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觉得新冠疫情会持续多久才能彻底结束? 第1页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西班牙大流感是3年。反正完事了我也不出来,据说西班牙大流感人们庆祝它结束的时候,群体聚会又中了一波。哪怕宣布二战结束,也先趴战壕里别出来,小心对面消息传得慢,狙击手把你给狙了,当二战最后一个阵亡的人不是冤枉死。


据说,1月24日,美国已经打了2000万疫苗了。他喵的有好东西这些白人都抢着用了,不给我留着,种族歧视啊!而且这些人动作忒慢,就不能快点打,或者挨家发几针,自己打。


我现在觉得美式抗疫中,哪怕最守规矩的一拨人(比如我),也已经心态上疲惫了,还严格遵守的唯一动力就是沉没成本了:就是说反正都隔离将近一年了,再来几个月也毫无压力了。要是想出去浪的话,不如从一开始就不遵守防疫隔离也不带口罩,得上了也就免疫了,然后接着玩去。


感觉这玩意很难造成大恐慌,因为死人太少。要是黑死病那个级别的一个村子一个城地躺,这帮人藏得比兔子都快。死亡的主要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次是已经有precondition的人群。


加上假新闻和灌水新闻太多。我有点体会到西方普通老百姓的思路了:他们看媒体数字日日新高,但身边人都没事(无论得病还是没得病),所以时间长了的确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人虚报或是按摩数据。我听说有例子是2020年3月新冠中招,然后痊愈的86岁老人,9月份因为原来就有的癌症去世了,然后也算到新冠死亡里面去了,但老实说有没有新冠这人恐怕都扛不过2020年。还有比如Nursing Home,无论是打疫苗、喝水、走两步、读读书,之后都有人死亡,所以这些擦边就算的数字全加起来,也没多少。


所以感觉新冠这玩意是加速器,身体不好的加速死亡,但身体好的可能什么事没有。我没得过,不知道是什么感觉,知乎上也没几个人分享。但我觉得新冠有时候也是个逻辑问题:不能一方面说它多恐怖、死多少人,另一方面又说有多少感染者没测、没找到:如果感染上了自己该吃吃该玩玩自己都不知道,不正是说明没有威力么。这两个说法应该是矛盾的,传染和毒性应该是成反比。


回到正题,我觉得“持续多久”其实是个心态和社会问题,而不是生物或是医学问题。这玩意应该就是加强版的流感,以后长期跟人类共存,想完全消灭不可能。


中国有中式抗疫,美国有美式检测,但非洲什么都没有,所以就算中美都清零,最后非洲还是有新鲜热辣活蹦乱跳的病毒弄进来。要么,大家都回到1492年之前,把海图都烧了,老死不相往来;要么,早晚有一天还得开放。


所以欧美年轻人不干啊:为了千分之一都不到的死亡率,你关大家一年?你有什么阴谋么?资本家是不是在密谋什么。其实长期抗疫导致本地的商业大量萧条,而连锁店和大公司却因为体积大、扛得住、补贴多,甚至还有很多利好,的确是有利于政府和大企业,但大大不利于中下层普通劳动者和小业主。


我家这段时间也在看投资房,没办法,就算有少许风险,那也没有血汗钱贬值可怕对吧?我去年在高点卖了股票,然后拿着一堆现金就担心贬值和印钱。我不愁吃喝和工作都这么想,别说那些为生计和工作担忧的人们了。


所以大家其实都在干耗,就看谁先耗不住,最后社会还得重开。新冠不仅仅是在肉体上筛选,其实也在精神上筛选。换成苏联笑话就是:我会鼓励别人重开,但我自己一定先躲在家里。


所以我想的模型就是:这病最后就会沦落为流感,跟100年前那次一样。但不代表抗疫没意义,而是说尽可能地拖后,一个是平滑曲线防止医疗资源挤兑,一个是让毒性在传播中慢慢降低,最终每个人都得一次,每年冬天来一波,也就习惯了。


新冠在欧美是个典型的电车问题:年轻人因为死亡率极低,所以根本不在乎;而如果要保护老年人,就要年轻人牺牲工作、玩乐和自由。但年轻人又不愿意。其实小声点说,我一开始以为这玩意很厉害、是SARS,传播不起来,跟2003年一样;现在看来,SARS那么猛的病毒自然就被人扼杀了隔断了,而新冠这种有大量无症状,又死人不多的,传染起来才难防。


新冠时期假新闻太多,太难分辨,是自媒体的盛宴。我感觉自己活在了历史中,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一次疫情,我很好奇20年后的人们,将会如何记录2020年。我小的时候读历史,常感慨“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没发生呢”,终于发生了一把。


user avatar   dan-ding-8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年前低风险到低风险地区凭绿码通行

三年后低风险地区到低风险地区要48小时核酸还要在当地再做一次不然给黄码。

三年前大家没打疫苗封锁的是一栋楼或者一个小区。

三年后大家都打了疫苗全区乃至全市一起封锁

三年前看行程看行程卡。

三年后看了行程卡还要看支付宝,微信消费记录和淘宝收货地址。

下一个三年会如何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如果说短时间的严格政策有效我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可现在是长时间的严格政策而且还看不到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以前说全员两针疫苗现在冒出了第三针。。。动不动就全员核酸。中间要是冒一个阳性全员核酸等于白做。因为一个致死率较低的新冠病毒导致了许多身患高死亡率的病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新冠病毒的死者多为有基础疾病的人,如今占用了大量他们基础疾病的医疗资源去防控,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人心不是一成不变的。想让人民群众配合,应该要让人民群众看到疫情结束的希望。而不是今年说明年结束明年继续说明年结束。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消磨着人民群众的耐心与资金。搞了这么久的动态清零,争取出来的时间有没有增加医疗资源来防止医疗挤兑,有没有研发出更有效的疫苗与药物。 这些东西不比天天封城和做核酸有意义的多?疫情不是靠被动的天天核酸天天隔离能解决的。历史上的天花病毒靠的是疫苗。现行的政策只能说治标不治本。真正解决疫情要的是充足的医疗资源,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将资金投入这些地方才能真正根治新冠病毒

———————————————————

其实国家的出发点和政策是好的,只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疫情中大家都不好受。大家在网上发发牢骚,吐槽吐槽就行了。大家有些意见与建议,通过网络发表一下,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情况,也是为了抗疫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有些东西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去说你想放开就是xxx,你继续防疫就是xxx,没必要也没有意义。国家手头上有充足的数据,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做出的决策都是当下的最优解。对待新冠病毒,不要感到极度恐惧,也不能放松警惕。乐观向上,科学防疫,相信这段艰难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user avatar   xiao-xiong-8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是这个环境,要么你是红卫兵,要么你是走资派,没有第三种身份


user avatar   yukinoshita-extrac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这种疾病本身而言,永远不会结束,新冠最终会成为一种常见病伴随人类。

首先,从全世界整体来看,人类的防疫工作实际上早就已经彻底失败。在全世界防疫失败的大环境下,像中国这种严防死守无异于强行在沙滩上堆城堡,早晚是经受不住海浪的冲刷的。为了防疫,各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世界的物流人流都不通畅。这种情况即违背正常的经济发展逻辑,又大规模限制了个人自由,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所以,目前的防疫措施最终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从病毒本身来看,人类的很多常见病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有一个产生的过程。像感冒这种非常简单的病,人类吃那么多药,输那么多液,也无法灭绝感冒病毒,每年该感冒还是要感冒。至今为止,被人类彻底灭绝的病毒也只有天花这一种而已。所以,在广泛传播已成事实的情况下,人类不可能有灭绝新冠病毒的能力。

我们只能期待病毒自身的变异降低死亡率,期待特效药的研发,让我们最终像和其他常见病毒共存那样,和新冠病毒共存。然后准备像应对流感那样,应对新冠的周期性爆发。大自然不过是要在人类众多的常见病里再加上一种而已,对于大自然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它几百万年来一直在推进的一个过程。

但你如果要问疫情防控措施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觉得这不取决于病毒的情况,而是取决于各国政府什么时候承担不起防控的成本。最低限度的经济发展比防控病毒重要得多,病毒固然会让人死亡,而如果为了防控病毒而使经济停滞,这比病毒更让人活不下去。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人类没有疫苗,世界上多数国家无法执行PRC和DPRK的严格措施,疫情持续。

2021年,发展中国家没有疫苗,在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步入夏季的时候,疫情在南半球的南美和南部非洲肆虐。

2022年,巴西变异毒株发生了免疫逃逸,把主流疫苗产品的保护率打击到了30%左右,疫苗接种基本无效。

2023年,科学家们发明了新的疫苗,然而发展中国家仍然得不到它。

2024年,比尔盖茨宣布,他将采取帮助非洲抗击疟疾时的经验。他的科学家在非洲大量施放绝育雄蚊,挤占正常蚊子的交配机会,控制蚊子繁殖。他将发明一种传染性超强但是致死率低于0.2%的新冠变异,让全球多数居民通过感染获得免疫力。比尔盖茨,卒。

2025年,由于科学家没能预测出当年主要流行的优势毒株,众多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失效。

…………

2030年,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等着新冠大爷自己变异成一种低致死率的传染病。


user avatar   biao-che-qu-lu-xing-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慈欣在小说流浪地球中借着人类对太阳氦闪的态度变化完美地衬托出了人类的一大弱点,喜欢对自己从未听过的言论感兴趣,可怕的是大部分人会选择不假思索地相信它。

说白了,不信邪,麻痹,是人类的弱点。

在流浪地球小说中,地球因为科学家的预测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爆炸,所以给地球装上发动机带地球逃离太阳系。一开始,人类带着满怀的期望投入到人类史诗般的大迁徙中,每个人都在为迁徙而努力,普通人在困境中寻求快乐。如果人类一成不变,坚信不移的话,一路的旅途将很顺利。

但是,在一百多年后,一些人开始怀疑起太阳是否真的会爆炸?迁徙是不是政府的阴谋?对呀,要是太阳不会爆炸,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吗。一部分人开始研究起太阳,研究出它的光谱与一百年前并无二致,研究出它的大小并没有变化,太阳闪耀了几十亿年,为什么偏偏会在我们所处的这一亿年的四百年间发生爆炸呢。这样的言论如疯长的野草般在人类间传播,最后两派不同意见之间的人,为了决定地球的走向,引发了人类的一场大战。最后,太阳不变派取得了胜利,获得了地球发动机的控制权。而小说中的男主是流浪派的成员之一,他们最后被处死在冰原上的时候,太阳爆炸了。

大部分人在第一次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包括我,鼻子是被牵着走的,在论证太阳爆炸的时候,我真心希望人类能顺利迁徙。而在人们怀疑太阳不会爆炸时,当时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居然也跟着怀疑起来,甚至怀疑小说最后太阳是否真的会爆炸,甚至支持起这些太阳不变派的先进言论,而把流浪派视为守旧派。

而如今的现实就很像刘慈欣笔下的人类,麻痹,大意,吃一垫,少一智。现实已经如太阳爆炸那样,美国已经让我们意识到了后果的严重,但即便如此,美国不报死亡人数就好像美国从来没死过人,很多国家不报道医院负重不堪好像新冠也没那么可怕,我还要上班赚钱,

要不我们开放一下试试,说不定没事呢,

“不就大号流感而已嘛”已经从一年前的谬论,戏言,几乎快变成真的了。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什么也没学到。越来越多人的不信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user avatar   qiu-ming-shan-lao-si-ji-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即使再缜密的分析也没用。

因为事实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新冠早点结束。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回答:这要看有没有新的血清型的变种(同时传染能力和毒力不降低太多)出现。如果不出现,疫情大概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就会结束。如果出现了,就会顺延。

这一篇主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奥密克戎变种到底是不是大号流感?

大家都打过疫苗以后,奥密克戎变种是不是就相当于流感了?

是不是现在就该躺平了?

现在的强硬防疫措施造成了许多悲剧,是不是转向共存就会更好?

既然这个病毒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那我们又要在什么时机用何种方式转向共存?

——————————————————————————————

有兴趣读的朋友,建议先读上一篇,这一篇会重复用到前一篇里面讲过的很多名词和计算方式。

好的,我们开始。

——————————————————————————————

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吗?

首先,奥密克戎BA.2的毒力到底怎么样?它是“大号流感”吗?

我们先来说说流感。

在奥密克戎面前,流感就是个弱鸡。

还记得前一篇文章的表格吗?我们来看看流感的相应数字。

流感基本再生数在2上下,连新冠的原始毒株都比不过,更不要说接近传染力王座的奥密克戎了。平均潜伏期2天,平均代际间隔>2天,这意味着你大概率会先出现流感症状,然后才产生传染能力。流掉人员几乎会笑醒。我们要是拿出对付新冠的态度去对付流感,那流感可能已经灭绝了。

哦,不,等等。

我们现在还没针对流感做什么动作,只是大家都开始戴口罩,四种主要的流感变种里面就有两种快要灭绝了。

好,我们再看毒力。流感在我国大概一年造成8.8万人死亡。

死亡率=病死人数÷总人口

所以流感死亡率是0.0063%。

而奥密克戎是多少呢?我们来看香港的数据。香港到目前为止的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死亡率是0.54%(这只是根据到目前为止的死亡人数计算的,后续还会涨)。当然,由于香港未接种疫苗的人很高比例都是老人,所以这个数字可能是偏高。那我们按美国CDC的数据“未接种者死亡风险是接种者的13倍”来计算。香港接种者的死亡率是0.03%(这只是根据到目前为止的死亡人数计算的,后续还会涨),13倍就是0.39%。

流感死亡率和这些数据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没打疫苗的话,奥密克隆的死亡率是流感的60倍以上。即便是打过现有疫苗,奥密克隆的死亡率也是流感的五倍。

怎么能拿这种弱鸡和奥密克戎比呢?

——————————————————————————

现在就躺平的后果

现在我国的疫苗接种率大概是90%,和香港很像,也是大量老年人没有接种。(有很多老年人都有某些严重疾病,接种疫苗带来的的健康风险也不小)

根据香港目前的数据,未接种者死亡率0.54%(后续还会涨),接种者死亡率0.03%(后续还会涨)。

粗算一下,14亿×90%×0.03%+14亿×10%×0.54%=37.8+75.6=113.4万

注意,这个数字还是大大低估的,因为香港疫情还没结束,还有很多人没被感染呢。这个统计数字出来的时候,香港死亡人数大概是6748人,现在已经7706人了。这个数字后续涨个两三成都不稀奇。不过总归现在开放的基本死亡人数应该在100~200万之间。

这意味着什么?

那如果现在放开了,是不是真的就是只死一百多万人呢?

当然不会。

因为还有医疗资源挤兑。

病死一百多万人,意味着大概有三四百万人是重症患者。这些人里面很多都需要呼吸机。顶峰时期,每天全国都会新增几万到十几万的重症患者。

国内有那么多呼吸机吗?没有。

那结果是什么呢?

还记得美国疫情高峰期时给老人拔管吗?还记得欧洲把需要呼吸机的老人放在一边等死吗?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为什么那么狠心?因为真的没有呼吸机了。

我国正经医院的病床总数也就六七百万,现在也没那么多空闲的。顶峰时期同时在治疗的新冠病人可能有一两百万。

那到时候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英国2022年一二月之间的医疗系统状况:

癌症患者紧急就诊的等待时间再创新高。2022年1月,GP紧急转诊的癌症患者里边,38%的等待时间超过两个月
2022年1月,等待择期治疗超过两年的人数接近2.4万人……这一指标从2021年4月起开始统计,现如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救护车交接延误情况持续恶化。从2022年2月28日开始的一周内,共有18799次交接延误时间超过半小时,7672次交接延误时间超过1小时
急诊病人等候时间持续保持高位。在2022年2月,共有1.6万名急诊病人的等候时间超过12小时,是2021年同期的16倍

哦,顺便,在最后一条里面,作为对比基准的“2021年同期”,恰好是阿尔法毒株肆虐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岁月静好的时候。然而对比现在却又是好了多少倍。

而且我们可别忘了,欧美都是发达国家,人家的人均病床数、ICU数、呼吸机数都是远超我们的。防疫躺平了,那到时候其他的病人怎么办呢?新患病的需要住院的人怎么办呢?住不了院的结果是什么呢?

所以说,现在搞强硬防疫有悲剧吗?当然有。可难道躺平了就没有悲剧了吗?难道躺平了悲剧不是更多吗?


一个护士在防疫措施下因哮喘而病亡,是悲剧。

那美国仅仅在2021年6月到9月的德尔塔疫情之中就死了109名医生和护士,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一个孕妇在防疫措施下流产,是悲剧。

按香港的情况估算,我们躺平后会死掉的成百上千的孩子,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一个需要做血液透析的病人,因为防疫措施得不到透析而病亡,是悲剧。

成千上万患有本来不致命的癌症的患者,病情因为医疗资源挤兑而发展到毫无挽回的余地,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一百多万人因病死亡,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几十、上百万重症患者因为医疗资源不够而死亡,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被拔管的、被放在一边等死的老人,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


躺平固然可以避免防疫措施不成熟带来的各种生命损失,但是躺平又会带来大得恐怖的生命损失。

现在媒体上爆出的个案确实都是悲剧,没有人想要这些。但我们的改进方向难道不是推动政府去改进防疫工作水平、改进预案吗?为什么是躺平呢?

好了,估计有朋友会说,可是经济扛不住啊,如果经济受损了,一样会导致生命损失或者类似的预期寿命下降。

————————————————————————————

防疫和经济

那我们就来看看经济。

美国2020年GDP增长率-3.49%,2021年数字还没出来,目前估计是5.7%,这是在美国开动印钞机刺激经济的条件下取得的不错的结果。两年合计总增长是2%,平均年化增长率是1%。美国2018~2019平均年化增长率大概是2.2%。也就是说,这两年美国平均损失了45%的GDP增速。

中国2020年GDP增长率2.3%,2021年估计为8.1%,两年合计10.6%,平均年化增长率是5.2%。我国2018~2019平均年化增长率大概是6.3%。也就是说,我们这两年平均损失了18%的增速。

我国今年开年不利,这一波疫情肯定会打掉不少GDP增长。不过也别忘了,我国有这一波疫情,也是因为国外的疫情爆炸了。所以我们经济不好,国外也不怎么样。比如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因为奥密克戎BA.1的浪潮,预期的年化季度增长率(可以理解为季度GDP增长率乘4)跌到了1.7%,而2021年第四季度还是6.9%(2021年第一季度也差不多)呢。

我们再多看看去年,这是美国到目前为止的疫情情况:

美国去年第三季度迎来了一波由德尔塔变种引发的疫情。结果是什么呢?

可以看到2021年第三季度有个突然的GDP增速下降。其他三个季度的年化GDP增速都在6%以上,第三季度直接跌掉了接近2/3的增速。要知道美国这还是在恢复过程中,GDP增长本来就会偏高。而且美国刚结束的这一波还是奥密克戎BA.1,后续是不是还会被奥密克戎BA.2再洗一遍,尚未可知。

来,我们再看看英国的疫情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到,去年英国也就在阿尔法和德尔塔两波之间(也就是第二季度)GDP恢复得比较快。其他三个季度恢复速度都不怎么样。现在英国的GDP都还没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呢。两年来的年化增长率是负的。

其他国家基本都是重复这一模式。

所以不要觉得只有我们的经济在受疫情影响。

我们需要重复一下这个观点:中国的新冠疫情是输入型疫情

这意思就是,当国外的新一波疫情时,大量入境的货物、邮件、人员都会沾染病毒,同时大量的带毒的人和物,配合具有巨大变化的新病毒变种(如果没有更强或者不同血清型的新变种,国外也不会有新的一波疫情),偶然突破了入境防疫措施的控制。于是在国内引发一波疫情,导致我们不得不执行更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于是会对经济产生一定冲击。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的经济被防疫政策冲击的时候(或者略早的时候),国外肯定是有一波大的疫情,他们的经济只会被疫情搞得更惨。很多人只看到了我国的经济被防疫政策搞得很难受,就没看到国外的经济被新的一波疫情搞得更难受。

反过来讲,如果国外疫情风平浪静,我们国内就只会有一些2020年到2021年大部分时候那样的的点状疫情。点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小。

本次疫情如果不是新变种突破了某地的防控措施失效而该地策略转向又太慢,本来就不会对经济有这么大的影响。

所以,不要觉得躺平了,疫情就对经济没影响了。躺平了,一波疫情拍过来只会对经济影响更大。

那么,又有朋友会问了,那如果国外后续就是没有新的一波疫情了呢?

新冠当然是不可能消失的,RNA病毒会不断的变异,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够维持长期的预防感染的能力。无论是患病后康复还是打了疫苗,我们获得的新冠免疫力会随时间逐步流失。但如果奥密克戎BA.2之后没有新的血清型的变种,或者新的血清型的变种并没有很强的传染能力,那这就是最后一波主要的疫情了。在那种情况下,未来国外风平浪静,一切回归正常,只是偶尔来一些局部的新冠疫情。到时候我们怎么办?是不是我们还是要顶着巨大的死亡量转向共存?是不是到时候我们要把两年来获得的经济发展优势全部都吐出去?

————————————————————————————

如何平滑过渡

这就要说回到医药问题了。

大家可以回顾我们的第一节。我们计算出那个恐怖的躺平场景的时候,条件是什么?

关键条件是:疫苗防感染的能力很差。

我们来看看香港的数据

从香港的实际感染数据看,如果完成免疫接种(也就是按照要求的周期打了两针),那么复必泰(60岁以下防护感染的概率为31%)和科兴(60岁以下防护感染的概率为17.9%)都并不让人满意。

如果打了加强针(也就是第三针),那么复必泰的感染防护能力大概在71.5%,科兴大概在42.3%。(现在欧美的mRNA疫苗有效性和对抗血清型分化的能力确实是比我国目前的灭活疫苗强,我国的mRNA疫苗技术也在发展,但目前还不如欧美成熟。这块我国还有待发展。)

香港在二月底的时候,接种率(两针)为76.9%,加强针接种率大概在30%左右。即便全部接种的都是复必泰疫苗,针对奥密克戎BA.2的疫苗有效接种率也就是36%。所以奥密克戎的传播如鱼得水。而且,接种两针的患者的病死率也仍然不可小视,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

如果我们能达到更高的疫苗接种率,尤其是第三针接种率,死亡人数就会大大下降。而如果我们采用更有效的疫苗(无论是国内自研还是进口国外),就能大幅度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种率,而且还可能让病死率进一步下降。

我国现在正在研发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即将进入临床验证。海外也有疫苗将要推出。这块的进展能够让感染、重症和死亡人数都降低接近一个数量级。

另一方面,药物也很关键。

很多老年人和一些患有重病的人,可能打不了疫苗。这些人受到奥密克戎的威胁是巨大的。还有3岁以下儿童,我们也不知道如果打了疫苗会不会有什么长期副作用,也不敢打。这部分人有两亿多,我们决不可能让他们面临0.42%的死亡率。那怎么办?

虽然现在没有绝对有效的药物,但是以Paxlovid为代表的小分子药物,起码能够在很大概率上防止重症和死亡(尽管必须在症状出现后三天内开始服药)。

目前Paxlovid防止重症和死亡的能力大概是89%,这是非常给力的。

这意味着,我们又能把无法打疫苗的人的重症和死亡人数降低一个数量级。打了疫苗又被感染的人,也会因药物而受益。

当我们能把预估的死亡率降到十万以内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真的是个大号(传播比较快)流感了。

这时候才比较能够放开。

但是,在开放前,我们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如前所述,就是要做出来(或者引进)更好的疫苗,然后给大家都接种上。

其次,就是药物要便宜、给力。Paxlovid现在虽然纳入了医保,但是价格还很贵(2300元一个疗程)。这对财政来说也是个巨大的负担。而且病毒非常快就能对对小分子药物产生抗药性。所以小分子药物大规模用药一定是鸡尾酒疗法(多种药物一起服用),从而避免很快出现抗药性。所以就算财政负担不重,仅仅有Paxlovid也是不够的。我们自己在研发的小分子药物还在验证中,其中有一些预期不错,年内可能能出来,希望最后能足够给力。

最后,我们还要囤货。一旦放开,我们可能会在几个月内要给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高危人群感染者用药,生产速度肯定不够快,必须预先囤药。

这些条件,今年年内可能未必全都能具备。大概率要等到明年了。

如果这中间又出现了新的血清型的、传染力强、毒力强的变种,可能就又要往后退。

但如果中间出现了新的传染力强,毒力弱的变种,可能反而会更早开放。

无论如何,现在都不是转向共存的合适时机。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这种病毒彻底消失已经感到绝望了。

所以,要结束疫情,那就需要研制出(无严重副作用的)特效药或者特效疗法

毕竟这病的病程发展并不快,从开始感染到严重症状需要入院,实际上有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窗口。如果有特效药或者特效疗法,那在这个时间窗口内进行治疗,完全是来得及的。

也就是说,这种病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号流感”。这个时候,这种病将会成为呼吸科或者传染病科的一个常见病,然后我们就可以结束“疫情”,回归正常了。


user avatar   da-bu-liu-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防疫爱好者:《新冠是绝症》家里有老人,得了有后遗症,希望闭关锁国一百年,如果开放共存将会生灵涂炭,遍地骸骨,国外就是最好的例子,加油,感恩,此生无悔入华夏。(反正疫情没有影响到我的收入)网暴人肉那些得了新冠的人!让他们社死!能招上新冠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共存爱好者:《新冠就是感冒》 《全世界都在逆行》得了新冠抓紧做核算,不然就转阴了。我们要打开国门,我们要经济复苏。我们要像西方一样。


既得利益者:《疫情千万别结束 》数亿的核算项目,数千万的生物研发经费,一旦躺平就打水漂了,支持过度防疫,赶紧找几个文笔好的防疫爱好者,让他们带带节奏,搞搞阶级对立,充分发挥防疫爱好者的积极能动性。再找几个媒体每天报道国外新增数量,死亡人数,增加民众恐慌。


真正被疫情影响的人:《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我知道郭嘉很难,但是我也很难,下面两个孩子要养,还要还房贷,动不动就封城,封小区。收入已经断了五个月了,我喊不动加油了我现在只关心我自己,只想恢复正常的生活。

xx者:有一例全员核酸,全市召开防控会议,医院暂时停止接收病人,重症怎么办?只要不是新冠就先放放。

理性看待者:目前新冠病毒威力减弱,疫苗接种率也上来了,但是我们的政策不松反紧,是不是应该适度开放?不要过度防疫?

防疫爱好者:我不听我不听,你就是要共存,你罪不容诛,非蠢既坏,来电了?


最后附上:牺牲自由换取保障的人,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鲁迅(我没说过)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美国首例疫情凶杀案,美国一老人被打死,凶手称「离我太近违反防疫规定」?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德国真实现状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世卫表示新冠大流行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将对世界带来哪些改变? 
  11 月 1 日甘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8 例均在天水市,当地防疫进展如何? 
  如何评价白宫的美国史上最壕发钱计划(2万亿美刀,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如何看待8月7日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突破500万? 
  3 月 17 日韩国单日新增首次超 60 万例,新增死亡 429 例,目前韩国疫情措施如何? 
  如何看待全球新冠确诊超 1.5 亿,印度单日新增确诊连续 9 天超 30 万例,未来国际疫情形势如何? 
  1 月 3 日浙江新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8 例,均在宁波市,目前情况如何? 
  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将按风险程度分区阶梯式管理,这对疫情防控将带来哪些帮助?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裴钢院士正式回应:请提供举报学术不端的实质证据?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