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没钱,然后找个借口收拾一下互联网垄断行业。
美帝的电商渗透率一般认为只有11%到13%。中国的电商渗透率疫情前估算为35%到37%,疫情后估计可能会过40%。
也就是说,10件零售商品,在中国有4件是靠电商卖出去的,在美帝则只有1件。这种销售渠道结构,自然使得疫情期间所有依赖线下的美帝巨头,都普遍遭受1/4到1/3的销量下降打击。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帝互联网企业的一轮暴涨:
Zoom从日活1000万直接摸到2亿,股价在四次熔断里涨了70%;
亚马逊今年股价涨了44%,每股2700美元;
至于Netflix、Facebook、Twitter这些更不用说,虽然有起伏,但总体都是涨。
美帝政府对疫情的放任,直接导致线上线下冰火两重天,互联网企业借机建立起了明显的流量霸权,也就是流量的定价权。
服装、零售企业多半跟着民主党,希望继续讲着全球贸易的故事,好在海外找更便宜的供应链;电信、基建等企业喜欢共和党,打着产业回流的旗号来接大型政府项目。
但资本收益才是根本。面对已经严重威胁自家报表的互联网企业,他们坚定地走在了一起。
你想,你花了大力气去买通姆努钦,在那几万亿的经济刺激资金里摸几百几千亿塞给自家公司,结果这钱里面相当一部分又转为渠道成本被互联网公司收走。
四大帮你把报表一梳理,你会是什么表情?
在过去传统线下模式里,流量和渠道都是碎片化的。即使有大型基建和沃尔玛来做整合,依然会形成几大地方板块,给各个产业资本插手搞平衡的机会。
媒体就更不用说,收买成本低,碎片化特征更严重。
但是互联网不同,是天然的高度垄断,二八原则,而且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用户积累门槛。
而且互联网行业作为资本的宠儿,本身就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玩家,完全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循环。直白点,就是互联网企业不缺钱,缺钱也不需要产业资本的钱。
有点针插不进水泼不入。
两种经济形态的垄断寡头,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在我们这,这种矛盾的对抗表现是非常常规的:传统线下做点电商、做点互联网,然后基本都失败,最后乖乖认了。
真正能协调这种矛盾的反而是国家。例如有关部门找一找阿里京东:要支持实业呀,于是部分工业制成品的抽成少点;要扶贫呀,于是某些地区的农产品电商费用干脆不收。
即使有政府这个最高协调人,在流量领域,我们也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唯一的制衡,就是用点我们这边的政治正确去把最高协调人引出来,敲打一下这些流量寡头。
如果触发不了我们的政治正确,那就无可奈何。
但在美帝,没有最高协调人。或者说,因为这个协调人谁都能出钱收买,而互联网公司不差钱,所以等于没有。
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诉诸政治正确。
美帝线下企业通过这次舆论操刀,表面是向互联网企业展现政治上的深厚经验:我们会玩;
实质是在展示一个攻守同盟:
流量是形成了寡头,但是流量买家也是一群互相通气的寡头。如果流量定价过分,买家可以集体停止购买。
你不是讲资本收益吗?流量销售业务遭到打击,你的股价也难看。你看不起我,你的投资人也得看得起我。
不是在科技上谋求进步,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但对于国内这票既不能援引反垄断法、又不能轻易碰政治正确的线下企业来说,大概是挺羡慕的。
毫无问题。
牛顿最大的成就不是物理学成就,而是数学成就,这是发明了微积分的牛人。
弄懂相对论跟量子力学,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依然不是物理上的理解困难,而是数学能力。只要数学能力足够,理解相对论跟量子力学并没有那么大的困难。
牛顿,作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看这些并不会有困难,拿到物理学博士显然也没有问题。
--
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最好能活得足够久不要英年早逝,毕竟现代的病毒比他当年要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