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天津博物馆里让我最难忘的展览是“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
原因无他,完全是因为这是我从业以来担任主要策展人策划的第一个展览,因此想忘也忘不掉的。
这个展览原定展出半年,由于疫情原因延长展期,总共在天津博物馆展出了一年半。在天津博物馆撤展之后,这一展览又被河南博物院借走,赴郑州展出,预计展到2021年7月底。
云观展链接(天津博物馆):http://quanjing.artron.net/scene/P8thIPTnbSVDb3rat4H62edmNRrKJF7m/jiaguwen/tour.html
这个展览里有许多许多我所喜爱的文物(基本每一件都喜欢)。但是要说最喜欢,还是那片商武丁时期的王狩光卜甲。
看不清上边的字?没关系,我们有拓片和释文。
虽然看清了,但还是看不懂?那就容我解释一二吧。
这片卜甲上所刻的卜辞(主要是验辞部分),记录了一月乙未日商王在光这个地方擒获猎物的情况。这些猎物,包括但不限于两头老虎、一头兕、二十二只鹿、两头野猪、一百二十七只麑、两头豹、二十三只㲋,以及二十七只野鸡。可谓是收获颇丰啊!
这片卜甲上所刻的卜辞,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近距离感受商王的狩猎生活,还为我们研究三千多年前安阳地区的生态情况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或许正因为此,这完整的半片龟甲,被胡厚宣先生认为是“王懿荣早期收藏甲骨中最好的”。
但是,我喜欢这片卜甲,不只是因为它本身价值极大,还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段有趣的往事。
话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冬十月,潍县古董商人范寿轩到天津王襄家中售卖古器物,当时天津著名书法家孟定生(即孟广慧)也在座。这次会面中,范寿轩提到他在河南北部“见而未收”的古物,孟定生认为是“古简”,敦促范寿轩前去访求。
次年(1899年)秋,范寿轩带着访求来的古物回天津售卖,并称之为“龟板”。当时去范寿轩下榻处看物询价的人不少,但因其索价太高,加之所卖“龟板”脆薄不易收藏,均未成交。只有孟定生和王襄立刻认识到那是“古人之契刻也,可以墨迹视之”,因此虽都没什么钱,但还是“竭力购求”了一些中、小片。孟定生、王襄两人所见中“有全甲之上半,珍贵逾他品”,两人困于财力未能买到,都感遗憾,“不能忘情”。剩下大部分甲骨(包括“全甲之上半”),范寿轩携至京师卖给了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王懿荣是当时的古物收藏大家,又同是山东人,对范寿轩来说并不陌生。王懿荣同样立刻认识到“龟板”的价值,不但对已送来的照单全收,还预付了部分定金,敦促范再去访求。自此,“一片甲骨惊天下”。
但是,孟定生到底是忘不了这半片没有买下来的龟甲。之后,他曾托王懿荣次子王崇烈写介绍信,专程去北京拜访王懿荣,并再次见到了“珍贵逾他品”的那半片龟甲。
再后来,这半片龟甲兜兜转转又从北京回到了天津,并入藏天津博物馆。它,就是这片王狩光卜甲。
所以我们说,这片卜甲不但见证了三千多年前那段历史,还见证了一百二十多年前甲骨文发现初期的那一段往事。它不只是一件文物,还是一件因缘之物。
参考文献
[1] 王襄. 题所录贞卜文册[J]. 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 第三十二期第一版、第三十三期第一版.
[2] 王汉章. 古董录[J] 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 第五十期.
[3] 王襄. 题易穞园殷契拓册[J]. 河北博物院画刊. 第八十五期. 第二版.
[4] 王襄. 簠室殷契[J] 历史教学. 1982(9): 12.
[5] 王襄. 孟定生殷契序[J]//天津市文研究馆. 天津文史丛刊第三期[M]. 1984.
[6] 陈梦家. 殷虚卜辞综述[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
[7] 胡厚宣. 释王懿荣早期所获半龟腹甲卜辞[J]. 殷都学刊. 1987(1).
[8] 朱彦民. 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公案——关于甲骨文发现、研究诸说的概括和评议[J]. 邯郸学院学报. 2008(6): 58-64.
[9] 郭鸿林. 感念王襄先生[J]. 天津文史. 2010(2): 22.
[10] 李鹤年. 孟广慧、王襄、王懿荣与甲骨[J]. 天津文史. 2010(2): 44,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