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95后快递小哥被评“高层次人才”,获百万房补? 第1页

  

user avatar   hei-hun-bai-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想到两天时间破万赞了,驴前挂萝卜的戏码玩得太多了,是该换换了,基层的矛盾如此突出,上面真的不知道?

看来是知道的,这不就派人来杠了,以前还是匿名的,开小号的,现在都这么光明正大的发警告了?

统一回答一下常见的评论:

说举例不对的,我认为挺合适的,非得举一个普遍意义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那还有什么讨论下去的价值?倒不如来一个能概况整个现象的例子。

说写的逻辑混乱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那么大的文学造诣,只能从心而写有感而发,写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让你们看了笑话,真是对不起。

说提高快递费我是否同意的,如果按照劳动法依法执行,保障基础最基本利益,我能拿到我应得的加班费,裁员时能不用去劳动仲裁才能讨还赔偿,我举四肢赞成快递费、外卖费、快餐费适当提高。

说人人生而平等的,可以去福利院、残疾人学校看看。

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的,刑法、民法可以看看里面已经标明了大部分下九流的职业,有一部分还属于暴利行业,走投无路的可以读一读说不定会有收获。

说我不理解献精神的、不道德的、狭隘的、自私自利的,10号凌晨之前看我文章的,不好意思,我没描述清楚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后面补上了。至于后面的,我就不辩了,毕竟核心论点我已经加粗写了三遍,关键句子也加粗了,放在语文试卷里叫送分题,这都能偏那也就没什么继续讨论的意义了。

挂一个打脸公平党的热搜:

挂一个打脸zf很努力党的热搜:

最后,再送云端贵族们一句基层听得最多的话:“能不能干?不能干就滚蛋!


以下是原答案:

怎么看待?知道我最讨厌看的一个节目是什么吗?

感动zg十大人物,小时候是看不懂,大了后是看了恶心,出社会之后看了觉得更加恶心。

每次看到那些辛苦的劳动者获得了最高等级歌颂和赞扬时,我不知道那位主持人在赞扬完这群人之后,他会不会回家和他的孩子说要向这几位叔叔阿姨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工人、清洁工、支教、志愿者?我想应该不会吧,至少鼓吹爱国的老任家的俩闺女一个是加拿大人妇,一个是美国上流社会精英。鼓吹创业的老马小马在创业者屁股后边收购了一家家已经成型盈利的创业公司。小嘴很灵活,屁屁却很诚实,小菊该往哪儿撅,那简直是本能反应。

所以,对于这件事我的定义还是千金买奴骨,恶心得不行。与其这么弄,老老实实的提高基层待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保障,坚持按照劳动法规章制度执行不好么?

我甚至都不要求你提高待遇,就依法执行就好,很难么?(杠精看好了,本文核心论点)

我甚至都不要求你提高待遇,就依法执行就好,很难么?(杠精看好了,本文核心论点)

我甚至都不要求你提高待遇,就依法执行就好,很难么?(杠精看好了,本文核心论点

快递行业、外卖行业、服务行业工作量严重超标,法定的每周两天休息能被执行么?加班1.5倍工资,节假日2倍工资能执行么?配送单过量时配送业务超标能加派员工么?工作时遇到意外,能够按照劳保法按量赔偿么?

啥jb都不干,就一天天花点小钱立标杆,看着恶心。


我发现你们真的能杠,阅读理解个顶个的棒。

我提倡的是按劳所得,不是强取豪夺,不是坑蒙拐骗,就特么的是干一分的活儿给一分的钱,这样的条件对于你们这群精神资本家很难接受吗?

别把无私奉献当成理所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家里有矿,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孤儿,不用考虑父母妻儿。

你做你的好事,我还要养家糊口,当把一个高尚的品德当做一个行业的行为典范的时候,有考虑过其他从业者的感受吗?

当一份工作加班高风险低待遇成为理所当然时,有考虑过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吗?


为什么你们老是纠结于感动zg里的人?能仔细看么?阅读理解有问题?我是在骂里面的标杆人物吗?我是在骂这病态的宣传,把一个国宝工匠、科学家、环卫工人树为标杆典型没问题,但唱完赞歌后呢?

我想看到的是这样的故事,一个普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了一辈子,最终做出了不起的成绩,最后被大伙发现。

官方媒体将视线聚焦到这个人身上,然后通过这个人了解这个行业,去了解为什么他能做到比其他人优秀,去挖掘这个行业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岗位他能做得这么好?他为什么能坚持下去而别人却分分转行?

是学习方式的问题?是待遇的问题?还是时间的问题?我们怎么去改正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像抽奖一样,点到谁算谁,所有荣耀,所有福利都给他,然后和他一样的其他从业者还是该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宣传有什么意义么?

比如2019的顾方舟教授,为什么他能做到为科学奉献一辈子?而我国的清华北大却成为了国外大学的人才输送地?是给予的研究自由度不足?是研究环境不够纯粹?是研究经费不足?还是没有支撑研究的设备条件?今后这个行业该怎样改善才会吸引人才流入而不是流出?


这是今天热榜上的问题,一天到晚一个劲的大喊国内设计为什么没有国外好,又一天到晚的变相压榨基层员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user avatar   wu-ming-9-65-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自内心的恶心。

特别是看了半月谈的回答之后尤为不适。

这明明是杭州吸引底端人口去杭州发展的手段而已,被吹的和真的似的。

(有人对底端人口有异议,我不打算解释,并对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感到迷惑)

(有人说让我参赛拿冠军也可以拿100万,有一说一,海选我就进不去,不过这比赛我也想看看,我对行业天花板有多神仙已经好奇很久了)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被评为高层次人才的原因:

竞赛项目包括了理论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竞赛两部分。李庆恒说,既要熟悉诸如全国各地邮编、城市号码、航空代码等,还要从数百件物品里,一眼就能把固体胶、U盘、打火机、人民币、乒乓球等这些航空禁寄的物品给挑出来。

“最难的部分是‘画地图’, 要在12分钟内在电脑上完成19票件的派送路线设计。”既要保证每一个快件的时效,又要考虑路线的优化合理,用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线,确保准时准确送达。

要说厉害吧,也没觉得多厉害,我觉得训练过后我也可以。

要说不厉害吧,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事情还真做不到。

至于训练多久呢?

不超过一周。


这不是我说恶心的原因。

恶心的原因是看了这个回答之后


如果说快递小哥都是高层次人才,那那些真正学过专业知识,花费了数以千计小时时间的人们又算什么呢?

当然,百万房补毕竟只有一个人而已,前文也说了,这是杭州拉人的手段。

但半月谈这回答就很淦了。

甚至还有点悲伤。


体力劳动者在鄙视链底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体力劳动者,因此他们的工资更高。

但大多体力劳动者是没有晋升渠道的,不仅如此他们所谓的专业素质在信息时代是无力的,这才是他们在鄙视链底端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这种吹捧我并不认可。 我在上课时老师也举过其他例子:几十年前的老师傅可以把厂里每台设备的技术参数,主流配件的数据都如数家珍的背出来,就像脑子里有个图书馆一样,但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一查就行了。

在一些【唯手熟尔】的回答和视频下往往会有争吵,有人认为【唯手熟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只有真正手熟的人才明白其中的辛酸:我们的专业能力到底有多久没有提升过了呢?我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又有多久没有使用过了呢?


评论关了,因为预见到了评论区无意义的冲突。


“快递员要达到你这个水平需要学习多久呢?”

“我不能去当快递员吗?”

“但快递员可以胜任你的工作吗?”

以上是我和另外一位答主的对话。


赞涨了我没开评论不知道,我看了一圈回答。

我想给你们说一下家电维修的上下限。

我爸从街边的家电维修开始做,带了不少徒弟,有学很久,现在也带了一批又一批徒弟的。也有学了三个月就出去招摇撞骗的。

我们行业的上下限差距是非常离谱的,厉害的如我爸,常用电器到大型机械都能修(电子方面他比较菜还不承认)。也有菜的,连外壳都不会拆把外壳拆坏的(捣浆糊洗空调,洗了和没洗一样还把人家空调外壳弄坏了)。

我爸远远不是上限,怎么想格力里的工程师比他更有资格称为上限。

关闭评论也是不想和没有对快递员的上限的认知就开始阴阳怪气的人说话。

一切上限低的职业都不会被人尊重的,这世道已经很难出祖师爷了。


不过我还是很期待不一样的观点的,如果有,欢迎开回答@我,我会带着好兄弟们给你点赞。


user avatar   zhang-jie-ming-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为西部省份,作为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随便答一下,不一定准确。

首先最大的优势是税收优惠。本来一个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公司,有软件研发部门和机房运营部门。互联网公司每年收入1亿,其中软件研发部门花费5000万,机房运营维护部门花费1000万,剩下4000万利润中,需缴纳一半的税,即2000万。

现在该公司拆成两个子公司,其中研发部门仍在人才密集的东部,机房运营部门搬到贵州,公司在通过做账,将研发公司每年的收入限定在5000万,即研发公司没有利润,在贵州的数据运营公司每年收入5000万,支出1000万,剩下4000万的利润中,贵州当地只抽25%的税,即1000万,则公司所得的利润是3000万。这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挖发达地区的墙角。

但优惠政策不仅仅是贵州有,其他西部贫困省份也都有自己的优惠政策,为什么单单是贵州发展起来了呢?另一个原因在于贵州机房建设成本低。除了低在哪?不是因为地价便宜,而是因为贵州多山,大部分机房可以建在山洞中。在山洞中建机房,除了传统的冬暖夏凉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国土部审批太多的建设用地。

根据18亿亩土地的红线政策,各地方将土地作为商业或工业开发,需经国土部批准。但这些土地指的是地面上的土地,挖山洞由于并不破坏山体表面的树木和梯田,国土部的卫星也看不到山体内部的施工情况,故贵州只需要很少的一部分公路建设指标,即可获得了很大面积的机房建设用地。而其它省份既使有闲置土地,在没有国土部用地指标的情况下也只能让其抛荒干瞪眼。

至于电力便宜,西电东输的大部分输出省都便宜。

总的来说,贵州大数据经济是否能带动贵州有实质性发展目前还需观察,但贵州能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在一票西部省份中脱颖而出凭空做出一个产业聚集,还是值得肯定的。


user avatar   li-mu-ge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北京冬奥会开幕好几天了,精彩绝伦的开幕式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大家心里都清楚,奥运会这种国际盛会,意义远远超出体育比赛本身。举办一次奥运会,本质上是大国综合实力的全方位体现,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科技实力。本次北京冬奥会确实出现了不少有趣的新技术,我感兴趣的则是云上全息通信技术让光学相关的“黑科技”得以更好发挥,比如昨天一个叫做Cloud ME(云聚)的“全息显示仓”,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现在了2022北京新闻中心给全国观众拜年。

这个“全息显示仓”要实现的目标非常简单:让远隔千山万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上海)的两个(或多个)人仿佛处于同一空间中进行交流。而且从实际的观看、拍摄与交流方面来看,对记者们来说,虽然两人都不在眼前,但效果上与他们俩站在面前几乎别无二致。

当然了,虽然新闻中名称叫“全息显示仓”,但实际上这是生活中广义上的全息,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物理意义上狭义的“全息”是衍射成像的技术,但目前的技术还远远做不到理想的动态全息显示,这是整个光学领域圣杯级别的高难度挑战。

此次堪称黑科技的“全息显示仓”虽然不是严格的物理全息,但在立体感与真实感方面远远超出了目前普通显示屏所能呈现的显示效果。可能还有小伙伴没看现场的视频,可以看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73958962386739200

明明这是一个显示技术,官方的名称为什么叫“阿里云聚”呢?其实这是因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艳的效果,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不仅仅是我们看得见的面前的这款显示屏本身,还包括我们看不到的、尤其是云端的大量黑科技。

要能够实现我们看到的这么棒的发布会效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黑科技”:

(1)拍摄与显示的硬件设备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发布会现场的“全息显示仓”是一块一人多高的高清大屏幕,用于显示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两位嘉宾的实时影像,仿佛两个人都同时站在大家面前。

从官方透露的消息来看,拍摄端的硬件布置大概是这样的:

拍摄端在摄影棚内,有常规的灯光、交互提示用的电视屏。除此之外,还有一块不太常规的屏幕,那就是用于显示另外一个人的“显示仓”。而且这个显示仓的位置和角度是特意设计过的,使得望向屏幕中的人时,拍摄出来的视线恰好符合两人站在一起时的视线。如此一来,物品的交接才会显得如此自然。

(2)符合广播级稳定要求的实时通信网络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本质上这不就是个复杂一些的视频会议嘛,只不过级别更高、屏幕更大、清晰度更高、稳定性要求更高。非要这么说倒也没错,但是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技术,随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可都是非线性陡增的。要想实现类似高规格发布会的万无一失,网络传输环节要实现的保障度是远远超出大多数时候的。

比如为了能够实现发丝级的“全息复刻”,拍摄的原始画面清晰度是非常高的,如果按照传统方式传输,将挤占大量带宽,极有可能遇到网络拥堵问题。阿里云聚这次采用了一种叫作“窄带高清”的技术,能够在节省50%带宽的情况下,仍然保障画面的清晰度。

另外,即便我们使用的是运营商最高带宽的宽带套餐,日常生活中还是难免会遇到网络信号不好的情况,造成视频会议时的画面卡顿。平时会议稍微等一等倒也问题不大,但是对新闻发布会这种高级别会议,卡顿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为了能够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画面流程,阿里云聚开发了“弱网抗丢包”技术,能够在80% 丢包下可提供流畅通话,同等丢包环境弱网传输效率提升65%,实现良好的实施传输效果。

(3)强大的云端算法与算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记者会现场的全息显示仓中,张勇与巴赫所处的似乎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两个人的身后似乎有一定的纵深,墙上也有很自然的阴影效果,使得图像出现了较强的空间感。其实这种光影效果是计算机实时渲染出来的,起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是需要强大的算法与计算力的。

其实需要算法与算力的远不止视频的实时渲染。比如音频的处理,我们都有过在嘈杂环境下开会的经历,要想听清对方讲话是非常困难的。阿里云聚通过亿次通话数据验证和海量历史数据回归,实现了持续进步的多场景智能降噪能力。而这同样需要算法与算力的加持。

根据研究,要想实现流畅舒适的交互效果,延时必须控制在200ms以内。

也就是说,端到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比如音视频转码、光影渲染、音频智能降噪等等功能,都需要在200ms以内实现,这需要高效的算法与强大的算力,靠拍摄或发布会现场的端侧计算机是无法做到的。阿里云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云处理+端渲染”技术,即通过实时通信与云上处理的技术结合,解决因端侧算力受限的难题。

其实可以看得出,这次的高级别新闻发布会算是阿里云聚的一次“亮剑”:连如此高要求的场景都能hold住,其他的应用场景更不在话下。很明显,这种“宛若就在面前”的显示与交互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很多其他的应用场合,比如远程教育、虚拟社交、远程VR操控等等。而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甚至只用它来开个远程视频会,都让会议显得更温暖了呢……




  

相关话题

  司徒雷登为什么没能够被移葬到北京大学? 
  如何看待杭州富阳区公望街光头男路怒症发作,险遭司机碾压? 
  北宋官话到底是现在的河南开封话还是浙江杭州话? 
  如何看待杭州浙医一院血透室爆燃事件?嫌疑人为什么会盯上血透室? 
  如何看待95后快递小哥被评“高层次人才”,获百万房补? 
  杭州郑女士直播终于摘口罩露脸了,这颜值什么水平? 
  如何看待杭州失踪女子前夫口述称「我们结婚后许国利托人找她,两人又在一起了」?还有哪些信息点值得关注? 
  杭州来女士一案只是个普通的凶杀案,为什么让人觉得格外恐怖,不寒而栗? 
  杭州外卖小哥陈光进6年跑外卖攒下100万准备在杭州全款买房,如何看待他的拼搏人生? 
  如何看待杭州被狗咬伤女孩并未确诊狂犬病与脑死亡,一家人信息被泄露,家属或将起诉萧山疾控? 

前一个讨论
为啥俄罗斯和沙特石油都很多,沙特老百姓会比俄罗斯老百姓富裕很多?其中有什么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呢?
下一个讨论
现今亚洲国家谁受中国影响最大?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