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大夫,首先我想说的是,大脑很多时候是可能变成一团浆糊,甚至更惨烈的情况。千万别以为剧烈晃动不会有问题。老年人有时候轻轻撞一下头部,小孩子拍拍他的后脑勺都可能引起脑部出血,血肿,血肿挤压豆腐一般的脑组织……然后就成了一团浆糊。
事实上,大脑真的不比浆糊强多少,它本身就是一团柔软的组织,就像摆在火锅桌边的猪脑那样(当然,猪脑在体外降温会增加硬度,体温下大脑更柔软),没见过猪脑的,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一坨Q弹的大果冻。
当做开颅手术的时候,就会在视野下看到血管密布的脑组织,无比的精密而脆弱,你需要对解剖及其的熟悉。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大脑到底多容易通过摇晃变成浆糊——婴儿摇晃综合症(SBS)
哄小孩睡觉,焦躁的父母可能会通过剧烈摇晃让宝宝入睡。但是这种剧烈的晃动可能让宝宝一觉不醒。也有在大脑严重损害后存活的宝宝出现瘫痪,失明和严重的精神障碍,还有数据显示有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在青少年期出现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数据显示——每年在美国,1000-3000名婴儿在被父母或监护人剧烈摇晃后出现SBS。
这些婴儿中,有一些是父母缺乏护理经验,想通过摇晃使宝宝入睡或安静,而有一些是故意的。遭受脑创的婴儿,死亡原因可能是虐待或谋杀,一些没有经验的法医在检查宝宝的死因可能会遗漏这种隐秘的创伤,因为从外表看,宝宝真的没有外伤,就像睡着一样。
我们知道,婴儿的头部比例大于成人的头部。脖子上的肌肉不发达。当拉动上身时,头部跟随并开始钟摆式运动。宝宝的颈部肌肉力量弱,颅骨薄弱,神经保护系统发育不全,不能像成人一样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因此非常容易因为晃动造成颅内血管破裂、脑水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在宝宝囟门闭合前,甚至可以在宝宝脑袋上看到与心跳节律同步的动脉搏动。
虽然大多数婴儿摇晃综合征都是“无心之失”,但是严重的颅脑损害对宝宝来说是终身而且不可逆的。根据调查统计,婴儿摇晃综合症中85%的案例是在家中造成,因为晃动对孩子造成伤害的70%都是男性家长。暴力殴打小孩的头部和不恰当的互动行为都可能引发婴儿摇晃综合征。
2012年,美国的小宝宝Cheyenne哭闹不止,焦躁的父亲抓住她的肩膀用力摇晃,宝宝就安静下来。但是随后陷入重度昏迷并送医抢救。很不幸,Cheyenne就是因为父亲的晃动出现婴儿摇晃综合征。因为剧烈的晃动,宝宝的颅内血管破裂,虽然经过手术抢救,Cheyenne留下了终身残疾。
虽然成人的保护系统成熟,能够对大脑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在剧烈晃动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损伤。如车祸、跌倒、殴打、打喷嚏都会诱发包括脑震荡、意识丧失、脑血管破裂等损伤。
有一些损伤会逐渐恢复,因为出血量少、功能区不受影响;但是一些严重的损伤将会危及生命,如脑挫伤、脑血管爆裂,经过抢救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如瘫痪或语言能力缺失。
就是因为我们的 大脑很容易受伤变成一团浆糊,所以才需要各种预防和保护。
剧烈摇晃脑袋……脑子不会变成浆糊,千万别信!
我是神经外科医生周倩,欢迎关注我的知乎!
参照资料:
1.Shaken Baby Syndrome and a Triple-Dose Strategy for Its Prevention
2.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shaken baby syndrome prevention program: Turkey’s experience
3.Critics, parents question diagnosis of shaken baby syndrome
Critics, parents question diagnosis of shaken baby syndrome
4. SHAKEN BABY SYNDROME IS PREVENTABLE
https:// americanspcc.org/never- shake-a-baby-shaken-baby-syndrome/
你的问题本身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单就大脑本身而言,确实很软······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波琳娜·阿尼基娃把人脑十分生动的形容为“可以用勺子舀出的软布丁”,另一位叫做本·拉波波特的脑外科医生则将大脑的形状形容为一种“介于布丁和果冻之间”的形态:
——你要是把它取出来放在桌子上,它会失去原来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平,就像一滩泥一样瘫在桌子上。
大脑有多软?
软到法医解剖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能戳进去,想要把它取出来也不能像取其他器官一样用手直接拽——它太软了,你来硬的这套它是不接受的,必须慢慢的细致操作,把它完整的从底部“捧”出来。
这个无比软且脆弱的一个东西,是宇宙中最具有信息密度的物质之一:
既然大脑那么软那么脆弱,那剧烈的摇头为什么不会让它凌乱为“一团浆糊”呢?
这就不得不从大脑身边那一个比一个壮实有用的保镖说起了:
首先是硬度极强、结构防冲击力极强的颅骨,然后有三个膜把大脑包了起来:
——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硬脑膜是一很厚而且相当坚韧的双层膜,又坚固又耐用,还防水,和颅骨并称大脑的“边防兵”。
蛛网膜和硬脑膜不同,它其实是一层皮肤,下面是一层带有弹性的纤维性开放空间,里面充满了脑脊液,还有许多小纤维束,它们可以共同稳固大脑的位置,在你的头撞到什么物体的时候就可以充当减震器的作用。
最后一个就是大脑的“贴身护卫”——软脑膜。
它是脑膜最内的一层,薄而透明,紧贴在脑表面,由结缔组织的胶质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如图:
说白了,大脑具有自己的一套安保机制,这套安保机制的核心是颅骨和脑膜。
颅骨和和脑膜将大脑包裹起来,前者主要可以防止外物对大脑的撞击,而下面的脑膜作为一种三层装有液体的薄膜,起到对打击起着再次缓冲、供养(软脑膜)的作用,当头部受到冲击的时候脑膜就可以有效减轻外界对大脑的冲击。
之所以晃脑子无法让大脑自身结构发生改变,除了大脑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摇晃这一行为完全可以被大脑的保护机制、固定作用所抵消,达不到这个作用,这个原理很好想明白,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联系非常密切。
我们以以大脑皮层来举例说明一下:
大脑皮层各个区域分工明确:
大脑中央后回称躯体感觉区
中央前回称为运动区
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称为视觉区
颞横回称为听觉区
额叶皮层大部,顶、枕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都称为联合区。
可以说大脑皮层负责了很多事情,比如视觉、触觉、语言,思维等,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而它看起来只不过是一层大脑表面的浅层组织,如果你将它量化一下(撕下来),那差不多就一层2mm左右的纸,这张纸却成了指挥几乎所有动作的地方,足以看出大脑的神奇之处。
作为人类长期进化来的高智能器官,如果摇个头这些个所有的东西就都被搞成一团糟了,那人类基本就白给了,进化不到今天。
相比担心大脑来说,建议担心一下脖子,因为快速、猛烈的摇头更可能伤到的是你的颈部神经,还可能会引起椎动脉对大脑的血液供应。
大脑虽然有着自我的保护机制,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地挑战大脑保护层的底线,如果大脑受到突如其来的冲击导致颅脑损伤,那么脑脊液的冲击、颅内压力变化等因素很可能引起脑震荡。
想像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保护机制:
一般很难变成糨糊, 但只要加速度和/或持续时间足够,可能造成出血、血肿等等颅脑损伤。
该内容可能包含令人不适的图片或视频!
为保障您的阅读体验,请谨慎浏览!
图片恐怕会比较直观。
https://img.medscapestatic.com/fullsize/migrated/478/153/adnc478153.fig8.jpg
最为家长所知的是摇晃婴儿综合症 (旧)
。
虐待性头部创伤(英语:Abusive head trauma,简写AHT),旧称摇晃婴儿综合症(英语:Shaken baby syndrome,简写SBS),是指因婴儿受到暴力地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为一种儿童虐待。在美国和加拿大,此行为可能被指控涉嫌虐待儿童罪。虐待性头部创伤的成因,是由于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当受到暴力摇晃时,脑部组织容易受到撞击,而出现血管撕裂,及脑神经纤维受损。这种症状的后遗症包括头痛、头晕、失忆及影响智力,严重者因脑部有大量微丝血管爆裂,引致脑部大量出血,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 虽然来自一篇质疑的文章, 但是插图很不错
。
当然除了摇晃, 还可见于交通意外以及激烈活动(文体运动、训练及军事活动等)中。
人体的组织也是有撕裂强度的。 当机械损伤超过一腚的极限,就会撕裂了。
即便不撕裂, 功能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
人的脑袋剧烈晃动的时候脑子为什么不会变成一团浆糊?
一般的运动加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够, 脑子在 “悬挂系统”的保护下不会变成一团浆糊。
** 插图仅为参考, 并非紧跟文字
** 插图仅为参考, 并非紧跟文字
谢 @伊卡鲁斯二号 邀~
题主说:最近吃猪脑比较多……
提到脑子这种东西,很多人都会蹦出来另一个词——脑浆。
随之而来的就是某些画面中伴随着颅脑骨折而出现的红红白白的东西。
比如这种新闻:这种车又出事 女子被撞死 脑浆洒了一地
很多人就都会觉得既然脑浆脑浆的叫,怕不是脑袋里就是一包汤汤水水吧?
当然,对于广大吃货而言,脑子应该叫。。。脑花,更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虽然我一直不是很理解这种基本没什么味道,又都是脂质类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吃头!
吃到嘴里就只是调料的味道啊,你们究竟在品什么?
更多的关于脑子质地的形容是类似豆腐脑、豆腐、果冻之类。实际上,如果除去了大脑上的N层膜,而只是大脑实质的话。。。。我觉得和下面这种用来凉拌的很嫩很嫩很嫩的嫩豆腐差不多。
不同的是,虽然脑子核心可以是块嫩豆腐,但是脑子的外面是一层一层又一层的包着很多膜。
这些膜的存在,一方面起到维持大脑里的各种循环,如脑脊液循环,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另外一方面也给大脑提供了基本的保护功能。
图上打了红色箭头的就是包裹大脑组织的三层膜,从内到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和硬脑膜。
此外,在图上还能看到很多红色、蓝色代表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可以说是很密集了。
这些结构对于大脑组织构成了一个基本的保护。
此外,最坚固的保护那还是最外面颅骨,类圆形的结构和质地都能提供相对可靠的保护作用。
当然肯定也是有限度的正常情况下,真是跳楼、车碾、锤砸的,钢筋铁骨那都顶不住。
但是,这些结构并不能完全解释为啥摇晃脑袋不会导致脑组织变成糨糊。。。还得继续分析。
从上面图中可以发现,脑子周围是没什么明显的空隙的,虽然一层一层的结构不少,但是脑子在颅腔里好像没什么活动空间啊。
大脑里真实的剖面图是下面这样,缝隙有,但是真的小,比鸡蛋黄在鸡蛋里的空间可小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也算是一种对脑子的保护措施了。
想像一下,如果脑子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的话,我们摇晃摇晃摇晃的给脑子一个速度,脑子岂不是就要撞来撞去。。。那可以真的糨糊了!
所以!!!!速度很关键!
题主问:脑子会不会像鸡蛋一样摇一摇变成金蛋呢……
如果一个鸡蛋很容易就被摇晃到散黄。那大概率是。。。。这个鸡蛋不新鲜了。
对于新鲜鸡蛋而言,想仅依靠手速摇晃来散黄。。。那大概得单身四十年(大误!!!!)
是需要很大、很快而持续的摇晃力度。
真要是把这种力度施加到人头上,这脑子还真的要受伤!
只是因为前述各种膜各种血管的存在,不至于像鸡蛋黄那样化成一包汤水罢了。
对于生活中的轻微摇晃,我们会感觉到头晕,这通常只是平衡器官的影响而已,和脑子没什么关系。如果力量再大一点,有个词大家应该都听过——脑震荡。
脑震荡是脑组织损伤中最轻的一种了,最主要的特点是受伤当时就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俗话讲的“昏过去了”,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内,可以自动恢复。但是恢复清醒之后常常出现失去受伤当时和之前一小段时间的记忆——逆行性遗忘。
对于临床和法医而言,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比较短暂的、可自行恢复的意识障碍和逆行性遗忘的话,一般不会轻易诊断为脑震荡,就算医生下了。。。法医鉴定的时候也不会认的。
头部受到打击之后的头痛、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是神经受到刺激之后的应激反应,这很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确切的损伤出现。
所以,很多人宣称的“脑震荡了”往往都还没达到诊断标准。。。
绝大多数的脑震荡都可以自行恢复,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没什么影响。但是也有遗留了部分严重神经系统问题的情况,但是通常认为这种其实本身就已经不是“脑震荡”了。
再严重一点就是脑挫伤了。因为运动而形成的的损伤很重要的是冲击性脑挫伤和对冲性脑挫伤,换个词可能更常见——对冲伤。
法医学中,提到对冲伤指的都是大脑的对冲性损伤。
如下:
实际情况中,往往出现对冲伤的严重程度要大于冲击点伤,甚至可以出现冲击点伤轻微或没有,但是对冲伤非常严重的情况。
比如下面:
造成这种损伤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大脑在颅腔里是有活动空间的!
头部突然的加速或者在一定速度运动中突然发生减速。
如头部静止的时候突然被打击或者从站立位摔倒时后脑勺着地,颅骨和脑组织运动的不同步而因惯性发生脑组织撞击在颅骨内壁的情况,从而导致上面这种损伤。
这种应该绝大多数非专业的人都会觉得陌生,但是这种情况却是一种很严重的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主要发生在头部的旋转加速运动中。脑组织深部的神经纤维因为高速旋转带来的剪切力作用而发生过度牵拉和扭曲。
DAI的主要表现是伤后立即的持续昏迷,少部分中间有清醒期,之后再次昏迷,大部分是严重的不可恢复性昏迷,直至死亡。DAI在各种影像检查中的表现不是很突出,而且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救治办法。
我们对于大脑、神经的了解、治疗和修复还远远不够。
所以,在脑子真的变成糨糊之前,人早就不行了。。。继续搞下去就都已经是死人了,糨糊不糨糊的也没所谓了。。。
因为脑子在颅腔里没有那么大的空间来摇晃,加上还有N层脑膜和血管的支持保护,所以大脑组织在摇晃中并不会轻易“散黄”。
然而不散不代表不会伤,相反因为剧烈摇晃而导致大脑损伤,还是可以致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