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看书没老一辈多,却普遍看起来更加有知识有文化? 第1页

     

user avatar   lu-chen-xi-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个伪命题,现代的年轻人看书的量不可能比“老一辈”少。不知道你定义中的“老一辈”有多老,四五十岁?六七十岁?我不知道在一个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年龄阶层里,是什么让你形成一种“老一辈”人读书多的印象的?

你不会拿“我姥爷”“我爷爷”举例吧?你家的老人是老人,公园里跳广场舞下象棋的老人也是老人,他们一年能读一本书吗?

如果你非要拿个例比整体来抬杠,那就没法说了,你拿钱钟书比抖音快手几亿用户的话,那年轻人阅读量确实8行。

年轻人根本就不是看起来更有文化,他们是真的比上一辈更有文化。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谁说看书就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了?


直到2020年,我爸妈还经常嘱咐我——要多看书啊!

我从不反驳他们,因为在他们那代人眼里,看书是最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了。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网络带来的高信息密度,对书籍形成了多么大的碾压级优势。

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本人一天要批复两百多斤的文件。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那个年代的人写字用竹简,所以两百多斤加起来可能也没几千字,一天阅读几千字,这已经是一个勤劳皇帝能做到的标准了。

所以那个年代的记述都极其简略,四书五经都是几万字的水平,司马迁写一部五十二万字的史记,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大书了。

古人所谓的学富五车,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慧施读过的书能装满五辆大车。有人还专门算过,五辆车的竹简大概能写九万多字。换句话说,在战国时期,能读过九万字的人就已经算是天下知名的学者了。以这个角度看,知乎人均学富五车。

后来随着纸质书的普及,司马光开始敢给皇帝编《资治通鉴》这种三百万字的作品了。而且皇上说我一天看两本,一年多就能看完。这要让秦始皇一天看两本《资治通鉴》,秦始皇估计能把司马光给斩喽。

等到明清的时候,随着印刷术的不断进化,以及造纸技术的改进,《三国演义》、《红楼梦》这种书都能成为家常读物了,写东西也不用文言文了,因为不用考虑篇幅带来的成本问题。

就像电报时代人们用汉字来代替日期,以节省字数降低成本(如巳齐代表六月八日,午艳代表七月二十九日)。而现在的人打字毫无成本,除了文字外甚至还想发个表情包。

如果清朝有“老一辈”,可能也会说:你看的这些《三国》、《红楼》都是什么东西啊!赶快去看看《诗经》、《春秋》才是正经!

《红楼梦》确实没有诗经里的风雅颂高雅,可是潜心看红楼梦三天可以看完,翻完近四万字的《诗经》竹简也需要三天,那么同样三天下来,你说是红楼梦的读者更了解清朝呢?还是诗经的读者更了解周朝呢?

信息密度的提高,带来了人摄入信息效率的提高,网络让人类摄入信息密度的效率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在现代社会还坚持认为看书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跟在清朝劝人看竹简是一个概念。

书籍自然有它无法替代的优点,但这些优点并不足以遮盖它信息密度低的缺点。

如果想要深刻的研究某事物,不钻研纸质书是不可能的,我本人常年把床头摆的跟书架似的。

但是,如果有人问我我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什么,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说是网络。

从摄取信息题材的宽度,到摄取有效信息的密度,网络都比书籍强太多了。现代人总说“碎片化”的知识,虽然这个习惯被很多人吐槽,但它的确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更全面的知识。你想了解地理,没必要看一遍国家地理图册,看看知乎的相关问题也能看个大概。你又不是专业的学术人才,从“了解”的角度讲,网络比书籍效率的高的多,当然代价可能是知识体系博而不精。

“玩手机”这个说法本来就是错误的,同样使用手机,看抖音打游戏也是用,刷信息流看电子书也是用,用法不一样收获不同。要引导人们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是死抱着上千年前的学习方法说你们这群后生都是异端,抱残守缺的结果只能被时代淘汰。


user avatar   774583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光头教育搞得太差。

还是以我爷爷举例,那时候我太爷在黑龙江,中医厨子两门抱,家境可以说是相当殷实了,但高中学完,东北大学都考上了,再读就读不起了,那时候我太爷不能说天天996吧,但也差不多,这么个操作供俩孩子上学都上不起,你细品。

这啥概念,让老爷子一直想对留美留法留日本的近代大家们羡慕不已, 想学没钱啊。

但就高中的学历,那在时候人才汇聚的东北,也是大知识分子。

所以你不能拿这种关公战秦琼的问题相提并论。

我爷爷那时候想看本书, 先别说你能不能找到这本书, 有没有人印这本书。

最要命的是你买不起。 买本英汉字典都要拿皮大衣换的年代, 怎么和现在打开淘宝一买一柜子书的今天比?怎么和现在打开知乎,知识【别论良莠】劈头盖脸汹涌而来的感觉比?

知足吧。我小时候想看点除了聱牙诘屈的古文之外的玩意, 都得翻辞海。 那有机会了解别的知识?别说老人当年了。

但是要是从国学的执着程度来说, 你没法跟人家老人比。 老人一本书翻过来复过去的能看十几年。

你能吗?看电视剧都快进。

更别说看起来有知识文化, 是骡子是马你得拉出来溜溜, 关起来看都挺像样。


user avatar   hu-yidi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能看书,是因为物质匮乏啊,不看书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看,监狱里的大哥自己就坦白说:“我读了三百多本书,把成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我个人认为,在监狱里改造的四年,比我在大学里学的都多!”

从检索的情况来看,在监狱里喜欢读书的大哥还真不止这一个:

2017年8月31日因私藏公示材料被扣4分;2017年9月12日因殴打他犯被扣50分;2018年4月9日因推拉他犯被扣30分;2018年12月3日因在储物室门口私自拿走他犯一箱面被扣20分;2019年1月20日因晚上睡觉时间段看书被扣5分;2019年2月3日因晚上睡觉时间段看书被扣5分;2019年3月31日因不按时睡觉,晚上看书被扣5分。该罪犯于2019年4月17日被广东省北江监狱鉴定为一级疾病的罪犯。

这兄弟真是和视频里的大哥“惺惺相惜”啊。要知道,在监狱赚分不容易,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减刑的。

为什么在监狱里,这些不安分的老哥们反而孜孜不倦的读起书来,宁肯扣分也愿意看书,说到底就是物质匮乏啊,只是说这个匮乏是精神上发生的。

至于说,题目中提到的“长辈们喜欢看书”,倒不是说长辈们就一定更有文化,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有长辈们生活的时代,能看书已经是高级享受了!

而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恰好又出现了一波至今也无可逾越的文学热潮。当时各类小说上市时造成的排队狂潮,比今天大家排队在网红店打卡还要更强一些。

这种现象被形容为“精神饥馑下的书荒”,在“书荒”的背景下,我们很能理解为什么大家会更多的选择读书这种方式来汲取知识,因为根本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书荒现象的解决直到80年代中期才逐渐解决,以至于1986年的人民日报还特意报道了这一好消息。

但不过也要注意的是,当时大家看的书并不一定是我们想的学术专著,其实绝大多数也还是金庸、琼瑶这种通俗读物,亦或者是新潮的王朔等人的作品。

再说了,以法学界为例,当时真正有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还只能看一些民国老著作或者是建国初期的学术作品。刑法学家高铭暄先生就提到:

1200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孕育与诞生》一书面世后,像是一阵风刮过学界,不到一个月就销售售罄。
各大书店纷纷请求增加订单,但印数已定,无法增加,买不到书的人只好辗转借阅。那个年代,复印机还是稀罕物,普通老百姓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太多人渴望读到这本书,因市场上买不到此书,有的人就亲自动手抄书,就出现了手抄本。

因为买不到书,而有手抄本在当时并不是稀罕事。

但渐渐的,80年代末,上影也开始拍摄琼瑶电影,琼瑶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开始慢慢进入千家万户。引发书荒重要原因的文学热也慢慢退潮,学术书籍也并不是只能“内部发行”。能够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也慢慢增多了:

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加里森敢死队,了解美国人打德国鬼子的故事;能在电视上看到高仓健的大风衣,感慨原来检察官也不完全是只有大盖帽的那款;能在电视上看到血凝,被当时还新鲜的“癌症梗”“兄妹恋”等因素感动到流泪。这还只是引入的国外作品,彼时国内的文艺作品也更加丰富。

即便是普通人,从90年代开始,书籍就不已经是了解世界唯一的途径了。遑论到了今天,我们拥有如此便利的互联网,能够汲取到来自全球的资讯。也不是在监狱里,不必要只以读书论英雄嘛

当然了,读书也还是重要的,我们还是不能抛弃书籍这个重要的知识来源途径。恰如这个报道所说的:

“凡是爱看书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当然了,有没有彩蛋呢。来看看1957年的报道里面怎么评价美国黑幕之一“美国人不爱看书”:

美国成人人口一亿零三百万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高中毕业生),如果可以看书不看(不管是什么书)。能回答看看的仅占17%。同样的情况在1952年为18%,在1950年是20%。可见不看书的倾向,正在不断增加

当然了,不知道美国人现在还看不看书,但值得说明的是,不看书确实不代表没有知识。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在大家看穿了“知识付费”的套路以后,还在提这种问题,显然提问者是混淆了“知识”和“知道”的差别。

知识有体系,知道是碎片。刷手机,买网课,学到的都是碎片。

而且,很多碎片是错的。比如我问你,欧洲历史上有没有孝顺父母的讲法,在哪本书里?中国古代有没有工程学书籍,能举几个例子吗?

再说文化。叫你写一封中文信,你懂“尺牍”吗?别看你学了十二年语文,写出来的信,没大没小,粗鲁无礼。你那只能算是认字。有脸说自己有文化吗?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看不出来谁更加有知识有文化……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碎片知识也是知识。从小我就阅读大量的报纸和杂志及书籍。但是我感觉互联网普及之后,能从互联网接受到的信息是之前二十年阅读的数百倍都不止。互联网是便捷的。你想研究那些领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定位查找。其效率是之前时代无法比拟的。当然话说回来,能从网上获得的一般知识也基本没啥用。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user avatar   guo-zhu-15-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正面上我啊

2.在虚拟的世界寻找真实的人脑子一定有问题

3.我很好奇

4.面码,我找到你了

5.再没有你的四月就要来了

6.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7.剑乃凶器,剑术亦是杀人术,无论怎么美化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8.人衣一体,神衣鲜血

9.你实在是太怠惰了

10.诸君,我喜欢战争

11.二个月后我就十八岁了!就这样从泰子他们那里逃走,逃啊逃啊,睡了醒了,再逃啊逃啊,直到我的生日,然后……你就嫁给我吧!

12.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

13.然也,然也(众呼),要开始了吗Assassin(暗杀者),真是不巧,在数量上是我们这边占优势。蹂躏吧!


14.berserker是最强的(金闪闪必死)

15.我想做只属于樱的正义伙伴

16.我只想回到故乡啊

17.试问,你就是我的master吗?

18.兄弟,一起吃拉面?

19.cool cooler coolest

20.“我们 为了正义而战
哪怕必须为之献出宝贵青春生命
我等也决不哪怕后退一步
只要在这帝都中
邪恶一天不除尽
我们仍将战斗不息
这只因为 我们是帝国华击团 ”

21.错的不是我,而是整个世界

22.我的王之力

23.是他,是他,就是他(是不是唱出来了)

24.那一天,人类终于想起了,曾经被那群家伙支配的恐惧,以及被囚禁在鸟笼中的屈辱

25.红豆泥?红豆瓦,红豆泥?红豆瓦

继续更吧,不清楚的或者我特别喜欢的番,我去找了出处,配了图片

26.只要是活着的东西,即使是神佛,我也斩给你看

27.我又不是为了你们的几句评价才去当的英雄,而是因为我想当才去当的!

28.虽然我们生来便有和人们不同的‘特别力量’,但觉得不能误以为自己是特别的存在。跑步快的人、唱歌好听的人、学习优秀的人、说话风趣的人、能使用超能力的人,你能断定他们孰优孰劣吗?对自己能力充满自信是好事,但不能骄傲。

29.你的愿望我收到了

30.怨恨已闻

31.比黑色还要黑 暗之漆黑
融合着我之真红吧
觉醒的时刻已经到来
坠入无缪之境界
形成无形之扭曲 出现吧
Explosion!!

32.我今天就要带她走,我看谁敢拦我(粤语)

33.因为我是为了向你说声“谢谢”才来的

34.我喜欢妹妹喜欢的不行,我是喜爱妹妹的变态


35.幸福就是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会很痛苦。但如果不在一起,只会更加痛苦。

36.前天,我看见一只兔子。昨天我看见一只鹿。而今天,我看见你。

37.喂,大家..鹿..有鹿啊,为什么校长要抓鹿…

38.妮可妮可妮,妮可妮可

39.喵帕斯

40.正当梨花开满了田野,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41.很適合巫女服。
但是是男的。
…都已經傍晚了,真熱呢。
知了還在叫。
但是……是男的

42.蝉在叫,人坏掉

43.写做人鱼,读做仁义

44.你的对手是神圣兽国游尾郡窝窝乡独行族妖侠蛮吉

45.我的回合

46.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
贯彻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美丽的反叛角色,
武藏,小次郎,
我们是穿梭在银河中的火箭队,
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着我们!
就是这样,喵!~~~

47.毕竟我也不是什么魔鬼



图片来源于哔哩哔哩,侵删。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相关话题

  该如何评价非历史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所传播和写作的通俗历史读物的水平? 
  如何看待「如果屠宰场的外墙是玻璃做的,你也会是一个素食者」的言论? 
  如何评价网友因为儿子总是不听话不能按时起床,删掉了儿子玩了一年的《我的世界》? 
  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名在当地语言中各有什么含义? 
  当今社会要弘扬、传播传统文化有多难? 
  你看过最好的十本网络小说是什么? 
  假如遇到学生在黑板上写着「××老师之墓」,身为老师,你会怎么做? 
  走亲访友时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 
  如何看待 42.8% 的未成年人因玩手机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如今防沉迷成效如何? 
  如何看待奥巴马呼吁每个美国人都学习编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在伊朗的中国人说「当地人抢购大蒜来预防新冠」的情况,为什么每次灾难都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抢购?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苏联819事变?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