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仪式,政治与权力》,所以就把这个问题找出来看了一下,好加深我对“基于象征的政治行动”这个视角的理解。
双赢,双赢
谁来严格执行?
靠什么执行?枪杆子还是笔杆子?
我说不准实行后会怎样,因为我不懂经济。
但我知道在实行前肯定会死一大批人,因为我懂历史。
我只想说,你们的觉悟还没我一个资本家高,向往这种日子没错,但是回到过去绝对不行,因为这是一群工人贵族吸着农民血的悲惨历史。我绝不同意,因为我的工人就是以前农民的儿子。
知乎劳动法板块会从此冷清。
「抖个机灵」
二战前的经济危机造就八小时工作制。
自此之后,工人有时间消费了,生产力不再那么过剩。
再之后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强,服务业开始兴盛起来。
如果人人十四小时工作,不仅生产力爆炸,工人没时间消费,服务业也是废物。劳动力买卖市场彻底倾向于买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会接近于成本甚至低于成本。最终资本主义崩溃。
反之,全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无产阶级有时间消费,工资不必流向房地产这种耗时少的买卖,无房族更多,但房价增速变慢。内需压倒外贸。服务业开始兴盛。人力真正的供不应求。劳动力买卖市场倾向于卖方市场。工人不再产生100块的效益却只能获取30块工资。而是逐渐向100块倾斜。
全社会财富可能会缩水一半,我们现在应该在2021年过2000年的日子……
没有社畜加班,没有当年的工人牺牲和奉献,社会哪会还这样啊?
大家一定日子更轻松,但国家和每个人也都会更穷,而且……可能要穷很多。
我们从建国起,就一直是这么牺牲过来的……
现在要说,不这么牺牲怎么办?
那就把得到的成果也退回去啊……
应该说,社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时候,才会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双休,因为八小时工作制只是结果,由什么样的过程引起这样的结果更有意思。
单纯的谈凭空就来个8小时工作制,双休,跟凭空造一高楼大厦一样不靠谱。
国家要发展,这个才是第一位,现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才刚刚恢复正常,疫情对微观生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这个阶段国家肯定不会突然这么玩,严抓劳动法,因为这样做不但不利于经济恢复,也不利于产业链升级,稳定才是一切。
甚至还可以想象,未来5到10年,这样的情况都不会有大的改变,高端产能爬坡本身优势不多,不会自断手脚,但是10年过后,当中国高端产业开始占据一定的地位,军事现代化完成,就是真的改变的开始。
10年后,当在科技领域有了发展的主动权,产业链上也具备了发展的主动权,劳资矛盾已经问题很大,这才是解决996的最佳时机。
在不影响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收紧工人的工作时间,给工人留出更多的私人时间和发展时间,同时还可以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企业,极大的缓解社会矛盾,一举10得。
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看到中国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人民富足,国家强大,科技上引领高峰。普通人到点就可以下班,下班后可以在饭馆吹牛聊天,也可以去旅游娱乐,孩子可以多生两个。
你又想要西方的八小时七小时甚至六小时
你又不想要西方的警察护士医生地铁高铁公交搞工会搞罢工甚至搞世袭
你甚至还想要警察007,护士996,医生接到卫健委电话就往武汉冲
甚至他们前脚从武汉回来,补贴还没到手,你还想要他们跑去抗洪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