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的知乎劝退人回到那个年代,大概会劝农民进城当工人,至于你说绝大多数农民没得选,他们是不会关心的。
如果这个社会上只有一小部分工作岗位可以享受相对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那么就应该劝退剩下的大部分人,然后再把没有劝退成功的人开除壬籍。
都说以前大学生不内卷还包分配工作,但是不说那个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能上大学,甚至连中专都是令人羡慕的知识分子。
内卷可以,不能卷到在网络舆论中声音最大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不能卷到我。至于别人的生活,跟我有什么关系?
首先你要知道人民公社不是单纯的群体合作。在人民公社里农民既不是股东也不是职工,只是提供劳动的工具人,所以不要拿来和现代化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比较。
它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剥夺了农民对劳动产出的分配权和所有权,目的是通过掠夺农业来完成原始积累,从而补贴工业发展。
包产到户的关键是分配方式的变革,承认了农民在合法交税以后剩余部分的分配权和所有权。
所以从农民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包产到户好。
目前就没人搞对一个前提,包产到户到底是什么?
所谓包产,是把生产任务包干给家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学名“联产承包”。也就是说,本来这个包产到户,是不放弃集体的统一生产指导作用的,只是把负责的土地和产量分包下去了。
可是实际是这样吗?实际执行起来承包是有的,联产是没有的。
现在为了解决小农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情况,又开始搞村合作企业,订单农业,规模种植。乃至于深加工和销售才搞得起来。
从根子上讲,这才是包产到户。而不是小农经营。
那么过去的公社和现在的村企业有多大区别呢?
我个人觉得,就是把过去没能力管的事情管起来了。你说这东西是集体的,那谁也不在乎。你说但是你在这里面有一股,要分红的。那就是自己的了。人性就是这么有意思。
现在搞得好的地方,生产分工已经很细了。村民和农业工人已经不远了。只不过人家不是打工人,人家有股份。你要把这种集体经营叫人民公社也无不可。因为这份股权是不能交易转让的。
但是这样的体制还不够普及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这就是所谓改革深水区,不是一村开个会按个手印就能解放生产力了。
我个人的观点,未来我国农业人口个人的生产自主权重新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相应的,他们也不再是个人面对市场风险。
农民觉得哪个好就是那个好,我没种过地,真说不出来。
不过人民公社,一户户一村村的农民就别想和城市居民较劲了。
农村基层服务还有吗?
农村小产业还有吗?
农民省吃俭用血汗养出的大学生们去哪了?
谁给农民发养老金啊?
你说的哪一年?
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包产到户,是解决了吃饱饭问题,还是解决了历史周期率问题?
为什么近几年很多村镇又开始搞农村合作社了?
都不好。
由农民自愿选择好。
这种把一块平地刀切两半、然后纠结该从悬崖哪边跳下去的思维方式,堪称两千年来许多事的灾难之源。
所以说应试教育毒害青少年就在这里。因为开放式的题目拉不开分数差距,排不出名次,所以大部分都是判断题或者选择题。“总之一定要有个固定答案,不是对那肯定是错!你好了,那他就是坏的!”
然而现实问题往往都是开放式的。书呆子碰到这样问题马上就傻乎乎烧CPU了。你看看这个问题下面,有多少做题家争个你死我活,争的居然是0和1哪个是对的,从来就没想过还有0.5、0.2478、0.6890……
正确答案是:都好,也都不好,都用用看,边用边看。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都不好。
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大农场最好,曾经一些劳改农场都比一般的公社强。
土地大范围连片,大规模机械化统一种植收割,从业人员全是职工,集中居住,效率高耗费少,这才是符合工业化大农业的发展方向。
在不少人民公社还在集资买牛买马买骡子的时候,有的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有汽车飞机康拜因了;人民公社还在磨麦舂米的时候,国营农场都已经有饼干,面条,面粉厂了。整整差出去两个时代。
包产到户还是封建时代的生产模式,人民公社强一点也没强多少,集约化生产的大农场才是现代化农业。
包产到户和人民公社不能简单看成是发展农业的问题。单纯认为这就是一个关乎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给农民解决民生问题,那么所有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因为建国之初的任务,而且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实现工业化。中国不能实现工业化,帝国主义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侵略中国的悲剧就一定会重新上演,新中国这个政权就会因为没有完成工业化而面临危机。
对农业人口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就是要将农业的潜力挖干挖净,一定要把工业搞起来。
小农经济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为什么?
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是苏联援助的。苏联提供的产品生产线和工业水平,只能说可以生产出来,但是这些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优良率等等,根本就卖不出去。要消化这些产品,除了卖给农民,并没有其他的办法。当时的城市居民,面临着的一个大问题是:城市里的大资本家、外国人、中产阶级、地主阶层等等一大半都跑了,剩下的搞了公私合营,其次就是原先的工人阶级、城市贫民、失地农民和地痞流氓等等,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消费能力。工业品要持续生产,要投入研发,就必须要有消费通道。而当时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农民,就成为了支持工业发展的动力。
中国在和美国恢复外交关系以前,中国的进口物资和金融通道就是香港,出口物资的一个展示窗口就是广交会。
广交会的主角产品是什么?
茅台酒、丝绸、景德镇陶瓷、茶叶、金华火腿、云南烤烟等传统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甚至还有明清家具、古代字画之类的出售。新中国的工业品,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大部分被卖给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搞农村基建,将农业收入大部分用于购买高价劣质工业品,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将中国的工业搞起来。
当时的农民到底有多苦?苦到倾家荡产。
包产到户,这是为了什么?
人民公社的任务完成了。
中国工业品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发展,虽然仍然很差,但是可以往外卖了。最起码可以作为低档产品出口。
中美建交,意味着国外的投资、销售通路、国外的技术合作,尤其是港资、台资、海外华侨的投资都可以进来了。
这一系列动作之前,中央已经将实际问题搞清楚了。
包产到户就是用一种合情合理的方法去瓦解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到了70年代后期,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依附在这个组织上的干部、工作人员、集体工厂、产业、医院、学校、商店等等,就业人口非常多。这里面蕴含的利益和感情,不言自明。要是一声令下就解散人民公社,后果无法预料。
包产到户就是用来撬动人民公社的钢钎。
为什么一定要解散人民公社?
中国完成了工业体系的建设,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快速大量增加工业人口。工业人口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农村来。
为什么中国农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
因为人民公社是一个组织化程度很高的集体,人民公社的干部教师队长书记一直在教育农民,有文化(最低小学毕业大部分初中毕业)有组织、有纪律,知道什么是工业生产,具备了工业生产的基本素质和文化程度,同时还具有中国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
给工业输送人才的准备工作,人民公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解散人民公社,将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去深圳、去广州、去往中国沿海城市,成为一个产业工人。
中国农民就是中国的基石。
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组织建设的两个阶段,是相互衔接,承前启后,为了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人民公社的贡献最为巨大。也可以说,没有人民公社,就没有现代中国工业成就。没有人民公社,中国的工业水平并不会比印度好多少。
人民公社的任务完成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段历史,感恩中国农民的付出,是他们扛着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进。
1982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有人说,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正是从这句口号开始的,深圳则为改革开放创造了一种模式。
这一句口号具有划时代意义,宣告着中国工业时代正式来临。
1984年人民公社制度彻底取消。1983年10月,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1984年底完成建立乡政府工作。
我觉得很多同学应该认真补习一下中国当代史,起码要搞清楚80年代和90年代有什么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