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大萧条,对于平民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过,大家完全低估了美国当年的富裕程度,反而是这么多年来,美国看起来国力上升,但是实质上平民的生活没有改善。
我查了一些资料,根据《大萧条》这本书的记载
当时美国人平均工资约为每周17美元,更穷的每周7美元也是有的,医生约为每周60美元
而当时的美国物价,如图
男士衬衫价格约为1美元,洗衣机的价格约为33美元。
女士冬季大衣比较贵一些
如图所示,约为8美元到24美元左右。
奶昔为0.1美元,烤花生0.1美元。
大家在目前各种资料上看到很多美国在大萧条的时候某些人生活的问题,其实这是美国的老问题,今天的美国你去找找,一样有。
当时最大的问题倒不是工资低,而是失业率巨高,高达25%,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与欧洲同行不一样,美联储是有就业的硬需求的。
从美国经济来看,美国人收入相对达到顶峰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即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在70年代美国陷入了滞涨,80年代里根新自由主义改革,美国工作机会开始流失。
知乎众对于美国认知最大的问题,不是认识不到美国有多富裕,毕竟知乎有大量在美国生活过的人,而是没有认识到曾经的美国是富裕到中国人无法认知的程度。
我不是说今天的美国不富裕了,而是说相对于曾经的美国,今天的美国确确实实衰落了太多太多了,建国以后我们不谈,就拿建国前说吧,1929年-1933年的中国人,我不说买不买的起洗衣机,就请问见过洗衣机吗?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还有一个远胜于现在美国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年没有那么多枪击案,瘾君子,孩子们上街不会担心受伤害,警察的作用是用来“保护和服务”,也没有今天的那么多“政治正确”。
所以什么是美国梦,这就是美国梦
一个老婆,2个孩子,一辆车,一个大house。
街上的人衣着整齐,光鲜,体面,街上没有那么多胖子,人人身材苗条。
社会没有那么多事情,治安良好,没有政治正确,
老派的美国,一个美好的,逝去的梦。
讽刺的是,在美国的相当多的华人,是非常坚信上面的美国梦的,而美国的白人们都不相信了。
所以为什么特朗普能上台,这是有原因的。所有的美国人都在怀旧。
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和今天的美国,是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面临完全不同的问题。
大萧条时代的美国,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当下,那时代的美国依然是向上的。
而现在的美国是迷茫的,论生活条件,失业问题,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生产力发展这么多年,今天的美国当然比大萧条时代的美国更富裕,问题是美国生活水平“相对下降的太厉害了”。所有的人在当年的视频几乎都会留下这类言论
考验对于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人绝不怀念过去,而且中国人非常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做什么。
但是美国人不知道。
当然是大萧条时期,那时的人类对货币的规律仍然一知半解,胡佛总统与美联储用错了药方,顿时一筹莫展,呆若木鸡。
如今这次危机,对病毒的理解都已经几乎达到真相的一半了,解决之道已有,只是在测试广泛使用的代价,需要一些耐心和时间。
以有限的已知,去挑战无限的未知,就是秉烛独行于夜黑风高,所需要的信心与勇气,现在,无论如何,都高于过去。
当年大萧条,华人都快饿死了。这次大萧条,华人领着双份救济金,在交流钓鱼的经验。店里鱼竿都卖光了。看中文媒体,不如看英文媒体。而看英文媒体,不如直接去问美国的中产阶级。美国的专家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跑上来就对比1929,吓死民众才能上头条。
现阶段肯定是大萧条更严重。
大萧条的时候,股市已经崩了,国家经济完蛋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晰,全国失业率最高时候30%左右,银行破产,从金融到工业到百姓全面性的崩溃。
现在股市28000点,前段时间一度跌破20000点都涨回来了,股市稳,所有上市公司就稳,养老基金就稳,经济就稳,所以现在照大萧条时期的金融状况差远了。
特朗普在挽救经济上是非常果断和及时的,美联储几次的降息都非常到位,收购公司债务,大量释放现金流动性,防止市场枯竭,所以股市的颓势很快就阻止住了,总体经济形势是非常稳的。
本来预估7月份的失业率是10.5%,实际是10.2%,从4月到7月的预测失业率是16.0,19.7,12.3,10.5,但是和经济学家预测的数字相比,特朗普实际上达到的数字是,14.7%,13.3%,11.1%,10.2%.
可以看到从4月开始,每个月的实际数字都比预期好,并且实现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在全民隔离时期,达到这个数字已经是相当好了,10%的失业率是控制住了形势的,这个数字离崩溃是远得很的。
从3月开始,美国申请失业保险的人数就开始剧增,达到一个天文数字,从300多万人申请失业救济到686万人申请失业救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
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形势恶化了,但是要知道的是,在经济上美国对失业家庭的救助力度是远远大于我国的。根据联邦层面的《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除了各州的救济金外,所有失业者都将额外得到联邦政府给予的每周600美元。而各州的救济金在每周100多美元到500多美元不等。
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么?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失业者,一个月从州里可以领400美金到2000美金的失业救济下,国家每个月又发了2400美金。也就是说在有些州,光是每个月领的救济金就达到了4400美金!!这是一个怎样的惊人数字!美国的食品和电器物价几乎与中国是没有区别的,一个领救济的人,每天坐在家里不动,每月可以领将近30000元人民币的救济来消费!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称,一份最新研究发现,对于众多之前从事低薪工作的失业者而言,经过联邦刺激措施大幅度强化的失业救济金还要多过他们曾经的工资。
芝加哥大学的三位经济学家甘农、诺艾尔和瓦拉近日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符合救济领取条件的失业者当中,有68%的人最终得到的福利都可能会超过他们之前的工资收入。这是一种具有全美广泛性的现象,而在阿拉巴马、佐治亚、密西西比和蒙大拿等州尤其明显。
也就是说,将近70%的失业者在疫情期间拿到的工资比他们平常工作8小时挣得还多!这些人主要是穷人,所以可见特朗普对穷人和失业者的保护力度有多大!!!
我们在中国的人雾里看花,很难看得见美国政府具体的处理方式,不是美国国民也很难感受到他们所感受的。
所以无论是失业率,还是对已经失业人口的补助,还是经济大盘,都是很稳的,大萧条时期全民的感受和现在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码归一码的说,我国政府在疫情处理上甩美国十条街都不止。但是在对经济的救助上,个人失业的救助上,普通家庭的救助上,我国还是比较放任的,你企业倒闭了,家庭失业了,我们政府很同情你,但我们不会做什么。
所以别看美国现在疫情严重,实际上美国人感受的痛苦程度还真不一定比中国高。
但是话又说回来,未来的情况就非常难讲了。未来的情况,关键就在疫苗的研发和疫苗的量产上。
如果未来一年,美国疫苗研发比较顺利,发放也顺利的话,目前特朗普对经济稳定的维护和穷人度过困难时期的维护都是还不错的,只要疫苗一旦出来,这次疫情的事件也就是一窝蜂的事,过去了就过去了,购买力在疫情期间因为财政的刺激,问题不大,所以之后复工也会很快,世界经济照常运转。
如果未来美国疫苗研发的不顺利,或者量产的数量不足,那么接下来可就有好戏好看了。现在中国一定不会大量增持美债了,就会维持在一万亿美元左右。而特朗普现在政府的债务是30万亿美金左右,以他现在对百姓的福利水平,他一定会再印钱和卖美债,来筹钱放福利。
可是到时候中国绝不会买,中美这几十年来,依靠中国卖美国东西,中国再买美债的方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的平衡。现在中国不买,俄罗斯肯定也不会买,日本可能会少买点,但也不会买太多。欧洲国家都是谨慎看待。巴西这些国家可能还会再买点,但是购买力有限。
所以到时候,就要到了临界点了,美国一旦筹不到钱,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他有世界上目前最强的武力,为了筹钱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而中国又坚决不借,那就有好戏看了。
明年会是个大爆点。中国现在华为的事不跟美国谈判,处处强硬,很可能是认为美国的财政出了危机,在静等美国的债务危机爆发,看美国怎么处理。
很多人都觉得今日更严重,但是我其实觉得大萧条时期更严重。
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乃至于MMT这种做法实质上给了一种也许可以用慢性毒药缓解烈性死亡的选项。人对长期预期是容易有误差的,一般再激进的人在长期预期上都会和缓很多,期望容易变成一种不好不坏的状况,把当下的问题推迟到未来可以缓和很多社会问题。
而当年的美国是没有这种手段的,如果不是二战救了美国,也很难说后续会怎么发展。
如果MMT可以有预期的效果的话,或许这一次世界可以不需要再一次大战争来解决问题。
当然这是纯粹经济层面的考虑,美国如今还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个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也是个大炸药桶。
到底该怎么穿衣服。这不是知乎网友敲键盘来决定,而需要根据“大家的整体氛围”。
就像是海边大家都不会觉得比基尼有啥害羞的,但你要是在割包皮的男科医院里穿就大为不同了。
所以,如果题主发现自己周围的人都穿得比较正式,那么跟着效仿是一种基本的“职场认知”。否则你只会被认为过于另类,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猜测。
当然我也没资格说题主,前几天参加一个面试,由于事先听说面试无非就聊聊自己的过往经历很轻松,所以我也穿大裤衩过去了。
进了面试现场才发现——人家都是正装。而且面试完全走的是公务员面试风格,一排考官盯着我。
那种如坐针毡的尴尬,我怕是一辈子忘不了。
十年前,有一条流传甚广的短信段子——
讲一老外到上海做生意,十年后,生意赔了几百万,沮丧地决定卖掉上海的房子回国,谁知卖完房子,不仅还清了欠债,竟然还赚了一笔。
这个段子的真实性存疑,但核心有二:
一是吐槽搞实业不如炒房;
二是道出了各路热钱投资地产,赚开了花。
这个故事到了2016年以后,又衍生出来了“养老移民”的版本:
如,上海某退休老汉自觉还能活个二十年,干脆卖掉上海房子去苏州养老寻快活,在苏州潇洒了十年,腻了,打算去成都继续欢乐,房子一卖,忽然发现赚的钱不仅足够过去十年的花费,还净赚了80万。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金钱八十万”。
这个故事的内核是:
讽刺2016年新一轮的房价上涨。
道出了一线城市居民利用时间差,坐吃二三线发展红利的现象。
这类故事共同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过去二十年来房价一直在涨,以至于让人形成了惯性思维——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涨、涨下去。
显然,过去二十年的暴涨,不可持续,但什么时候停止?是个问题。如果从明天开始,南阳的房价告别过往二十年的上涨,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可以绝对确定的是:南阳房价如果停止上涨,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循环:
房价上涨→地价上涨→政府卖地收入提高→提前买房者获利→银行放贷赚到钱→房地产相关行业繁荣,如装修、建材、家电→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
过往的二十年,上述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这也是为什么政府无论出台多少政策,都难以压制房价的终极原因。地产,绑架了地方经济,三四线城市,尤其如此。
在中国人的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据了近八成的比例,金融资产配置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从居民的负债占比,也略见一斑。
据央行2020年数据,中国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如果房价停涨,就意味着在通货膨胀压力下阴跌,也间接意味着之前贷款买房的居民,资产缩水。如果不幸房价下跌,房子持有者未来上涨的预期破灭,很可能会出现退房潮或断供,甚至出现大量个人破产的案例。
在中国,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地产商是国企,如招商、保利、铁总、华侨城、金茂、中海等。当然,还有一些知名企业,在一些地市也涉足房地产,如丹尼斯、新田在郑州开启“地产+商业”,京东在北京拿地做“电商房地产”、阿里、中石化做相关地产项目等。
这些“外行”,进入房地产,先进入者早已吃到了地产红利,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模式,后来者进入,也无非是想分一杯羹,甚至是开辟新的业务,艰难时刻,寻求“战略转型”。
如果房价停滞,意味着它们投入的资本将毫无预期,这些本来从事传统实体经济的资本大鳄,如果纷纷从房地产行业撤资,将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果不堪设想。
任泽平有房价的三大判断: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其实影响房价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中国的货币总量一直在增多。房价是船,货币是水,在过去二十年说,水涨船高,屡屡应验。
中国二十年来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速。
M2增速与GDP平均增速比超200%,也就是说,钱的增速一直是经济增速的两倍多。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2009年,三线城市一碗牛肉面3块钱,到了2018年,就需要7块钱。
经济学家费雪(1911),有一个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交易总量)
M:货币的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
P:物价水平;
T: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量T,是由社会制度、地区偏好所决定,短期内非政策刺激,都会保持相对稳定,所以M(货币量)一旦增多,就意味着P的价格要上涨。(该理论有不少质疑,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房价的简单参考。)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房子成为了中国家庭抵御货币超发、通胀,实现资产保值的最佳配置,从这个方程式里就可以看出来。
人民币不比美元,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当人民币无法走出去,这么多钱留在国内,总要有流向。如果不让流入房地产,就意味着银行贷款和各种途径的融资,都对房地产关上了大门。那么地产商,尤其是那些囤地待卖的地产商,只有一条路:抛售等死。
什么是土地财政,就是地方财源除了转移支付,主要靠卖地。全国的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比率在2019年达到58.35%,对于部分内陆三线城市,这个会更高,一些地方接近90%也不算夸张。
什么是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各行各业逐渐货币化的过程。
举例来说,计划经济制度下,依靠计划调拨的服务和项目,如公费医疗、住房分配、物业服务、教育培训等,在市场化大潮下,都开始有了价格,再加上新出现的行业,如互联网、私家汽车的发展,同样带来了货币需求,就需要政府开动印钞机,印更多的钱。
中国在98年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亚洲经济萧条,大陆开放房地产,就是为了创造新的需求,让货币流入到新的房地产市场,牢牢把控。
以南阳开辟地下空间利用为例,就相当于开辟了新的土地市场,地下空间从原来沉默的、难以交易流通的公共资源,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商品。
如果人为将钱流入房地产的闸门关上,就意味着短期内,国内市场一定要寻找到新的洼地,开辟新的行业,创造新的需求。这对任何区域,都是一种倒逼转型。但是转型,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它需要几十年的积累,骤然关上,就意味着切断地方财源。
过往的二十年,公众对房地产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房地产有波动周期,热几年,冷几年,有规律。
每当有人言之凿凿地讲房价不会涨,最终总是被打脸。发行的货币没有地方去,地方经济顶不住压力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理由,放开房地产市场。如,首付比例降低,首付分期,利率下调,降低购房门槛,放宽人才引进限制,减免契税,土拍出让金分期,降低预售标准等各种手段。
国内从未有过下决心抛弃房地产的念头,总是欲盖弥彰,反反复复。因为在中国,土地上涨的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和拥有土地资源的国企。
当然,世界上也有壮士断腕的国家,日本就是一例。
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即意味着只要国际资本持有日元资产,就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的汇兑收益,国际热钱开始流入日本,疯狂炒房。
最终,日本政府决定采取严厉的措施,挤掉地产泡沫,连续加息,政府加收地价税,日本土地价格从1990年开启了下跌,房价随之骤降,甚至暴跌50%。市场上的钱开始回归理性,投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加之日元升值后,原先的日本代工向东南亚转移,倒逼日本经济迎来了供给侧转型。
日本的挤泡沫很惨痛,但回首去看,成就了日本“失去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遂有了安倍及继任者迎来新景气。
如果三线停涨,会直接造成资本外流,资本向更有“钱”景的新一线城市,如郑州、武汉等地聚集。地方人口被加速虹吸,最终形成“马太效应”,大都市发展越来越好,三线城市越来越被边缘化。
随着政府侧刺激经济,宏观方面增加流动性,过剩的货币在资深玩家的带领下,流入其他行业,会炒热一个个概念,这许多概念里,定会存在不少泡沫,让那些头脑一热的跟风者,成为了韭菜。
所以,对于房价,没有房的人希望不要涨,有房的人期待资产升值。而涨与不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也许从今天起,中国真正进入了房价不再持续暴涨的年代,但你一定要明白:
一个房价合理的未来,是需要牺牲千千万万的相关就业,缩减上万亿的土地财政,才能换来,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这种转型的阵痛。
壮士断腕,就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取得胜利。
从1g到3g,进步都比较大,到4g移动网络已经比较成熟了,能够承载超高清视频。大家用的都很爽。
5g出来是中国第一次深度参与制定标准,但是做出来很烂,为了一丁点看不见的所谓低时延、高网速,却使用了超高频波段。但凡懂无线电原理的都知道超高频电磁波的基站覆盖会极端差,相当于WiFi的效果。为了实现还算凑合的覆盖,基站数量是4g的好几倍甚至10几倍,耗电量也是几倍。无论是固定投资还是使用成本都是天文数字。
之前2-3-4g,欧美日都是提前中国很多年开搞的,唯独5g网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怎么建。但是国内华为和一些该行业的既得利益集团煽动不动技术原理拍脑袋的官员批准推进了5g基站建设,给国家已经造成了至少数千亿的损失。
这个5g除非花几万亿甚至10几万亿,以及巨量的电费维持,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5g降频,降频就是4g效果了,就神经病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