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乎第一视角的主观视域,讲述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眼中困惑、错乱、孤独的世界。
所谓世界,不过就是一间小公寓、一扇窗,从头到尾也没有更多空间可以自由活动;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更被困在混乱的时间里。
一,主观视角的混乱观感。
通常情况下,如果形容一部电影“混乱”、大概不是什么褒奖。
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最让人能感同身受之处,恰恰就在于主观视角的混乱感。
影片开头并没有交代老父亲(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患病,在他自己的感知中、他是一个健康老人。
倘若此前没有被剧透,也没看过原本的舞台剧版本,电影开篇的一二十分钟、甚至可能让人产生“是在玩时间穿越吗”的疑惑。
这位老父亲刚刚和女儿(奥利维娅·科尔曼饰)说着话,一转眼,女儿就变出了另外一张脸。
明明上一刻老父亲还在自己的小公寓里,下一刻就发现客厅里坐着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这个陌生人还悠哉悠哉说这是他家。
明明之前女儿说爱上了一个人、要离开伦敦跟他去巴黎生活,此刻这个陌生人却一脸理所当然说他是女婿、他们没有离婚、根本没有人要去巴黎。
明明女儿只是在楼下买鸡,这一去却好像去了很久。
时间单位的错乱、亲人面孔的变换、屋子模样的更改,隐隐约约记得却又似乎不敢想起的小女儿的悲剧,无边无际的让人不明所以的慌张感、渐次压过来。
电影营造出了一种近乎第一视角主观体验式的状态,(后半段才更多以第三方视角来交代故事),让观众近乎和老父亲一起、同步站在他的视角感受这种混乱无助。
记忆和认知都断断续续、很跳跃,世界以不连贯的、错乱的、无序的状态出现,无法理解、无所适从。
最让人揪心的,或许就在于他的状态不是全然不知情不记得,而隐隐约约似是而非知道些什么。
小女儿曾经发生意外,老父亲疑似已经不再记得,但午夜梦回他仿佛看见躺在病床上满脸是伤的女儿;遗忘也并不能消除痛苦。
仓皇离开饭桌,回来时听到女儿女婿争执“他病了”,看见医生和女儿交代(疑似自己病情相关内容),不知道自己有病、忘了自己病了,再到一次次主动被动知晓又遗忘的过程,很折磨人。
二,孤独世界的荒芜感。
电影最后方才残酷揭晓真相,老人眼中一会是自己家一会是女儿家的舒适大公寓,某些时候是真的,某些时候其实根本是他的记忆变成了错觉影响认知,他正待在养老院里、只有一间小小的屋子。
被他认作“不认识的突然冒出来的坏女婿”的人,其实是养老院的医生。
此前一度以女儿面貌短暂出现过、也以护工面孔出现在家中的人,其实是养老院的护士;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想错了、对时空有错误感知。
他不记得每天相见的医生叫什么、护士叫什么,不记得昨天护士陪自己读女儿寄来的明信片,不记得女儿已经去巴黎生活了、起床之后就高声呼喊安妮、以为她就在隔壁。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断续支吾难开口,问护士:我是谁?我叫什么?
他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此后,这位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明明多年里诸事记忆都已经模糊、幼年记忆却似乎越来越清晰。
他说记起了母亲的脸。
于是花甲之年的老人,哭泣如同幼儿,哭喊着让妈妈来接自己。
那份蜷缩在世界尽头的无助感,大概在生命开端和行将结束之时都以类似的面目出现过。
常说老人很多时候和孩子很像,但真在电影中看见忘记了自己半生的老人、嚎啕大哭犹如幼童,冲击感依旧非常强烈。
三,无能为力的困境感。
通常情况下面对问题的常规思路是寻找解决途径、解决问题,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最大的核心似乎就是面对这种无解的困境。
阿尔兹海默症无法被治愈,没有办法;
女儿要去巴黎不能继续照顾父亲,没有办法;
(那段差点掐死的内容是真相还是幻觉,属于开放式内容吧,怎么理解都可以)
老父亲第一天说自己年轻时是踢踏舞者、表演了一段车祸级别的“踢踏舞”;
第二天又说自己年轻时在马戏团工作过。
事实上他是工程师,但他不记得。
他对护工控诉女儿女婿想侵吞他的公寓;
他还出现了坏女婿扇他耳光的幻觉,事实上彼时他正独自抱头哭泣,真正的女婿惊恐万状站在旁边。
医生有无虐待他、女婿有无嫌弃他,每个人都可以对“他在多大程度上夸张加工扭曲了现实和感受”有不同的理解,而相同的结论是无能为力。
倘若打耳光是真的、不是他幻想的,倘若医生坏是真的(所以被他联想为坏女婿),那么应该惩罚这些错误的不端行为;但这都叫治标不治本,终究没人能医治世间的衰老和离别。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没有人能够对抗时间,垂垂老去是所有人共同的宿命;纵使老年依旧健康、也同样要面对体能退化、记忆衰减等问题。
诸多影视剧中都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内容,但大多以晚辈视角、第三方视角去呈现;当突然被代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主观视角之后,崩塌的无助观感很强烈。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是叫人恐惧、悲叹的电影,这种恐惧完全不同于悬疑节奏营造出的暴力惊悚,也不同于恐怖题材冷不丁打出的一闷棍,而是一种茫然无所适从的无助感,一种将要窒息的眼睁睁的恐惧感。
愿岁月温柔,无人被困。
看完这部电影,最让我感慨的是这句台词
如果说人的一生真的创造了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就是记忆。
如果说把人比作树,记忆就像我们的年轮,就像我们的叶子,有的记忆永远不会抹去,但有的记忆会脱落。可真到了有一天,除了那些没有别人知道的记忆,我们失去所有可以掉落的回忆。
我们的人生会多么的寂寞和寒冷。
当一棵树失去叶子时,失去的不仅是颜色,还有温暖。
当一个人缺失记忆的时候,失去的不仅是信息,还遗落了部分的自己。
就像叶子是树的保护衣,人也通过记忆来保护自己。
知道谁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谁是可以爱护的人,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可影片中老人因为缺失了记忆,他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于是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熟悉和陌生。
不,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忘记了熟悉和陌生的区别,他处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而那个世界是他不知道的,于是他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而同时就像没了叶子的树,失去了对季节的回应。
老人依旧在那个家里,却已经无法回应这个家经历的所有。
虽然女儿、看护、医生等等都曾经在他身边,可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去回应他们。
周围的人也对他感到陌生,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棵树失去叶子的样子。
当树只剩下了树干,看似枯萎,其实他还活着,他还想活着,他渴望活着。
老人一次次寻找手表,是在找时间,还是找生命力。
影片中,他除了最后一幕,几乎都是一个人,即便是和别人相处之中,镜头里他依旧是一个人。他的世界只剩下了树干,他没办法破开自己的心,让别人看见它的年轮。他冷他悲伤,都无法准确地表达,甚至无法向正确的人倾诉。
他没办法像从前那样求助,只能独自面对。
而片中安东尼·霍普金斯用精湛的演技向我们表现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最难过的一件事:他们失去了部分的自己,他们的灵魂已经被迫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老人哭着找妈妈的镜头,更是让人垂泪。
因为他的灵魂被迫重新适应一个新的世界,他第一个求助的就是当初带着他去适应新世界的人——妈妈,而他甚至忘记她已经不在很多年。
面对一个重新面对世界的灵魂,一个需要面对失去树叶的树,作为这个灵魂的亲人应该做什么呢?
请做他们的树根吧,用自己的生命力延续他们的生命,如果做不到,请重新认识他们,就像你们是初见一样。
重新去认识这棵树,重新去认识自己最熟悉的亲人,重新去欣赏生命:
生命不在于颜色,不在于果实,不在于形态,在于存在本身。
就像他们重新开始的生命,作为他们的亲人,也去重新寻找自己在他生命里的位置。
就像我后来看完这部电影,再看的这本书《请你迷失在我身旁》。
他在扉页里说的那句:
用新的方式和新的位置去爱他们,在爱他们的同时,你会重新看到生命本身,重新爱自己,重新看待时间。
如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是父亲的角度,《请你迷失在我身边》这本书就是女儿(子女)的角度,或者是女儿(子女)角度一个更好的结局。
作者是岸见一郎,他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还有另外一部很出名的心理著作《被讨厌的勇气》(非常好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根据他自己亲身经历所书写的一本小书,因为他的父亲和《困在时间里的》也患有了阿尔兹海默症。
不同于他以往的心理学著作,我把这本书更加视为一本笔记——岸见一郎照顾自己父亲的过程中所思所想。文笔更加轻松,理论部分也相对少些,描述也更加亲民,完全可以当作一种闲书来读。
我读完后,其实蛮庆幸自己在看完影片后读到这本书。
因为影片的结尾,老人在护工怀里寻求温暖,这对东亚文化成长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心如刀割的结局:至亲向陌生人寻求温暖,他得多么无助。
影片里几乎没有人有错,每个人都没错,人面对自然规律实在太无力了。
可这本小书让我知道,其实老人真的需要的不是时间,不是记忆,而是爱,是温暖。
爱通过正确的方式是能真正传递温暖的。
人只要活着,无论什么形态,最需要的就是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