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一定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而大部分网文都会成为历史尘埃。什么是文学价值?这就是文学价值。这就是有无文学价值的区别。
维多利亚时代,平民小说第一次在人类社会诞生并开始迅猛发展。这些书籍以博得普通市民和中产阶级的共鸣为目标,凭借入时的笔法和印刷流水线的大生产涌进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们被认为是对工业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时代精神反思。
然而,虽然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和小说成百上千,我们后人又记住了几多呢?Charles Dickens?The Bronte Sisters?Anthony Trollope?Thomas Hardy?连英国人纪念的也不过这寥寥数人而已,而大部分作者和他们的作品纵使当时在中下阶级中广受欢迎,但不可避免地变成过往云烟,历史尘埃。
有人说「现代人的思维比古人优秀」,这话可真不一定正确。还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例子,成百上千的工业化小说的作者,经过百年的历史考验,不过剩下不到五人为世人所知而已。历史已经证明,其余人在文学方面的「思维体系」并没有超越或达到更早的莎翁之水准。说那么多都是虚的,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现代人,不要太狂傲了。回顾19世纪的欧洲,会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他错了三层。
第一层,不该把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简称成文学价值。
第二层,即使是这样,都错的离谱。
第三层,即使是这样,且马前卒版的文学价值也是网文大于四大名著,他连古人没法收版税没法运营都没算进去。
先截图看看题目中所说的原文:
中医黑一直嘲笑中医拿两千年前书当教材,是否也认为《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书难登大雅之堂? -by 睡前消息
这些话错得离谱。我写了删,删了写,竟然不知道先驳哪句好。
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浑身都是破绽,反而令人不敢妄动了。
因为高手的破绽往往就是陷阱。
第一层,不该把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简称成文学价值。
第一个破绽,表面上商业价值还是文学价值定义之争。
其实它的陷阱是:文学价值的评断权是属于“大众”的,还是属于“殿堂”的,是一个话语权之争。
如果文学价值让孩子评价,是不是每生一代孩子文学的评价体系就要重新刷新一次?
在文学价值这点上,别人家娃的话语权,是我今年见过最无限接近于零的几件事之一了。
特朗普讲话和历届总统有个重大的区别,就是三岁孩子都能听懂,传播能力极强,向不同阶层年不同龄段下沉、扩散。而且以后特朗普演讲录要是出书,或者本人出自传,应该肯定大卖特卖,至少比其他前总统的任何书销量都好。所以以马前卒的逻辑,特朗普应该是说话文学价值的总统。
另外,许多对历史价值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文学价值的研究。
假如我在我这个行业发明300多重要发明遗泽后世,几万年后研究这段历史,自然就能更好衡量我对这个行业贡献的价值。对后世的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当然,这也是参考,而不是基本定义。假如一个从未发表的文本随主人出土安葬,后世文学家挖出来看看,又放回去了再次消失于世间,该文学家还是可以评价一下其文学价值的,只是不如那些已经影响了后世文字可以被更准确得评价其文学价值。文学价值就如同拳击手的拳击水平,水平是客观存在的,不打比赛他也是这个水平,只不过想要得到更准确的评价就有点难了。
所以研究某些文字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和在商业上的成功,其实是同一层次的维度,都是衡量其文学价值的参考。只不过商业价值可能离得更远些,而网文基本上是公认得离得最远的一种。文学研究者没把网文批成公认的负价值,我都快以为文人相轻是个谎言了。已经很给商业价值面子了好么,能承认一个下沉式的文字载体为文学,已经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
读者不是文学家,跨界评价文学上的探索和创造,跨时空谈该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这都超出普通人能力范围。如果是你跨界谈,最多说你自不量力,你让我们家娃来评断,那你肯定误会了文学的定义。
比如冰与火之歌,乔治R.R马丁把POV(point of view)“视点人物写作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玩出花样,影响同行,说不定以后也遗泽后世,那就是文学价值所在。它确实和商业价值有关,但那是正相关,不是因果。因为写得好,所以才有文学价值,同时才有商业价值。如果题材受众少得让他少挣一半钱,商业价值就少了一半,但你能说文学价值少一半吗?如果这能说得通,小众题材这辈子和文学价值无缘了。
第二层,即使是这样,都错的离谱。
第二个破绽,表面上是在说原著没人关注。
然而其陷阱是:让原著文学价值与影视化后的作品脱钩
四大名著作为课本内容,甚至可以作为培养创作者的知识和技巧源泉,已经体现了文学价值,不仅是我口中的文学价值,他从后世文学的塑造上提高了生产力和产品品质,难道不也是你眼中的文学价值?
只要你别再单独拎出我还没出生的小孩子,任一四大名著阅读量和也已经远超过任何一本网文。 这还暂且不比文字载体,网文出实体书的和四大名著比起来,少得简直不能看。
就说影视化,网文变现之路最后也是最重的一步就是影视化,可影视化的终究是少数。和四大名著播出量的电影更是有云泥之别。
四大名著的影视剧和原著的普及率相比,确实高出很多。
这就能得出四大名著没文学价值的结论?
而很多网文影视剧的原著都被人看过,就代表是那种连小孩子都夸赞的高价值???
说反了吧,根本连资本都瞧不上眼,才不给你这个翻拍率。
翻拍四大名著观众比读者多,一是由于翻拍的太好看,二是因为人家首发文章时你没赶上,三是因为不配拍成电视剧的网文太多给比下去的。
第三层,即使是这样,且马前卒版的文学价值也是网文大于四大名著,他连古人没法收版税没法运营都没算进去。
不要欺负死人,版税你算进去了吗?日本的三国游戏都给罗贯中钱了吗?就算他得到钱,能给自己的作品做推广吗?真当现代社会宣传手段是吃白饭的啊。
现在哪个网文你有信心在几百年后能让后世子孙这么追捧?
跟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价值的差距都有可能越拉越大。反倒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价值有接近的一天。你让我问问家里的孩子,那我也让你问问家里的老人,再问问一代又一代消费主力。当消费主力更迭,孩子变成老人,老人变成家训,这些网文,人间还记得几本?
世俗的一点说,“三国”两个字衍生的文化娱乐价值,抵得上整个网文圈,还要超一点。
你看看高晓松天天广告出境的那俩游戏就知道了。
马前卒老师的内容:
1,在我完全不懂的领域,看上去很专业。
2,在我有点涉猎的领域,看上去有点儿戏。
2,在我很懂的领域,想上去打他。
高晓松是超低配版胡适。
马老师正在向高配版高晓松靠拢。
也就是降配版胡适。
无法评价,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有效的观点。此人深谙在互联网中,如何让言论出圈,他要的就是流量的聚集,而非观点的讨论。
用网文比照四大名著,可以美其名曰“解构经典、打破权威。重估什么是文学价值,重建网文的评价体系”。然而,但凡真想认真讨论什么是文学价值,都不会用“成千上万”这种抽象的极端数字来衡量,“成千上万”不正是营销号最喜欢的那类吸引眼球的“数字标题”吗?(现编一个,例如:有成千上万的博士生在克莱登大学混吃等死)
这个问题下,什么才算有效的讨论?
那就是,要用具体的事例、具体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对比,用你认为最能代表网文界顶峰的作品,来对比四大名著中的任何一部,而不是说什么“成千上万”,并没有一部作品叫《成千上万》。我想不通四本小说如何和成千上万本小说去对比,就像无法想象把比尔盖茨、乔布斯与成千上万软件工程师对比一样,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在比什么?看似是激烈的见解,背后却空无一物。
另外,涉及到文学类的问题,总会有人采取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学价值”是个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我认为,这种“悬置既定标准”的做法基本是在理论思辨的语境中才会产生效力,但在大众认知中,对于什么是真正“文学价值”的尺度是存在的,比如“是否能经过时间检验”就是一条非常朴素而又有效的标准(这方面 @深海 的回答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这种所谓因人而异的“和稀泥”说法并不能替代讨论问题应该具有的前提,你先要自己定下某个评价尺度,才能去对比四大名著和某部网文。比如你可以设定这样一种前提,认为当下大众更广泛、更热衷的文学才更有文学价值(这勉强算是“文学现实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这种前提进行论证,我们可以去辨析这种“热衷”的短期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云云。
但是,没有这种前提,如何去讨论呢?
综上,我认为这种观点本身就无法评价,因为它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对照项。
医学来说,现代医学研究了一百年,发现最好的镇痛药仍然是吗啡…为什么化学药替代了植物药,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疗效,是因为后者没有办法申请专利,这就很无聊了。
文学来说,我觉得超越四大名著的网文是存在的,也许就埋没在千万本扑街作品的汪洋大海中。但如果成千上万,你至少应该能举出六个例子吧。我是一个例子都举不出来。
马逆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行了丧心病狂的污蔑,竟然声称四大名著都【看过】的不到1%
而只要进行过义务教育的人是不可能没有看过四大名著的节选章节的
当然马逆可以狡辩是要求全部看完 那么看完全部网文的有多少?又或者哪部文一字不漏的看完的超过1%?《临高启明》吗?
马逆对文艺有着错误的“工业党”思维
我网文作者千千万 生产效率高 传播广 难道还斗不过你几百年前的老古董?
所以一开口就惊世骇俗 他的第一段话我觉得就应该先提几个问题
第一 定义一下什么是文学价值?
第二 定义一下什么是文学历史价值?
第三 你家的娃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
第四 你家娃是否有资格决定哪部作品的文学价值高?
第二段 叙述有错误 但我明白作者的意思 他认为四大名著的传播度是靠电视剧之类的强推出来的 问题是 网文难道不是靠网站之类的强推出来的?
网文推广 行
名著推广 不行
一部作品 如果糟糕透顶 再推广也是没用的 作者纠结于四大名著是因为名气大 所以有人维护推广 却不去思考为什么名气大
因为名气大 所以才会有人主动去读 正确的废话 你不知道有一部作品 你怎么会读?
你点进一个网文网站 看到首页宣传的 然后点进去
你听说了四大名著 然后找来看看
看到某部网文的名字 然后阅读 行
听说四大名著 然后阅读 装文化人
建议马逆的拥趸进化为三体人 你们不需要任何文化 网文也别看 因为对生存无益
一般人对马逆的感觉都是这个人好厉害呀,直到他说到了你的专业领域。
有人想当然的认为网文商业价值高,读者多,下沉市场做得好,名著高冷没人看。
可是网文的读者人数也就名著的零头。
不信的话我列两组人名,你随便拿去问问看哪组知名度高:
第一组:林冲、黄忠、猪八戒
第二组:风蝶、池寒枫、斯特林
或者你不用问别人,让马前卒摸着良心问他自己就行,我相信第二组那3个人他不百度的话大概率是一个也不认识,因为他要是认识的话,也说不出“超出四大名著文学价值的网文成千上万”这种鬼话。
而且我估计大部分网文读者也不认识后面那三个人,他们出自10年前的三本顶级网文,而且是书中人气最高的配角之一,绝非扑街仔写的垃圾小白文里的无名NPC,
但知名度嘛,基本为0。
蛤蟆说第二组三个人太老了,当初网文读者少,顶级网文也就十几万。
可是……
1,四大名著的初始读者更少,明朝中期水浒西游三国成书的时候,全中国有几个能读下这三本书的文化人?很多“真 云读者”大字不识,完全是是靠街头说书了解这些小说的。
2,就算我把第二组换成秦珞音、梅丽莎,甚至换成楚风、克莱恩,难道就有很多人认识了吗?
他这个观点存在严重问题。
按照他的思路,世界三大电影节和各种电影奖项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电影的艺术价值是靠受不受欢迎、票房好不好决定的。以后直接把各种最佳影片的奖项发给当年的票房冠军即可,因为这些市场反映最好的电影显然最具有艺术价值。不信你问问你家娃《复仇者联盟》和《宾虚》,看他怎么去评价这两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如果不是嘴上要装文化人,很多人根本没有主动去看后者的想法。
我说的没毛病吧,《复仇者联盟4》显然是目前最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定义“文学价值”。
而文学价值究竟是什么,实际上是说不清楚的。
所以这个话题其实是无法展开讨论的。
因为讨论的双方可能对文学价值的界定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