守了十万以上的军队。可以这样说,左良玉军事集团虽然没有真正出兵攻打李自成,但他对李自成兵力的牵制却是惊人的。

  当然了,闯王李自成防范一个左良玉军事集团,就需要耗费如此巨大的军事资源;用于防范整个明帝国旧势力的军事资源,更将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呢?

  更何况,关宁军事集团,直接就充当了满清攻打李自成的先头部队。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满清也需要耗费如此巨大的军事资源去防范明帝国旧势力;满清肯定也不敢与李自成进行决战的。

  明帝国旧势力都对李自采取敌视态度,让闯王李自成军事主力无法集中使用。这是闯王李自成一战失败,只有选择大举向西撤退,连固守北京城都不敢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满清可以轻易把李自成打得一败再败、一退再退的主要原因。

  崇祯皇帝能守住北京城,并不意味着李自成也能守住北京城。因为,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满打满算都不够一个半月,期间还曾率军到山海关打仗。你说李自成在北京的统治,能有多牢固?他以北京城为中心与满清展开决战,估计只会败得更快些。

  但成王败寇。历史显然愿意模糊闯王李自成失败的这种客观原因。

  历史喜欢把闯王李自成失败,归于他的腐败、骄傲;但我以为,这只有政治寓言的意义,却显然不是历史事实。

  退出北京城的李自成,其政治影响力开始迅速开始下降。

  在闯王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后,大顺政权曾控制的地区都纷纷“反正”“造反”了。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遂只有一败再败、一退再退;终于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内,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已变成一个影响力非常有限的军事集团了。

  闯王李自成一旦选择固守北京城;那与满清之间,必然是一场没有选择的战略决战;因为双方都必然得把军事主力投入这一地区,力强者胜、力弱者败;这几乎没有任何选择。

  长城以北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经营,早已根深蒂固了;他把军事主力投入这一战场是没有问题的。

  而闯王李自成呢?一直都是流寇,也就是最近一年多年时间,才开始筹建根据地。他在北方的统治者,显然是非常脆弱的。一切是显然的,只要李自成敢把军事主力全调到北京城附近,其它地方的明帝国旧势力,都会纷纷叛乱、反正的。

  关宁军事集团从存在那天起,就没敢主动进攻过满清。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满清大举东征朝鲜、西控蒙古、南下长城时,关宁军队的一惯表现就可以知道。更何况,关宁军队作为明帝国旧势力,他也很难马上与李自成实现默契。

  所以,满清并不用担心关宁军队在后方捣乱。至于,等吴三桂剃发来降后,就更不用说了。

  左良玉、高杰等人,自然不敢与李自成打仗。问题是,如果他们看到李自成与满清打得难解难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显然是会趁火打劫的。

  更主要的是,当时明帝国旧势力,根本没有所谓的民族意识,就是史可法等人,当时也希望能联清灭寇。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闯王李自成把军事主力都投入北京为中心的地区,那明帝国旧势力,马上就会行动起来。即使他们不敢出兵帮助满清攻打李自成,却显然能让李自成控制的地区马上失控。

  既然如此,闯王李自成一战大败后,只有选择大举西撤有什么好奇怪的?

  事实上,在满清进入长城之前;洪承畴就已判断李自成不敢立足北京城与满清战略决战的。所以满清应该尽快进入北京城,以全歼这一股强大敌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这一地区的财富不被李自成带走。[注1]

  明帝国旧势力控制着江南主要经济区域,张献忠控制着西南主要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真正可以控制的经济区域,到底有多大呢?显然在当时所占的份额是非常有限的。

  更主要的是,明帝国的旧势力还遍布长江以北;如果李自成军事威摄稍有不足,他们马上就会趁势反叛。

  但我们分析李自成的失败时,显然常常有意无意模糊这一切;好象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城,就意味着他已取代了明帝国。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成王败寇的另一种说法。因为按这种说法,胜利者总是得民心的结果,而失败者总是失民心的结果。这种说法,与成王败寇有什么不同呢?

  满清胜利了,于是所有的历史就只能在满清划定的圈子里转悠了。

  [注1]:况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理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贼之骡马不下三十余万,昼夜兼程,可二三百里,及我兵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恶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可惜也。今天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外,疾行而前。(见洪承奏章,引自李治亭《吴三桂大传》)


  从某种意义上,李自成进京,应该如你所说,存在着无可选择的原因。

  就好像看历史时,许多人总觉得,日本偷袭珍珠港非常愚蠢。问题是,只要我们看一下当时日本决策圈,在偷袭珍珠港前的分析,就会知道,它一点也不愚蠢。事实上,让你我处于日军统帅的位置上,你我也会这样做的。

  李自成的决策过程,因为没有留下足够的文字记录,所以我们也会觉得,它的决策非常愚蠢。
  问题是,李自成是什么人?他从一股小流寇的首领,变成了时代最强大的流寇。这就相当于,一个公司的打工仔(或是一个小公司老板),最后变成了全国最大的集团公司总裁。

  我们能想到的事,李自成未必不会想到;就算李自成不会想到,李自成决策圈内的人,肯定也会想到。如果我们能想到的事,李自成整个决策圈内的人,都也无法想到。那李自成及其决策圈内的人,混到死,恐怕也只是一些不知名的流寇。

  你们,坐在书桌前或是电脑前,总觉得,自己可以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评论所有的历史人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几个人不是普通的小人物?有几个人,管理过几十万人,并经常作出过重大决策?更主要的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会在四五百年后,依然成为大家谈论、评论的历史人物?

  所以,对于李自成及其决策圈而言,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完美的策略,而是需要一个最切实可行的策略。关键是,在众多两难的选择中,最后大家会发现,一个看起来非常糟糕的策略,竟然会是他们不得不选的策略。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就可以知道了。就是那些一心支持、坚持偷袭珍珠港日本决策者,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策略,但是他们却只能作出这种决策。

  李自成在决定进京时,恐怕也是如此。因为,这样重大的决策,绝不会是李自成闭门想出来的,更不会是李自成听到某个人的建议就做出的。更真实的可能性,就是李自成决策圈的人,曾坐在一起反复磋商相关问题,最后在众多利弊并存的方案中,挑选出了这个方案。当然了,在此过程中,我们想到的问题,他们通常都会想到。
  问题是,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方案。任何一套方案,都是利弊掺杂的。我们认为李自成的方案有问题,那只是因为我们常常模糊了其它方案的弊端、或操作的难度。

  我一直的观点是,看历史不是为了寻找廉价的优越感。如果我们觉得,历史上那些失败的大人物,非常愚蠢。所以换上我们,只要这样,就能那样;那看历史,还不如看穿越小说。
  事实上,不要说让我们决策一个国家了,就是让我们当了一个小公司的主管,我们也不敢说这种大话。因为,真等我们处于相关位置上,我们自然会觉得,不论你作什么事,都也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因为,理论很完美、也很简单,但是在实施时,它每一步都不件容易的事。

  军政大事不是下棋。一切是显然的,棋手可以决定一切;而任何一个领导人,也不可能决定一切。

  所以,美国据说建立了世界最好的制度。但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却在普遍地区,一直公开的存在奴隶制。

  在决策军国大事时,决策者最困难的事,并不是想到最佳的策略;事实上,所谓的最佳策略,通常注定只是纸上谈兵的东西。


  我们看历史时,常常是以结果推过程,所以看到成功的、胜利的人或事,总会觉得,它太英明了、神武了;看到失败的人或事,总会觉得,他太愚蠢了、太无能了。甚至看到那些半截子的英雄人物(前期一直胜利,后来一败再败),也会觉得,他后来变昏晕了、变无能了。

  事实上,当我们仔细看历史时,就会发现,历史上的成功失败,远比我们想像中要复杂。


user avatar   zwx-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jing-zhong-fe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相关话题

  明朝和宋朝哪个更强大? 
  明朝初推行的军队卫所制时期,士兵和将领的衣食住行、娶妻生子、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环境? 
  读晚明史,才发现大屠杀几乎都是汉奸所为,晚明怎么这么多汉奸? 
  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 
  朱棣到底是哪位妃子的儿子? 
  郑明的存在是不是表示儒家文化也可以有海洋属性? 
  为何明末没有刘备、曹操这样的枭雄出来结束乱世再造华夏呢? 
  真实的朱元璋和明教什么关系? 
  明朝有没有在东南亚经营? 
  杨廷和为什么不给明武宗立嗣,搞父死子承,而搞兄终弟及,最后弄出个大礼议?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鲁鱼亥豕」之误?
下一个讨论
你在古代碑刻中见到过哪些精彩的故事?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