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永远滴神李药师 的邀请,我原本不想答这题的,怕引战,但看到有些人瞎黑就有点受不了了;首先很明显两人所处的局势不同,那拿下领土作为能力根据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曹操在迎献帝后的影响(史料都贴下面那个回答里了):
曹操能令得了关中军阀,曹操派裴茂率领关中诸侯梁兴、张横、段煨歼灭李傕。钟繇又“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钟繇在官渡之战时期送马两千余,曹操说“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一带,马腾派遣马超支援钟繇,平定平阳的匈奴军。高干、河内张晟、河东卫固、弘农张琰全都反叛,关中诸将参与平叛并州。
吕布还嘲讽袁绍大量私署官员,还认为这群官员是冒牌的,不值钱。而正牌的长官是李傕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兗州。曹操的兖州刺史、兖州牧都是袁绍私署的。
司州、雍州、扬州、豫州一带也很轻松的拿下了,曹操迎天子到许都,豫州、关中一带皆归附。像李通、许褚这些地方豪强也投奔曹操。徐璆拿到国玺后,到许都“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给曹操。严象是曹操派往的扬州刺史。后来被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李术)所杀,曹操表奏刘馥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空城”。
也因此向四方招揽了许多名士、能人,如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人,都奉天子以令不臣,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这两位也是受汉献帝的影响称臣。
田豫以“曹氏奉天子以令诸侯,终能定天下,宜早从之。”为由劝鲜于辅归顺曹操。曹操“并诏书购捕公孙瓚、袁术、韩暹、扬奉等”,吕布也因此称臣曹操,后来帮曹操大破袁术军。官渡之战时桓阶以曹操“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为由,策反张羡,使得刘表无法支援袁绍。贾诩家人还在段煨那里,而段煨也臣服曹操。其实凉州后来应该也在曹操手里,韦康是凉州刺史,杨阜还支持曹操。
孙权攻打李术的时候还要向朝廷陈述李术截杀朝廷派的扬州刺史严象。这样自己更有理由打李术。曹操正好又和袁绍杠上了,不想平添一个敌人,所以放任李术被孙权攻杀。后“及曹公破荆州”,孙贲也想“欲遣子入质,在此之前他的女儿为曹操之子曹彰的妻子。“璋闻曹公将征荆州”刘璋向曹操示好,并“遣兵给军”“送叟兵三百人”予曹操,曹操也“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刘璋也相当于称臣曹操了。
苏则“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后来曹操征张鲁,苏则却投奔曹操,后来董昭想把他的膝盖当枕头,被推开,说“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魏氏代汉,曹植与苏则皆“发服悲哭”。
很明显曹操势力的大幅度提升是在迎献帝的基础上的,打天下的班底也是在这基础上形成。那就有问题了,朱温在迎唐昭宗后的影响怎么样呢?从难度上来看,很明显唐末时的藩镇群起更复杂,朱温能在四战之地里崛起也依赖大量外交,当然,个人想说的是不要拿占有的领土来比,尤其是不同时期的来比,三国时北方富庶,得河南、河内者就有得天下的资本,而五代时期就有唐的财赋为东南为主,所谓“一扬二益”,安禄山原先就想攻陷南阳、睢阳来断绝唐朝来自东南的财赋运输;而河朔地方更是长期割据,几乎是一边倒,魏博就是个反复之地,朱温、李存勖都有进行过镇压;李克用虽然被打到强弩之末,但至少还能靠太行八陉撑着,以伺机而动,难道高干是李克用、李存勖水平的大将?袁绍死后,袁谭、袁尚内乱,李克用死后,李存勖马上铲除异党,这两者性质也不同;曹操北上进军河北,但却被袁家兄弟“摧严敌于邺都,扬休烈于朔土”,所谓以弱制强,前秦对前燕也是如此,要看局势变化的,李存勖趁朱温逼反王瑢、王处直而立足河朔;而且按打下领土来看的话,慕容垂打下多少?韦睿不是只打下合肥?
另外提一点,就是有人提曹操在后世的名声上的问题,其实魏亡后曹操的名声就臭了,唐朝对曹操的形象只能说是褒贬不一,到北宋时奸雄形象彻底定型。(参考张作耀的《曹操评传》)
顺便补一下袁绍对曹操的资助,袁绍对曹操早期的资助偏多,以至于《后汉书》中说“操得兖州,兵众强盛,內怀反绍意。”:
《讨贼檄文》: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
《三国志:朱灵传》:初,清河硃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
《会稽典录》: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辟太尉府,举高第,稍迁丹杨太守。曹公起义兵,昕前后遣兵万馀人助公征伐。
《三国志:袁术传》: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
《吴录》: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
《后汉书:应劭传》: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后汉书》: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后汉书》:袁绍以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公山为兖州,公山为黄巾所杀,乃以曹操为兖州刺史。
说实在话,朱温是平民出身, 曹操是太尉之子,地位就不同了;个人觉得光是朱温从兵卒到一方威慑四方,以至五镇附梁的枭雄已经够了不起,从子嗣方面,朱温有朱友裕,可惜早死,像刘裕也有子嗣上的问题,个人觉得要论能力的话还是就事论事较好,不要扯些别的,自己认真去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