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确实缺乏一处可以被称作“地标性景点”的东西,提到代表城市的独有风景,北京是天安门,西安是兵马俑,杭州是雷峰塔,上海是东方之珠……那天津呢?
五大道?古文化街?意风区?水上公园?天津之眼?天塔湖?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太是。
天津是一个城区和景区分隔的非常模糊的城市。它缺乏一种明确范围的“地标性旅游景点”,却又拥有成片的历史景观群。
和平路有一家星巴克烘焙精品店,同时也是国务院保护建筑,民国时的浙江商业银行。
那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旅游景点?
天津的景色融蕴在城市里,只需要一点点的耐心,就能发现城市背后的文化气息。比如溥仪的故居,袁世凯的故居,李鸿章的故居,张勋的故居,段祺瑞的故居,盛宣怀的故居……单独一个故居可能不足以成为底蕴,但是当大半个民国史密密麻麻地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旧房子就成为了一种文化性的磅礴浩荡。
天津的根基叫做北洋。
练兵的袁世凯,治城的李鸿章,战败殉国与舰同沉的北洋海军,治国卖国忧国破国的北洋政府: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黎元洪,张伯苓……国耻在此,时代的希望也在于此。
或许天津根本没有风景。
或许天津本身就是风景。
可毕竟不是谁都愿意讲这些故事,可毕竟不是谁都耐心听这些故事。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古文化街……大众点评上的天津确实不是太吸引人。
狗不理总店每天大屏幕循环播放普京不会包包子的场景,不知道是在炫耀店铺地位还是破坏国际关系。
反正电视上普京的表情不太好。
当然,如果你走进去吃一口,你也会露出普京的表情。
这和普通包子有什么区别?
几年前路过天津大悲禅院,看到数十辆并排的劳斯莱斯,几位不太火的明星和着装清凉的模特。停下听了一会,原来是新店开业,宣传改造后的大胡同餐饮集团。
然后想起了以前的大胡同。
过去的天津大胡同是一片小商品街的统称,卖些没牌子的衣服和小饰品,人流拥挤鱼龙混杂,很像当年的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就是郭德纲《西征梦》中说“我拿货”的那个地方。
人挨着人,人挤着人,人叠着人,被后面的人拥挤,而后不由自主地向前走,深巷间人群聚散,如同湍急而又混沌的激流。
大胡同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估衣街,小学学过《俗世奇人》的朋友可能还有印象,这是天津六百多年的商业主干道,冯骥才先生笔下,刷子李,泥人张和杨八茶汤就在这条街欣欣向荣,共同组成了天津文化中属于市井的部分。
现在大胡同没了。
所幸二姑包子还在,天宝楼酱货还在,张大千喜欢吃的登瀛楼还在,奶盖汤圆还在,罐焖牛肉还在,锅塌里脊,黄焖两样和葱烧海参还在。
既然这些吃的都还在,那天津就依旧是有趣的吧?
去过一两回天津,我觉得去天津真就别去什么景点,沿着海河两岸遛弯,饿了随便走走找一家有点年头的饭馆,一天下来挺放松的!
天津是一个慢悠悠的城市,能溜达出来那股慢悠悠的劲儿,就算是逛过这个城市了。
现在很少见有人骑自行车了,十多年前去天津,天津人骑自行车都是车把高高的,挺着胸汽车,晃悠悠那股劲,很特别……
ps:我问过一回女儿,你觉得南京长江大桥好玩吗?她说:天天见的东西,有什么好玩。
嗯,我总共经过几百次南京大桥了,经常见到来参观的小朋友和外地游客……要我说,这座桥真没啥看头!但相信,这些来参观的小朋友和外地游客,跟我想法不能一样。
0.这里涉及到我的一个想法:文化旅游的背反
1.天津除了蓟县有山之外,基本上没有值得特意一游的自然风光,沿海的海岸也平平。所以天津的旅游资源,集中在文化旅游方面。
2.天津的地域文化,对于不在天津生活,未曾体验过天津文化的外地人来说,是新鲜好奇的;但是对于天津本地人来说,是自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特殊的感受。以相声为例,外地人感受相声,需要特地到天津来,买票进相声园子观看相声表演;天津本地人则已经把相声的文化特色、表演技法函化入自身的生活当中,表现在日常对话讲述的“有意思上”,并不把相声表演作为非常有仪式感的旅游项目来看待。
3.天津的人文景观,也以元代以来的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建筑为主,这类景观的体验,需要懂行的人进行大量的解说才能吸引人,但是目前的天津旅游市场并不能提供充足优质的解说服务。而且,天津市民文化中也并没有对这些文化内涵深入发掘的因素,或者是这种因素尚未得到催发。
Σ.天津人对于自身地域文化的旅游价值,并不能站在外地人的角度上以旅游的观念来认知,这就导致无法为外来旅游者推荐合理的旅游路线。据我对北京人的观察,这种情况在北京也普遍存在。所以文化旅游还是依赖于有专门的旅游机构来发掘文化景观的旅游价值,而不是依靠本地人的口碑发掘。
不知道效果如何,坦率的说,挺难的。如果真出来了,我打算支持一台,和爱国无关,纯粹的护犊子心理。当然这个行为跟华为无关,只是我个人这么想,华为当然也不在乎我怎么想,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改革开放这么些年,能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就这么几个,我觉得华为做的挺好,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