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你卷赢了吗?你还不是照样穷?还不是几十年房贷?还不是没娶上白富美?你甚至连房贷都背不起吧?有本事只靠自己来付北上深一手楼盘的首付啊?不是要卷吗?卷就加大难度啊?
内卷是啥?认认真真做事,生活不叫内卷,你本来就一扫地的,你把墙壁,天花板都清理了,还免费给别人重新刷墙,给别人天花板装了个吊灯,然后再来骂我们竞争不过。
叫你认真学习认真工作不是叫你自我牺牲无私奉献,你原来在一个地方需要996的你干得欢就算了,你去到一个不需要996的地方麻烦你做个正常人,不要把以前你受过的磨难带到下一个地方来,然后把其他人拉下水!
我们讨厌内卷是不想被你这种喜欢内卷见不得别人过自己正常生活的人强行拉入你所想要的模式里面,奋斗逼行为就等于本来厕所干干净净的,你非要弄陀屎在地上,还美其名曰厕所不臭还叫厕所?连屎臭都闻不下去你还上什么厕所?然后你一来,本来所有厕所都干净没有异味的,全给你弄成又脏又臭的了,还要逼迫我们适应你,因为你觉得我们竞争不过你!
争争争就知道争,你那么喜欢争你干嘛不去开包子店啊?天天都可以蒸包子了。或者去打拳击比赛啊!争赢了对你自己有益,争输了对全国人民都有益。
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狗在那吃屎你别拦着它,你拦它它以为你要跟他抢呢。
话说回来,这句话没法反驳。因为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放屁,而信这种话的人...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宗教了。
所谓宗教的本质就是祈祷的本质,你说死后没有天堂,可人家就要信死后有天堂,不然就没法在现实活。
同样,你说所谓“阶级跃迁”就是扯淡,人家会觉得你是在害他,你说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也就那样,真正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这里,人家觉得你是给自己找借口的垃圾。
正如基督徒在人间不平等在天国平等一样,做题家就算饱受现实折磨,他们却仍然相信是因为自己做题不够多!
另一方面,宗教的机灵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读经的人自己也有脑子,所以他不把话说全,让人自己去填充,从而更加信奉。
内卷的可怕同样在于,内卷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实际上,很多时候内卷的回报反而看上去是非常丰厚的(而代价来的不会那么快)
我记得BoBo有一次愤怒的质问我:你能举出一个你用“纵览全局”能力改善自己生活的例子吗?!就一个就行!
我当然能举出非常多的例子,但是更重要的是,BoBo歇斯底里的绝望让人忍不住心疼。
每次我为BoBo感到难过,都有网友疑惑:BoBo事业那么成功,他要是难过我们不是咸鱼干吗?
一定的世界观指引一定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则必然暴露出世界观。
就是说,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藏不住他内心真实想法。
只要关注一下BoBo就不难发现,他每天都活在地狱里。
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就是BoBo是个善良的普通人,而不是某些叫嚣炸平西半球或二十个不够干啥的坏胚。
正如列宁虽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分辨出种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那他注定要成为可悲的牺牲品。这个命运只是时间问题,就像鲁迅所说,像一个被缝住了翅膀的蜻蜓,死亡只是个早晚。
所以想办法反驳内卷,用话术是没用的,自己摆脱内卷好好活,用现实来说。
再我看来,对反内卷来说,曾博的贡献起码等于1.5个曹丰泽。
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楼下玩,我的朋友就带着我破解过一个极为精简的内卷模型。
真事儿。一年级的我、和我二年级发小、还一个三年级胖墩。
我们仨一起玩的时候,三年级的胖子说要做我们俩的老大,我挺头疼的。
我打不过他,我发小也打不过他。
嗯,看来只能靠智慧了。于是我开始动脑子设想,估计和发小一起揍他能赢,揍到他放弃做老大。我正要使眼色给发小的时候,突然一想,不对啊,发小二年级,我俩打赢胖子之后,我俩谁做老大?我再和发小打一遍?我俩如果闹掰了,那么趁我落单时再接受三年级胖子的挑战?
于是越想越觉得今天要喊这胖子老大了。
我发小嘿嘿一笑,直接拉起我的手,“我们走”
并且回头跟三年级说:“你自己做老大吧。”
被拉着走的我还蒙圈呢,然后那个三年级的胖子当场就哭了,喊着“你们不能这样。”
胖子打都打不过我们两个,更不要说拽我们回去了,于是他只能用泪目目送我们离开。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用嘴可以把比自己强的人弄哭。
于是我一年级的时候就发现这类人的软肋是什么,
是框架。
如果你不跳出竞争目标的小框架,那么题目中这句话永远成立,你永远反驳不了,他会有一万种方法证明框架下的你就是竞争不过他才酸言酸语。
为何如此?这首先要看内卷伤害了我们什么。
每个人都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消耗着生命降低着效率,这就是内卷的常态。996不是内卷的全部指标,当老板的还说自己7x24呢,需要你同情吗?
在内卷的框架下,可以说每个人都不喜欢这个模式,还不得不为这个模式添砖加瓦。
有人说:“一个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业时,其高收入就是用来疗伤的。”
当这些人即使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也能干的比“你”好的时候,那么这时的“你”就是他的“疗伤神药”,你在他嘴里就不配讨厌内卷,只能是个竞争不过他的淘汰者。
当你的存在成了他某种形式的“工资”,你斗得过他么。
所以你再仔细看,这句话「你讨厌内卷不就是因为你竞争不过吗」是不是有些奇怪?
当然,这句话阴险的地方正是在于预设了前提,你跟他吵「竞争得过」或「竞争不过」,就是变相承认了你们在「竞争」。
在内卷环境中,这就相当于,10000个小朋友抢1个棒棒糖,你觉得幼稚,转身离开,这时有人拉住你的手「你抢不过我还想跑?」
回答你是不是想跑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最核心的动作是拉住你的手,你留下来以后可以慢慢和分高下。可你要走了,他的一切努力就不成立了。你要是挣脱他,去没什么人挤来挤去的操场打球,得到更大的快乐。你说是谁输了呢?
玩议程设置,意味着脆弱。
他可以面对竞争,不能面对你的离开。
那既然如此,你就淦他软肋。指着他毕生的内卷目标说那是一坨shi就好。只要你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你的人生不局限于一个框架的,你的生计不系于别人一念,那你自然有底气追求多样化的目标,他也自然就会崩溃,像那个小胖子一样,哭着看你离开。
他心中当然知道你过得有多好,他非常清楚的啊,这是内卷!那不是他真心选择的道路。如果996是兴趣,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个话题。显然是身不由己的走了那条路。
成年人不会哭,只会用咒骂掩盖着自己空虚。
因为,内卷的人是寂寞的啊。
昨天和我妈聊天,她诉说了一个有趣的经历:
某天她去X单位办事,等接待的过程遇到一个街坊,在X单位做保洁,就聊了几句。街坊说这里原本有两个保洁,一个月2.5k,有一个家里有事辞职了,街坊就把保洁承包了,一个月拿3k。
就你合适了——这是我妈的评语。
但是我算算,一切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多拿0.5k,单位少掏2k,消灭一个工作岗位,到底谁赚了还需要多说吗?
内卷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竞争,不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甚至不是一种有益的竞争。
内卷是争斗双方两败俱伤,围观资本渔翁得利。
这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
上升一步说,内卷是有益于资本的无产阶级内斗。
有些人就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外斗输了就疯狂内斗,还斗的全身心投入、斗的得意洋洋。
但大家在社会上工作核心是来卖时间换钱的,不是和有些人来撕【*消音】的。
大家算的是单位时间内最少的工作换钱最多,个人利益最大化,卷不卷,斗不斗不是重点。
从内卷这件事来看,如果卷的投产比太低,为啥要卷?
每个人都在算投产比,大家的计算方式不一样,这是价值观不同。
觉得投产比差,不参加竞争,这是一种相对理性的分析结果。
我想现在没人的工作内容是奴隶主的角斗士、斗鸡或者斗狗对吧?
怎么就有人把卷作为成功的标准呢?
这是人生多么乏善可陈才能用卷来证明自己的成功?
如果非要用卷来证明,那么你的价值通货膨胀都托不起来。
讨厌内卷就是失败者的逻辑并不可取。因为有很多算得上成功出色的朋友事实上也在吐槽内卷,并且在交谈时,我能感受到ta们是发自内心的,因为ta们并不快乐。
最近有一位朋友也向我表达了这样的苦恼。他说自己虽然薪水看涨,但是这一年一年忙下来,好像也没实现什么真正重要的事,反倒像是在按某个标准的脚本演绎人生,越来越难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忙完这一阵,就可以忙下一阵了。感觉特别累,特别没意思。但不这样生活,还能怎么样呢?”
为什么追求成功反而会让人不快乐?如何通过调整思维方式,过上让自己真正愉悦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明明正在走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上前行,却越来越不容易开心,甚至失去生活的意义感,可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 成功的标准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有“要成功”的意识了。
那时,成功的标准,可能是成绩排名前茅、评优评奖,可能是考上名牌大学、热门专业;随着我们毕业步入社会,成功的标准变成了就职于世界500强、年薪百万;嫁入豪门、迎娶白富美……
但无论在哪个阶段,这些成功的标准其实都不是由我们自己制定的,而是来自社会主流的期许,服务于他人的需要。
所以,追求成功,也意味着我们不得不一直活在他人的眼光中。
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看起来像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其实不过是在将自己改造成流水线上最优质的罐头,让自己符合社会评价体系,以及他人眼中那个“更好”的标准。
而罐头是没有自己的心声的。越是追逐标准化的成功,我们越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我,去发现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
2. 过度忙碌让我们无暇照顾自己
每一个自称“社畜”的职场人都有同一个梦想:今天不上班。但研究发现,人其实是闲不住的;哪怕主动选择了休憩(idleness),也总会找个理由让自己忙起来(Yang & Hsee, 2018)。
在强调个人成功的文化中,忙碌(busyness)与缺少休闲,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Bellezza et al., 2016)。在国内的社会语境中也是如此,“忙碌”意味着奋斗,是值得褒奖的,而“有闲”意味着懒惰和失败。
但过度忙碌也会带来问题。一方面,过度忙碌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当我们用忙碌程度来衡量成功与否,便会允许自己过劳(overwork),甚至为了适应高压力、高焦虑的忙碌生活,牺牲必要的休息时间,无暇照顾自己。
另一方面,过度忙碌意味着我们可支配的时间会变得更少。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自己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也会更不快乐(Mogilner, 2019)。
3. “兼顾”的野心让我们迷失
在媒体的影响下,我们看过太多的“人生多面赢家”。这些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种错觉——成功的人就可以什么都要:事业家庭可以两手抓;既要有精彩生活,又能24小时工作待命;“神仙爱情”就是各方面都要完美契合……
这种“兼得”、“兼顾”的野心,让我们陷入贪多求全的心态。但是,当太多的事情都被标记为“重要”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失去优先级,陷入迷茫,无法识别哪些目标是相对更重要的,也难以专注于实现它们。
当我们理解上述三方面的原因后,不难发现,它们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我们看似在拼命努力实现个人的成就,实际上却没有在为自己而生活。追求成功之所以让我们更不容易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究竟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
对于辛苦追求成功却过得更不快乐的人们来说,“精要主义(essentialism)”可能是帮助他们走出迷茫的好方法。
领导力及商业策略师Greg McKeown(2014)提出了“精要主义”这种思维方式。精要主义者拒绝不假思索的贪多求全,而是选择把宝贵的时间精力集中在对ta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上。
精要主义者与非精要主义者,在思维范畴和做事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些区别最终也会为他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生活。
McKeown为我们总结了精要主义的三个关键词:
而精要主义也恰是从这三个维度,来帮助我们摆脱必要成功的陷阱,过更值得的生活。
*为什么说精要主义对过好人生很重要?
McKeown(2014)认为,一直以来,人们过分强调外部提供的选项(choices),却低估了做出选择(to choose)的内在能力。
面对庞杂的选项,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拥有选择的能力。而忘记去选择,意味着我们无形之中让渡了自己生命的主宰权,任凭环境、他人或其他力量决定我们的命运。
相反,去主动选择自己想要做的、认为值得的选项,我们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慨:离开学校后,仿佛一夜之间,应试世界里的种种定律突然不再适用。付出不再必然值得,努力不再必然有回报。
后来,你可能会听说“二八定律”,即80%的结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你开始发现,这世上好机会非常多,可做的事非常多;但其中真正有益于我们的机会很少,值得做的事非常有限。
努力的确不一定有回报,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努力。正确的做法是,在行动之前,甄别什么值得努力,然后在关键的地方努力,才更可能获得足够的回报。
前阵子很流行一句话:“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事实上,权衡取舍是不可逃避的现实。一方面,想要“all in”的人,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资源。另一方面,时间是单行向的,哪怕两件事同等重要,必然要排列出先后顺序。
McKeown(2014)指出,精要主义者将取舍视为生命中内在的、固有的组成部分,但他们并不认为取舍是消极的。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我必须放弃什么”,而是在于“我想要投入去做的是什么”,从而提高自己实现目标的机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应用精要主义的思维方式呢?
Greg McKeown将践行精要主义比喻为“按收纳达人的方式整理一个杂乱拥挤的衣柜”。他认为,精要主义者整理“人生衣柜”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探索与评估在整理衣柜的时候,我们需要将旧衣服分为两类:要留下的,和需要淘汰的。
但如果你打开衣柜,拿出一件衣服,问自己“这件衣服以后还会穿吗?”那么只要这件衣服没坏,你的答案很可能是“会啊”。这样的甄别方式是无效的。因为到最后,你还是会留下很多“你以为会穿但其实根本想不起来”的衣服。
正确的甄别方式是,问自己“我喜欢这件衣服吗?”“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吗?”“我经常穿这件衣服吗?”淘汰掉你回答三连否的衣服,这样留下来的都是你真正喜欢的。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探索和评估各种人生机会和选项。去探索更多的选项,然后从中评估出自己真正想要投入、认为值得做的1~2件。它们就是你的重要目标。
步骤二:排除(那些不重要的选项)整理过衣柜的人都知道,哪怕打包好了要淘汰的衣服,实际去扔掉才是最难的。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人们主观上会以为它们的价值更高,更不舍得丢弃。
所以,在评估出你的重要目标后,当你发现一件事对实现这些目标没什么贡献时,你需要积极拒绝、及时止损,以及避免不假思索的承诺。
这意味着要对一些人说“不”,意味着对抗一些社会期待和外部压力。这特别需要勇气,也需要你对自己的目标足够坚定、足够清晰。
关于如何做到积极拒绝,一位对精要主义颇有心得的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些个人经验:
“有些人会担心拒绝别人的话会不会有不好的后果,我觉得没有必要。可以转换思路去想这个事情。别人怎么想不是我能控制的,但要不要拒绝对方是我的选择。
还有一点,想要拒绝的时候,直接说清楚是最好的。绕弯子反而会耽误彼此时间,而且显得不真诚。”
——Collin,男,25岁,产品设计
步骤三:执行
排除那些不必做的事情,尝试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省下了一些时间、金钱和精力。也就是说,你眼下拥有了更多的可用资源,来更好地实现重要目标。
McKeown建议我们在执行阶段也不要盲目投入,而是先创造一些新的方法,移除执行重要事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让接下来的行动变得顺利。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具体方法:
1)为自己留有余地,特别是在时间上,以免遭遇突发事件;
2)从小的问题开始着手解决;
3)花些时间和心思设置流程,让未来的执行变得顺畅;
4)将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操作的事项上;
当然,你也可以发挥创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执行策略。
有一位KY粉丝和我们分享了她重新调整时间分配的经历:
“去年换工作后,一下子变得很忙,结果差点忘了给大学时候最好的朋友庆生。这个事情让我特别内疚,因为我很重视朋友,特别不希望因为工作忽略她们。
后来我开始想办法改变。我在工作台上放了一个手机架,每次开始一项工作之前,就把手机倒扣放在上面,然后专注手头的任务,完成后再看手机回消息。 这样下来每天晚上我能省出来2个小时,可以和朋友们聊聊天,也可以早睡少熬夜。”
——浅清,女,29岁,市场经理
需要注意的是,“探索评估-排除-执行”这三个步骤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循环会帮助我们节省出越来越多的可用资源,更好地实现那些真正重要的目标。
愿我们在努力前进的路上,可以避开盲目贪多求全的陷阱,摆脱内卷的桎梏,在每一个此时此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References:
Bellezza, S., Paharia, N., & Keinan, A. (2016).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Time: When Busyness and Lack of Leisure Time Become a Status Symbo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ucw076.
McKeown, G. (2014). 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 Random House.
Mogilner, C. (2019). It’s time for happines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26, 80–84.
Yang, A. X., & Hsee, C. K. (2019). Idleness versus busynes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26, 15–18.
点击查看往期高赞回答:
·
你讨厌强奸不就是因为你强奸不到吗?
你讨厌杀人不就是因为你打不过人吗?
你讨厌诈骗不就是因为你骗不到人吗?
你讨厌放火不就是因为你没有火机吗?
你讨厌吃Shit不就是因为你吃不到Shit吗?
…………
你来找我,shit包你管够。就怕你不敢来。
这明明就是典型的睿智逻辑,但还架不住有些人老用。比如提到贪污他就说是你眼红人家贪官,因为你没本事贪不到。但换了吃屎这种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他就不敢提是因为吃不到所以讨厌吃屎……
因为,那玩意可是真能吃到啊!
·
不用反驳,就是卷不赢。
我上个末流985都发现,这帮孩子太能卷了,人家能做到早上7点起床去做题,每天生活就是做题。换成我上课前能准时起床都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这帮孩子从高中就开始卷了,我高中上午八点上课(更正一下,是8:20上第一节课。。。),中午上会网,下午6点准时下课回家恰饭,周末正常双休,法定假期少一天学生就开始躁动了。而我们学校这帮孩子高中一星期放假三小时,每四周放一个大假期,时长高达整整一天。
你说怎么和他们卷,卷来卷去人还是只有24个小时,卷到头也就是呢五六个保研名额,没意义啊,你说怎么办嘛,没法办嘛,只能说真卷不过,那卷不过我还不能跑了?提桶跑路就完事了,毕业了找个不卷的地方恰烂钱不舒服吗,总不能真像那些孩子去996吧。我们专业50个孩子,很多人的梦想真的是保研后毕业找个大厂996,我既不想卷也卷不赢,更不想996,只能跑路喽。
祝留下的发财
我不止讨厌内卷,还讨厌攻击别人的人,也讨厌反驳。反驳一个人有什么用?自证清高?"不患人之不己知",别人愿意那么想就那么想了,别人想找到优于你的优越感就给他。对时代的反思是慢慢积累的,等这种反思成为潮流,大部分不会自己思考的人也会跟随这个潮流理解这种反思的。
再说如何反驳,这句话是命题逻辑蕴含式,讨厌内卷→竞争不过,即前提"讨厌内卷"为真时,推论"竞争不过"必为真;前提为假时,推论可真可不真。因此,要否定这句话,就必须证明"讨厌内卷"为真∧(且)"竞争不过"为假,也就是"我赢得竞争,仍讨厌内卷"。
所以要我反驳,我就套入以上公式说:我差两分考上北大,但我讨厌培养做题家的高考模式;我进了985王牌计算机专业,但我只是喜欢编程,讨厌就业导向的学历晋升;我从985退学去了美国公立常青藤,但我只想接受通识教育,讨厌为了赢得竞争无止境追求名校;我是ACM-ICPC区域赛金牌和世界总决赛选手,但我只是喜欢算法竞赛,讨厌功利参加比赛丰富简历;我在很多初创公司工作过,但我只是帮朋友忙,讨厌为了工作门槛刷经验;我在哈佛跟着领域领导者做暑研,但我只想了解前沿科学家在做什么,讨厌通过圈子为申请PhD提前占坑;我过得比大部分人都好,但我讨厌社会壁垒、阶层固化、群体不平等,我讨厌我的同胞在非必要的竞争中自相残杀、疲于奔命、压抑自我。
我本科毕业后成为了自由职业者,我过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幸福。
对啊,不用反驳啊,的确是竞争不过啊。
关键是内卷没有永远的赢家啊。
就比如说,如果你说内卷只存在于巴西柔术的技术,大家的巴柔技术都很强,然后他们开始想办法不停的竞争,今天出了个一个人能车轮战五个九段黑带,明天某位大佬能破解成型的十字固(虽然就目前而言不太可能),那你说我这种水平低的一批的low货被淘汰我能接受,别人凭本事赚钱很正常,人没本事不能怪社会残忍。把自己的无能推脱在行业竞争压力大那才丢人。这是行业竞争。
可是你告诉我,现在的人要求高了,除了巴柔我还得会柔道才能开馆,因为摔柔一体,别人喜欢看你俩抱在一块又摔又滚。我好不容易学会了柔道,你告诉我现在没人喜欢看俩人摔来滚去,喜欢看大长腿飞踢帅气的把对方KO,我咬紧牙花子又掏钱去学了空手道。等我空手道没学到一半你又告诉我现在没人看这种娘炮飞踢了,要看麻绳缠手无规则无护具打的东南亚武术。我把我爹给我的买的房子卖了连夜把泰国泰拳缅甸斌道柬埔寨斗狮拳以及啥越南拳老挝拳都学了,为了怕你再提什么奇葩要求我借了网贷,不读书也不上班专门训练,甚至中途还抽空拜了师父还学了传统武术,就差把中国109个拳种的门槛都磕破了。这个时候你轻飘飘的告诉我:兄弟你长得太凶了,像个放高利贷的,这个行业现在需要的是阳光帅气的小狼狗,你还是算了吧。完了我血压都气到和你爹妈加一块都高的时候你还告诉我,我不能退出这个行业,我只要退出就证明我不努力没本事没上进心等等……(此处省略键盘侠经典语录500字)我还不能抱怨,我抱怨就说明我这人不进没本事还爱找借口……(此处再省略键盘侠经典语录500字),这叫内卷。
你让我怎么办?
我又能怎么办?
兄弟,归根结底,内卷这玩意不是淘汰行业内的渣渣,他是只筛选出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人而已。
在这个恶性循环里没有永远的赢家,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条件很有可能随着需求的变化就变得一文不值了。也有可能你花费无数心血时间以及金钱打造的“优势”没用上,却因为一些和这个职业完全没关系甚至你根本不觉得是优势的优势让你暂时成功。你的结果完全由别人的需求决定,如果哪天他们对人类排泄物感兴趣的话,“黄金”也能卖到黄金的价格。
这玩意比赌博都玩人心态,最起码赌博还能选择出千或者完全碰运气,内卷是你花了大把精力学了出千然后赌博玩法立马就改了,最要命的是你努力了这么久赢的钱还比不上某个运气好的地主家傻儿子。
那个时候你看看你为了站稳脚跟付出的努力,泪水,汗水,时间,金钱,再看看你自己现在的下场。
你觉得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