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苹果全面开启印度制造生涯,8个代工厂将集体搬迁? 第2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印度有一定几率成功,但是现在的印度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承接苹果产业链的能力,它必须进行改革。

小米,VIVO之类的公司能在印度站住脚跟,那苹果一样可以,只是苹果第一步应该是满足当地的需求,实际上印度自身的消费力水平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印度需要在以下方面改革:

第一是老生常谈的基建问题。

第二是放松现有的劳动法限制,苹果自己的公司可能有政府优待,但是围绕着苹果的生态可没有,因此釜底抽薪还是需要更改现有的劳动法。

第三是加强中央集权。

第四,改革土地法


我认为莫迪的商品服务税虽然后续执行一摊稀烂,但是有一个点好,就是商品服务税它是一个“返还系统”,即地方各邦是需要中央回拨款的,这给了中央制约各邦的手段。但是这个手段依然不够,各邦阻碍依然很大,比如说日本人赞助的那个高铁,瘫了。

目前各邦的权力依然很大, 以至于很多法律在各邦都不一样,比如说劳动法,各邦都有各邦的规矩,法律设置过于复杂,导致无所适从。

以目前的印度就业率,以及小米之前在印度工厂的样板来说,如果苹果想要成功,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是围绕着这六家工厂印度是否能搞定配套才是其中的核心所在,苹果一个公司搞不定全部供应链,电路板,玻璃,充电器,电池等等是需要配套的。

苹果在印度有7家供应商,但是中国有135家,由于过去印度一直规定在印度销售的产品必须30%在当地采购,导致苹果一直无法从中国移出去,实际上苹果早在2015年就准备分散风险了,一直到莫迪放宽了对本地采购以及翻新手机的规定,这才导致苹果计划在印度开设零售店。

苹果现在的计划就是“当地手机当地造”,用来对冲政治风险,印度目前对进口手机征收20%的税,导致印度的苹果手机比绝大多数国家都要贵,关税,运费以及存储费用,虽然印度工人收入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印度制造的IPHONE成本会比中国多10%。

另外目前苹果在印度销量不佳,因此苹果无法利用规模优势。

苹果供应商,如Salcomp和Yuto之所以在印度取得成功,是因为印度政府对进口手机充电器和零售包装盒征收关税,以鼓励在本地购买这些产品。但是,从中国进口的某些智能手机组件(如印刷电路板)仍比在印度制造便宜。

为什么苹果的生态链那么难建?

除了政府层面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苹果的要求比较苛刻。

印度的劳动法实际上是徒有虚名,苹果关于健康,安全等供应商的标准对于印度制造商来说太难了,苹果巡视员会定期对印度工厂进行巡视,但是很多印度公司就是达不到。

举个例子,印度有一个苹果的供应商叫Superpacks,它的主业是在班加罗尔做包装的,苹果巡视员在进行巡视的时候,发现该公司没有安全储存化学品的地方,缺乏对噪音和废水的监控,且没有环境和施工许可证,也没有为工人提供健康的饮水,消防系统不佳,苹果公司在和Superpacks联系后,希望Superpacks解决这个问题。

Superpacks做了一个中国制造商难以理解的举动:他压根没理苹果,直接导致苹果结束了和他的合同。

之所以Superpacks这么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苹果的订单很小,Superpacks不在乎。

印度工厂仍然需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印度的道路不畅。如果某些制造设备出现故障,公司需要从中国派遣维修技术人员,在这个期间印度工厂就会闲置,这种情况已经在基建领域发生了,印度购买了中国的盾构机,由于新冠问题,中国技术人员到不了印度,导致盾构机无法组装,而孟买地铁的施工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最头疼的还是土地征收问题,印度目前工业上的问题,一半来自于劳动法,一半来自于土地征收,形不成产业园,形不成大规模的制造基地,会大规模推高制造成本,外加上印度稀烂的基础设施,你都不用想这成本几何。

莫迪政府也想做土地改革,三次推行,三次失败,后续如何很难说,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土地供应,那么苹果在印度的工厂会“自限”,它的规模上不去,规模上不去就无法实现规模化的成本,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中国人力成本会继续提升,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了,因此苹果产业链转移是必然的事情,只是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大家想象的那么快,印度是非中央集权制国家,也不可能像中国一样迅速行动。

另外,中国在世界供应链的阶层与印度不是一个档次,因此印度的竞争对手不是中国,而是越南。

另外苹果还必须面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以及三星的激烈竞争,以目前的印度人的消费水平,至少苹果还要难受相当一阵子。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于富士康工厂那么有兴趣。

真实情况是,富士康工厂在中国已经找不到工人了,而且中国人没必要向全世界的人生产手机。

最关键的是,富士康的工作并不令人羡慕,很多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留一部分产能给自己用就行了, 剩下的去哪我不关心。

新产业的竞争以及中国生产要素的进步才是我最关心的。

你真的想中国的下一代依然在富士康工厂里面打工?


很多人依然纠结于富士康提供多少就业。

2019年,美团光送餐员就招了399万,你看美团吹过牛X吗?

郑州富士康为什么屡次爆发以学生实习的名义打工的丑闻?不就是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工人么?

中国科技的进步,不能靠富士康,而且也不可能靠富士康。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把新冠不当病,在疫苗没有全面被使用之前,还是老老实实的在中国制造不香吗?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2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就开始减少了,每年减少400万左右。到2030年,每年劳动力减少1000万左右。

从2012年开始,工厂就开始大量的外迁了。

每减少100万劳动力,将导致GDP增速减少0.1%

到2030年左右,仅仅因为劳动力的减少,中国经济就可能会进入负增长。

所以,与其关注苹果是不是把厂牵走了,不如关心了怎么解决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断崖和老龄化问题。

自嘿自黑都没有意义。

君不见我国都劳动力面临断崖了,广州还在重罚“超生”,还有地区因为生3胎被开除公职的。整个社会还是生育极不友好形态,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些产线搬到印度,关键是看能否给进厂子的印度民众带来实惠。

尤其是底层印度民众。

按照富士康的招式,估计会帮助印度实现女性权益保障和地位的提升,职业技能,女性平均收入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如果能进一步解决好女性权益提升与社会民俗的平衡,生存下去不是问题。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mao-run-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杨志要想一挑七,瞬秒。不是能有一番苦战,而是就是瞬秒!瞬间剁成肉泥!

之所以要智取生辰纲,不是七星打不过杨志,而是杨志是天罡一数,大结义前他不能死在这。

众多答案一堆解释,都是离书万里的推测。这事在水浒武评体系里非常简单。清风山劫囚车救宋江,燕王郑三个联手打地煞排名第二位的黄信,黄信十合就得跑路。燕顺单体是被八骠骑公认纯武力最弱的张清数合完败的人物。王英十数合被扈三娘生擒。当然如果对书不熟,可能也估量不出张清和扈三娘的份量。毕竟有些电视剧里扈三娘比秦明还猛。但总而言之,清风山三杰任何一个,单挑都是被黄信速败的水平。但仨打一,黄信速败。

所以要想打跑杨志,用不着七星齐上。三阮一起动手,十合左右杨志就得跑路。刘唐单体武力和杨志差的也不多。俩人单挑,五十合内没胜负。如果晁盖三阮并力打杨志,杨志跑都没法跑。就是撑多久死的问题。再加个刘唐,那就是瞬死。

还有人吹杨志手下那几个军汉。水浒里哪怕武力最弱的一帮,只要还有武力,比方萧让金大坚皇甫端王定六宋清,谁一个人搞定几十个军汉也不成问题。征四寇那会这帮人都参与过混战,没谁是连普通军汉都打不过的。梁山108所有人,单对单打不过军汉的可能也就安道全。


user avatar   CommanderYCJiangS1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实质性影响,不过是政治上互相呕气而已。其实英国佬也不是真要收留港独们,就凭一万港币一张的申请表,从中就看得出:英国所谓的“收政治难民”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们国内那些无脑支持自由人权的票仓们一个交代,傻子才会真无偿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表现,以及我国政府做出的不同反应来看:英国更像是口头反华,但身体很诚实;土澳就是真一根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比如在华为上,英国就是反反复复,至今都没把话说死。在香港问题上,也只是头口声援,没一分钱和一个特工的出钱出力。更没有像土澳那样傻不拉几的在世卫带头要调查中国新冠疫情,反而与中国一起力挺世卫的权威。而且在汇丰事件后,伦敦金融城像没事人似的,继续展开各项与中国金融合作业务。总之,英国就是各种摇摆,看着反华气势很高的样子,但最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以英国的外交能力,是不会出懂王式的失心疯与土澳般的无脑跟。我认为中英之间以后还会嘴炮不断,但最后该怎么做买卖还会怎么做买卖。毕竟英国是个信封“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利益”的势利眼,和谁过不去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嘛。


user avatar   yu-ren-16-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实质性影响,不过是政治上互相呕气而已。其实英国佬也不是真要收留港独们,就凭一万港币一张的申请表,从中就看得出:英国所谓的“收政治难民”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们国内那些无脑支持自由人权的票仓们一个交代,傻子才会真无偿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表现,以及我国政府做出的不同反应来看:英国更像是口头反华,但身体很诚实;土澳就是真一根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比如在华为上,英国就是反反复复,至今都没把话说死。在香港问题上,也只是头口声援,没一分钱和一个特工的出钱出力。更没有像土澳那样傻不拉几的在世卫带头要调查中国新冠疫情,反而与中国一起力挺世卫的权威。而且在汇丰事件后,伦敦金融城像没事人似的,继续展开各项与中国金融合作业务。总之,英国就是各种摇摆,看着反华气势很高的样子,但最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以英国的外交能力,是不会出懂王式的失心疯与土澳般的无脑跟。我认为中英之间以后还会嘴炮不断,但最后该怎么做买卖还会怎么做买卖。毕竟英国是个信封“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利益”的势利眼,和谁过不去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嘛。


user avatar   dong-dong-39-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实质性影响,不过是政治上互相呕气而已。其实英国佬也不是真要收留港独们,就凭一万港币一张的申请表,从中就看得出:英国所谓的“收政治难民”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们国内那些无脑支持自由人权的票仓们一个交代,傻子才会真无偿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表现,以及我国政府做出的不同反应来看:英国更像是口头反华,但身体很诚实;土澳就是真一根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比如在华为上,英国就是反反复复,至今都没把话说死。在香港问题上,也只是头口声援,没一分钱和一个特工的出钱出力。更没有像土澳那样傻不拉几的在世卫带头要调查中国新冠疫情,反而与中国一起力挺世卫的权威。而且在汇丰事件后,伦敦金融城像没事人似的,继续展开各项与中国金融合作业务。总之,英国就是各种摇摆,看着反华气势很高的样子,但最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以英国的外交能力,是不会出懂王式的失心疯与土澳般的无脑跟。我认为中英之间以后还会嘴炮不断,但最后该怎么做买卖还会怎么做买卖。毕竟英国是个信封“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利益”的势利眼,和谁过不去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嘛。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印度难以超越中国吗? 
  印度崛起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为何当年蒙古人没能征服印度? 
  苹果的产品有哪些反人类的设计? 
  请问你如何看待网上“感谢苹果用户用真金白银赞助蒂姆.库克的富豪生活”的言论?这是理性、中立、客观吗? 
  印度动画将成为美国和中国的2D代工厂吗? 
  日本看中国是不是就像中国看印度一样啊? 
  如何看待消息称 2022 年 iPhone 14 系列将会混用新款 A16 和老款 A15 芯片? 
  印度的民族自信来源于哪里? 
  中国人对印度有哪些看法? 

前一个讨论
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什么不适用于中国?
下一个讨论
你愿意为国捐躯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