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礼记在中华古代典籍中是什么地位? 第1页

  

user avatar   san-chong-bu-tong-de-hong-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礼记》不是五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礼经》,其实指的是《仪礼》。

儒家有“三礼”之说,所谓“三礼”就是《仪礼》、《礼记》、《周礼》三部书。

这里面《周礼》又叫《周官书》,在古代虽然被认为是周公为周王朝所制定的制度,但在现代学者看来,却无疑是战国儒生所作,只是对周代制度的一种臆想。

而《仪礼》这本书,则是根正苗红的上古礼经,孔子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教科书教学生,是谓“六经”,但经秦火,典籍丧乱,乐经完全失传,书经(也就是《尚书》)原本有百篇也只剩下伏生所传的二十八篇。

至于礼经也很惨,据说它原本有五十六篇,但秦火之后,只剩下十七篇得以流传后世,汉代人将这十七篇整理之后,冠之以《仪礼》之名进行教授,所以这《仪礼》十七篇才是上古礼经的真正孑遗。汉代所谓“五经”中的礼经,也指的是这本书。

至于《礼记》这本书,最初其实是学习礼经——也就是《仪礼》的辅导资料。西汉时,治礼经名声最盛的有两个人,是叔侄俩,叔叔叫戴德,人称大戴,侄子叫戴圣,人称小戴。叔侄二人虽然在学术上系出同门,但后来的学术脉络却各有不同,后来叔侄二人同列学官,也是一时之盛。

为了更好的教授学生,叔侄二人各自编纂了一套学习辅导资料,当时的学术界,在“礼”这个领域,除了“礼经”(也就是《仪礼》十七篇)之外,还有许多零散的资料留存,这些零散的资料大多是先秦儒生所著,其中很多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于是叔叔戴德在这些零散资料中挑选了八十五篇,编纂成书,起名叫《礼记》,也就是“礼经学习辅导资料”的意思,这部书后来就被叫做《大戴礼记》。侄子戴圣也在其中挑选了四十九篇,编纂成书,也起名叫《礼记》,后世称之为《小戴礼记》。

后来到东汉时,《小戴礼记》因为受到了郑玄的推崇,为其作注,《小戴礼记》因此摆脱了教辅资料的身份,在东汉时被列入经书,直接被称为《礼记》。——东汉时儒家经书已经从五经发展为七经,就是在原来的五经基础上,加上了《礼记》和《周礼》。

至于《大戴礼记》就惨了许多,因为没有混上经书的地位,在后来不断轶散,原本八十五篇,现在只剩下三十九篇了。

现在看来,《礼记》最大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文献。如果没有大小戴叔侄编纂礼记,那些零散的资料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保留到后世的。他也为后世儒学的发展提供了养分,作为宋儒思想基石的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就都是出自《礼记》之中。




  

相关话题

  山西在中国的地位从古代到现在越来越低了吗?如何看待山西的历史和现在,以及今后的发展? 
  明朝的昏君多吗?如果是,这与其制度有关吗? 
  在汉朝以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指南针,为什么汉军出塞还会发生迷路事件呢? 
  李世民的军功是否被夸大? 
  在年号出来之前古人是如何纪年的? 
  同样是志怪小说,《酉阳杂俎》为何不如《聊斋志异》有名?如何评价它们的历史地位? 
  柴宗训是赵匡胤杀的吗? 
  既然中国以前是中央集权,奴化思想,儒家正统文化,那为什么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和百家? 
  为什么辽国能有效的控制蒙古高原,金国却做不到? 
  为什么古代君王不需要孔孟这种人才,而需要管仲、商鞅、苏秦和张仪这类人? 

前一个讨论
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意义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 2025-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