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成都地铁宣传文案:“加过的班不只有苦和累,更有你为拉动成都GDP所做的贡献”? 第1页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生的成功在于不用加班。张华考进了事业单位,李萍在家啃老,阿土去了外企,我在做自由职业者,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不管你月薪5万也好,不管你买房了也好,不管你有老婆孩子热炕头也好,只要你在加班,你就是失败者。


成功不应该由有钱人来定义,不应该由资本家来定义,应该由可以在合法合规工作时间的劳动人民定义。


你加班,说明你仍然被侵犯了合法权益,你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你却没有办法抗衡,你就是失败者。不要拿30年的房贷来和我耀武扬威,那只是负债,那只是让你继续忍受加班不敢反抗的枷锁。


不要拿老婆孩子热炕头来炫耀,也不需要拿单身狗来嘲笑我,我的钱我自己做主,你的钱你自己做得了主吗?你一个工具人嘲笑我当不起工具人,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犯了?


合法权益不被侵害的情况下靠诚实劳动养活自己,这就是人生的成功,别的全都是假大空。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的是够了!

GDP是靠加班提高的么?

提高了GDP能让人少加班么?

成都这两年是怎么了?

曾经一个以平和安逸著称的城市到底吃错了什么药?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买这个城市的房子,考这个城市的公务员,劝软件工程师去这个城市工作,痛骂这个城市发展不如深圳是火锅吃太多麻将搓太多,要学习深圳吃顿隆江猪脚饭就赶快回去工作的精神,然后躺平坐等收获中国成都发展的红利。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阶段

拳击手受到每个动物由衷钦佩。就是在琼斯时代,他干活儿也从来不惜力,现在他更像独自一个干三匹马的活儿了。有些日子,农场的全部农活儿似乎都落在他那强健的肩膀上。从早到晚,只见他不是推就是拉,哪里的活儿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同一只公鸡约定,每天提前把他叫醒,比其他动物早起半小时。在每天正常劳动时间开始之前,他就在最需要的地方义务地干起来了。每当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总是用“我要更努力工作”来回答——这句话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了。

第二阶段

动物们虽然筋疲力尽,却个个感到自豪。他们围着自己的杰作走了一圈又一圈。在他们眼里,风车比第一次建造得更加壮丽。墙壁比最初加厚了一倍,除了使用炸药现在什么也不会把它弄倒了。他们回忆自己为之付出的艰巨劳动,克服的重重困难、挫折;他们又展望未来,想到风车一旦旋转、发电机开动,他们的生活将发生如何巨大变化——当他们想到这一切时,疲劳就消失了。于是他们就绕着风车翻滚跳跃,一次次发出胜利的欢呼。


第三阶段


动物们围着运货的马车大声叫喊:“再见,拳击手!再见啦!”

“傻瓜!傻瓜!”本杰明在这伙动物周围又蹿又跳,一边用他的小蹄子在地上踢打着一边喊:“真是一群傻瓜!你们就没看到马车上写的是什么字吗?”

动物们停止叫喊,出现了暂时的宁静。穆瑞尔开始拼读车身上的字,但是本杰明把她扯到一边,在一片沉寂中他读道:

“‘阿尔弗里德·西蒙兹,威灵顿屠马人兼熬胶工。经销皮革、马肉和骨粉,并供应犬舍。’你们难道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他们要把拳击手拉到屠宰场去啦!”



刚毕业是第一阶段,成都地铁宣传应该是第二阶段,最后35岁的网易阿里员工应该是第三阶段。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着一锹一锹的煤被扬进锅炉,火车跑得越来越快,司机止不住脸上的笑。。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都很独特。

经常出现一些宣传的奇怪行为,和一些奇怪的案例,比如投资锤子,比如洗浴事件,不是偶然的。

这个地方很养人,但很难成就人。

佛系生活,成都很好。

开分部,总部在北上深,也可以。

独立做事业,奋斗,要远离成都。

一个城市的地缘非常重要,地缘往往决定了文化气质和地域民俗。而这些又反过来作用到个人的博弈胜率上。

相比北京和其他一些一线城市。成都物价不高,物产丰富,气温适宜,养生和育人非常好。

但这个地方的人会天然缺乏危机意识,很容易陷入乐观主义和本能趣味,所以组织的熵增速率会高于其他地区。

从历史上看,川人往往出川之后,能够名扬天下甚至混转乾坤。

不出川,默默无名之辈。

而川外的国士,一旦入川,如果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打出去,基本都意味着高光时刻的接近终结。

在成都建都的王朝,没有一个能传到第三代,都是二代即灭国。

这都是地缘的结果。

所以不断地明面鼓励,实际羞辱劳动者,也是一个地缘的必然吧。

本来以为高铁开通会有改变,目前看来,还是要等。

等吧。


user avatar   zhang-miao-p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的不想吐槽成都的资本主义有多糟糕。

1,工资真的非常低,真的可以让你从外地回来建设家乡,然后工资打半折。

我在南京有8k这样子,回来找工作基本都是5.6k,6k还是单休,还有给4的,太夸张了吧,不知道成都拿4k的宝宝们怎么过下去的。好吧,可能都是本地人。

我朋友做设计在北京有2w,回来成都也基本只能找到10k的,真的是打半折。

————————

2,打半折就算了,成都的很多公司都不给缴公积金的。

我去过一家在全国开了几十家连锁店的公司,还算比较大的吧,也不给缴纳公积金,更别说是小公司了,这种公司一抓一大把。

政府也不管,还来宣传加班文化,房价还一个劲的涨,真拿老百姓不当那个撒。

————————

3,不缴纳公积金就算了,入职还没有社保,必须转正才给缴纳,这也不符合规定的。

之前在外地,都是入职缴纳社保,但是公积金可能要转正后才可以缴纳,这可以理解。

————————

4,还有没有入职邮件offer的,那个公司也挺大的,还是政府扶持机构吧,我问可以给我发个offer吗?他说我们从来没有那些东西。好吧。

——————

5,还有转正才签合同的,真的是太奇葩了,随时让你走人随便给你点钱,你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个公司还不小,是个电商公司,100多人呢,也这样。

——————

工资这么低,社保公积金各种福利也不完善,还在那里咋咋呼呼要加班文化,好吧,是我不够优秀。

——————

而且很奇怪的是,我给我成都的朋友吐槽这些,他们都觉得没什么,大家都是这样的,你不要在乎那么多。

可是这不都是你自己的权益吗,所以,我真的不想吐槽成都的资本主义有多糟糕,可能四川人真的性格随和,不争不抢吧,觉得这些都无所谓吧。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user avatar   yun-m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大企业的中层最主要做什么?

  1. KPI KPI KPI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大企业中层的痛点与累点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 下属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代表不好的管理者内心不担心,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会导致缺乏自信的人采取过度防守的动作
  • 此外,不好的管理者在意的,远远不止于对位置的“实”的威胁,更多的是对所谓“影响力”的威胁。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user avatar   kuo-hu-xiao-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从每周工作 35 小时减至 32 小时,冰岛人对四天工作制跃跃欲试,四天工作制在中国是否有可行性? 
  请教知友 我现在户口在内蒙古马上我就要去宜宾工作了 可以把户口迁到成都市吗? 
  2020年成都引入386家各类型首店,位居全国第三,首店经济能带动哪些发展?如何评价成都的经济市场? 
  为什么大多数四川人(即使非本地人),都对成都充满自豪感? 
  周末加班你会冒火吗? 
  如何看待成都四十九学生坠楼事件?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摆脱996,过上朝九晚五的快乐生活,但是按比例扣除原来996时的工资,你愿意吗? 
  如何看待成都桂花巷内桂花树大量被砍,施工单位被罚款 50 万元,多方被追责? 
  如何看待《腾讯互娱员工猝死,同事呼吁公司少加班》? 
  「累丑」为什么能引起共鸣?加班熬夜、高强度劳动真的会改变人的颜值吗?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什么比小说还要荒谬的事情?
下一个讨论
围棋开局点天元的那种恶心下法有解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