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2020 年底突然很多地方开始限电? 第2页

        

user avatar   x-team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济进入下行区

电量却跟不上

评论区的答案我都不满意

现在特别热吗? 没有,

现在特别冷吗? 并没有

有权威解读,请帮忙给个链接




欢迎关注 技术团队的知乎账号 我们凭团队实例运作以下专栏, 必须干货!

互联网创业专栏 (我们小伙伴的创业历程)

与您一起聊技术 (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H5 技术总结)

互联网产品研发管理 (我们公司对产品结构的管理思路)

产品君的案例库(产品小伙伴深刻总结)


user avatar   mai-mai-da-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的地方不知道

湖南的工作人员是这么回复媒体的


新闻原文news.ifeng.com/c/82Fl1z


user avatar   reita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浙江能源行业从业者

两方面:动力煤供需矛盾能源双控

动力煤供需矛盾

什么是动力煤,狭义上就是指发电厂烧的。发电厂烧煤的产出主要有2种:电、热(蒸汽),不要只想到居民用供热,很多地方主要是去供工业的,需求量很大。

网络有看到2019年我国动力煤进口的57%来自袋鼠国,目前暂时只有在“云财经”微博看到,暂未查到具体支撑,不敢确认,什么时候查到了再来补上。

但就算没有57%,2011年就有30%多了[1]

近几年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升,华东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采用进口煤比从北方水路或铁路运煤炭具有价格优势,虽然有的是从更遥远的澳大利亚进口的,但包括物流费用在内,总的到岸价仍低于从国内北方购入的价格。因此,拥有良好港口条件的沿海省份,直接从澳大利亚、印尼以及越南等国进口煤炭,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好。2011年由于国内煤炭价格的高涨、国内运输瓶颈的制约等,进一步刺激、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向印尼、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大量进口煤炭。

袋鼠国的煤便宜,国内企业为什么不用,降成本,保供应,至少百姓不吃亏。

今年又因为()的原因,限制了从袋鼠国进口煤炭和铁矿。还有就是下半年用电量激增

另外就是扯到我国能源结构,新能源占比和其并网弊端,发改委限电价(动力煤供给减少,煤价高了发电厂发一度亏一度为什么要保供应?),然后是疫情经济复苏,要这么聊这就说宽了。

但回到根本,还是动力煤的供需矛盾。

能源双控

从某供电公司调度处了解到,年底了,浙江部分地区能源双控的目标还是要争取,甚至有督导组都在现场盯着,因此不得不做一些措施(比如关路灯、限开空调)。


最后,希望这个冷冬,居民取暖不要受影响,不然真的需要反思。

参考

  1. ^中国动力煤进出口数据  https://www.sohu.com/a/319969658_361162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骂去产能和环保政策的请谈原因一,二;

想骂外交策略的请谈原因三;

想喷前两种人的请谈原因四。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原因是12月份用电负荷上涨幅度超过电网预期。

电网的调度机构会根据历年用电负荷变化趋势、次年的经济发展预期、发电机组容量变化等因素编制次年用电负荷预测,转化到电源侧就是年平均利用小时数(预测的发电量计划的一种表达方式)。

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准确性的,但今年12月份失算了。

冬季的特点:枯水期、光照强度低。导致在冬季时,水电和光伏是很难顶负荷,风电也是靠天吃饭,所以【计划外】的用电负荷就需要火电或核电来支撑,核电占比太低,只聊一下火电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火电厂的燃料采购计划,在11月底之前就要根据12月份发电量计划定稿了。而11月份时,还未预感到12月份用电负荷会大幅提高,按照全年预测发电量减去1~11月份发电量就得出12月份计划电量了。

进了12月之后,用电负荷快速上涨,电网紧急把所有备用机组拉起来,但电厂侧发现:要是这么发电,我的煤可不够用啊。只能开展紧急补采,然而市场上的动力煤库存和产量都不够,还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当全省各个电厂把自己的煤炭到货计划汇总到电网调度或省能监办后,当月全省有多少动力煤,能发多少电就计算出来的,比如根据12月份全省动力煤到货及库存情况,最大可以发23亿度电;然后和当月用电负荷预测值对比,比如当月用电负荷是25亿度电,这2亿度电的缺口,就要尽早开始”有序用电“了。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洗什么能源不足。

就是一刀切问题。

我们厂是光伏组件,也要停产。

你觉得发电量不足,就应把电厂停电来省电吗?


user avatar   wang-shu-8-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答案:

当前的缺电,是短期,结构性缺电。

大方向上,中国当前根本不缺电。长期对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


1.0

猝不及防。

这几天,浙江、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突然”拉闸限电。

现代社会,大冬天,限电……

想想有多难受吧。

浙江义务的小工厂主在年末大赶工,突然限电,焦虑万分。


湖南长沙的市民在刚经历一场大雪的洗礼之后,突然限电,冥冥之中感受到“时代”的召唤。

于此同时,关于限电原因的“小道消息”也随之四起。

有人说,是对澳大利亚贸易制裁的后续影响。


也有人说,是俄罗斯减少对华电力出口所致。

还有人把原因归结于疫情,因为西方疫情期间工厂不能恢复,所有生活用品进口我们的。于是工业高负荷运作,电力跟不上,就导致了要拉闸限电才能缓解。

预言,西方疫情有一天不好转,我国“拉闸限电”的现状就不会好转,会持续一年到几年。

并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方案,一本正经,言之凿凿。网友纷纷点赞大V……

2.0

那么,拉闸限电到底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并不缺煤。我国的资源现状是典型的“多煤少油缺气”。

澳大利亚煤炭进口制裁,对我国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过去,我们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大概有7760万吨,看起来很多,不过我国全国原煤产量是39.7亿吨。澳大利亚那点进口煤,只是小数点后面的那个零头(实际今年还是进口了7000万吨,还没减)。

其次,俄罗斯进口的那点电,也是一个小小的零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1422.1亿千瓦。而过去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电大概是30亿千瓦。

微不足道。


那么,今年的“拉闸限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网叔整理了一些电力从业者对这次拉闸限电的看法,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的缺电,是短期,结构性缺电。


先来看需求侧,

国家发改委17日的回应“拉闸限电”: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

需求侧两个原因:

1、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疫情下的“世界工厂”拼命赶工的确有影响。

2、低温寒流。天气冷了,南方没有集中供暖,需要开空调,于是电力紧张了。


再看供给侧,

导火索的确是煤,南方限电身份的火电站煤炭储备不足。

为什么不足呢?

中国虽然不缺煤,但为了山清水秀的明天,2016年就开始“对内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2020年5月到9月,国内原煤产量同比是负增长的。到10月才在“有序增加”政策下开始正向增长。

所以突如其来出现用电高峰,就一下子“缺了”。

不足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投产的火电厂也不多,在有序用清洁能源替换。同时2020年国家对电价做了“暂不允许上浮”的决定,在煤炭减产、减少金进口的大背景下,对于现存火电厂积极性打击也挺大的。

另外,冬天水电发电减少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里必须强调一个事实:中国其实并不缺电

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

千瓦就是度,这个装机容量也就是说1小时能发21亿度电。

下面是我国各个能源的发电量比例:

单火电,如果煤炭限制的话,满载发电一天可以发292.32亿度电。一个月可以发电8769.6亿度电。

今年11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9.9%,即便这么凶猛,也只是3418亿度电。

工业用电占比,大概67%。也就是说按这个比例,11月份全国实际用电大概在5101.5亿度电。

显然,按装机容量光一个火电就够了。

所以在大环境不缺电的情况下,国内火电的发电能力是在一步步被限制,到2018年一年只能发4500个小时(一年8760个小时)。

但是,中国虽然不缺电,但分布不均匀。

水电集中在西南,风电光伏集中在大西北,而真正需要大用电的在东南沿海……

再加上国内在电力变革,新能源代替旧能源。

所以,在某些时间需求出现大变化的时候,就会遇到结构性区域缺点的情况。

但是总的来讲,

即便短期外贸有多么的疯狂增长,冬天寒潮的有多么凌冽刺骨。对长期用电的影响都会比较有限。上升不到“全球疫情一日不恢复,我们一日不能恢复正常用电”的窘迫。

3.0

下面谈谈这次“拉闸限电”对于能源板块的投资影响。

盘点完这次限电的原因,以及中国当前的用电现状。你就应该有下面的理解:

(1)本次事件长期影响微乎其微。

(2)短期,对于整个能源电力板块的影响也十分有限。毕竟,电价没涨。

(3)短期,导火索煤炭板块可能会有些影响。

先看电力板块:

10月30日以来,A股主要电力股涨幅和大盘涨幅基本保持一致。

电力板块对这次限电基本没啥反应。

核心原因还是上面讲的,中国并不缺电……

再看煤炭:

先看煤炭的价格。

2016年的时候,因为供给侧改革,煤炭供给大减,供不应求,动力煤期货价格快速从280元/吨涨到660元/吨。

之后,长达2年的时间内,煤炭价格都没超过这个价格区间。

现在的这波供不应求,一是5-10月份国内煤炭产量下降,二是进口煤减少。和2016年的煤炭供给侧改革相比都是毛毛雨。

所以不要期许有太大的后劲。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煤炭价格已经涨到了最高每吨744.6元。

价格虽然有可能继续上涨,但已“高处不胜寒”。

另外,10月30号以来,煤炭相关的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一波涨幅了。

你可能“关注”晚了……

这里再强调一点,当前煤炭板块上涨,也不仅仅“拉闸限电”这么突如其来,其实有背后许多暗流涌动的“预谋”。一个理性投资人,切不能做的就是盲目联想。


下面给大家细讲一些这轮煤炭上涨的原因:

(1)短期煤炭供给跟不上。

今年5-11月,全国煤炭产量增速分别是-0.1%、-1.2%、-3.7%、-0.1%、-0.9%、1.4%、1.5%。产量连续下降5个月后开始增产,面对突如其来的煤炭需求大增,短期供给没跟上。

(2)煤炭进口持续下降

11月进口延续降势,降幅收窄:11月当月进口煤炭1167.1万吨,同比下降43.84%。

这里也不仅仅是澳大利亚。

我国主要的煤炭进口主要有四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及蒙古。

进口下降最多的其实不是澳大利亚。

今年前10个月,中国从印尼进口的煤炭量同比下降了24.5%,由去年的1.1503亿吨下降至8688万吨;同一时间段,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量仅下降了10.6%,由7985万吨下降至7049万吨。

从比例上看,我国煤炭进口减少最多的国家是印尼。

(3)火电发电量快速增长

11月火电发电量为4701亿度电,同比上升6.6%,环比升17.8%。

11月下旬每天总发电量222.40亿度电,火力发电量1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加大至16.69%,占总发电量76.4%,比11月上旬提升7.6个百分点。水电进入枯水期,挤出效应缓和。

(4)港口、钢厂动力煤库存不足

动力煤中转库库存降低:12月上旬沿海8省电厂库存月环比降18.4%;12月港口动力煤库存环比降7.66%,同比降33.18%,其中环渤海库存刷新2011年12月以来新低。


最后总结:

短期看,这波“拉砸限电”能源板块,短期机会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期讲,能源板块只有成本更低,更清洁的电才有机会。前者能赚钱,后者政策支持。

所以,新能源可以关注。

从长期来讲随着新能源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取代会进一步加速。


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新能源基金:

这里补充一句,刘格菘虽然水平很高,但在操盘的时候有“押注”的倾向,购买的时候谨慎一点。




-------------------------------------------------------

买基金亏钱,90%的原因是不懂。不懂基金更不懂投资,闭着眼睛追涨杀跌,不出事才怪。

其实,用基金赚钱非常非常非常简单。作为一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网叔投基金,用市场最保守、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法,半年已经赚了20多万。

相信,下面这些攻略可以帮到你。


【网叔的基金超级攻略】

1、一文读懂指数基金(万字长文)

2、基金择时的重要性:什么时候买基金最赚钱

3、基金经理20强:国内最牛逼的基金经理都在这里

4、深挖中国最牛的30只主动基金(附名单)

5、为什么尽量少亏:复利的最大敌人

6、一些经典的投资书籍试读本下载


【市场热门资产盘点】

房产:房子还能暴涨吗?


【基金投资实盘】

“债券基金-岁有静好”实盘直播:

1、为什么投二级债为主组合?

2、二级债投资组合:岁月静好平衡介绍

3、偏债类基金什么时候买?

4、近期实盘投资(12月10日更新)

-------------------------------

网叔: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关注网叔,公号:网叔点财(wsdc2046)


user avatar   huo-xiong-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风电,水电,光伏,这些新能源关键时候都顶不上了,火电又背负破坏地球的罪名,被压制的太厉害。

结果就是这样。

排名靠前的火电一样要拿出一笔钱来补贴风电和太阳能,烧煤就是原罪。结果紧要关头,风车这种浓眉大眼靠写ppt的根本靠不住,大家又关注起这个烧煤引起温室效应的家伙来。毕竟煤可以买可以储存,阳光和风是买不来也存不住的。

不是什么都火电相关,跟电力行业的关系就在于买过国投电力的股票,那还是只水电股。

而且也不是说不要发展新能源技术,只是说还不实用的技术,光伏也好风车也好,不要一下子就建那么多,平日里宣称的清洁能源多么高大上,建成规模有多大,这次露了原型,对新能源反而是个负面因素。暂时还挑不起大梁的,当初就不要吹那么大。二十年后,如果技术实用了,再铺开建设也不晚。

同样如此的,很多泡沫化的新经济没有创造多少实际财富,却在从实体经济吸血的同时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而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制造业却被叫做落后产能。

不能理解的一点,那么多聪明人持久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去追逐更精准的吸引流量和投放广告,对社会有那么大的意义么。


user avatar   lin-yu-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很简单

没煤

跟袋鼠有关系吗

当然有

但是最主要原因

是碳中和

碳中和背景下

之前依赖当地火电厂的中东部一些地区

冬季轮番停电会成常态

很简单的

没有用煤指标

大煤电厂用完指标后就歇着

冬季阴天雨雪多

光伏风电出力不够

天又冷

用电负荷一涨起来

就只能轮流停电

你说这情况

跟袋鼠卖不卖煤有关系么

最好的办法

长期看

核电站

短期看

跨省送电

这方面听说

某些地方为了税收保护当地的小火电

一直对跨省送电不积极

电网建设一拖再拖

现在是时候了


user avatar   su-shi-yi-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tag: 电力市场从业者。

从供给侧、需求侧以及电力市场角度来分析。

1.供给侧

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结构如下图

去年年底装机结构如下

可以看到我国装机结构以火电为主,相关电力供给的因素有煤炭价格、煤炭区域供应、水库水位、减排压力、维护计划、装机规划等。那么最近与澳大利亚的贸易摩擦可能影响煤炭价格和供应,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曹妃甸指数,目前电煤价格为624元/吨(5000规格品),进口电煤为566元/吨(7000规格品),而去年同期曹妃甸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5和676元/吨,进口煤占总电煤约10%,而澳大利亚煤炭进口占总煤炭进口约45%。

从总体上考虑,自五月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就已经逐渐下降,所以并非突然的断供式的冲击,因此在这里并不作为限电主因。从区域差异考虑,进口煤主要用于沿海地区电力生产,目前发布“限电”通知的地区有湖南、江西、浙江等,其中浙江属于潜在受影响地区。然而从浙江省的《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及相关限电公文表述来看,此次限电并非供给侧受限,而更像是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进行冲刺,进行一次极大规模的行政命令式的需求响应。而湖南、江西等地,在电煤供给受限、水库水位下降、受电通道满负荷的条件下,供给受限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机组长时间运行后的机组故障停机和维护也对短时间的电力供给有显著影响。据新华网报道,湖南岳阳电厂、宝庆电厂机组近日相继故障停运,影响电力供应102万千瓦。

2.需求侧

从需求角度看,受寒潮影响,湖南、江西居民电暖设备使用增加,同时考虑到国外节日到来,消费品需求拉动出口增长,进而制造业用量猛增,11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3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暂时没有找到详细的区域电力使用数据,有待补充)。

值得指出的是,西北地区弃风弃光与目前湖南、江西等地的限电结合说明了目前输电通道建设仍然是重要目标,作为自然垄断的重要要素,如何进行电网建设规划还要更数据、模型模拟主导的政策设计,同时应该充分考虑N-1-1原则。

3.电力市场

与我所在的电力市场对比,2020年3月起NYISO所有的燃煤电机都已停止运行,目前的装机结构为,

NYISO Power Trends 2020

因此冬天供暖季节来临时,纽约州内供暖需求和发电需求同时抬高天然气价格,部分双燃料发电机可以转用燃油发电,从而控制燃料供给影响。由此,我们在优化能源结构上仍然有不小的空间。此外,电力市场、碳交易市场、电容量市场的发展均有助于提供成本最小化和系统稳定性意义上的合理激励(价格信号)。目前电力负荷和供给的不平衡也体现了我们对于电力市场的需求。相比发电计划,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参与者的支付意愿和电力需求来体现潜在的市场变化,并且通过容量市场提供机组建设的激励和长期可靠的系统稳定性。对于南方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大规模供暖(如使用天然气)也应当从公众接受度和能源结构角度进行充分讨论。

最后吐槽一句,建设面向公众的数据平台(展示+查询)真的太重要,特别是电力行业,写回答的大量时间是在东拼西凑的查数据,而不是构建逻辑,附一个实时数据展示例子。




        

相关话题

  特朗普在 G20 峰会发言称,《巴黎协定》旨在「杀死美国经济」,不是为了拯救环境,对此你怎么看? 
  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假如中国发现一个媲美沙特的大油田,中国会因此迅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吗?美国可能会有哪些操作? 
  如果中国被完全经济封锁,失去所有进出口,会发生什么? 
  广西的发展前景在哪?北部湾能发展起来吗?广西有能力从广东承接产业吗?东盟经济到底有多少带动作用? 
  为什么感觉中国人月薪过万很普遍了? 
  加息利好哪些行业? 
  如何看待「专家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估计在 0%-1%, 未来 3-5 年是困难期」的观点? 
  台湾对大陆的价值有哪些? 
  欠债还钱是不是天经地义? 

前一个讨论
美团外卖澄清会员配送费更贵称:定位缓存造成预估不准,如何评价这一回应?「大数据杀熟」怎样避免?
下一个讨论
瑞幸支付 1.8 亿美元,与美国监管机构就会计欺诈指控达成和解,这意味着什么?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