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高中生文笔比知名作家都好? 第2页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你对“文笔”的理解和普通人不一样。


user avatar   yi-shui-han-58-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鲁迅《铸剑》中黑衣人出场时有四个字形容他,“瘦的如铁”。

这四个字不光写出了游侠的消瘦,还写出了他筋骨的硬朗,性格的刚毅,神情的冷峻。只这四个字,一个寡言的黑衣人就立在读者面前了,黑衣黑帽黑发,眼睛中燃着两点磷火。

《药》里写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汪曾祺先生赞叹,

“从来没有人想过用铜丝来形容稀疏瘦硬的枯草。”

记得朔爷曾经说过一句,“写出一把刀不难,难的是写出刀尖上那点闪烁的光。”

所谓这点光,就是人物的精,气,神。鲁迅先生有一篇极短的短篇,也没什么情节,就是写一群人扎堆看热闹,每个人都着墨不多,往往是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感觉先生有一种超人的能力,能把他感受到的所有场景封存在心里,并且随时可以用笔墨精准的还原出来。而且这个场景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比让你亲眼去看都来的真切——现实生活中看热闹可没人给你画重点,而且现场的那些稍纵即逝,若有若无的情绪,也不是我等肉眼凡胎的俗人所能捕捉到的。

2.老舍先生有篇文章,大意是侄子做错了事回家,老叔等在门外,看着他来,“劈脸赏了他俩脆的。”

“劈脸”,表示突如其来。“赏”,是上对下,表明两人的关系。一个“脆”字,有声音有力度有画面。

打耳光的事情,没有提到“打”字,也没有提到“耳光”,也没有“使出浑身的力气抡圆了胳膊”这种描写,但是整个场景跃然纸上,打人者的盛怒,被打者的错愕无不历历在目。

我以为,好的文笔正是如此,寥寥数字,以纸为马,穿越时空而来,让你听见几十年前遥远他乡的一声脆响。

3.当然,有惜墨如金的洗练笔法,也就有浓墨重彩的锦绣华章,比如王小波写《夜行记》,故事原型取材于《太平广记》中的僧侠一篇,韦生夜行,路遇僧侠,原文只用了四个字,“相谈甚冾”。但是王小波在这里大肆铺排了僧俗对答的的情节,仅“骑射”这一小节就有如下一篇长论:

“和尚说,谈女人无趣,不如来谈骑射。书生听了心里又发痒——出家人谈谈击鼓撞钟、敲木鱼念经也罢,他偏要谈跑马射箭!不过这是书生心爱的话题,虽然对着一个和尚,他也禁不住发言道:习射的人多数都以为骑烈马,挽强弓,用长箭,百步穿杨,这就是射得好啦。其实这样的射艺连品都没有。真正会射的人,把射箭当一种艺术来享受。三秋到湖沼中去射雁,拿柘木的长弓,巴蜀的长箭,乘桦木的轻舟,携善凫的黄犬,虽然是去射雁,但不是志在得雁,意在领略秋日的高天,天顶的劲风,满弓欲发时志在万里的一点情趣。隆冬到大漠上射雕,要用强劲的角弓,北地的鸣镝,乘口外的良马,携鲜卑家奴,体会怒马强弓射猛禽时一股冲天的怒意。春日到岭上射鸟雉,用白木的软弓,芦苇的轻箭,射来挥洒自如,不用一点力气,浑如吟诗作赋,体会春日远足的野趣。夏天在林间射鸟雀,用桑木的小弓小箭,带一个垂发的小童提盒相随。在林间射小鸟儿是一桩精细的工作,需要耳目并用,射时又要全神贯注,不得有丝毫的偏差,困倦时在林间小酌。这样的射法才叫做射呢。

和尚说,看来相公对于射艺很有心得,可称是一位行家。不过在老僧看来,依照天时地利的不同,选择弓矢去射,不免沾上一点雕琢的痕迹。莫如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比如老僧在静室里参禅,飞蝇扰人,就随手取绿豆为丸弹之,百不失一,这就略得射艺的意思。夏夜蚊声可厌,信手撅下竹帘一条,绷上头发以松针射之,只听嗡嗡声一一终止,这就算稍窥射艺之奥妙。跳蚤扰人时,老僧以席篾为弓,以蚕丝为弦,用胡子茬把公跳蚤全部射杀,母跳蚤渴望爱情,就从静室里搬出去。贫僧的射法还不能说是精妙,射艺极善者以气息吹动豹尾上的秋毫,去射击阳光中飞舞的微尘,到了这一步,才能叫炉火纯青。”

这一段不但扣题紧密,而且文采飞扬,读起来令人心荡神摇。

以上,请和你所列的那句——“XX低垂着头,眼里落满星光,微微勾起嘴角道:。。。”对照观看。


爱好写作的朋友请不要私信我,我只是个普通读者,又不是作者 如果您想提高写作水平,请去读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是第一位的——汪曾祺谈小说》,去读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去读吕叔湘的《语文杂记》,还有叶圣陶老先生的的《文心》和王鼎钧的《作文三书》基本是提高写作技巧必读的。《古文观止》一套,大部分通读,小部分背诵,领略一下中国古代文字特有的精炼和韵律,那种悠扬如音乐般的节奏之美。找素材的话《夜航船》《子不语》《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鲁迅先生编的那本《唐宋传奇》,这全是创作素材的宝藏,取之不竭。如果还有要求高的可以读一读好莱坞金牌编剧罗伯特.麦基的那本《故事》,或者去网上搜一搜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的写作课,这种正规王牌军的训练不比我这种半吊子读者的意见靠谱?不比破乎上三千块一个疗程,三流扑街选手开办的写作课靠谱?




我推荐的课我都听过,我推荐的书我自个都买过,读不读的您甭管我。

古文观止买这个十八块的就行,北京联合出版的,品质出乎意料的好,同系列还有本《山海经》,注释主要参考了袁柯,张天步先生的研究,有些小瑕疵,性价比超高,有需要的哥们一块收了吧。《古文观止》可以参考b站上闫效平老师的讲解同步学习,讲的就算不错了,心劲更高的我推荐您去搜南京师范董志翘先生,北大邵永海老师的《古代汉语》课吧,一百多个小时的课程,绝对不亏!要不说现在还得感谢网络发达,这要是搁到百年前,您不混个两榜进士出身,能让这种大师级人物给您面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


董志翘老师这个来自爱课程,董教授讲课真是旁征博引,趣味横生。

邵永海老师这个课是从油管的《人文中国》里找的,b站应该也有。

马正平教授的写作课,老实说我听的糊里糊涂,当然马教授讲的是极好的,只不过到我这就犹如春风过驴耳啦。


user avatar   an-luo-bu-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喜欢余秋雨的文字,从他笔下洞悉中华的文脉。我看见山间支教老师们的倩影,我看见僧人们在佛像下禅颂,我看见跨过一条条江河,一座座山脉,勾勒出的华夏文化图景。我看见瑰丽的史诗与淅沥的秋雨交汇融合,让我精神沉醉,灵魂洗涤。我喜欢余华的文字,或是茅盾文学获奖者们的文字,他们让我在乡间田野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沉淀,感受到喧闹复杂社会与宁静闲适心境的完美融合,感受到悲剧与喜剧交织的动人力量。让我看清生活的痛苦与无奈后依然怀抱热情的希望和滚烫的灵魂拥抱生活。

质朴文字,质朴生活,质朴人物,书中人物眼里没有星光,却有温和谦绢,没有微微勾起的嘴角,却有宁折不弯的脊梁,也许只是个大字不识的老农夫。作家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与精神气质,像正午时分树荫下透过的碎碎阳光和绵绵吹过的清凉微风,滋润,甘甜。而你说的同人文,包括东野圭吾,在我看来不过是娱乐读物罢了,不是精神食粮,亦不能成为经典。两者拉到同一层次讨论文笔未免太可笑了。况且,你不懂文笔。

我认为,题主最大的问题在于见得太少,读的太少。不知道超越了那些所谓精巧设计的悬疑案件,以及死去活来的你爱我我爱你“虐恋"的更值得阅读的东西。才会拘泥于落在男主眼里的星光。

我永远屈服于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字字泣血,永别的绝笔和慷慨赴死的家国大义;永远沉醉于沈从文笔下的中国乡土,“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永远向往王小波所说的“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从《傲慢与偏见》开始吧,到《平凡的世界》,再到余华的作品。去感受文字带来的力量,而不仅仅看得到微微勾起的嘴角。


user avatar   changjie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恭喜题主,题主的问题涉及到了现代小说一个很重要的审美范畴,这个范畴用两个字说就是“简约”,用六个字说就是“简约而不简单”。不过,题主对“简约”的文笔有疑惑,以为这是不好的文笔,这是误解。

出现这样误解不能全怪题主,题主年纪应该不大,简约的小说语言不属于高中知识内容,至少是大学中文系的Level吧,甚至更晚。当然,如果是个资深的文学爱好者,不只读网文的那种,也不会有问题。

我甚至敢说:这个问题下大多的答主对这个理解都不透彻,大概只会说“华丽的辞藻不等于好文笔“,或者“文笔不是唯一的,内容思想才更重要”——清词丽句不一定是好文笔,但清汤寡水也不等于好文笔;而人家说文笔好坏的时候,你提内容思想就是耍流氓了。

我的这个回答,希望真正从审美和创作的角度,谈谈为什么题主所说的文笔会是很棒的文笔,看完这篇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果再叠加自己的一些悟性,没准还可以尝试写出这样的文字

首先,针对题主的问题描述给出一个回答,题主的举例中,《何以笙箫默》我没有读过原著,柯南道尔很久前读过,印象中的文笔一般,东野圭吾读过不少,东野的文笔其实相当不俗,可以说在写类型小说作家中属于难得的好,我以为比刘慈欣好,至少比大刘的写法现代而“高级”。

题主提到东野圭吾写对话时总是X说、 XX说,而很多同人文写人物对话时,很少直接用XX说这种,都要描写一番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外形,比如:XX低垂着头,眼里落满星光,微微勾起嘴角道。

其实就写对话而言,东野才是属于现代的、简约式的写法,而所谓很具体很“细致”的写法,反而属于比较传统或老套的写法

十九世纪之前的小说,大多是今天看来比较传统的写作方法,福楼拜、雨果、狄更斯、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等,大体都这样写作。传统写作的文笔有如下几个特征:

1,重视细节的完整性和真实度的描写,经常出现大段的人物外貌和环境描写,基本上你细读这些描写,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情感充沛、议论透彻,有时借助书中的人物进行大段议论和情感宣泄,有时小说叙述者直接参与议论和抒情;

3,故事的脉络清晰、逻辑连贯。较多采用单视角、单线叙述,多线叙述通常在一条线告一段落后才切换另一条线。

后来,小说的语言慢慢发生变化,具体什么时候变化我也不甚了然,好像契科夫、卡夫卡就有所不同。但小说叙述语言的简约化,则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是海明威将这种写法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看看海明威的经典短篇《杀手》开头的段落:

亨利快餐厅的门打开了,走进来两个男人。他们挨着柜台坐下。
“来点什么?”乔治问他们道。
“我不知道,”其中的一个说道,“你想吃什么,阿尔?”
“我不知道,”阿尔说,“我不知道想吃什么。”
外面的天黑了下来,窗外的路灯也亮了起来。柜台前的两个男人在看菜单。尼克·亚当斯从柜台的另一端打量着他们。他们进来时他正在和乔治说话。
“我要一份加苹果酱的烤嫩猪排,还有土豆泥。”第一个人说。
“还没做好。”
“那你们他妈的干吗把它放在菜单上?”
“那是晚餐,”乔治解释道,“过了六点就可以点。”
乔治看了一眼柜台后面墙上的钟。
“现在刚五点。”
“钟上明明是五点二十。”第二个人说。
“这钟快二十分钟。”
“哦,见钟的鬼,”第一个人说,“那你们有什么可以吃的吗?”
——海明威 《杀手》

注意到了吧?《杀手》的叙述非常简洁,尤其是对话,主要就由题主所讲的“你说我说”组成,有时甚至不提谁说,由读者自己根据对话内容、上下文关系推测出谁在说。将对话过程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述简化到最少,人物的性格、情绪和人物关系不是由小说直接描述出来,而是由人物的对话和周围人的反应表现出来。

好的写作不是简单堆砌华丽的辞藻,需要作者根据文本场景和目的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力的提升有赖作者的持续学习和积累,根据我以往经验,选择合适的课程对于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知乎官方近期推出了一个零基础写作课程,我感觉特别适合初习写作,以及虽有一定经验但缺乏系统学习的作者,课程目前优惠价一元,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可以说性价比相当高。

《杀手》有着非常精妙的叙述语言,文笔当然很棒。对此有不少赏析文章,包括毕飞宇的《小说课》,有空可以去翻翻。这里我不再赘述。

我尝试总结一下这种现代简约式写作的几个特征:

1,文字风格大多简洁、冷峻,尽量舍去无关的环境和人物的细节描写。叙述就像冰山,只描写出少部分显性内容,冰山下面的更多内容需要读者根据文字线索和暗示进行填充。这就是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原则。

2,侧重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及视听感知推动叙述。不会穿插太多的议论和情感宣泄,尤其是不会轻易脱离小说的人物视角来上一大段议论、抒情。类似《双城记》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其实是比较传统的写法。

3,乍看故事脉络不一定完整,但读者可能根据片段凑成完整的故事。长篇小说经常出现多视角、多线叙述,而且多线切换相当随意,不一定等到一条线告一段落。

以上三点,第一点主要适用“简约派”,二三点则适用20世纪后的很多现代小说。英国作家毛姆不大受文学评论家待见,很大原因就是批评者认为,他作为20世纪的作家写的却是19世纪小说——看看《月亮与六便士》,单线叙述,不时插入大段对人物的议论和评价。

现代小说不是只有海掌门开创的简约派,但可以说简约派深远影响了现代小说,到了六七十年代卡佛那里,这一派更是被发扬光大,成为极简主义。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几乎是在你说我说中写完全篇,中间即使点缀了一些人物的动作和外貌描写,也更像是为了叙述节奏不那么单调。

简约派是现代小说很流行、很时尚的写法(近些年出现了更时尚的“话痨派”),国内一些纯文学的作家也不同程度使用。不过大概因为对读者鉴赏能力有一定要求,国内通俗文学采用不多,网文用得更少。反正我看到的介绍网文写作技巧的文章,讲授的还是很传统的“文笔”。

不过在国外,这一派在类型文学都用得挺多,即使不像海明威、卡佛那么“简”,也会借鉴他们的叙述方式,其中的类型文学大腕包括斯蒂芬·金、东野圭吾、约翰·勒卡雷,等等,写法都简洁有力,“文笔”现代、不俗。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细述了他写人物对话的简约式技巧:绝不要轻易在某人说之前加上副词和修饰。比如,他举了下面的例子:

「把它放下!」她叫道。
「还给我,」他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说。

他认为这样写就可以了,但有的人觉得太简单,画蛇添足加上副词修饰,写成这样:

「把它放下!」她威胁地叫道。
「还给我!」他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
「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鄙夷地说。

斯蒂芬·金的观点是:后面三句的写法比前面的弱得多,即使稍微好一些的第三句“乌特森鄙夷地说”,也只是套话而已,前两句简直滑稽的可笑。读者完全可以从人物说话的内容中,知道她是不是威胁?他是不是凄惨?

斯蒂芬·金认为界定对话的最好方式就是“某某说”,比如“他说”、“她说”、“比尔说”,不加修饰的你说我说才是王道。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写法很容易,高明的作者不仅要通过对白写出人物性格、情绪、心理,及当时的情景,而且要掌握叙述的节奏。斯蒂芬·金举了一个小说片段作为正面例子:

“我不知道你干吗老问我欧里瑞的事,”大个子托尼说,“你以为我会改变说法吗?”
“会吗? ”戴尔问。
“如果说的是真事就不会变。真相总是一个熊样,今天明天没什么两样。”
大个子托尼坐了下来,点上一根香烟,抬手撸了下头发。
“我从去年夏天就没再见过那个他妈的爱尔兰小子。我让他呆在这里因为他很会搞笑,有一次他还给我看他写的一篇东西,说如果基督是他们高中橄榄球队员怎么怎么,还有张基督戴头盔护膝全副武装的画,可谁知道那家伙竟成了这么个小混账!我倒希望从来没见过他!”

就这面这段对话,斯蒂芬·金认为够上一堂五十分钟的写作课用了。

“大个子托尼坐了下来,点上一根香烟,抬手撸了下头发。”这一句单独作为了一段,貌似突兀,因为段落很少只由一个句子构成,但用在这里却是一个好句子,它用简短的语言风格改变了整篇的节奏,使行文清新。

斯蒂芬·金进一步分析:这句话其实提供一个关键的过渡时刻。

前面大个子托尼在抗议,说他说的是事实,继而转向他对欧里瑞的回忆。因为说话的人仍然是大个子托尼没变,那么他坐下来点烟的动作可以写在同一个段落里,之后让他继续往下说,但作者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因为大个子托尼换了一个新话题,所以作者把谈话分成了两个段落。
——斯蒂芬·金 《写作这回事》

斯蒂芬·金说:这样灵动的节奏掌控,是因为作者听到了自己脑袋里的节奏,而这种节奏感的本能有赖于作者几千小时的写作和几万小时的阅读经验。

你看,小说中一段朴实无华的对话,写起来可一点都不简单。

有了前面的海明威、卡佛、斯蒂芬·金打底,最后我说说题主点了名的东野圭吾。

我前面说过,东野圭吾具有类型小说相当难得的文字才华。

首先,从他的一些代表作看,他娴熟掌握了多视角、多线叙述,小说故事能够在不同的人物、视角和时空之间自如切换、展开。

其次,和海明威、卡佛一样,东野圭吾的小说文字简明精炼,冷峻峭拔,很少废话,是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及视听感知推动叙述,对话中不加入太多修饰性的副词、形容词,也减少与对话内容关系不大的枝节描写,即使有也很简单,大多是出于丰富节奏的变化。

”昨天店里营业到几点?”
“这个,”松浦看着墙上的圆形时钟,“平常六点打烊,不过,昨天拖拖拉拉的,一直开到快七点。”
“看店的只有松浦先生一人吗?”
“是的,老板不在的时候大多是这样。”
“打烊之后呢?”
“我就回家了。”
“府上在哪里?”
“寺田町。”
“寺田叮?开车上班吗?”
“不是,我搭电车。”
如果搭电车,包括换车时间,到寺田町差不多要三十分钟。如果七点多离开,最晚八点也应该到家了。
“松浦先生,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没有。我六年前离婚,现在一个人住公寓。”
“这么说,昨晚你回去之后,也都是一个人了?”
“是啊。”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不在场证明了,笹垣在内心确认。不过,他不动声色。
——东野圭吾《白夜行》第1章

上面这段对话因为只有两个人,对白就不提谁说,但在中间和结束时很自然地插入笹垣的分析,可以说是简明顺畅的叙述方式。

虽然叙述大多看上去波澜不惊,但东野圭吾有一种能力:有的地方,往往是在章节结尾处,通过一句话或者一个细节,忽然让叙述产生张力和悬念,平静之中陡然暗流涌动。

”是你先生吗?”中冢问。
她没有回答,双手覆住脸颊,缓缓移动,遮盖住面容,双膝像支撑不住似的一弯,蹲在地上。好像在演戏,笹垣想。
哀泣的声音从她手后传了出来。
——《白夜行》第1章第1节 结尾

“那我就不客气了。”笹垣收下,开始翻阅里面一大排男男女女的名字。他眼里看着资料,心里回想起男孩阴郁的眼神。
——《白夜行》第1章第2节 结尾

穿鞋时,脱鞋处有双脏运动鞋映入眼帘,应该是亮司的。原来他在二楼。
看着挂着锁的门,笹垣想,不知男孩在上面做什么。
——《白夜行》第1章第3节 结尾

东野圭吾的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很少正面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情绪,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和视听感知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和余华所说优秀作家可以不直接抒写人物心理的观点颇有相通。这种写法使得东野圭吾既能够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又不过早对案情“剧透”。

和国内的许多类型文学、网络小说相比,东野圭吾最难得是:始终保持叙述的冷静,即使是故事发展至高潮,也不会有任何七情上脸的煽情、宣泄和嘶吼,仍然保持平静和克制。《白夜行》的结尾,男主在女主面前跳楼自杀,这既是小说的结尾也是小说的高潮,东野圭吾这样写出全书最后的文字:

“快送医院!”有人喊道,奔跑的脚步声再度传来。笹垣明白这些都是徒劳,他早已看惯尸体了。
忽觉周围有人,笹垣抬起头来。雪穗就站在身边,如雪般白皙的脸庞正俯向桐原。
“这人……是谁?”笹垣看着她的眼睛。
雪穗像人偶般面无表情。她冰冷地回答:“我不知道。雇用临时工都由店长全权负责。”
话音未落,一个年轻女子便从旁出现。她脸色铁青,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是店长滨本。”
警察们开始采取行动。有人采取保护现场的措施,有人准备对店长展开侦讯,还有人搭着笹垣的肩,请他离开尸体。
笹垣脚步蹒跚地走出警察的圈子。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
她一次都没有回头。
——《白夜行》

这真是“高级”的写法。我以为对于现代小说来说,作者文笔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下乘是作者文字汹涌澎湃,读者却没有什么感觉;中乘是作者文字激情四射,读者也深受感染,国内很多优秀的网文能做到这点;上乘是作者的文字宁静致远,读者却莫名感动。

东野圭吾最好的作品做到了上乘。

(正文完)


-----------2020-08-18 更新-------------

补充几点:

1,关于刘慈欣。大刘其实文笔不差,写科幻小说足够,也不算好,以纯文学标准要求不太突出,主要有两点:一是写法感觉偏老套,有些文字类似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说;二是有时行文偏啰嗦。恰好东野没有这两个问题。当然,这两点纯粹是个人主观看法,有争论正常就不展开了。

2,对于网络小说等通俗文学来说,文笔其实不是最重要,够用就可以了。近年走红的紫金陈,很多人都说他文笔烂,但不影响小说改编了一本又一本;还有乌贼,也有人说他文笔一般(《诡秘》有提升),一样是大神。对于这类小说,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可能都比文笔重要。

3,我的回答主要针对题主的疑问,尤其是题主问题描述中提到:有些作家文笔很差,写对话老是“XX说XX说”,不在对话中加入很多动作表情描写。我的解释是写法简约的作家,多数对话只写“XX说XX说”甚至谁说都不提,这样就足够了,不是文笔差,还成为一种个人风格。这个回答有不少很不错的回答,但紧扣题主描述还深入解析的,好像只看到这篇。

4,有这样的疑惑主要是阅读少了。建议读些海明威、卡佛的小说,几篇短篇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喜不喜欢都能开阔眼界。类型文学中的斯蒂芬·金、雷蒙德·钱德勒,写作技巧都相当不俗,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被认为写出了纯文学的品质,文笔当然好,也是简洁凝练。

5,再次提一下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少有的涉及文笔的写作书籍。书写得挺棒,众多作家和文学期刊、出版社的自媒体都打过Call,有空可找来翻翻,我就不随俗加卖书链接了。


user avatar   huang-se-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恭喜题主发现了世界的真相!

因为很多知名作家连高中文凭都没有啊!

别的不说,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他们四个,有高中文凭吗?

再扩大点范围,蒲松龄,司马迁,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李清照他们,有高中文凭吗?

再扩大一圈,柏拉图莎士比亚大仲马小仲马这票人,有高中文凭吗?

所以,拿到高中文凭,你就可以傲视古往今来百分八十的所谓知名作家!

请题主努力!


user avatar   he-sheng-sheng-sh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的那不见文笔,那叫矫情。

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两大女主分别有两句话:

赵敏的“我偏要勉强!”和周芷若的“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我小时候看苏有朋高圆圆版电视剧时没感觉出这两句的妙处,后来读小说时被彻底惊到了。

居然还能有这样简直让人物活过来的句子。

赵敏说“我偏要勉强”的场景,是她孤身一人前往张无忌的婚礼,面对着诸多想要弄死她的明教教众们和峨眉派的弟子们。

而她此行的目标张无忌也是犹犹豫豫的。

若是张教主没有什么表示,光是在场的宾客都能撕碎赵敏,更不用说被打搅了婚礼的周芷若了。

郡主多年的部下苦头陀范遥为了她的面子,说了句“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事已至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然后就是金庸的笔力体现了。

一句“我偏要勉强”简直让敢爱敢恨、直率豪爽的小郡主活了过来。

我一个单身多年的直男都顶不住这样的话,这样的人。

何况滥情的张无忌?

所以张大教主当场就跟着跑了。

再说“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这句的场景,是屠狮大会上,张无忌深夜跑去请求周芷若和他联手破金钢伏魔圈。

张说了一句问心无愧何须避嫌的话,周芷若回了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这句话妙极。

撩的不像周芷若,但又完美的贴合她的人设。

而大情种张无忌自然也能听出周芷若的意思,所以接不上话。

这两句,完美体现了文字的魅力。

我就问一句,哪个高中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以载道,道是本质。

文笔再好没有道,等于白费。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slqzj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跟他谈道德,他就跟你谈法律。

你跟他谈法律,他就跟你谈道德。

这就是家庭伦理剧狗血情节百出还有人追的原因。

父母愿意给弟弟二十万而不给老大,那确实在法律上是他们的权利。

问题是这样就伤害了老大一家的感情,在道德上就是立不住脚的。

本答案在谈伤感情这件事,就有人跳出来说我三观不正且逻辑不清,说那是人家父母的权利。

好啊,既然谈法律权利,那么大儿子将来也不需要对父母太热心,只要完成基本的法律义务就行了。

可是问题是,他父母现在或将来会仅仅满足于大儿子完成法律责任吗?

肯定会挥舞道德大棒子,把大儿子打得血流满面。

所以我劝题主远离这样的家人,警惕本回答下那些逻辑混乱不明事理的人。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事件更加证明一个事实:你老家就是一个烂泥潭。

所以你要远离他们。

他们怎么骂,随便。反正你以后少回去,如果要尽孝心,将来寄点生活费回去就行了。

如果你不离开这个烂泥潭,你会拖着你妻子孩子一起沉没。


至于村里人的看法,你还在乎干什么?

跳出来了,就别再跳进去受虐。

加油

———

给你举个例子吧,看通情达理的家庭是怎么处理和你类似的情况的,也免得有人在评论区非议我。

我有个好朋友,是兄弟俩。

哥哥被他爸从小培养上重点高中,从初中就给他哥买进重点初中。

而他呢,初中毕业,即便考上了普通高中,也不让上了。

但给他拜了师傅,学手艺,跟着父母做生意,开店。

后来他哥考上大学,他就成了店主。

后来他哥留在了重庆,成为某银行信贷部部长。

后来老家盖房,他父亲直接对他哥哥说:“当年倾力培养你,你现在出息了。当年你弟弟是受了委屈的,并且以后照顾我们就靠你弟弟。所以盖房子的钱,你来出,以后经济上,能帮你弟弟就尽量帮点。”

这个父亲是拎得清的。

他父亲本身是入赘的,但是能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化分配,成就今日之局面,也是厉害角色。

所以尽管我朋友也曾经感叹父亲不公,但是老来一席话,也是释然了。

并且他哥对他也不错。

这样比起来,你父母就差远了。

其实,这个事情的关键不是钱,而是你父母心偏了不说还不明事理。

不求完全一碗水端平,但是至少他们心里要明白谁暂时受了委屈,并愿意有机会做补偿,而不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道理就像:洪水来了,为了保城市,把水往农村引,是迫不得已,但是不能理直气壮啊,相反要想尽办法去补救农村受到的损失。


user avatar   wang-kui-yuan-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跟他谈道德,他就跟你谈法律。

你跟他谈法律,他就跟你谈道德。

这就是家庭伦理剧狗血情节百出还有人追的原因。

父母愿意给弟弟二十万而不给老大,那确实在法律上是他们的权利。

问题是这样就伤害了老大一家的感情,在道德上就是立不住脚的。

本答案在谈伤感情这件事,就有人跳出来说我三观不正且逻辑不清,说那是人家父母的权利。

好啊,既然谈法律权利,那么大儿子将来也不需要对父母太热心,只要完成基本的法律义务就行了。

可是问题是,他父母现在或将来会仅仅满足于大儿子完成法律责任吗?

肯定会挥舞道德大棒子,把大儿子打得血流满面。

所以我劝题主远离这样的家人,警惕本回答下那些逻辑混乱不明事理的人。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事件更加证明一个事实:你老家就是一个烂泥潭。

所以你要远离他们。

他们怎么骂,随便。反正你以后少回去,如果要尽孝心,将来寄点生活费回去就行了。

如果你不离开这个烂泥潭,你会拖着你妻子孩子一起沉没。


至于村里人的看法,你还在乎干什么?

跳出来了,就别再跳进去受虐。

加油

———

给你举个例子吧,看通情达理的家庭是怎么处理和你类似的情况的,也免得有人在评论区非议我。

我有个好朋友,是兄弟俩。

哥哥被他爸从小培养上重点高中,从初中就给他哥买进重点初中。

而他呢,初中毕业,即便考上了普通高中,也不让上了。

但给他拜了师傅,学手艺,跟着父母做生意,开店。

后来他哥考上大学,他就成了店主。

后来他哥留在了重庆,成为某银行信贷部部长。

后来老家盖房,他父亲直接对他哥哥说:“当年倾力培养你,你现在出息了。当年你弟弟是受了委屈的,并且以后照顾我们就靠你弟弟。所以盖房子的钱,你来出,以后经济上,能帮你弟弟就尽量帮点。”

这个父亲是拎得清的。

他父亲本身是入赘的,但是能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化分配,成就今日之局面,也是厉害角色。

所以尽管我朋友也曾经感叹父亲不公,但是老来一席话,也是释然了。

并且他哥对他也不错。

这样比起来,你父母就差远了。

其实,这个事情的关键不是钱,而是你父母心偏了不说还不明事理。

不求完全一碗水端平,但是至少他们心里要明白谁暂时受了委屈,并愿意有机会做补偿,而不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道理就像:洪水来了,为了保城市,把水往农村引,是迫不得已,但是不能理直气壮啊,相反要想尽办法去补救农村受到的损失。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诗堪入画方称妙,但没有人倒过来说画堪入诗方称妙? 
  如何评价许知远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本书? 
  网络小说盗版是不是真的那么严重?真的会逼死原作者吗? 
  中国为什么没有像《宫本武藏:剑与禅》这样的巨作? 
  中国古典小说中那些富家官家小姐为什么都喜欢落魄贫穷的书生? 
  翻译中最容易流失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阅文大神被指责,为什么拿平台低保的还这么嚣张?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什么我觉得不好看? 
  在你心里的鲁迅的形象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 
  不许出现地名,一句话表明你是哪个省的人? 

前一个讨论
如果美国崩溃或者灭亡了,会出现类似于精罗、精苏之类的群体来为其扼腕叹息吗?
下一个讨论
长平之战,廉颇主张防守,是对是错?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