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马岛在日本战国时期经历了什么大事件?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xue-h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世以后的对马岛的历史,基本上可以说是宗氏一族的历史。因此想要知道对马岛的历史,必须要理清宗氏的历史。

一、战国前宗氏的历史

宗氏出自渡来人秦氏的后代惟宗氏,与萨摩的岛津氏同源。祖上最初是太宰府的官员。

宗氏可以考据的第一代祖先名为宗资国,是支配太宰府的镇西奉行少贰资能的三子少贰景资的代地头。也就说宗氏是镰仓幕府派往对马岛的代理人。1274年,第一次元日战争期间,宗资国率80余骑在小茂田与几十倍的元军作战,毫无意外的当场去世。

但是宗资国的英勇表现也得到了少贰氏的赏识,在元军进攻失败退去后,1285年九州发生霜月骚动,少贰景资起兵失败被哥哥少贰经资杀死,少贰氏也遭到幕府的打击,由于镇西探题的设立而削弱了势力,因此巩固势力迫在眉睫。

少贰经资及其后代便扶植宗资国的孙子,宗盛国(第3代)取代了世代担任对马国司的阿比留氏(相当于朝廷势力,宗氏的记载认为在元日战争前便讨伐了阿比留氏,但是现代学者否定了这一说法),成为对马岛独一无二的支配者。宗盛国将对马国的“乡”改称为“郡”,并且向每个郡派遣自家亲属担任“郡主”,开始强化对于对马岛的统治。

由于宗氏对于对马岛的支配,完全得益于少贰氏的支持,因此此后百余年中宗氏可谓少贰氏的利益共同体。进入到南北朝时期,在宗澄茂(第5代)担任家主时,由于少贰氏和幕府派来的九州探题发生冲突而丢失了对马守护的职务,作为对马守护代的宗澄茂捡了个便宜,在1378年被任命为对马守护,成为名义上的独立势力。而他的儿子宗赖茂(第6代)开始也顺利成章地世代继承对马守护职务,但宗氏仍旧是少贰氏的忠实拥护者。

由于元日战争的影响,高丽和对马岛断绝了贸易往来。因此对马岛的居民往往在歉收年份,摇身一变化为倭寇,由地方豪族率领入侵朝鲜半岛、中国沿海进行掠夺。在朝鲜取代高丽后,除了武力击败倭寇外,还允许对马岛宗贞茂(第8代)和朝鲜进行贸易往来,而宗贞茂则负责压制对马岛的豪强。但是宗贞茂死后,儿子宗贞盛(第9代)尚且年轻,再度发生了豪族早田左卫门大郎因歉收率部入侵朝鲜的情况。因此朝鲜太上王李芳远在1419年发兵对马岛,史称“应永外寇”或“己亥东征”。虽然双方损失大抵相同,但是宗贞盛选择了服软。

1443年朝鲜与对马岛签订了“嘉吉条约”:宗氏接受朝鲜的官职(朝鲜认为由此成为对马的宗主),每年获赠米豆200石。对马岛主每年可以派遣50只船只前往釜山浦、乃而浦(荠浦)、盐浦贸易,并且在当地建立倭馆供对马倭人居住。一部分对马岛的郡主、商人接受朝鲜官职和印信,成为“受职人”、“受图书人”,可以携带印信进行贸易。

在此之前的1433年,少贰氏在与九州探题涩川氏的战争中逐步落了下风,最终少贰满贞自杀,两个儿子嘉赖、教赖逃亡对马岛,投靠宗贞盛。虽然少贰氏只是筑前守护,但宗贞茂仍旧将其视为主家对待,并且称少贰嘉赖为“三根公方”。这是并不单纯是为了报恩,更是因为少贰氏的失败,导致宗氏在九州岛上的近20万石的土地遭到瓜分。

在宗贞盛的支持下,1434、1435年少贰嘉赖两次反攻九州失败,随后在1441年病逝。少贰教赖继承家督。1444年,宗贞盛的弟弟宗盛国、宗盛世率部反攻,一度夺回旧领嘉摩郡,结果遭到大内氏反击,最终寡不敌众,双双战死。1452年宗贞盛死去,儿子宗成职(第10代)继承家主时,朝鲜还派人前往进行慰问。宗成职没有子女,因此在1467年病重时将家主交给了堂弟、宗盛国的儿子宗贞国(第11代)。


二、战国时代:反攻九州

1467年发生的“应仁之乱”象征着战国时代的开端。当时占据太宰府的大内政弘率主力前往京都支援西军,因此刚刚继承家主的宗贞国与少贰教赖与其作对,支援细川氏支持的东军。他们在1468年冬渡海,率军进攻九州的博多、太宰府,结果在两者之间的水城一带遭遇大败,少贰教赖在逃跑的路上被杀。

少贰教赖的儿子赖忠(后获得将军偏讳改名政尚、政资,这里统一称之为赖忠),和宗贞国在1469年七月再度举兵三千,这次顺利地攻陷了博多、太宰府。少贰赖忠驻扎在旧领太宰府,宗贞国则占据住吉、博多。宗贞国借机和长期以来在朝鲜贸易上有竞争关系的博多商人达成了共识。

然而,刚刚夺回太宰府的少贰赖忠,利用太宰少贰的名声招降了不少筑前、肥前的土豪后,便翘起了尾巴,对待宗贞国的态度也变得不客气了起来。少贰赖忠逼迫宗贞国派遣军队支援改名千叶胤资的弟弟,介入肥前国千叶氏内乱。宗贞国只好分兵一千前往,结果由于大雪大败而归,还冻死不少部下。

宗贞国由此和少贰赖忠产生间隙,一怒之下返回了对马岛,留下守护代宗贞秀继续驻守博多。恰逢朝鲜的使臣造访对马岛,宗贞国不好意思说自己和少贰赖忠闹掰了,借口说是为了迎接使臣,专门从九州赶了回来。

然而介入应仁之乱的大内政弘在1477年从京都返回防长,少贰赖忠这才慌了神,请求宗贞国支援。宗贞国很干脆的予以拒绝,在1478年,少贰赖忠被大内政弘和九州探题的联军击破后,因为和宗贞国关系闹僵而无法返回对马,只好逃亡肥前,寄居于国人多久氏的梶峰城。后少贰赖忠在1497年遭到多久氏背叛,自杀身亡。

而宗贞国在幕府和朝鲜双方的调解下,和大内氏达成协议,宗氏将博多还给大内氏,也不再索取筑前的领土,而作为替代宗氏则获得了在博多和关门海峡一带自由贸易的权力。作为和旧太宰府势力少贰氏决裂的标志,宗贞国正式将氏从“惟宗氏”改为“平氏”,自称平知盛后人。

宗贞国此后专注于对马岛内的政治,利用手腕使得岛内的八郡郡主重新归其掌控,重建了废弃多年的国分寺,以国主而非岛主自居。并且加强了和朝鲜之间的贸易往来。当时朝鲜成宗也允许了朝鲜商人作为个体和三浦的对马商人之间进行交易,因此对马在贸易方面兴盛一时。朝鲜主要是购买对马从博多买来的东南亚的苏木、胡椒、象牙,以及日本本土产的铜、锡、刀、漆器等,而对马则主要从朝鲜购入棉布、米豆、蜂蜜、人参等物。

宗贞国当时居住于对马中村馆,根据《朝鲜成宗实录》使臣的见闻,中村馆情况大致如下:

島主家前後有廳事,又有馬廐、廚舍,蓋以茅,周以垣墻,墻外環以壕塹,引海水注之,深廣各丈餘。堂無階陞月臺,以板爲四壁,不施丹雘。東西北壁畫山水,島主自居後廳,至於前廳,則應對賓客,酬答事務而已。常列置皮甲五十、兜鍪五十、木弓七十、長劍二十、長箭四十部以自衛。


三、三浦之乱

宗贞国在1492年将家督传给了儿子宗材盛(第12代)后隐居,两年后去世。

由于朝鲜本身也是并不富裕的农业国,棉布对于朝鲜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因此不可能无限制的卖给对马。加上和对马之间的贸易只是为了防止对马入寇的手段,因此朝鲜尽可能的只是最小规模的进行贸易。朝鲜在1488年出台法令,减少货物的贩卖,并且在1498年突然禁止了从对马购买铜。虽然宗材盛做了很大努力,也不过让朝鲜只购买了其中一部分而已。大量的货物积压在对马岛,使得对马对朝鲜极度不满。

宗材盛时期,由于对马岛上人口过多,采取的政策就是鼓励人口向岛外移居,导致当时在朝鲜三浦倭馆的日本人总数达到了3000人以上。

在1507年宗材盛去世,其子宗义盛(第12代,当时叫宗顺盛)继承家督后不久,1508年、1509年在朝鲜的加德岛、釜山先后发生了三浦倭人沦为倭寇的治安事件。由于当时三浦倭馆完全是自治的状态,朝鲜并没有行政权,考虑到三浦倭馆这个法外之地引发的治安问题,朝鲜试图取缔三浦的倭馆,并且派人和对马进行交涉。

对此三浦倭馆的日本人在1510年初连忙联络宗义盛进行交涉,可1510年二月,发生了居住于三浦的四个日本人出海钓鱼,被朝鲜当做倭寇逮捕处死的事件。这件事引发了三浦的日本人的不满乃至骚乱,四月四日,恰逢宗义盛派遣代官宗盛亲(国亲)率领4500余人进行支援,结果火上浇油,双方合流后,直接开始进攻朝鲜边将所在的佥使营——釜山浦佥使李友曾被杀,乃而浦佥事金世钓被俘,熊川城遭到包围。

在一部分日本人撤回对马岛后,宗盛亲试图和朝鲜讲和,遭到拒绝。十九日,庆尚道元帅柳顺汀率镇定军进攻,将宗盛亲击败,斩首295人,对马军战败撤退。六月,对马试图再度反击,被朝鲜击退。这一事件史称“三浦倭乱”或者“三浦之乱”。


四、船冈山合战与壬申条约

为了便于和朝鲜讲和,宗义盛(第12代)在1511年亲自率兵前往京都。

细川高国支持下,得以返回京都的10代将军足利义尹接见了宗义盛。足利义尹赠与宗义盛偏讳,宗义盛这才从“顺盛”改名了“义盛”。随后宗义盛向足利义尹说明边防的重要,而自己丢失了筑前的领地,又和朝鲜断绝了贸易往来,十分贫苦。足利义尹被他的一番话打动,大笔一挥,赠与他北近江800贯的领地,大概相当于4万石左右。足利义尹也派出僧人弥中作为使者,帮忙向朝鲜讲和。

恰逢此时,得到细川澄元支持的第11代足利义澄率部再度杀回京都,结果在开战前突然病死。在船冈山合战中,得到了大内义兴及其手下一众中国地区豪强支持的足利义尹获得大胜。宗义盛也参与了战斗,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由于立下功劳,也获得了足利义尹的赏赐。

1512年,朝鲜在幕府的说服下,勉强同意和对马进行讲和,双方签订的新条约叫做“壬申条约”或者“永正条约”。内容基本上是1443年签订的“嘉吉条约”的缩水版:

对马岛主每年只可派遣25只船只前往乃而浦(荠浦)贸易,对马倭人不可在该地居住。每年对马获赠米豆减半,只有100石。朝鲜对于“受职人”、“受图书人”进行严格审核,取消了许多人的贸易资格。后来在调解下,对马和朝鲜达成一定协议,可派遣贸易的船只从25只涨至30只;朝鲜也开放了釜山浦进行贸易等等。为了防止再度发生暴乱,朝鲜重新设置了备边司。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防长,宗义盛也意识到足利义尹(已改名义植)所赠的北近江的领土压根收不上来税,于是便抛弃北近江领返回了对马。1520年,宗义盛将家督传给侄子宗盛长(第13代),十二月去世。


五、对马内乱

宗盛长(第13代)出自仁位宗氏,不能服众,继承家督后不久,就发生了曾经指挥了“三浦之乱”的岛主代官宗盛亲率部攻打仁位郡的内乱。宗盛长在与朝鲜的交涉方面不利,也使得宗氏一族对其怨言不止,最终在1526年,在家臣的逼迫下,宗盛长在中村屋形被迫自杀。随后对马岛内陷入到内乱的状态。

由于宗盛长的儿子年幼,接着被推举为岛主的是在“三浦之乱”中战死的丰崎郡主宗盛弘(宗盛国之子)的儿子宗盛贤(第14代),但是宗盛贤品德不佳,不能服众,也不能守住中村屋形,便将府城从中村迁到了府中的“池之屋形”。

1528年,出于对宗盛贤的不满,家臣津原主米勾结筑前的宗盛治兄弟、豆酘郡主宗盛乡,突袭“池之屋形”,宗盛贤(第14代)落荒而逃,而居城也被焚毁。以佐须为本处的守护代宗盛廉,原本也被宗盛乡联络一起谋反,但是宗盛廉却发兵帮助宗盛贤平定了叛乱。

由“池之屋形”遭到焚毁,因此宗盛贤便在国分寺的东侧一带修建了新的府城“金石屋形”,后来成为了“金石城”。1532年,宗盛贤改名“宗将盛”,但是仍旧胡作非为不止。最终在1539年,家臣们逼迫其退位,请来宗盛贤在国分寺出家的叔叔宗晴康(第15代)担任家督。


六、宗晴康父子的治世

当时原本是“前期倭寇”的老巢的对马岛,此时反而成了九州海盗和中国的走私商组成的“后期倭寇”频繁骚扰的对象。1544年,有倭寇率领船只入寇朝鲜蛇梁,导致朝鲜的怪罪,一事断绝了与对马的贸易往来。之后在1547年,朝鲜和对马重新签订了“丁未条约”,“壬申条约”追加的5艘贸易船又遭到了取缔,贸易港又被仅限于釜山浦。

宗晴康(第15代)继承家督的时候已经65岁了,却老骥伏枥,雄心勃勃地对对马进行了改革。由于对马的郡主都是宗氏,很多原本不是宗氏的豪强也改氏冒充,因此有了38家宗氏。他在1546年下令,除了岛主本家之外,所有分家都禁止使用“宗氏”,借此机会加强了对于对马岛的控制。

针对后期倭寇的袭扰,宗晴康则训练武士,积极备战,和朝鲜之间也经常分享情报,共同对抗倭寇。

此外,宗晴康还倡导武士积极向僧人学习识字,还在各村修建蓄水池,在海边植树防风等等民政措施。宗晴康在1552年因为年事已高,便传位给儿子宗义调(第16代)。

由于1555年在全罗道一带发生了“达梁倭变”等倭寇入寇事件,朝鲜意识到倭寇似乎和对马宗氏关系并不紧密,加上对马在应对倭寇问题上的积极态度,朝鲜便在1556年四月和对马重新签订了“丁巳条约”,允许宗氏派遣30只船只进行贸易。并且对于宗氏以“日本国王”和许多西国大名的名义派来的“伪使”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在此之后宗氏和朝鲜之间的贸易船逐步增加至每年120只左右。

1557年十月,前岛主宗将盛(第14代)的异母弟津奈调亲发动叛乱,结果被岛主宗义调击败,逃亡筑前。津奈调亲在1559年再度发动进攻,结果被仁位郡主仁位盛亲击败,逃亡至壹岐岛的胜本浦时,被宗义调擒获斩首。津奈调亲的女儿,后来被宗义调嫁给了商人柳川调信,后来柳川调信在与朝鲜以及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交涉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563年,宗晴康(第15代)去世,终年89岁。接着1567年,由于宗义调(第16代)没有儿子,便则将家督传给了宗将盛(第14代)的长子宗茂尚(第17代)后出家为僧。

由于宗茂尚在2年后早逝,于是宗义调又传位宗将盛(第14代)的次子宗义纯(第18代),但是宗义纯和父亲一样都属于无德之人,宗义调只好逼迫其退位。宗义纯在隐居后,也被迫自杀身亡。

1577年,宗义调又拥立了宗将盛(第14代)的三子宗昭景(第19代,后改名宗义智)。

壹岐岛的松浦家的部众在1584年率兵攻打对马岛的佐贺浦,在1586年率兵攻打对马岛的盐户,先后被仁位郡代击退。宗义调十分生气,派兵反击壹岐岛,结果也被击败。同年,丰臣秀吉向对马岛派遣使者,希望日后平定九州后若是攻打朝鲜,宗义调能够从中出力。

1587年宗义调正动员八郡兵力准备再度攻打壹岐岛复仇,丰臣秀吉进行调节,双方罢兵。

宗义调派遣柳川调信向来到九州讨伐岛津氏的丰臣秀吉表示了顺服。并且在同年六月,宗义调和宗义智两代岛主渡海来到九州的筥崎宫,向获得胜利的丰臣秀吉表示祝贺。丰臣秀吉则将对马一国安堵与宗氏。宗义调则向丰臣秀吉表示朝鲜是贸易伙伴国,建议不要攻打,并且提示朝鲜背后的明朝势力的强大。丰臣秀吉则要求宗义调从中调解,起码要让朝鲜对日本进行“朝贡”,让朝鲜国王来到京都参见。


七、出兵朝鲜

1587年,宗义调见丰臣秀吉的态度过于无礼,只好派出派遣使者柚谷康弘,希望朝鲜能够派出通信使向丰臣秀吉祝贺统一日本,意图从中调解,但是朝鲜宣祖以傲慢无礼进行拒绝。随后在1588年,丰臣秀吉又直接派柚谷康弘催促朝鲜进贡,而朝鲜以书信傲慢再度进行回绝。

丰臣秀吉十分生气,下令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准备出征朝鲜。宗义调一见情况不好,连忙亲自跑到京都游说丰臣秀吉不要出兵,若是丰臣秀吉对朝鲜动兵,自家百年贸易基业即将化为乌有——结果宗义调一病不起,在同年年底在京都去世。

1589年,宗义智(第19代)亲自前往京都拜见丰臣秀吉再度请求延期攻打朝鲜,并且自己作为副使,和正使景徹玄苏、都船主柳川调信等,在对马出身的博多商人岛井宗室的伴随下,在八月前往汉城进行交涉。终于1590年十一月,朝鲜使臣黄允吉等到达京都聚乐第,参见了秀吉。但是最终还是不欢而散。在1591年三月景徹玄苏、柳川调信再度前往朝鲜,宣布最后通牒——秀吉要“假途入明”。但是朝鲜始终没当回事。

与此同时,丰臣秀吉在肥前修筑名护屋城,并且以壹岐胜本城、对马金石城为“御座所”。派遣的军监毛利高政则指挥宗义智、肥后人吉城主相良长每、筑后三池城主高桥直次、筑后福岛城主筑紫广门在对马岛修建了清水山城作为要塞。

宗义智没有参加在名护屋城举办的誓师,便率兵5000人(可能算上了军夫),直接加入了小西行长指挥的第一军。在第一军中,其出动的兵力仅次于小西行长本人所出动的7000人,排名第二。在出兵之前,宗义智尚未婚配,小西行长出于对他的赏识,便把女儿小西妙(教名玛丽亚)嫁给了宗义智。

1592年四月十二日,第一军在釜山登陆,宗义智则作为第一军的向导,攻陷釜山镇、东莱府,直扑朝鲜京城。二十四日抵达尚州,击破巡边使李镒。由于前来支援的总兵申砬部下主要是骑兵,便冒然弃守乌岭天险,导致第一军在二十七日便直抵忠州弹琴台。申砬虽然奋力作战,但是仍旧被小西行长以鸟铳大破。当时宗义智手下的大石荒河介作为先锋,突入朝鲜军阵中连斩三人,为日军打开缺口,申砬大败投汉江而死。

听到申砬战败的消息,朝鲜宣祖和大臣们落荒而逃。第一军在五月二日抵达京城后,第二天和加藤清正率领的第二军汇合,夺取无人驻守的京城。五月十一日,第一军与后续抵达的第三军一并从平安道向辽东进发,六月十五日拿下无人驻守的平壤。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于是小西行长决定暂缓进攻辽东,而是在平壤修筑城池。七月十六日,前来支援的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突入平壤城,结果被日军以鸟铳击败。

由于日本海军屡遭李舜臣击败,因此平壤的日军缺少补给,小西行长急于“求和”,结果沈惟敬借此机会稳住日军。1593年正月,李如松率明军抵达平壤,七日正式攻城。小西行长、宗义智等在当天夜里落荒而逃直至京城,由于宗义智率部殿后,一路上遭到朝军追击,更是兵马死伤无数。

宗义智一度和小西行长返回京都,进行所谓的“议和”。由于遭受大军屡次过境的骚扰,对马岛上一片惨淡,除了军队之外,还有大量的船夫、军夫遭到征发,因此田地荒废,出现了饥荒。作为补尝,丰臣秀吉一开始把萨摩的出水郡一万石补偿给宗义智,但是又考虑到岛津氏因此很不高兴,于是作为替代给了宗义智肥前基肆、养父二郡一万石。

由于丰臣秀吉发现自己被沈惟敬欺瞒而大怒,在1597年正月再度发兵朝鲜。考虑到大军再度入境造成的麻烦,丰臣秀吉又将空无一人的巨济岛安堵给了宗义智。

1597年八月,宗义智随小西行长攻陷南原城,随后小西行长和松浦镇信驻守顺天城,宗义智则驻守巨济岛。

在1598年正月,日军在蔚山城击退杨镐的进攻后,宗义智继续驻守南海城。八月,丰臣秀吉死去,日军无心恋战,宗义智也在十月后率部撤回对马。


八、关原之战与朝鲜讲和

宗义智在撤回对马后,多次派遣使者试图和朝鲜讲和。但是使者都遭到明军扣押,有去无回。直到1600年四月,宗义智派橘智正送还日本俘虏的3000名朝鲜人后,朝鲜才告知宗义智,由于明朝暂且不肯讲和,所以朝鲜不得轻举妄动。八月,明军从朝鲜撤退后,宗义智才和朝鲜再度进行讲和。

由于同年九月,关原之战打响。宗义智由于岳父小西行长是西军的关系,派遣柳川调信的儿子智永率军跟随岛津义弘,作为西军参战。战后小西行长遭到斩首,柳川调信则擅自对德川家康进行了说明,才使得宗氏得以不被改易。宗义智也不得不赶走了妻子和儿子、将来日本最后的司铎“小西马休”,与小西行长划清界限。当时从属于西军而没有遭到惩罚的,只有宗氏和岛津氏两家,这也是柳川调信的功劳。

1605年,宗义智再度前往京都,得到了德川家康给予的与朝鲜讲和的任务。其中柳川智永修改国书,伪装逮捕了糟蹋朝鲜王陵的犯人,使得朝鲜在1607年率先派遣使节,重新开始讲和,1609年对马和朝鲜重新签订“己酉条约”,再度重开正式的贸易,那便是江户时代的后话了。


user avatar   su-hang-63-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470年(文明2年)11代家督宗贞国在千叶氏内乱时,出兵援助过千叶介胤将,和少弐頼忠一起进攻过大内氏,并加强与李氏朝鲜的贸易往来(通交贸易)。

他的二儿子宗材盛时代,日朝贸易摩擦增多,1509年,朝鲜计划遣使与宗氏商讨在三浦岛从事非法贸易的日本人去留问题,结果当年宗材盛病逝,因此搁置

1510年,三浦倭乱暴发,宗氏派兵介入,朝鲜在平定倭乱后断绝与对马岛贸易,后于1512年签订了壬申条约,朝鲜同意再开荠浦一港同日本贸易。

由于壬申条约规定甚严苛,历代宗家当主均试图与朝鲜交涉,并在乙卯达梁倭变中协助朝鲜剿倭,双方于1557年订乙巳条约,对马岛贸易繁盛。

1559年,津奈调亲(宗家分支)谋反,宗义调平定之,统一宗家。于秀吉九州征伐时加入,得以保全领土。




  

相关话题

  一个历史盲要如何玩并玩好信长野望这款游戏? 
  如果源赖朝在阴间碰到他岳父北条时政和他老婆北条政子会发生什么? 
  德川家康为什么将统治中心移到江户? 
  日本的徂徕学是什么,竟然没有查到任何资料? 
  如何评价织田信长? 
  用《信长公记》这种三次编纂物(而且还是其最不靠谱的首卷)来解读桶狭间之战相当于用三国演义学历史吧? 
  战国时期的日本武士阶层是否能用汉字与当时的中国人进行流畅的书面交流? 
  织田信长的长篠之战是不是比桶狭间之战高级多了? 
  日本、朝鲜、越南的古代汉文史书相比中国史书而言写作水平如何?能否举例说明? 
  对于AKB48第44单的历史背景,求科普? 

前一个讨论
墨茶的去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甘肃通报敦煌防护林被毁调查,称 2000 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