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我们北师大文学院来说吧,一般一个专业1年内可以毕业5~10个博士,但是两年内都未见得有一个空余的教师岗位。
绝大多数的985高校以及社科院等单位,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博士注定是要去普通高校的——哪怕你本硕博都是985或者是在国外读博的。
只有对于极少数的人来说,在一二流与三四流之间纠结才是一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答案其实很明显,也没什么可纠结的。
985211高校就职就是当地中上层圈子的一员了?
有些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一流高校驻地的通官膨胀有多厉害。
隔壁单位是个干休所,曾住了3位大区,十几位军级,小两百师级。那真是校官满地跑。猜这在哪?一个二、三线省会城市而已,没上校军衔都不配在这有个窝。
大部分三线省会一所985都没有,好些连211都是政策性的。就这种城市,师地厅级干部不能说是遍地都是,但是退休的、在位的塞几个大礼堂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算本地中上层还差不多,就这一个博士学位毕业就想混进去?这搁25年前还差不多。那时候博士少,从1978年算到1995年左右全国一共也就毕业了五六千博士。博士属于稀罕玩意儿,而且干部要知识化、年轻化,未来不可限量。
今天?博士学位授予量都达到解放军总员额的50%了,算上海龟们和快毕业的准博士们,总量快和解放军总员额差不多了,还搁着混圈的梦呢?
电话区号三位数的中心城市那就更别说了,厅级干部真是满大街跑。
校领导有校领导的圈子,院士有院士的圈子,长江有长江的圈子,院领导有院领导的圈子,强势教授有自己的圈子,子弟有子弟的圈子,教科文卫各有各的圈子,想靠一个博士学位入职一流高校就想混入这个圈子,可能吗?
混圈子,你首先要留的下,上升的了。就现在这个情况,土博很大概率连二流高校都呆不下去,6-8年之后拖家带口找下家。
混不上副教授,连处级干部的圈子都进不去,还中上阶层呢。985211今天拿副教授的难度,还需要我再重复一遍?
看你的人生计划。如果你有科研追求,那的确是这样。
去了四流单位基本意味着你放弃科研。
学校平台条件:全系没啥设备条件,生化环材等实验科学尤甚
生源质量名额:学生水平差,招来一点忙都帮不上,甚至没有博士点
学校科研氛围:学科实力一言难尽,就没几个老师做科研
学科平台建设:没什么大腿可以报、挂上依托单位名字一个基金也中不了……
但不是说四流就一定不能去。飞升疾走的压力大家都说腻了,如果四流单位给编,你自己又没啥科研科研追求,那么去那里教课躺平还是可以的。
但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没有科研追求。
总结一下就是:
if 你
我来提供一个思路,如果不想卷,那么可以观察一下内地二线大城市(成渝汉镐等,经评论指点,武汉也很卷啊)的双非省属老牌高校,主要是瞅准2000年以后原部属高校下放至省的。
一般来说,这些高校的学术和管理还保留了原部属高校的气象,校教工的外省人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一直省属的纯地方高校。很多领导也有事业心,甚至还想冲一冲双一流。但又幸运的是但限于现在学术平台的高度没法大量卷青椒。
而且很多还是原行业性高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还在,原系统的资源还在,甚至还是地头蛇。即便是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仍然不容易进,但是与优势专业相关的临近专业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而且城市气质和城市管理相对规范,整体氛围开明开放,生活气息比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相比都很有优势。
不过收入等依然是盲盒,校内绩效收入的分配是优先强者还是全校均等,这个就得看学校的具体政策了。
确实是这样的,尤其是天坑这种重资产和重资源行业,个人努力在其中成分没那么大。
但目前情况是好高校基本满编,很多人没有什么选择。
这个问题我还挺有资格和经验回答的,
我们学术上有句话“不要高看一天的工作,不要低估一年的成果”,
你如果是个博一或博二的,那我建议你好好做科研,不要东想西想,你的未来还有变数;
如果你是博三或博四、、、的,
那我觉得,在你上知乎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其实已经不适合一二流的学校了,
原因很简单,思考要不要去三四流的的人无非以下情况:
1、成果很好,但是在顶校里卷的身心俱疲,想佛系过生活;
2、成果一般,觉得自己在一二流没把握出头,去三四流又有点不甘心;
3、成果很差,没的选。
第1和3两种情况的,他们内心已经很清楚自己的选择了。在知乎上来看这个问题的,大多数是第2种,我甚至可以给你一个速写。
你的硕博阶段已经很努力的,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大多数资源,但是成果也就那么回事,理工科不清楚,文科你其实发了不超过3篇c,而且大概率没有专业c。达到或略超过学校毕业标准,比大多数毕不了业的博士,你自己觉得已经算不错了;但是和真正的大神,发5篇以上或者有专业c独署的,那差别大了去了,你自己也自愧不如。
我想我这个速写大体上是准确的。
那么我告诉你,不要犹豫,一定要去三四流高校,原因有三:
1、博士是你脱产搞科研的时间,这时候你的脑力已经使用到了极限。如果博士阶段都搞不出来名堂,那么做讲师之后也大概率不行。将来你要养家糊口带小孩,又要教书做项目甚至兼职行政,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学问。十成力都做不成的事,不要相信靠七成力能成功。
2、不要相信那种虚无缥缈的学界鸡汤,说什么讲师再闯学术界,那是二十年三十年前的剧本了。近10年内学界的青年大牛,无不是博士阶段就头角峥嵘了。一步快步步快,这是无法弥补的鸿沟。在这种指数效应的堆叠下,马太效应就发生了,同届进去的人,最终会把资源全部吃光。而且更可怕的是,好学校每年都招人,后来进来的无不是这种大牛。你也许能接受同龄人的优秀,你能接受给比你小20岁的人打工吗?
3、三四流高校其实待遇上(东部、南方)未必比一二流差多少,有编制的情况下,不说多有钱,至少能在当地混个中产。冲一冲评上副高以后,基本上你就有时间做点想做的事情,做生意也好、休闲也罢,绝对比好高校的副高要舒服的多。其实也没有失去什么,失去的无非是你幻想中的“前途”罢了,它也许一开始就不存在。
混高校心态要摆正,博士里头从教的一半都不到,从教的里头能评上副高的也不到一半,能成为正高的一成都没有,成为大牛、宗师的更是凤毛麟角,祖坟冒青烟。
其实你博士能毕业,就已经比大多数普通人要舒服了,你可以从事一份没有那么辛苦、待遇优良又空闲的职业。这个才是从事学术的基本预期,而不是什么开宗立派。
我说的不好听,但你的脑子要清醒。人近而立,该现实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