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改名改姓是怎么样的?可以随随便便就改么?怎么才能更方便的让大家知道你改了? 第1页

  

user avatar   luo-mu-ji-wu-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一个正经的战国武士,他的名字可能会包含这么些部分:

1氏源,一般就是源,平,藤原三种。

2八色姓,一般都是朝臣,战国武士圈子里很少见到别的。

以上二者,主要用来说明你祖宗是谁。很显然,一个人的祖宗是不会变的,除非是当了别人家的养子,认了别人家的祖宗当自己的祖宗,才会变。

然后另一种情况是,战国时期,大部分武士都是攀龙附凤,冒认名人当祖宗。有时候心血来潮,决定换个人来冒认,所以也可能平白无故地就变一下。

“丰臣”这个氏源,是猴子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找朝廷索要了一个新氏源,跟源、平、藤原啥的是并列关系,确实还挺有面子的。

3苗字

4名前

5通称

这三个玩意儿,可以理解为通常情况下的“姓、名、字”。

诸葛--亮--孔明,大概可粗略对应,织田--信長--三郎。

首先讲讲苗字。很显然,当别人家的样子,会导致自己的氏源、八色姓、苗字都变,这就不谈了。

其次,在历史早期,很多大家族的庶出子,在受封时会以封地为苗字,大致是表示自立门户的意思。比如平安时代,有个人获得了一个叫“牛屎院”的庄园作为封地,就把自己的苗字改成了“牛屎”。到后面嫡子继承制度渐渐取代了分封继续制度,庶子不再送出去独立,而是留下来当嫡子的家臣,于是这种以封地为苗字的现象就少见了。

所以战国时期换苗字,大部分是因为当养子。

还有少部分,是觉得原来的苗字不好,出于某些政治需要,自行把苗字改了。比如松平改德川,伊势改北条,木下改羽柴这些。

接着“名前”和“通称”,这玩意儿……首先得考虑到当时汉字的运用就没形成标准,在传播过程中,误用、混用是难以避免的,很多时候不是改名,而是将错就错,好几种叫法,指的都是同一个人。

而且“名前”毕竟只属于自己,不涉及家族其他人,改起来也没啥心理负担。最常见的,受到大人物的“赐字”而改名,后续可能这个大人物栽了,你为了撇开关系就改了回去。或者遇到更大的人物赐字又改了一次。还有很多时间压根不涉及赐字之类的,就是忽然情绪来了我就是要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也没人非要拦着你……

6受领名/官途名

这个有点麻烦……特别是要跟正式官职区分开来。“织田上总”里面这个“上总”其实就是受领名,织田信长并没有真的担任过上总介,只是自称。但这个自称也不是随便瞎自称,而是有一些难以描述的潜规则。大概意思就是你要到一定地位,取得一定成就才有那个脸去自称,否则只会惹人嗤笑。

这玩意儿……有些人一生会变好多次的……基本也是出于政治需求。

7戒名

这最简单,上杉谦信的“谦信”,武田信玄的“信玄”,大友宗麟的“宗鳞”,就是说你名义上出家当和尚了,取了个法号。


至于你说改名之后别人怎么知道……

我的理解呢,确实就是口口相传,或者通过文书、画押、公告啥的传播。跟你利益相关的人,肯定会比较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会在短时间内知道。

至于利益不相关的人……他也不需要知道哇。

比如说,你是一个村子里种田的贫农的话,你知道村长是谁就行了,上面的大名就算改了八百次名字,那跟你有啥关系吗?

要么你是一个卖馒头的小商贩,人家只关心你的馒头有没有涨价,有没有偷工减料,至于你名字叫中华小当家还是江户川柯南则无关紧要。

或者说,你是一个九州地区的大名,人家两千公里之外,奥羽地区的大名改了个名字的事,你也不需要关心。

反之,假如你是即将统一日本的幕府大将军,那别说改名了,你早上多吃了一碗豆腐,马上就会有有心人把“公方大人喜欢吃豆腐”牢牢记在心上。




  

相关话题

  为何源平合战是源氏胜出? 
  有什么关于东京的冷知识? 
  有土地的骑士、武士是否也就是个村长? 
  一直好奇日本居然袭击珍珠港。决策依据呢?没有认真推演后果?还是军国分子们脑残了,以为天下已经在手? 
  中国有没有像日本武士刀一样,有值得文化宣传输出的帅气冷兵器?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是否已经基本丢失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导致日本将面临“不战而降”的情况? 
  如果北条氏政及时上洛表示臣服,北条氏在丰臣政权中会是什么地位,又会如何影响之后的历史(比如关原之战)? 
  普通日本人对战国故事最熟悉的是哪几段? 
  你认为最伟大的日本人是谁?有哪些原因? 
  为什么上杉谦信被怀疑是女人? 

前一个讨论
怎样评价魏收的 魏书?
下一个讨论
明朝末年皇室成员为什么没有能干的?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