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可以有趣一点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ozill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师兄毕业前谈了个女朋友,

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爱的不得了,

终稿致谢里特别提到了她:

感谢我此生的挚爱,我的女友xxx

没成想毕业后没多久挚爱就跑了。

师兄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不到半年又谈了个对象,这次是一步到位,结婚了。

师兄当时的工作也不累,时不时回学校找同学玩。

有一次师兄带着老婆回实验室。

正巧我桌子旁边有一本师兄的学位论文,是当年我留下来作为参考资料用的。

师兄的老婆看到了,封面有师兄的名字,拿起来想翻一翻。

我忽然想起大事不好,马上站起来一把从她手里夺了过来。

我这人脑子笨,加上紧张,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才能给糊弄过去。

情急之下对她大喊一声:滚!!

师兄老婆一下子懵了。

师兄本来在跟其他师弟聊天,听到后快步走来,看到了我手里紧攥的学位论文,赶紧搂住老婆往实验室外面走,边走边用宽慰的语气小声说:师弟临近论文送审脾气有些暴躁,事情也比较多,走吧这儿没什么好玩儿的咱们看电影去。

师兄论文是不公开的,一定要幸福啊!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致谢可以有趣,但不要太有趣。

因为太有趣容易被好事者发掘并传上网,当一次小网红,引来一大波讨论,而且网友里不乏喜欢搞事的、恶意批评的...

致谢可以提亲人、师长、同学室友,但最好不要提恋爱对象。

你某一刻或许会觉得浪漫,但实际上只会给自己埋雷...


user avatar   kesto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首先想到了这个网图(提前说一下,数据确实是人为编造的,评论区可以消停了)

据说调查了16325篇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除了26%无法取得联系15%不愿透露,剩下的表示:29%分手18%还在一起(还没分);5%结婚后分手7%是其实是纸片人或爱豆

比如这个论文[1]致谢了林俊杰:

此外,Hu Jianghua 特别感谢林俊杰,他的歌声在过去的十年中给了她强大的精神支持。

总结:在致谢里秀恩爱不翻车的概率只有 (滑稽)


虽然我非常想找到这个图片里的论文,可它似乎只是一个没有依据的网图。

一万六千多篇文章作者,每人回访耗时1分钟也要272小时,一天有效工作8小时,三个人也要要十天多才能调查完。这个图片真实性似乎不大。

                2020         /6/         30                     

破案了,这个图来自@windleavez 的想法,数据确实是编的

不过倒是找到几篇也很有意思的,关于“致谢内容分析”的论文:

《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2]分析了2012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9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90篇这个数据靠谱很多,其中有87篇论文有“致谢”内容,也就是有3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没有提供“致谢”内容。(这三篇相当于没有执行GB7713—87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GB7713—87))

87篇优博论文作者中, 有79位为男博士, 占90. 8% , 8位为女博士, 占9. 2% 。

3篇没有“致谢”的论文作者有一位是女性,所以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的数量为9位。

这是“比例统计表”,咳,好像离题越来越远…继续“致谢”相关内容…

87篇论文的“致谢”, 字数最多的一篇是3010字, 字数最少的是128字, 平均字数是857字。男博士的“致谢”平均为862字, 女博士的“致谢”平均为810字, 比男博士的“致谢”少50字左右。

然后还有按学科门类的“致谢”字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的表格

87篇论文共呈列2912人的姓名, 平均每篇论文呈列人数为33人。呈列人数超过百人的论文有两篇, 分别呈列125人和111人; 呈列姓名少于10人的论文为9篇, 其中有两篇仅呈列1人。
男博士致谢平均呈列人数为33人, 女博士平均呈列人数为37人, 比男博士呈列人数多4人。

女博士的平均致谢字数比男士少50字, 但在致谢中呈列姓名的人数比男博士多。


论文还将提供帮助的导师分为8类进行统计:“博士导师、博士副导师、博士阶段授课老师、其他研究指导教授、其他老师、硕士导师、校外给予支持指导的老师教授、国外学习期间的教授”

87篇优博论文中, 有83位博导是男性, 占95. 4% , 4位是女性, 占4. 6% , 这4位女性导师中有一位是院士。

还提到

其他类型的机构致谢我们注意到, 87篇优博论文中没有一个人感谢中学母校; 仅有一个人感谢本科母校 ( 与博士在读学校不是同一所学校) ; 仅有一个人感谢硕士母校 ( 与博士在读学校不是同一所学校) 。
87篇论文作者中, 硕博在同一所学校就读者共有29人 ( 占33. 33% ) , 其中, 有26人的硕导、博导为同一导师, 有6人本科、攻硕、攻博均在同一所学校, 且硕导、博导为同一导师。
在2012年的优博论文中, 博士导师担任处级以上职务者占56%

这个可能是比较早的关于致谢内容分析的论文。


还有一篇叫《博士生人文精神群体性缺失与学术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的内容分析》[3]

在里面看到了34所985对学位论文中“致谢”的要求

只有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规定与国家标准一致(为我nju鼓掌)

关于学位论文的致谢是有国家标准GB7713—87的:

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GB7713—87) 》明文规定,

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1990出台标准到现在已经30年了,但并非所有学位颁发单位都严格执行了该标准。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没有必要较真。每年的花式毕业论文致谢大赏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

就题主所问的几点,我感觉问题不大。注意把该写的写了,然后不要太离经叛道就行。




下面开始答非所问时间,都是网图,侵删

诗歌/文言文系列:

阴阳怪气系列:

我突然想起那篇赞颂“导师崇高师娘美”的神作《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4]

撤稿前下载量惊人

可惜这论文也没有写“致谢”(至少(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这篇没有),想来全文都在讴歌导师和师娘,感激之辞溢于言表。

继续

追星系列

感谢咖啡

参考

  1. ^ The Function of Thioredoxin-Binding Protein-2 (TBP-2) in Different Diseases
  2. ^ [1]杨奕虹,万小影,武夷山.2012年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分析[J].情报杂志,2014,33(01):62-66+119.
  3. ^ [1]金武刚. 博士生人文精神群体性缺失与学术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的内容分析[C].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159-170.
  4. ^ [1]徐中民.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J].冰川冻土,2013,35(05):1319-1343.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建议合肥中科院研究所开设少年班,让这些小朋友作为后备力量培养,无缝衔接入职合肥中科院研究所,然后再离职,输送到社会,形成生态化反!


user avatar   guo-le-joker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博士后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导师对我的评价是「你的优势是坐得住」,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男朋友考上研究生了,我不想让他读书,该怎么劝他? 
  被导师放养的研究生最后都怎么样了? 
  论文一定要有附录吗? 
  保研失败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2018 年,你对于「读博」有了哪些新看法? 
  把一个 PhD 读成 N 个 PhD 是种怎样的体验? 
  三十五(左右)岁,博士(在读或已毕业均可)毕业的你,现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以及感觉怎么样? 
  写硕士毕业论文(实证)怎么寻找创新点? 

前一个讨论
怎样能让网文一直有期待感?
下一个讨论
被爸爸不小心看到自己的裸体(女生,23岁)怎么办?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