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数学感觉非常好!算术平均(arithmetic mean)和几何平均(geometric mean)之间确实有东西,即便“东西”这个词本身不是很准确。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本场比赛的两支球队:顾名思义,算术平均就是通过基础的算术得到两个数的平均值,所以我们定义两个数 的算术平均为 。同样的,几何平均一定和几何有些关系,那说到几何又怎能不上图[1]:
我们拿出两根长度分别为 的棒子,一棒把 放倒,使 成为头对脚的室友,然后取 和倒下的 的中点M作圆,将这个圆和没倒下时的 的交点记为E,我们把图中线段BE的长度称为 的几何平均。我们可以通过学前班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求得两个数 的几何平均为 。这定义看似奇葩,此中却有真意:几何平均描述了两个数拥抱的紧密程度。如果两个数相差很小,也就是说他们距离很近、抱得很紧,那么他们的几何平均就会较大。相反,如果他们相差很大,想得高分也只能是痴人说梦。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验证 和 这两种相对应情况。
算术、几何平均两位明星已亮相完毕,再次通过学前班里的知识或者通过上图,我们不难看出 ,也就是说几何平均永远被算术平均压着锤。然而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他们慢慢发现如果他们摒弃前嫌、齐心协力,是可以碰撞出那啥啥啥的火花的。这火花便是我们本剧的主人公——“东西”。
遥想大二数学分析的考试里,有这样一道题:给定任意两个实数 ,我们迭代地定义如下两个数列:
证明数列 收敛,并收敛至同一实数。事后来看,我们可以暂时忽略什么“数列”啊,“收敛”啊,这些不过是有钱人为了节约时间穿的名牌。我们先看看这肚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上面两行式子看似张牙舞爪,但定睛一瞧,嘿,这妖精长得真像我们的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只不过穿了一件件带数字的马甲儿。那我们就来给她一件件的脱,比如说 , 那么我们就有 ,然后继续用定义,
数学感觉好的你能看出规律吗?哈哈哈看不出就再来
就此打住,看不出来我也不算了,再算就不配学数学了。。因为我们最少可以发现两点: (1) , 也就是说 越来越大, 越来越小。(2) 仿佛神奇般地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规律找到了,我们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i.e. 单调收敛定理),秀出当 足够大的时候, 确确实实趋近于一个数。这个通过无数次取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后得到的、永远存在两个平均值之间的数,便是题目中所说的东西。数学家们将其称之为 的 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算术-几何平均, AGM),我们的高斯王子将其记为 .
至于高斯为什么闲着没事整个算术-几何平均出来,我们简要地呈现一些他的理由,仅供娱乐:1. 数学家们直至今日依旧费尽心机,做梦都想得到一个椭圆周长的简单表达式。即便我们可能确实还在梦里,但AGM告诉我们这个梦不算太坏。高斯证明,如果我们假设两个数 分别为一个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那么与这个椭圆相关的椭圆积分
和算术-几何平均存在着如下一个优美的关系
印度数学家Ramanujan运用以上关系的拓展,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在1914年推导出人类迄今为止估算椭圆周长最为精确的公式,即对于一个长轴为 ,短轴为 的椭圆,它的周长 约为
对于离心率较小的椭圆,这个公式有着惊人的准确度。就拿水星轨道( )来说,此公式给出的轨道周长误差为 米。即便对于离心率很大的哈雷彗星( ),Ramanujan公式的误差也仅有 2585米。
2. 我们还可以从上文 的例子中推断出 两个数列趋近于 的速率非常之快。算术-几何平均数的这一构造特点使得数学家们推导出 的高效计算公式
以此公式为基础的算法曾有过在25步迭代后计算出精确至 小数点后4500万位的壮举。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我十分喜欢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将我对数学的喜爱分享给你。
-----------------------------------------------------------------------------------------------彩蛋:高斯在1799年证明
.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