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人类要将爱情捧的那么高呢? 第1页

              

user avatar   mcbi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情#

“爱情”的核心并不是爱,而是Romance。

Romance是啥?其实是那种中世纪游吟诗人传唱的英雄传说——通俗点讲就是说书人讲的《说岳全传》《杨家将》这类的东西。只不过东方用来讲因果报应、忠孝节义、伦理道德,西方讲得更像《西游记》——带英雄美人的西游记。

这个东西还真没有一个对应的中文原生词来代替,只好称为“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的本质,是彻底的理想主义所透射出的强烈的勇气光芒。它本来是出于歌颂英雄主义的目的而被创作,但很显然创作者们发现了最能带来赏金和人气的是这里面的英雄-美人桥段。

观众本能的能感应到,无论是拥有这种勇气、还是成为这勇气的效忠对象,都会触发极大的精神愉悦,会直接带来强烈的安全感满足。

不必遮遮掩掩——这会带来加倍强化的性快感。

安全感是性欲的根基。性欲勃发,其实是安全感需求得到满足时的连带反应。这也是为什么金钱、权力、才干、信心能激发出性欲的根源所在。

性快感直接与人类的欣快感的底层机制相连,可以说是人类快感最直接的源泉,是最毋庸置疑的快乐之一。

浪漫感是可以直接购买性快感的货币,怎么可能不被人重视?又怎么不会被人捧得很高?

古人捧得不高,是因为生活极端不稳定,随时随地要面对饥荒、战乱、疾病带来的死亡威胁。

生产力发展了,Romance的“快感性能”排位就显然的提升了。

Romance在大众人生观中地位的提升,其实是一种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这其实是一种带毒、带瘾的危险事物,可惜这种警示对于享乐主义本位的现代人未必有实际意义。

“让我为了健康而拒绝快感……没有快感的健康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说“爱情”是带毒、带瘾的危险事物?

因为Romance和“爱情”之间是靠一系列的变异关联在一起的。

实际上,作为爱的最大原始出处,拉丁文版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中,“爱”的原文不是Love,而是拉丁文Caritas,在最早的英王钦定本中,它被翻译为Charity。

中文里的“爱”用来对应caritas本来是极好的。可惜英帝国/美国所属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在近现代的大炽,不可避免的迁移了爱的指向对象,将原本近于慈善的caritas,迁移向了近于享乐、欲念的love。

而中文在“爱”上加“情”,更把这种迁移传神的表达了出来。

爱是超越的、神性的,而情是世俗的、人欲的。

爱与情相嵌,人类是将情视为本体,视为主要食材,而将爱视为修饰,视为调味品。

现在流行于世主流爱情观,其实不过是以爱为春药的欲望之和罢了。

当然是有毒,有瘾之物。

除非,把爱视为主体,而把“情”视为衍生物。

情胜于爱,只是一场一过性的毒瘾发作。毒品强烈成瘾,且边际效用递减,剂量上限终将致命。

情为欲生,欲必生恨,不恨不散,必恨必散。


爱胜于情,

爱是永不止息。


user avatar   ling-long-tou-zi-an-hong-dou-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类贪心又孤独。

渴望有种东西,可以战胜血缘的羁绊,肤色的偏见,民族的差异,财富的沟壑,礼教的拘束。

渴望有一个人,即使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势利、庸俗,是个二流货色,但还是爱你。

渴望对方爱你所爱,想你所想,不求回报,为你煞费苦心,为你喜怒哀乐。

渴望他懂你的灵魂,渴望他理解你存在的意义,渴望他到你的世界来看看,渴望他为你带来一盏灯,让你暖一暖。

渴望他承担你的寄托,成为你情感上的支柱。

你对他也如此。

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

人类的孤独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残疾。

没有人能真正解救你的孤独,但有个人陪着,总归会好受一点儿。

就像瞎子和瘸子,在这世上互相搀扶着向前走。

因此千千万万被幻想冲昏头脑的“你”和“我”,以为爱情可以战胜俗世里那些根深蒂固的期待。

事实证明,大部分的“爱情”只是将生活中所有的荒诞,痛苦,龃龉拆开了一纤一毫摆给人们看,警告人们“爱情”是不存在的,或者转瞬即逝的,不堪一击的。

但人类的贪婪又有点可爱。

面对爱情,天生就像个赌徒。

谁知道这种像六合彩一样的东西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头上呢。

赌一把也好,就一把。

反正过把瘾之后都得死。


user avatar   zhan-dou-de-xiao-bang-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傻子喜欢

而且傻子钱好赚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数人营营苟且一生,其实就只是做个DNA链条传递者的角色,把自己的生命密码和生物多样性特征遗传下去以后就算结束了使命,其他都是多余。

那么,在这多余的无意义的人生旅途中,你既无思考生命意义,发现生命价值的智慧大脑,又无带领民众走向新纪元的神力,除了能够结合自己才貌与情绪,理解一下爱情的滋味,还能干啥?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宣扬一男一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这一万多年来,配合一夫一妻制推广的政治需要,某种程度上,把并不普遍的、小心眼的、死心眼的心理及行为神圣化了,以便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细化责任制来促进抚育幼儿效率的最佳社会生活方式。

历史上,尤其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与公元后16世纪左右,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群众宣传运动,宣扬一男一女之间爱情的神圣性,《关雎》、《蒹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相当于打了几剂精神预防针,效果不错。这一点人们要归功于上古时期与中世纪末期的非政府组织—雅礼会,他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神话一男一女之间长期的爱情,把我们乐礼会斥责为淫荡,从而压制下来了。

这个状态在生产力并未极度发达之前,还会再持续50-70年左右吧,但要做好一夫一妻制在逐步解散之前的松动时期,人类社会对爱情观念更加宽容的思想准备了。

未来几年宣传男女男之间、男男女男之间、女男女之间、女女和男男等,诸如此类的泛化爱情的作品会大量出现,去预言社会生活的新形态,这可真令人神往呀。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无需教育就会沉迷:

傲慢、嫉妒、憎恨、懒惰、贪婪、暴食、虚荣、色欲。

这些东西很容易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然后他们的组合往往被包装的很好,有一个高尚和令人向往的外表,用来替代真正宝贵的东西,并且对道德共识进行了“免疫逃逸”,这种伪装的“宝贵”在欺骗道德自律之后,迎合了人内心的欲望,比真货更加流行。

比如:

傲慢+憎恨,常常被伪装成“正义”。

嫉妒+贪婪,常常被伪装成“进取心”。

傲慢+懒惰,有时候被伪装成“善良”。

懒惰+暴食,会被伪装成“小确幸”。

很多被歌颂的高大上的爱情,其实也是伪装的山寨货李鬼:

傲慢+嫉妒+憎恨+贪婪+虚荣+色欲。

本能低级元素多,兼容性广,滤镜高深、成瘾性强,当然地位高。

多少恶行是以爱情之名?

真货根本就不会出来说。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爱情是“所有人际需求”的集合。

一个需要对象像父亲无条件溺爱的人,和一个需要对象像心理咨询师一样认真倾听和回应的人,以及一个需要对象像明星一样外表出众光芒闪耀的人。

他们的需求截然不同,但他们都管追求的东西叫“爱情”。

“爱情”就是个无所不能许愿石:你的一切对对象的人际需求,都可以让“爱情”来满足。

当然被捧得高了。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长期历史看,爱情地位高只是暂时的现象。

首先这很大程度是个近现代才有的事情。古代虽然也有爱情文学表明古人这方面的欲望,但绝大多数人不能像今天这样自由恋爱。定居地区大量搞包办婚姻(即使权贵后代也很难自由恋爱),非定居区有大量抢夺(而且人口远少于定居区)。

现在爱情地位高这件事和工业化,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以及20世纪兴起的消费主义浪潮密不可分。

放眼未来,高性能性爱机器人和人造子宫迟早要搞出来。这两件神器一出,家庭就要解体,爱情地位就会衰落。性爱机器人导致人和人很少再发生性关系,人造子宫导致孩子从工厂出生而政府可以甚至不得不实施真计划生育和社会化抚养。

没有了性吸引力和共同组建家庭的欲望,爱情就没有了根。那么会不会把爱情转移到机器人身上呢?会有新的情感,但这和近现代的爱情会有本质不同。比如近现代文学宣扬的爱情中的忠贞和承诺毫无意义了。又如现代消费主义宣传的提升性吸引力的各种行为也没有价值了。当政府像发低保一样发放各种“冰冰”模样或小鲜肉模样的温柔交谈力远超Siri的机器人时,爱情就基本退出主流了。


user avatar   xuebei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类引以为傲的科学,完全解释不了爱情。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揭短上来说,爱情是脱产阶层对生理冲动的高级粉饰。

从私有制下人性的祝愿层面上来说,祝愿一个人能脱产,能满足性冲动,粉饰还能被理解共情,这是极高的幸运。




              

相关话题

  人类何时才能够不依赖地球而生存? 
  为什么现在如此抵制克隆人? 
  为什么“爱”会出现在人类的情感中呢? 
  最近很火的人类高质量男性是外星人吗?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永生,你会接受吗? 
  此问题已解决已解决此问题已解决已解决此问题已解决已解决此问题已解决已解决? 
  当灾难来临,全民灭绝时,人类应该保留人类形态还是应该保留人类文明? 
  为什么同为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人类的数量远多于其他生物呢? 
  如果人类毁灭了,有什么文物能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 
  如果昆虫变成原来的100倍大,会不会对人类社会形成冲击? 

前一个讨论
重要信息发到了一个错误的邮箱里,如何挽救?
下一个讨论
《黑客帝国:矩阵重生》9 月 9 日发布首支预告,预告里透露了哪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 2024-06-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