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只考虑基本粒子。(注:本文不考虑引力,否则问题不成立)
在当前人们的认识中,确实存在一种只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胶子
还是先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开始说起:
电子、中微子、中子、W、Z玻色子、希格斯粒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夸克参与强相互作用,但是同时也参与电磁和弱相互作用;
而只有胶子只参与强相互作用。胶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方式两种:
需要注意的是,强相互作用存在“禁闭”现象,也就是不存在独立的夸克和胶子,在实验中能直接探测到的只能是由夸克和胶子构成的粒子,比如质子和中子。
所以我们并不能在实验中直接找到并观察胶子。实际上,胶子是由丁肇中领导的小组通过观察喷柱(jet)现象而发现的:
1978年11月,丁肇中小组在汉堡马克-捷实验中,利用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加速器使正负电子加速对撞,寻找新的粒子。1979年9月3日,《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了丁肇中小组发现胶子的文章。这一实验结果得到了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那么什么是喷柱呢?
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时,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湮灭,变成光子,光子再生成一对正反夸克,但是由于禁闭,最终夸克并不会直接被探测到,而是会发生强子化,变成一堆强子沿着最初夸克的方向喷射出来,在实验中就能看到有两个相反的反向上出现了一群粒子:
但是这个过程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末态的夸克能量比较大, 在自己发生强子化之前,释放出了一个胶子,这个胶子最终也会强子化,变成一堆强子喷射出去,最终实验上看到的就是三个喷柱:
上图[1]就是实验中看到的末态粒子,能够清楚地看到喷柱,也就是几个运动方向很近的粒子。
由于胶子存在自相互作用,因此一坨胶子也可以抱团形成胶球(gluon ball)。但是胶球一直是理论中假设的粒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实验所证实。
实验中探测胶球的办法和其它粒子一样,就是通过粒子对撞,比如质子质子对撞或者正负电子对撞,来产生。当然,这种粒子会瞬间衰变,最终不会直接达到探测器,最终进入探测器的都是一些不容易衰变的粒子。通过收集这些粒子末态的能动量,根据能动量守恒等,就有可能找到中间产生的粒子,这个就跟其它强子的探测方式一样了。
当然,目前实验中已经发现了一些还没有被确定的态,有人认为其中就有可能是胶球,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