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主要考虑4个方面:借款用途,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抵押物。
一是借款用途。
这是借款合法不合法、合规不合规的问题,如果借款用途虚假,不仅很可能导致还款能力不实,到期还本付息不可靠,甚至还会受到监管的处罚,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点儿也不忽悠。
比如,借款人明明说是借款用于住房装修,拿自己的房产抵押,银行信贷人员认为有优质抵押物,客户跑不了,不可能不还贷款,于是,调查、审查、审批做得有其随意,最后房子押过来,贷款放出去。没想到,贷款发放之后,客户拿这笔钱去炒股,去买理财,去买房,根本就没有装修,后来被监管检查发现,一记重拳,罚单下来,银行一大批人哭晕在不同的角落里,自我反思。
这还是好的,如果哪个客户不长眼,拿着贷款去走私,去贩卖假货,去贩毒品,那可要了命哟。请问行长,请问客户经理,你该当何罪?
合法合规的借款用途,个人贷款用于生产经营(补充流动资金、购买用于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交电费、交房租、发工资等等),用于消费(住房装修、购买汽车、留学、看病、结婚、旅游),买房那是个专门的信贷产品,住房按揭贷款,贷款受托支付,贷到款不会给借款人,除非借款人跟开发商是表亲。
如果你是借款人呢,建议还是不要虚构借款用途,实话实说只会对自己有利。银行里傻子不多,尤其是信贷人员里,都是跟各跟神仙打过交道的。
二是还款能力。
就是指客户未来有没有钱归还贷款。评估方式是看借款人当前的职业,从事的行业,现金流情况,可变现资产情况(存款、理财、债券、基金等)。不仅要看调查当时的时点数,还要看此前一段时间的期间数,看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情况,预测未来的贷款期间,能不能按时足额还本付息。
具体地说,就是看借款人的银行流水,有的还要工作证明。专业的信贷人员不是看流水够多就会同意放款,而是分析流水与工作性质是否匹配,流水与借款人家庭条件是不是匹配,流水有没能人为操纵的痕迹。
按说,住房抵押贷款,打折后抵押,借款人不会马虎,不敢轻易逾期。可是,万事都有个不确定,运气不好时,拦都拦不住,银行要保障自己的债权安全,他会留下一定的空间,不会让借款人把全部的收入都用来每月归还贷款,还要留下生活支出费用,留下归还其他债务、其他费用的资金。
作为借款人,看菜吃饭,有多大能耐贷多少款,千万不要过度授信,不要拿了首付贷再去申请房贷,合理规划自己的资金,别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了,到头来还落得个贷款欺诈的罪名就不划算了。
三是还款意愿。
同学说了,不就是审查信用报告,没有连三累六吗?要是这样说,那就太外行了。还款意愿远不止是征信报告没有连三累六,也不是“四不”(不黑不白不多不乱)征信,那只是对个人征信的最低要求,满足了这个要求,距离贷款审批通过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款意愿到底看什么?通过以往的数据和信息来评估借款人未来愿不愿意按时还款,未来,不确定呀!废话,银行说了,我要是预测大师,我要是能掐会算,还要啥风险官,还要啥信贷流程?不会掐不会算,只能通过以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预测评估,判断个大概。比如,借款人一年内发生多次逾期,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非恶意逾期,信你算我输。还有,个人征信报告显示,借款人频繁使用网贷小贷,信用卡时常被刷爆,却还要说有的是钱,还款没问题,我要是信你,还算我输。
当然,判断还款意愿还有很多多渠道,包括百度负面信息,涉诉信息,欠税信息,欠供应商货款信息等等。
四是抵押物。
就是用于抵押贷款的住房。这有啥问题吗?能办理抵押登记,银行能拿到他项权证,妥妥地,放款没问题。
有问题。在很多场景下,抵押物只是个心理安慰,毕竟是第二还款来源,不能立即变现,如果出个小意外呢,银行的贷款本息拿啥还?什么小意外?
多了,比如,被其他债主子申请法院查封了,被租客长期租赁不腾房子,登记了居住权(划重点,居住权是《民法典》新设立的用益物权,与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租赁权大不相同),处置变现是那是天大的障碍。这就给信贷调查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不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后管理,不关心房屋的状态,不关心房屋里住的什么人,不关心房价变化,最后可能死得很惨。
银行在对抵押物的选择时,标准是价值稳定、容易变现(座落地、面积、结构、朝向、楼层、建成年限等问题都影响变现)。价值高当然好,如果价值不稳定,三天两头波动,信贷人员天天睡不踏实。容易变现,意味着贷款到期还不了,很快拍卖,立杆见影,真金白银到手,至于房主亏了多少钱,那不是银行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