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考虑民族,清圣祖康熙和明成祖朱棣谁更厉害些? 第1页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棣厉害太多了。朱棣作为战神的成色,是直追卫青霍去病的。

玄烨区区二流战场指挥官,也配和超一流战神比?他打仗是真的难看。

但区别在于玄烨把后勤点满了。硬是靠后勤补给维持住了大军到数千里外长期作战,硬把敌人耗垮了。能把地方占住了。

朱棣出兵进攻了,朱棣大胜,朱棣消灭了无数蒙古头目,朱棣补给用完撤兵回北京了,又有另一群游牧民自称蒙古大汗了。这个问题卫霍也解决不了啊。

阿鲁台太师连同他拥立的蒙古大汗本雅失里被第一次北伐打垮。瓦剌首领马哈木拥立蒙古大汗答里巴,被第二次北伐打垮。然而而接下来三四五次都是蒙古避而不战,耗到明军补给耗尽只能收摊。

但后勤学点满,恰恰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避而不战,那我就占住不走了。后勤学碾压这套发扬光大以后,啃喜马拉雅山的雪、饮巴尔喀什湖的水,打仗其实一般般,可版图是真的占住扩大了。

你没法把手脚和肠胃比较谁更厉害不是吗?


user avatar   ti-yu-lao-sh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说大清第七想碰瓷朱棣?

老实说以能力论康麻子属于那种很平庸的,仅仅比宋仁宗这类强一点。只不过康熙处于一个重要的时期——到康熙朝才彻底平定前明残余势力,出于政治上考量,康熙才被塑造为圣君。

康熙和他爹执政一个风格(比如顺治在外东北搞了一波迁移土著,让沙俄的斯捷潘诺夫探险队发现黑龙江沿岸的达斡尔人聚落莫名其妙消失,耕地被焚毁,大吃一惊。后来康熙就搞出一波规模更大的迁界禁海),能力却不如他爹。被三藩毒打之后才算略有长进。

——相比起康熙,至少顺治对于多尔衮余党的处理手腕比起康熙对鳌拜的处理老练得多。顺治末期在经济问题上通过奏销案让江南士绅出血,略微降低了贫民负担避免经济崩溃。让康麻子早期得到一个尚可的税收局面,江南至少能收上税嘛。

而负责奏销案的朱国治,虽然是个大汉奸,但是对于爱新觉罗家来说却是天大的忠臣了,最后还为大清死了节被吴三桂祭了旗,因此被三无魔幻历史搞笑剧《康熙王朝》吹捧上天。顺治留这么一个干才给儿子,也确实是有识人之明的。

可以说奴黄顺康雍乾嘉七帝里面,康熙能力最差,也就比大清王朝剩下五个——道咸同光宣强一些。嘉庆能搞定白莲教和东南海防危机加上天理教之乱,能力就不是逼反三藩而险些翻车,搞一个台湾都要迁界禁海大动干戈的康熙能比的。你要是把康麻子丢到嘉庆那个位置,就他那个躁动劲儿估计得和崇祯帝一样吊死在老歪脖子树上。

ps:很多人觉得迁界禁海没问题估计是因为现在的台湾确实不好搞。关键是,打现在的台湾相当于打美国……清朝打台湾打出美国的感觉就离谱。要知道,明郑时期的台湾就十几万人口。

最后,要评价康熙,姚念慈先生的《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不可不读。我这个回答,就是基于姚先生这本书而发出的读后观感:为什么会有人称康熙为「千古一帝」?

康熙开疆主要成果是——拿下外蒙和西藏。原因是新疆省长准部不自量力摁着外蒙西藏猛打逼得这两家加盟了大清。

没有准部作妖,大清到1800年都不会有外蒙新疆。西藏不好说,虽然明朝末期崇祯年间被和硕特汗国夺走了西藏,但是西藏经过元明两朝的经营,经济已经高度依赖内地,没有准噶尔搞事,清朝也是很有可能通过政治手段有征无战把西藏纳入版图的(或者在驱廓保藏时正式纳入),但外蒙、新疆就实在要感谢准噶尔作死,西藏也至少是被准部的盲动极大提前了纳入的时间。

康熙驱准保藏第一次出动6000,全灭,第二次出动一万,准噶尔打不起了跑路。我寻思这点人大明派不出么?就准噶尔这国力水平,不知道为什么对作妖这么积极。六十年如一日,最后是把自己搞自爆了。

有个能力还不如康麻子一半成就却大好几倍的大妈,叫维多利亚。维多利亚的生平充分说明了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到了,猪也能飞上天。

这位大姐名气很大,可是和伊丽莎白、叶卡捷琳娜二世根本不是一回事。一辈子主要生孩子,号称垂拱治天下。真相却是在位期间彻底丢了王权,王室沦为摆设。要知道汉诺威王朝前几代为了压制议会,可是代代挂帅的,真有能力谁愿意当摆设啊?

过年了懒,就说这么多吧。有什么疑问欢迎问我,相关的文章我记得也写过20篇左右了,涉及到了贴链接就行。

本人对于朱棣的评价,详见这个回答:明成祖朱棣是“千古一帝”吗


靖难造成的内耗经常成为知乎史圈反思明朝灭亡的甩锅对象,直接导致了朱棣被冷落,与其相关的问题往往即缺热度更少讨论一一网络史圈既然带有“网络”二字,自然会有网红,比起其父朱元璋这样的“大网红”,朱棣的流量连个零头都没有。科普朱棣时代对中国意义和贡献,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棣近些年来在网络上颇有争议,贬者认为永乐盛世有很大水分,朱棣五征漠北更是徒劳无功。然而他们的眼界似乎太窄了些,把目光都放在五征漠北、七下西洋、永乐大典上头,仿佛朱棣就没干过别的事情了。


就好像贬低汉武帝的人认为汉武帝一辈子就是打个匈奴,没能灭掉匈奴还搞得【户口减半,国内空】(实际人口损失在400万左右)。他们不知道,汉武帝还平定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浙南、福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新疆、河湟,还有现在已经丢掉的越南和朝鲜半岛。 可以说,汉武帝打出了汉人在今后2000年里的生存空间。


朱棣的民政肯定是有水分的,在位期间虽然也有蠲免赈济,但是“赋入盈羡”的基础是对于屯田军户的剥削,加上大工程搞得多,百姓负担不会太轻,永乐后期爆发唐赛儿起义就是明证。 但是如果能为后世华夏争数百年之国运,那么暂时透支一些国力也是值得的(当然透支到杨广那样把国家玩完蛋的不在此列),何况,朱棣民政还是在康熙、忽必烈之流之上。


那么朱棣又做了什么呢?


答:进一步开辟汉人生存空间的同时,奠定了今后600年的外交框架,甚至可以延伸到当下的“一带一路”,以及更远的未来。


1.开拓运河


很多人只知道,隋运河淤塞之后,新的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修,对此顶礼膜拜。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元代大运河的运输量如何。 有说法认为,元代大运河每年能够供应给京师的漕米仅10万石,出处不可考,但从元代以海运代替漕运来看,运河确实不怎么好用。


海运用着舒服一些,但是漂没很严重,【海运,始於元至元中。伯颜用朱清、张瑄运粮输京师,仅四万馀石。其后日增,至三百万馀石。初,海道万三千馀里,最险恶,既而开生道,稍径直。后殷明略又开新道,尤便。然皆出大洋,风利,自浙西抵京不过旬日,而漂失甚多】。


元吹喜欢胡扯说明代坚持漕运是因为沿运河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反过来,运河如果能在运输物资的同时,帮助灌溉,带动沿线经济,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至于什么运河让沿岸老百姓破产,那么要问杨广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龙舟巡幸,又多次出动上百万人次征讨高句丽。


顺带一提,清代曹寅任江宁织造、管两淮盐务,家产丰盈,就因为运河带动周边经济。不过后来康熙大帝六次南巡,又强调不要扰民(虽然扰民不可能小),所以很多钱不得不由曹寅顶缸,曹家到雍正时代因为还不清顶缸的欠款被抄家,也就破落了。


总之呢,永乐九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此后明代运河最高漕运量高达400万石,运河也成为了沟通南北的大动脉,极大地带动了沿边经济的发展。


2.贵州设省


朱棣的另一项重大贡献,乃是贵州设省。


汉唐以来,贵州群山便被大大小小的土司头人占据,元朝对贵州的控制,不过羁縻而已。安田宋杨四大土司瓜分了贵州大地,宛然裂土封王。


元成宗时代,试图开疆拓土,曾经在张弘范麾下效力的“金头将军”刘深(此人号称极为骁勇,张弘范的战功一半是此人之力),受皇命征讨泰国境内的“八百媳妇国”。


然而刘深路过贵州西部,因征粮激起土著反抗,水东土司宋隆济、水西女土司奢节(已故的安氏土司家主安里之妻)相继起兵,刘深迎战之下【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失地千余里】。


虽然元成宗增兵换将,但战局仍然缺乏起色,甚至连贵州城(顺元城)都被攻陷摧毁,征行万户张宏纲、贵州知州张怀德皆战死。


战争进行了两年之后,水东宋氏发生了分裂,元军才艰难地将奢节、宋隆济捕杀。 水西、水东两土司并未被废除,其削减的土地很一部分被交给了播州杨氏,导致了播州杨家势力的壮大。元政府只是重建了贵州城,选址在今天的贵阳。也就是说,元对贵州的实际控制,仍不过贵阳孤城


到了永乐朝,朱棣借思州田氏内乱之机,果断介入,遣贵州都指挥使顾成率军讨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思州田氏毁灭性打击,令其一蹶不振,一举夺取了贵州东部铜仁一带的两州八府之地。


随后,朱棣又胁迫水东宋氏交出了大片膏腴之地,扩大了贵阳的管辖范围,从此在贵州设省,不断移民,贵州汉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力和文化也快速发展。


3.析分麓川


永乐帝对于云南同样重视,延续了洪武朝大力经营云南的国策。 1388年定边之战后,麓川王国虽然损失了一些土地,影响力大跌(详见拙文《定边之战》),但实力仍然雄厚。

思伦发之子思行法在位期间,朱棣继续削弱麓川,册封泰族头人,分割出木邦(今缅甸掸邦北)、孟养(今缅甸克钦邦)、孟定(今临沧耿马)、大侯(今临沧云县)、南甸(今德宏梁河)五土州府和潞江(今保山潞江坝)、湾甸(今保山昌宁)、孟连(今临沧孟连)、者乐甸(今普洱镇沅)五长官司,使麓川辖地仅剩勐卯、陇川等地,强大的麓川王国一蹶不振,从此云南大地,始为中国之有。


4.扫清倭氛


在东面,朱棣则解决了从忽必烈时代开始,延续百年的倭寇之祸。


忽必烈东讨日本,不但损兵折将,丧师辱国,而且导致了财政困窘的镰仓幕府经济崩溃,大量生活不下去的武士下海为寇,整整折腾了元朝百年,元王朝无力剿灭,使得元代沿海军民痛不欲生。


朱元璋时代诸事纷纭,精力有限,虽然与日本有过往来,但并未能彻底解决倭寇问题。


到了朱棣时代,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文武两开花,一方面令名将刘荣镇守辽东,在 望海埚 大破倭人,剑光寒贼胆,另一方面与日本开勘合贸易,室町大将军足利义满以日本国王身份,向大明称臣纳贡,约束倭寇。于是百年倭氛,一朝廓清,大明声威,远播东国,下次倭寇大规模侵袭,已经是明朝后期嘉靖朝之事了。


5.开辟丝路


2018年春晚,在世界人民面前公开展示的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丝路山水地图》是明代中后期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现以实物证明了在西方地图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对世界地理,特别是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已有清晰的认识。 明代与中亚、西亚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再次开拓,正是从朱棣派陈诚五使西域开始的。


陈诚,江西省吉水县人,一生曾五次远使西域。这五次出使西域,除赴撒里畏兀儿重建安定卫,安抚葱岭以东天山南北旧疆诸地外,其主要使命是与帖木儿帝国的友好往来。第二次归来,陈诚向永乐帝呈上一份报告《西域行程记》,即作于他出使哈烈的途中,这是他的旅行日记。书中详细记载了他自肃州出发一直到哈烈的具体行程以及沿途的气候、地理、风俗民情,是明代初期关于中亚形势最重要的资料。


《西域行程记》的发现,对研究明代的中西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行程记看,陈诚一行自酒泉北门外西行,渡过北大河,途径嘉峪关,沿着古丝绸之路出玉门关至哈密,然后赴西域,终点哈烈城,即告此次出使顺利完成。 明代经略丝路,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商业发展,扩大国家影响力,更是为了实现汉人未竟的梦想。


汉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被安息(帕提亚人)阻挡,功败垂成。而唐王朝也未能和拜占庭帝国建立正式外交联系。永乐朝之后,明王朝继续开拓丝路,终于和对东方自称鲁密(即罗马)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了官方联络。


明代中国与土耳其的交住,可以从《明史》(卷三三二)记载中得以证明:


【鲁迷,去中国绝远。嘉靖三年,遣使贡狮子、西牛。……五年冬,复以二物来贡。即颁赠,其使臣言,长途跋涉,费至二万二千余金,请加赐。……二十二年,偕天方诸国贡马及方物。明年,还至甘卅。会迤北贼入寇,总兵官杨信令贡使九十余人往御,死者九人。帝闻,褫信职,命有司棺敛,归其丧。二十七年、三十年入贡。其贡有珊瑚、琥珀、金刚钻、花瓷器、锁服、撒哈刺帐、羚羊角、西狗皮、猞列孙皮、铁角皮之属。】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明朝的时候,土耳其人常来中国访问。特别是在嘉靖年间,土耳其五次派使团来华访问,其中一次使团的成员达90余人。对于这些土耳其的使团,中国皇帝极为重视,下旨热情相待,甚至在回程途中所遇到的问题,都要亲自过问,妥善处理。这表明在当时中土友好交往是朝廷中的头等大事。


大明王朝西拓丝路的终点一直到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圆了古人与欧洲世界级帝国东西互尊的梦想,大明雄风,远追汉唐,岂不令人血脉贲张乎? 而丝路的开辟,也成为技术、资源和信息的重要输入渠道。清王朝虽然拥有新疆,但是对中亚、西亚的影响力远不及明朝,也就比明朝闭塞许多。


6.开设奴儿干都司


永乐九年(1411),明成祖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治所在特林,今俄罗斯境内。


元朝也曾经在这里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原因很搞笑,企图通过鞑靼海峡(今称鄂霍茨克海峡),抄袭日本的北海道及东北地区。后来忽必烈死了,元朝内政乱七八糟,没人再提继续打日本的事情,征东元帅府也就没人管理了。


当时明王朝接收的辽东辽西之地,残破无比,经过明一朝经营,也不过达到300万左右人口。(详见本人另一个回答《明朝后期东北也是中国领土,可为什么有人说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增加了?》)。终明一朝,当然是无力把北面的松嫩平原进行移民,同化当地的女真人,更不必说开发外东北。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设努尔干都司是地图开疆,这正说明了朱棣超越时代的国际化视野。松嫩、黑龙江以外之地,纵然大明不能消化,亦将留给后世,不容他国染指! 朱棣一再强调黑龙江流域是“锁钥之地”,亦失哈曾奉命九上北海。在此期间,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厂,有著名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为证。 亦失哈在永乐时代建立了永宁寺及永宁寺碑,宣德朝再往奴儿干时发现被土人所毁,马上重建,并劝谕土人以祸福,此后该碑存留至今,成为中国曾经拥有外东北的重要标志。



而清吹号称东北是清朝的嫁妆,但清朝在外东北却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标志物。 按照正常的发展,汉人应该在明朝之后的王朝涌入整个东北地区,将其彻底汉化。满清却因为本身民族原因导致的自闭,使得东北人口稀少,适合耕种的外东北终于沦陷于沙俄之手,此清廷所以大有罪于中国,大辜负于前朝也。


7.经略西藏


明代以茶马古道控制西藏,而其重要节点,也在于永乐时代。

永乐五年,朝廷特谕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刺思巴监藏巴里藏卜会同护教王、赞善王等藏族首领,主持复置驿站事宜,以通使者。同时还派遣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等人赴西藏"设立站赤,抚安军民"。

永乐十二年,明朝又遣中官杨三保持谕阐化王及甘、青、川等地藏区大小首领,"令所辖地方,驿站有未复旧者,悉如旧设置,以通使命"。内地与西藏地方的交通驿站经过这样多次的修复与增设,"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元虞盗贼矣"!

――《元、明、清时期的西藏地方》

后来清代福康安入藏,使用的就是永乐时期修建的道路和驿站系统。


8.经略泰国


泰国北部的泰兰纳王国,元代称为八百媳妇国,与泰国南部一直风俗迥异。

元朝曾经多次试图征服八百媳妇国,1292年秋,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命不敦忙兀鲁迷失征伐“八百媳妇国”,此役中,元军平定了车里(勐泐),却误以为车里就是八百媳妇国而凯旋,使兰纳免于被元军蹂躏的命运;元成宗朝大军走到路上就因为征粮激起水东水西之乱;元仁宗朝,八百媳妇国又犯边,元仁宗下令大军征讨,但很快放弃,云南王则似乎与八百媳妇国有所交锋,而且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元泰定帝即位后的1325年,以厚利进行招诱,先是以勐泐王国设置车里军民总管府,兰纳也进贡并请置官守,元廷乃于1331年设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此时元朝已经极为虚弱,麓川王国肆虐西南,兰纳的归附,不过是贪图财物,并未去除王号,与西夏称臣于北宋毫无差别。


【永乐二年设军民宣慰使司二,以土官刀招你为八百者乃宣慰使,其弟刀招散为八百大甸宣慰使】朱棣继位后,马上利用兰纳王国内部的矛盾,试图拆分兰纳王国。


【是岁,遣内官杨瑄赍敕谕孟定、孟养等部,道经八百大甸,为土官刀招散所阻,弗克进……西平侯沐晟奏:"奉命率师及车里诸宣慰兵至八百境内,破其猛利石厓及者答二寨,又至整线寨。木邦兵破其江下等十余寨。八百恐,遣人诣军门伏罪。"】


而面对兰纳王国的不安分,朱棣坚决地进行讨伐,将其打败。相对于元朝对兰纳王国没有取得任何军事胜利,朱棣的经略是让人扬眉吐气的。有明一朝,华人向东南亚的移民规模大大超过了宋、元,这里既有时代发展的因素,也有明朝对东南亚一连串军事胜利所建立的威慑力的影响。


(PS:后来兰纳王国对明朝极为恭顺,直到被缅甸东吁王朝吞并,后来又相继被泰国南部的阿瑜陀耶王朝、缅甸东吁王朝(阿那毕隆中兴后)、缅甸贡榜王朝、泰国南部吞武里王朝、泰国南部曼谷王朝所统治,最终在19世纪被曼谷王朝彻底吞并。


朱棣的继承者们以及清朝的君主们没有利用东南亚的多次变局,将兰纳纳入版图,实在极为遗憾,但却不能否认朱棣经略八百大甸的意义。


元王朝对于东南亚经略非常重视,一度对勐泐王国(今西双版纳)有较强的控制,但实力不济,被麓川王国打得屡战屡败之后,在元后期也退出了勐泐王国,只维持名义上的控制;明继承元朝对东南亚经略重视的同时,实力强于元朝, 明缅战争 时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但仍然击败了入侵西双版纳的缅甸军,维持了对勐泐王国的控制并强化,勐泐王国也在随后实际成为中国的土司,终于成为我国实际的一部分;而清王朝则没有延续明朝不断将边疆东南亚独立王国吞并消化为版图的政策,所以就在西双版纳以南,心向中国,而且多次在缅甸和泰国争夺中易主的兰纳王国最终成为了泰国一部分)

其余朱棣下西洋、开安南、征蒙古、修大典的功绩,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已经讨论得够多了;平安南本是大功,可惜后面丢失了,亦没法多论。


这里只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很多人认为下西洋是赔本生意,但实际上下西洋是盈利的,详见本人另一个回答《关于明朝海禁,明朝中央政府坚持这一政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主导力量究竟是皇权,还是士大夫阶层。?》;


二是有人喜欢过度贬低朱棣对蒙古的战绩,如百度贴吧ryan_knight_12吧的知名人士可御可箩朴草娥,就认为朱棣的军事能力仅仅与五代时的后唐末帝李从珂相当,这点可以详见拙文《重骑兵横冲塞北——忽兰忽失温之战》,朱棣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在整个永乐,蒙古势力都被压制得比较好;


三是有些明黑问为什么永乐大典只有两部,导致最后散失了,为什么不流传到民间。但实际上四库全书也才修了7部,后来被毁佚了3部,可见这么大的丛书不是那么好传播的。


要做个总论的话,永乐帝做的那些看起来是撒币的事情,无不创造出穿越时空的国际影响力,影响着600年后的我们。人民可以不记得康熙,不记得乾隆,不记得黄台吉,但绝不能不记得在汉武帝和明永乐帝的时代,这个民族所走过的轨迹。


user avatar   gu-dong-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永乐皇帝主要功绩:五征漠北,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收复安南,开设奴儿干都司及贵州布政司等,通过创立内阁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过失:其设立的东厂为宦官干政开了头,削藩不彻底导致后来的汉王叛乱,军事上裁撤北方卫所,东胜、大宁诸卫内迁也为成化、弘治年间,鞑靼长期驻扎河套、大宁打下基础。

康熙皇帝主要功绩: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打败沙俄,创立多伦会盟加强对蒙古的管辖,不收丁税,即所谓“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为其子雍正帝的摊丁入亩开了头。

主要过失:兴文字狱,晚年懒政,施行海禁

个人评价:永乐皇帝文治武功上都比康熙强,但有一点不如康熙那就是不懂笼络人心,导致其死后明朝在南北都吃了亏。总的来说康熙死了清朝对于领土处于攻势,雍正收青海,乾隆收新疆。而永乐帝死后明宣德帝失安南,正统帝废奴儿干都司,成了守势。不过话也可以这么说,永乐帝比康熙厉害,但宣德皇帝不如雍正帝,明英宗代宗也不如乾隆帝。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康熙厉害点。

打仗肯定是朱棣厉害,但是当皇帝不需要你打仗厉害。

康熙对于内部整合还有整体组织架构建设的能力是超过朱棣的。

顺便他生儿子的能力也远超朱棣,培养后代的能力也远超朱棣。


user avatar   zhen-dan-yun-long-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麻一个差点被吴老汉奸干爆狗头,打个葛二蛋这种三万壮丁都不一定拉得出来的鶸都差点阴沟翻车的玩意是哪来的资格碰瓷在漠北追着瓦剌屁股打的朱老四的?事实上朱老四还是在南北同时各开了一条二十万人级别的境外战线,同时还在搞迁都工程、运河工程跟下西洋,结果除了山东短暂地出现了个规模一般般的唐赛儿起义之外,国内整体仍然保持大定,民生经济甚至还是稳步上升趋势;你麻有这十分之一的操作水平么?

当然,某些清国奴生活的世界线里葛二蛋那是太阳系第一雄国,仅次于猎户座悬臂第一强国沙俄。不过我认为题主应该是在问我们条世界线的历史,所以就没必要考虑异世界的历史了。


user avatar   yong-le-da-di-ming-cheng-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我ID,你们看到这个答案之前会理所应当的认为我有偏向,不过我也不做辩解。我只管按我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

康熙有一点是远胜明成祖永乐大帝的,那就是康熙的身体健康程度,以及康熙的后代的身体健康程度,寿命

对于帝王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指标,意义不小

由于二人所处年代已经有二百年以上的距离,科技树,对前朝的管理经验的吸收已经有了客观差距,这一点是不容易做出比较的

但在军事才能上,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康熙肯定没有资格和明成祖相提并论

朱棣在火器部队的纯编制组建上,有开山祖师的贡献,对于使用纯编火器部队,与混编再搭配步骑兵的战术钻研上,有很大的超前性,极高的前瞻,钻研的很深

而其亲自指挥过的大中小型战役,运动战,阵地战,大纵深迂回能力放眼中国历史都属罕见。经常性率领万人队级别的铁骑,对敌方侧翼纵深实施坚决迂回背击

康熙的平三藩之乱,噶尔丹,以及和大策凌敦多布的西藏争夺战,收台湾,在战争规模,战术难度上,都是很普通,规模很小的战事。

尤其平三藩之乱,平噶尔丹时,康熙早期的调度能力,统筹能力偏弱,与朱棣年轻时率明军深入东蒙腹地降伏乃尔不花,索林帖木儿等人时的表现差得远。

康熙统筹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平三藩之乱,其次是第一,第二次征讨噶尔丹。

最强对手为吴三桂,其次是噶尔丹,第三是大策零敦多布

朱棣经手最大规模战役为靖难大战,其次为北伐鞑靼本部,第三大战役为南征交趾,第四大战役才轮到和瓦拉联盟之战

最强对手为 明朝中央军将领群,郭英,瞿能,耿炳文,俞通渊,平安,杨文,盛庸等人。

其次为阿鲁台,本雅士利,马哈木等瓦拉三巨头

广为人知的李景隆仅仅只指挥了半年而已

此外还有进攻交趾,进攻老挝,进攻清迈王国,锡兰山王国,苏门答腊王国等战事

虽然永乐朝持续时间比康熙朝短得多,但战事规模却大得多,次数更多

吴三桂的兵力,在朱棣靖难大战的对手中,也只不过和辽东总兵杨文基本相当,杨文此人因评定西南洞蛮用兵神速有效,又镇压沿海海盗倭寇有功,被朱元璋任命为明朝第一任辽东军头。

在三面环敌,情势复杂的辽东,杨文经略非常成功,颇有功勋,他历经西南山区作战,东部沿海两栖作战,辽东地区塞外作战,竟是无一不精

然而与朱棣交战的下场是屡战屡败,靖难第四年被朱棣伏兵所生擒。

不知吴三桂的本事与杨文相比如何?

朱元璋实际上给朱允炆是留下了一批精兵猛将的,网上人云亦云,说什么老朱杀光了开国猛将。

如杨文这种就不说了,郭英更不是等闲之辈,俞通渊是明朝开国骑兵名将代表之一,瞿能是平月鲁帖木儿的主力和第一功臣

吴三桂及其手下兵将,与这帮人比,并无任何优势可言,兵力也远不如朱允炆,后勤和大义名分更被吊打

而康熙一直以来,调度大型军事行动的能力就显得一般,如果说吴三桂时代康熙年纪尚轻,经验不足的话

那么噶尔丹和康熙的乌兰布统之战,再次暴露康熙的军事统筹调度能力疲弱的问题

但是噶尔丹的士兵+家属总规模也只有四万余口,外喀尔喀,以及东蒙各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人口都与康熙在同一战线

支援噶尔丹的库伦只有七个小的

而准噶尔汗国不仅没有增援噶尔丹一兵一卒,还吞了噶尔丹五千精兵和老巢

青准之间真正发生直接冲突时,已经进入康熙晚年,结果康熙又再次在前期调度上出了问题,首批入藏清军只有三千余人,被大策零敦多布以微弱兵力优势全歼,主将被准军拖在马尾羞辱

之后康熙才奋起组织,调集万六精兵陆续进藏

大策零眼见不敌,放弃藏地,但他从始至终也只有不到六千战士

而朱棣时代的藏地,帕木竹巴政权至少动员实力可以达到3万以上战兵,为了压制帕竹政权一统藏地的可能,朱棣也没少下功夫

出兵拉萨胁迫帕木竹巴政权放弃萨迦大殿事件堪称经典,三教王五法王的设置可以与康熙妥善安置外喀尔喀部众相媲美

最被神话的噶尔丹其人的兵马与人口,远不如阿鲁台强大,才能也比不上阿鲁台和马哈木这两个枭雄

草原后来安定与否,怎能忽视两人所处年代已经有巨大的差异而直接对比呢?

朱棣首次北征时,阿鲁台+本雅士利控制的鞑靼本部军民合计人口至少四十万+,这还是去掉了兀良哈人的情况下

其中可以作为战丁的男性丁口在8万+以上

而朱棣的北伐真实兵力为11万+,与康熙添油式乌兰布统之战的总集结兵力差不多

而噶尔丹的兵力只有2万+,总人口4万+

我就纳闷了,这俩的北伐有什么可比性吗

还没有计算兀良哈在右翼地区对朱棣后勤路线的真实威胁,兀良哈的男性可战丁口都比噶尔丹多了

且鞑靼本部当时的战略纵深极其广大,我记得知乎众鄙视明朝领土版图,夸赞我大元疆域辽阔时,总是不忘记说大元,北元对西伯利亚的辽阔纵深的宗主权

但是黑朱棣北伐时,这事儿就给忘了?

而噶尔丹的丁口,战略纵深,只不过是鞑靼本部的零头

这还没说康熙时代,华北和内蒙地区处于朝廷控制下的汉蒙丁口规模远远超过朱棣时代

朱棣时代的明朝还是个辽东河西各自只有十几二十万汉族人口的双臂残疾人

康熙和噶尔丹的对比,拿来对比朱棣连续击败鞑靼本部,瓦拉联盟和兀良哈三部的成就,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康熙要有朱棣的军事实力和调度能力,就可以直插伊犁河谷决战准部了

朱棣首次北伐,历经三战,兵锋抵达额嫩河源头,北越额尔古纳河而还,靖难第四年奔袭南京,历经六次变相,不攻城,不掠地,在重兵环绕中,运动歼敌。

这是康熙想都不敢想的组织度

至于永乐时代在大海,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地区的军事行动,例如攻打清迈王国之类的就不细说了

认为康熙对北边用兵成就超过朱棣,好比说志愿军朝鲜打败美军毫不稀奇,加拿大火烧白宫,武功之高,志愿军只能提鞋???


user avatar   fu-ci-zi-xiao-kang-xi-d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迁界禁海就足够显示他的昏庸程度了,他怎么和明成祖相比,清棍们能不能要点脸啊


关于他的评价我直接转发我刚刚的一个回答吧



别说考虑民族了,不考虑民族他拿什么碰瓷明成祖?

哎哟,不会觉得能打个三万人部落就当神迹来吹吧,还是遍地灾荒值得感谢啊

明成祖作为明朝早期的卓越君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佼佼者,康熙,能有一个中等评价都是看得起他,说真的他的能力,能把王朝治理的腐败无能也是没谁了,感谢雍正补锅吧

还吹,差不多的了


user avatar   dang-shi-ming-yue-zai-44-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熙出差蒙古一次 就写入了史册歌功颂德

永乐出差蒙古五次 没有多少人提起

正德皇帝江南组团旅游 被人家骂成昏庸

乾隆皇帝江南组团旅游 没有人说不好

嘉靖炼丹说成是昏君

雍正炼丹就是明君

万历修办公楼(三殿被火烧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康熙修筑娱乐会所(园林)就是艺术

正德期间老百姓能吃好喝好 是暗无天日

乾隆年间 四处闹饥荒 就是盛世

明朝的时候 戚继光用火枪把倭寇打的四处乱窜

清朝的时候 英国人用火枪吧我们打得四处乱窜

嘉靖皇帝不杀海瑞 还是个昏君

乾隆文字狱杀了那么多人 却是圣主

明朝皇帝被大臣看着非常严 嘉靖修个宫殿都不行 就是专制

清朝皇帝把大臣当成奴才 却没有人说他们专制

明朝皇帝学习骑射叫荒嬉无度,

满清皇帝打猎那叫强身健体弓马娴熟武艺高超;

明朝皇帝不管事叫昏庸无能,

满清皇帝不管事叫神机妙算高瞻远瞩;

明朝皇帝想出去玩玩需要想尽办法用各种借口恳求糊弄大臣还受尽唾骂指责,

满清皇帝七下江南就大张旗鼓,没哪个奴才敢说半个不;

明朝皇帝杀大臣叫心理变态基因缺陷,

满清皇帝砍人脑袋似乎都是奴才罪该万死,屠杀平民也是轻描淡写不妨碍被称颂为仁君圣主;

明朝正德跑出去跟蒙古人干架叫不务正业,

满清康熙跑去打噶尔丹叫维护国家统一,天纵神武;

明朝万历三大征实打实全部获胜了还要被人骂打得难看;

满清乾隆十全武功有数场败绩却还被人大吹特吹

明朝的大臣骂皇帝,所以明朝的皇帝是昏君。

清朝的大臣是奴才,所以清朝的皇帝是圣主。


user avatar   hao-ge-ge-24-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永乐有再创明朝之功,康熙有开拓基业之力,不可同日而语。

硬要比的话,康熙军事水平在全历史排中偏上,永乐军事水平在最上级。

论政治能力,康熙在守成帝王里属于上等水平,永乐在开拓帝王里属于中偏上,硬要说的话,康熙是宇文邕第二,永乐是唐太宗第二。

综合来说,我认为永乐要高明些,虽然他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其实康熙也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真正治死蒙古的其实是皇太极的阴招。

至于对内统治,永乐时期成天打仗,估计一般人过得一般,但是天子守国门让中原太平安乐两百年,永乐是有功的。

康熙的对内统治不算很差,利好手工艺人,算命先生,服务业者,兵丁,官僚,至于农民,确实过得一般。

为什么我敢这么说?我的家族在明朝基本是武将,文官,良民百姓,出过好几位阁老。到了清朝就只能做兵丁,风水先生,

哪个朝代好,不言而喻。


user avatar   xxx-60-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较多方面太多,我只挑一点来说吧,就是双方最津津乐道的“五次北征漠北”与“三征准噶尔”

先看看对手势力情况:永乐的对手是北元分裂成的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康熙对手是准噶尔部,准噶尔部是瓦剌四部之一,瓦剌是北元分裂出去的势力之一,不过在清初时期基本把瓦剌四部统一,就相当于是整个瓦剌水平吧。论对手势力,鞑靼+瓦剌+兀良哈>统一瓦剌四部的准噶尔

再看看对手领导者的水平:永乐面对的是鞑靼的本雅失里+阿鲁台/瓦剌的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康熙的面对的噶尔丹-妄策阿拉布坦。这里说明一下,朱棣征漠北,是谁强打谁,所以面对的对手是/;康熙时,妄策阿拉布坦偷了噶尔丹的老家,所以是-。论对手水平:本雅失里+阿鲁台/瓦剌的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噶尔丹-妄策阿拉布坦

再来看看永乐康熙继承的基本盘:朱棣靖难把华北地区打烂,主要人口损失在山东,以及河北河南地区。同时陕甘地区,人口虽有增长,但是就以洪武时期甘州只有830户的记录来看,短短30年也恢复不到哪去。再来看看康熙,三藩之乱把云贵川地区打烂,不过这些地区倒不是人口密集区;海迁令让东南沿海地区民生凋敝,不过华北地区是没有经过战乱,况且明朝灭亡后留下的人口是极大充足的(详可见葛剑雄中国人口史,其认为1644年明朝人口仍有1.4亿,经过战乱到了康熙20年左右恢复到一亿)。而且蒙古喀尔喀部内附。就基本盘来说,康熙一亿人口+华北地区未受战乱+喀尔喀内附>永乐五千万人口+华南地区未受战乱

再来看看成果:朱棣第一次北征使得本雅失里死掉,第二次北征后,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成为大明的狗,第三次北征纳入兀良哈三部,第四次收降也先土干部,只有阿鲁台没有臣服(尽管一开始是接受了朱棣的封号),但是带着阿岱汗不敢南下漠南。康熙则是把漠西蒙古纳入版图,但是妄策阿拉布坦并没有臣服。成果上,康熙≥永乐

综合来说,明成祖五次北征含金量强于清圣祖三征准噶尔。另外,贵州建制,析麓川地,收复交趾,出兵兰纳(八百大甸),六次下西洋(包括灭锡兰山国,扶持施进卿旧港宣慰司,任命吕宋总督),派遣亦失哈北上北海立奴儿干都司修永宁寺碑(现在还在俄罗斯的海参崴)这些比之康熙灭明郑,战沙俄(大北方战争前沙俄被波立瑞典吊锤)应当是远强,靖难也远强于平三藩。




     

相关话题

  明朝初期能否靠开发漠南盐湖盐田的收入、模仿沙俄赚取毛皮收入,来维持漠南的河套卫所? 
  为什么七国之乱藩王失败,靖难之役朱棣成功? 
  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歌,到底说的是康熙还是郑成功? 
  朱棣打到南京的时候,建文帝手头还有多少兵力和地盘?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从太宗改为成祖? 
  清朝皇帝在各地称号(尤其在回地称号)是什么?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从太宗改为成祖? 
  「雍正继承皇位」是康熙本人的意思吗? 
  若方孝儒、铁弦等知道朱棣日后会成就非凡功绩,还会选择殉国吗? 
  朱棣到底是哪位妃子的儿子? 

前一个讨论
《临高启明》中你最厌恶那个元老角色?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亲缘关系很近却长得大相径庭的生物?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