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地主绝大多数都是坏的吗?为什么我看纪实小说有很多好的地主?地主很坏的印象属于幸存者偏差吗? 第3页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从那个时代活下来写纪实小说的,又有多少不是地主的后代

这才是幸存者偏差


user avatar   yue-ru-3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给我推了著名古墓派 @菜头会飞 的答案,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因为看了黑公公的收藏夹,以至于知乎以为我是不是有什么恶趣味。

既然古墓派用租房做比喻,那我就顺着这个聊一下吧。

因为搬迁的原因,我们单位员工基本都有一套闲置的房子,基本上都会用来出租。出租自然是为了赚钱,赚钱肯定会要想办法省钱。于是我就看到了以下操作:

同事甲用5万块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装修了他一百多平的新房用来出租,还包括家具,而且是装修完了马上就出租出去了。单位人都夸他好有经济头脑。

同事乙是把老房子出租,出租前电路短路,电热水器也被烧坏了,找师傅过来修,师傅说线路老化了,建议全部更换,不然以后用热水器的时候恐怕会有安全隐患,同事说没事,马上就要租出去了,用最便宜的方法修好就租出去了。

同事丙把三室的房子改装成了六室出租,布局极不合理,开门会碰到床,两面墙之间刚好放一张床之类比比皆是,我们好奇还有谁会租这种房子的时候,一家小公司租了下来放宿舍,就这布局还放的是上下铺的铁床!

……

你觉得我的同事们是不是都是人掉进钱眼里,尖酸刻薄的吝啬鬼?完全错了,在我的经历看来,他们其实都是很好的人,譬如我刚来的时候上班不方便,同事甲天天载我上班,想给他出点路费或油费,他坚决不要;同事乙经常带好吃的来办公室,而且慷慨的很,疫情期间号召捐款,她出手就是四位数;办公室来了新同事,租房时同事丙告诫他不要租陌生人的房子,要租熟人自己住的房子,新同事刚来人不生地不熟,她就帮忙找自己的熟人住的房子,而且帮忙谈到了亲情价……

他们都是好人,但是一旦他们站在了剥削者的位置,他们就不再是你认识的那个他们了。

至于古墓派说的最后那句话,我虽然也不满足条件,但是我不会支持。但是当有一天,有十亿年轻人住着三室改八室的上下铺宿舍,呼吸着刚装修完的房子散发出来甲醛,用着漏电的热水器的时候,我可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去支持这位老古墓派说的最后那句话。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消灭地主不是因为好还是坏,而是因为“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第二,最先因为“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消灭地主的,还真不是tg的土改,而是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发表的。也就是说,在1848年以前,早在一七多少年甚至是一六多少年,就被资产阶级前辈收拾的差不多了。咱这边拖到1949年,已经格外开恩了。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第三,“消灭”不仅仅是“咔嚓”(虽然也是消灭的一种)。除了肉体的消灭,地主阶级因为经济上竞争不过资本主义,日趋破产变成穷鬼,又或者赶上大潮求进步,主动摇身一变加入资产阶级(甚至比以前更富了),这都是“消灭”,阶级意义上的消灭。

第四,至于中国土改时出现过的一些虐地主的事情……不好意思,动手晚了,就跟癌症拖到晚期才治是一个道理。要是能早些时候由资产阶级动手,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兴许好过一些。

资本主义并不反对私有制(相反还拼命维护),却照样要消灭地主阶级。

为什么?

还是那句话,“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总把小说当现实,多想想小说是谁写的,那个年代受地主最残酷剥削的人民,有几个能读书认字写小说的?

甚至有那些作者自己的祖上可能就是剥削人民的地主或者资本家。


尽量多看看以前穷苦劳动人民留下的东西,你的历史观才可能被修正回来:

邓芳芝(黄继光母亲)给毛主席的信:

敬爱的毛主席:
  我叫邓芳芝,今年六十一岁,家住四川省中江县通山区石马乡第三村。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我的三儿。
……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受苦受难的农民。解放前,地主剥削我们,乡、保、甲长骑在我们的头上,祖传的几亩田地也被迫典当了,一家人少吃无穿,实在苦啊!一九四二年旱灾,我的几个儿子,都饿困在床上动也动不得。一九四九年二月,家里没有吃的东西,继光到河沟里捞虾子,碰着伪甲长的一条毛狗被人打死在河沟里。伪甲长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口咬定是继光打死的,叫他背死狗游街,还要我家给狗买棺材、做道场。那时,简直是没有我们穷人的活路啊!
  伟大的毛主席:感谢您领导我们得到了解放、我们才翻了身,分了土地安了家,过起好日子来。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懂得怎样来保卫我们的好日子。继光在离家那天,就曾经告诉我说,他要到朝鲜去打万恶的美国鬼子,不消灭美国鬼子决不回家。他叫我在后方把生产搞好,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听光儿说话这样有志气,我心里真是高兴。但我更明白这是您和共产党把他教育好的。
  现在,继光虽然光荣牺牲了,但千千万万的青年都愿作我的儿女。他们都表示要学习继光的精神,为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战斗、工作和学习搞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我一定要鼓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继续英勇杀敌和努力生产,早日打垮美国鬼子,为继光报仇。同时,我还要把我的小儿继恕教育好,教他学哥哥的样子,争取当国家的英雄和模范。
  敬爱的毛主席:现在我的生活很好。四川省人民政府、遂宁专署、中江县人民政府的首长对我的照顾很周到;我一定要把慰问金投入生产,把生产搞得更好,多打粮食,支援我的亲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样才对得起我英雄的儿子,对得起全中国人民,对得起您--伟大的毛主席!我现在是村上的妇女代表,我要响应您的一切号召,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争取当一个革命烈士家属模范,到北京来见您。
  祝您健康!
  邓芳芝敬上
  一月二十二日



邓芳芝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信:

我亲爱的儿女们:
  我是黄继光的妈妈。继光是我心爱的三儿。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去赶集,知道光儿在朝鲜前线牺牲了,当时我身上象割了一块肉,天下母亲谁不疼她的儿女!
  就在这天以后,村里、乡里的人不断来看我,查区长、张副县长、遂宁专区兰专员都从很远的地方翻山越岭来慰问我。他们都说:继光在上甘岭战斗中,用自己身体堵住敌人的机关枪眼,让战友们冲上去,消灭了一千二百多个美国鬼子,为祖国立了大功。大家都说我养育了这样一个英雄,是很光荣的,叫我不要过分伤心。
  大家对我的关心,教育了我,使我记起了光儿离家时说的话:"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去,要保卫我们翻身的胜利果实,保卫祖国和世界的和平。我一定时时记着妈妈的话,多杀美国鬼子!"现在,光儿是做到了他自己说过的话了。他为了多数人过幸福日子,牺牲自己,他有志气。
  现在我走到那里,人们都称呼我"英雄的妈妈"、"光荣的妈妈"、"亲爱的妈妈"。北京、哈尔滨和辽东的海城……很多很多地方的青年学生们,都写慰问信给我,要我接受他们做我的儿女。四川省人民政府李井泉主席也亲笔写信慰问我,还派来了慰问团。还有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副团长尹超凡,也亲自跑来慰问我,他带来了你们的心意,他说你们都要认我做妈妈,要踏着光儿的血迹勇敢前进。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
  亲爱的儿女们,我象爱光儿一样地爱着你们。我希望你们也象光儿一样,在彭司令员的教导下,英勇作战,更多地消灭美国鬼子,为光儿报仇,叫全世界的人都过和平、幸福的好日子。
  亲爱的儿女们,请不要记挂我的生活,人民政府和乡亲们对我照顾得很好。人民政府给我发了抚恤金。四川省各界人民还给我送来了许多慰问金和慰问品,从穿的衣服,烧火用的火钳,到生产上用的肥料,都给我送来了。
  我虽然已经六十一岁了,但我觉得我并不算老,还有很多力量要献给祖国。我现在是村上的妇女代表,我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各种号召,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我准备把慰问金用到生产上去,为国家多打些粮食来支援你们。我还要把我的小儿继恕教育好,教他学哥哥的样子,争取当英雄和模范。
  望你们常常来信,免得我挂念!
  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如果地主真那么好,有几个人会想要打仗闹革命的?有几个人会为了保卫革命果实献出自己生命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你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时候,人民才会发自内心的拥护你。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节选自金庸先生的自传小说《月云》: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

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

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

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金庸先生是地主家庭出身,家族在土改运动中受冲击,父亲被杀。当时金庸先生人在香港,不存在任何“胁迫”的可能,按理说金庸先生对“土改”不该有任何好感,但他却写出了上述的文字。


另附《月云》全文: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风吹着轻轻的哨子。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个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十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四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们,再会吧……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校门之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王婉芬,你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去,接过宜官提着的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过池塘边柳树时,万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说:“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老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死。”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声“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瓷器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拉开抽屉,小心翼翼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小朋友,再会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细审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劲,鹅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叫声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拿着没了头的瓷鹅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两条腿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蓦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遇上了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瞧着左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他忽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当时她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从小服侍小姐,小姐嫁过来时,小姐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时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懒,瑞英就帮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小姐。在江南,如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小姐;第三代的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发抖,叫她不用怕,出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胶,把断了的鹅颈黏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宜官问:“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八只鹅中有一只是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黏了起来,假装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亲人瞒骗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里的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小女孩成了好朋友,有一点少年人的恋情,可惜两个人在一起玩不了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有点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还没有谢,但不久就会憔悴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官在朦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倒是端正的,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镬子里饭不够,总是让她爸爸和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饭不生奶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死,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学云,说:“学云不肯吃饭,调皮,不乖……”全嫂说:“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次,是因为妈妈给他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鞋面,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不乖,调皮”,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爸说:“学云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子,冒犯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好,好,少爷改得好,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和“岳”字几乎相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离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地人尊敬崇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或有钱人家做丫头。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否伶俐而定;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回,但押的钱要归还。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往往会做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佃户、长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痛病死主人家没有责任。押的丫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长得很丑,不值得买。

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的手,两人快快乐乐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上。这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在行礼。宜官做个鬼脸,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吃糖年糕吧。”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月云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糕热了之后,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夹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伸出手来!”月云闪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叫。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神色。她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给宜官吃,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

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吃了饭,又包了两块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要送给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云点头。全嫂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说:“妈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头。”全嫂搂着女儿,爱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是拉着妈妈不放。全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前去,将摇鼓儿摇得咚咚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于慢慢走远。全嫂走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和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事给她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通常不信。“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猡蠢死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不是打人的。”宜官心里想:“你才蠢死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星散了,全家逃难逃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死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派到香港工作。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兄弟姐妹们的信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因为他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镛,“良”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良”字。后来他写小说,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user avatar   zhu-wei-zhi-zhong-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吉思汗亡于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当然是不是真被咬断命根,很难讲。

关于成吉思汗为何暴毙,有一种说法是:当初,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被俘,献给成吉思汗。西夏王妃是个绝世美女,但同时也是个非常生猛的美女。

据说,性格刚烈、不甘受辱的王妃在陪寑当夜,借行房之机,将他的男根咬了,成吉思汗遂卒。西夏王妃自尽。

还有另一种传说,说是西夏王妃在成吉思汗的酒中下毒,导致成吉思汗毒发身亡。

这两种说法,在外蒙古中,流传久远。

但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乃病卒:

“(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元史》语焉不详,令人产生猜测。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众说纷纭,大致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元朝秘史》(卷十四):

“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国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他的骑的马,让一匹野马惊了,成吉思汗坠马受伤,当夜发高烧,落下了病根。经医救无效,卒,时年67岁。

时间节点也是发生在征讨西夏期间。

又据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记载,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击而亡。“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

但是,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时间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此时,距成吉思汗亡已有18年,他这个记载估计也是道听途说,是最不足采信的一个。

又《马可·波罗游记》,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膝部中了毒箭。经救治无效,毒发身亡。

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已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他这个说法应当也是道听途说。因为作为一个外国人,不可能掌握朝廷的如此重大的机密。

又据成书于清康熙年间《蒙古源流》记载,说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刺杀身亡。西夏王妃在陪寑首夜,用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刺杀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

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将此书手抄本进献给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

据我推测,成吉思汗亡于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然是不是咬断命根,那就很难讲。即使是真的,史书也不可能记载。《蒙古源流》记载情节还比较详细。而且,蒙古传说中,成吉思汗也是因西夏王妃而卒。这个西夏王妃,在史书记载中和口耳相传中,都同时出现,都同时指向她与成吉思汗驾崩有关。可见很不正常。

至于成吉思汗是坠马或者中毒箭之说,可信度不高。成吉思汗打猎,场面一定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居然能冲出来一匹野马,惊吓了他,并且从此一病不起,可能性太小了。

至于攻取西夏国,成吉思汗更不可能亲自上阵,导致中了毒箭。


user avatar   ying-hua-luo-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筛查频率要是上来了,隔离的功效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武汉从上周五到本周五,七天筛了六遍核酸(刚接到社区通知,今晚又要筛),等同于七天筛七次,而且是全市一起筛,对于应检尽检而不去检的人群,会赋予“灰码”,除了医院,哪儿都去不了,无处可逃。

筛到这种程度,隔离期的长短甚至于隔不隔离也就这么回事了。


user avatar   po-wan-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是问人品

比较复杂,因为除了郭老私人感情,他朋友上下级对他评价都很好。

私人感情上你单看结果,确实不该借鉴

但你放在当时时代,滚滚历史长河,都是裹挟人前进的。郭老也逃离不了时代。他真的不爱第一个夫人,因为包办婚姻。没什么好说的,至于第一个夫人怎么怎么为郭家,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她做的好,后人会评价她好,她离开了,后人也没资格指责她。

第二个夫人,也是最多人怜悯的,郭安娜

确实是遗憾,因为郭老和她是相爱的。你看他们生了几个就知道了。而且处境那么困难。至于说什么婚内出轨,真的什么野史都有,要是有,都会有记录。目前来看,更为信服的是没有。

郭老有三段婚姻,五段感情史 。但没有婚内出轨过。发生三段感情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为什么抛弃郭安娜,不是他故意。是必须这样做!郭老是回国抗战,代表中国对抗郭安娜一家的日本右翼势力。这时你带着右翼主要家族来中国抗战,你有多少信服度?你能保证你妻子儿女不会因为民众迁怒遭遇危险?

而且郭安娜也是右翼分子,她不过是因为对郭老的爱,才没表现那么严重。但她也是不支持郭老回国的。在中国,一个男子要为国报效是至高荣誉,此时一个人对此表示不支持,你会气愤吗?理智点,他妻子是大家族女儿,留在日本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虽然安娜父母不支持,但起码日本不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后来安娜遭到监禁,但也恢复日常生活。

至于后来遇到第三任夫人,我老师就说过,感情的事,没有对错 。真的情来了,你是躲不掉的。何况大家忽略了一点,当时抗战到什么程度?郭老作为对日宣传工作的高官,深知中日绝不两立,你死我活。你觉得和日本妻子相聚有可能?这不是多爱的问题,这还是民族气节的问题。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很多情况,你是很难全的。难道普通人家庭不幸福吗?但那就是普通人的幸福,因为他们没有付出代价。所以为什么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去了。

后来遇到第三位夫人,你觉得你是重新和第二位夫人和好?无论怎么做,郭老都是要被后人指责的。但当初他回国是写好遗书了,因此他活下来,是幸运的。安娜还能遇到郭老也是幸运的。很明显,十几年,是你你也是喜欢现任,对前任更多是抱歉和遗憾。

众人遗憾这感情,是因为安娜很棒,她移居大连,转为中国籍,为中国奉献一生,死后捐出全部遗产。子女为中国建设出力。但我们也没有一直说郭老没错啊,我们慰问她,选为政协委员。说明我们也是遗憾这感情的。

但再遗憾,也是别人的感情。倘若你你能让几位女子对你那么痴情,你此生也满足了。何况你还是单身狗,感情都没经历几年就讲对错。恕我直言,严他不律己

第三位夫人,那这。不太好评价。

这位夫人是自杀的,原因一方面是子女意外离世,原身体不好。精神状态不好。加上郭老先走了,和知道与姐姐的感情史。嗯,复杂。

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何结婚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与她姐姐的感情史?真的在后面才知道的吗?这要考究。

总有人说是受不了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原来先喜欢姐姐什么的。人家都结婚几十年了,那个年代什么风浪没见过,一根稻草就压垮了我们共产党员?很明显还有其他的事情嘛。

这个锅,郭老不能背,毕竟他是先结识于老的姐姐,也没结婚同居什么啊 只是相中。

后来和于老结婚,说明是爱这位夫人的。

因此,抛开郭老全部功绩来说

评价郭老应该说

是个感情史丰富的人,他多情,他对于感情事情处理不够圆滑。

他对几位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抱有愧疚,有遗憾。

结合他对感情的处理

他不是渣男,不是故意的,不是背叛家庭的人。第一位夫人,他不爱,但他知道她一直守寡在老家,后来特意去拜访,鞠躬表示愧疚。第二位夫人,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便不爱了。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人们评论时,他都没有反驳。子女他让他们回国了,文哥郭老一家承担了,他还是有爱,但这爱已经不能表现出来了。第三位夫人,他没有错,子女离世,他也痛苦,倘若他知道妻子在意之前的和她姐的感情过往,他一定会好好请罪。可惜,郭老师先于老走了。

加上郭老的功绩

这些都是小事,放在国家危亡之际,放在那个民族困难年代,这些值得一提?

天天提这些的还不是你们这群能站在前人鲜血搏杀获得的安逸的人。恕我直言,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是这剧情的主角估计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一名国外著名大学优等生,奖学金拿到手软。在自己领域成为风云人物。被前政府邀请为部长级人物,委员会一员,打仗时担当将军。后即使抛开政治研究学术,也是科学院主任级别等等等。你和我谈他年轻时恋爱次数多,感情多么渣?

对不起,这样痛苦我也想承担一下,请问你能告诉我怎么像他一样吗?


user avatar   zhu-wo-ju-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宋子文说的「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出处何在? 
  真实的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评价台湾军队集体吸毒? 
  苏联在阿富汗有没有进行过土改? 
  鲁迅为什么如此激烈的反传统? 
  民国时期的教育能不能算走在世界前沿? 
  在中国大陆穿国民党军军服违法吗? 
  张学良懂军事吗? 
  为什么鲁迅等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 
  1949 年以前,中国都有哪些地方修建了窄轨铁路?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刚毕业就秒删室友的行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TG抗日战争时期很穷,解放战争时期武器装备有很大的提升?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