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南方人在东北待半个月会怎样? 第1页

  

user avatar   shi-yi-wang-ran-11-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南方人,江西,在东北,黑龙江,待过半个月,冬天1月份。说说什么体验。

1,东北的冬天一定比南方冷,毫无疑问。南方比北方冷,这句话,百分之百有问题。黑龙江冬天零下30度,江西冬天零上几度。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湿度,什么魔法攻击,事实就是东北冬天远比南方冷。口罩带了一会,在外面结冰了,手只要露出来,来一阵风,绝对感觉热量带走一大片,穿了衣服也能感受到抽丝剥茧的热量流失,冷到没有办法。根本没有办法在室外待很长的时间,走一段时间就得去室内取暖。所以东北的冬天基本上外面没有什么人,没有南方来的热闹,大部分东北人还是选择窝在自己家里,有暖气坐沙发上吃雪糕,还是挺开心的。

冬天外面有挺多雪的,一片一片,即使融化也不会融化所有。一下雪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这一点南方孩子应该没有见过,而且雪是散开的,像沙子一样。

2,东北的饮食方面,面食,米饭都有,与南方主要吃米饭不太一样。而且东北菜普遍没有什么辣椒,即使有也是没有辣的那一种,对于南方大部分省份来说应该吃不太习惯。

东北的冬天肉食为主,蔬菜比较少,虽然有凉菜,但是相较于南方荤素搭配来说,还是肉类占比更大,吃肉多,蔬菜少的后果就是容易便秘。并且北方的气候相较于南方,尤其是室内更为干燥,需要常喝水,不然整个人会感觉起床的时候,被抽干一样,嗓子很难受。

再说回饮食方面,北方菜有锅包肉,地三鲜,各种炖菜,就种类来说,不会比南方菜种类多,这一点我在点外卖的时候也能看出来,蔬菜种类比较少,口感不如南方菜精致,这是个人角度说的(说我不客观的可以走了)。就自己来说,在这边吃了半个月,感觉饮食比较干燥,面食没有水很难吃进去,不像南方的包子馒头那样水分充足非常松软,北方的感觉比较实心,吃饭必喝水。

如果说要去的话,可能得自己准备点榨菜,或者其他自己吃得惯比较好携带的罐装食品,不然到时候可能挺难适应的。我在北京待过6年,来这边吃了半个月,还是难以适应 。

3,语言习惯。南方由于方言比较多,就江西而言,不同地方的方言我自己都不太能明白,东北地区说的都是普通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东北话语速的情况下,南方人也听不懂,虽然是普通话,但是也会有很多俚语加入,会导致交流障碍。之前有个黑龙江的女朋友,给我普及了很多东北俚语,但是依旧有些交流障碍,所以,若没有去过的话,先在网上查一下东北俚语再去的话,能少很多疑惑。

4,风土人情。东北人热情,这一点是没得说的,相较于南方人的情绪内敛,东北的热情是外放的,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马上给你展示出来,把自己认为好的菜给你夹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摆在你面前,会有种让你觉得热情的自己不好意思。

而较于南方来说,虽然热情,但是当你说了不用的时候,对方不会进一步要求,东北地区,会觉得你不好意思,还是会继续给你,这一点会很不适应,有一种领地被侵犯的感觉。

没有办法评价哪一种好与坏,东北的热情感觉能融化一块哪怕是冰封好多年的坚冰,非常适合本身内敛的人融入大集体。南方的热情感觉是溪水里面的不同石头,自己有自己的独立,热情就像是周围绕着的溪水一样,更尊重各自独立,也会互相客气,互相照顾。

5,回到问题本身。南方人在东北待半个月会怎么样。以本人最后回家的感受来说,不适但是又带着理解。

气候严寒干燥的不适,蔬菜水果缺乏的不适,烹饪方法的不适,过于热情的不适。

对气候严寒导致的饮食习惯不同的理解,对人文习惯导致的热情过度的理解,对北方以及南方各方面冲突的理解。

6,以上都是我的个人体会呀,每个人体会都会不一样,具体如何还得身体力行。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涨十斤肉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去年疫情期间,在东北老家待了两个月。

结果就是:

我在南方打工积累下来的冻疮,脾胃虚寒,胃部反酸全好了。。


user avatar   weidadecl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多年前,曾经领过一个南方客户(胡建人)跑市场,在东北转了一圈。

那时候我们都二十来岁,很穷。出差标准是80一天。

我们两个哪便宜住哪,省下的钱全变成氽白肉酸菜锅包又怼肚子里了。

正好有个经销商的亲戚杀猪。我们就借机考察新市场为名,流窜到岫岩农村去了(辽宁某县城)。正好是周末,我们打算在那里住三天,就给了经销商她二婶五百块钱。

五百块钱,在零几年还是挺值钱的。东北人也直爽,二婶家猪啊,鸡啊,都是敞开了吃。


当时是11月份,来了股寒流。我就领着胡建朋友烧炕。话说点火烧炕这个技能,是东北70后的天赋技能,现在已经失传了。

胡建朋友从“哇噻”一直学到了“把柴火支棱起来,整利正点上火,再往炕洞里Se俩地瓜。”

还有很多新词,比如“烙腚”,“顾涌”,“捅咕”……


前两天还好,怕冷把炕火烧太旺了,第三天早上这厮直流鼻血。

经销商他二婶看见了,就跟他说,你不能睡火炕,婶子晚上就给你找个暖被窝的……


很多年过去了,我和胡建朋友都老了。

前几天,我的胡建朋友还在微信上跟我说,总忘不了咱们在东北那一阵儿。

我们一起数着钱算日子,满东北寻么好吃的。

一起坐最慢的绿皮火车,满车厢都是方便面味儿。

但最忘不了的,还是那个经销商的二婶……

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出差那么久,等了一天,眼睛都绿了……他把钱都准备好了,还在想二百块钱够不够……


打死他也想不到,二婶晚上拎过来了一只猫……


user avatar   gu-chi-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州人~曾在2018年年初有幸在东北待过一个礼拜…

  • 会被冻死

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小可爱说出了那句风靡全网的“北方是物理伤害,南方是魔法伤害”,我秉承着胖子尤其不怕冷的原则,把我老婆生拉硬拽拉到哈尔滨。

刚下飞机的时候,还在扶梯上时,感觉到鼻子有点不对劲,伸手一摸,鼻毛冻住了!冻得严严实实!零下三十多度,这是东北给我这南方狗来了个下马威。

在哈尔滨住了一晚,早起凌晨四点多去赶火车,刚出酒店门,一股大风直接劝退我和我老婆,我说要不就在酒店里点点外卖吧。我老婆秉着“来了来了,钱都花了”的宗旨,把我给直接拉到火车站。

微博和朋友圈里找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在火车上拍的雪景。

最让我感受到东北无情的,是在秃顶子山山顶,白雪皑皑,零下四十多度,眼睫毛沾满冰霜,手机和单反瞬间没电,我脱下手套捣鼓了一会,小手指头冻僵,伸展不得。最后,靠我老婆,拍下了这几张照片。

最后就是雪乡,这没啥好说的,贵是贵了点,但还能接受,也不算冷,毕竟人多吧,也有可能来了几天冷习惯了。


  • 会被胖死

东北菜简直是长在我的胃上,粗犷但不粗鄙。在亚布力民宿的周边,吃到了迄今为止最好吃的小鸡炖蘑菇。大铁锅支在水泥砌的灶膛上,老板娘儿子劈柴生火,老板娘依次把小笨鸡、榛蘑、粉条子倒入锅中,最后放入几个酸菜馅的包子。

掀开锅盖的瞬间,浓郁的香味直冲上来,眼镜上满是水蒸气,也顾不上拿纸巾擦了,直接推到额头,捞起一个馒头就往嘴里塞。馒头浸满汤汁,像是少女脸蛋吹弹可破。尤其是榛蘑,鲜味直冲天灵盖,回家后念念不忘,在网上买了好几袋榛蘑。

只可惜我和我老婆只顾着吃,忘了拍照了。想起来的时候,已成一锅汤底了。

还有在中央大街上吃到的猪肉酸菜炖粉条,锅包肉和水饺。

网上一直有黑东北的人,亲身经历后发现,东北其实蛮不错的,等我儿子再长大点,也带他去趟东北感受感受白雪覆原野。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ben-nick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geng-chen-74-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沿海三线城市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说几个真事,应该是不属于涉密的,所以可以拿出来讲。

1.在办案过程中,我通过和民警以及涉毒人员交流得知,因为公安禁毒条线每年都有毒品案件数量考核,而且一年比一年数量要求高,本地这几年严打贩毒和容留吸毒犯罪,直接导致外地不敢将毒品邮寄或运送到本区域,本地毒品价格在两年内上涨了4-5倍(已与民警核实),很多吸毒人员有钱也买不到高纯度毒品。毒品案件直线下降,社会治安更好了。(当然也有其他所有人员的努力)

然而,也导致可爱的禁毒民警又为案件数量发愁了 。

为冒着生命危险办案的禁毒民警点赞!

2.某年,四位禁毒民警去云南抓毒贩,蹲守两天后在毒贩家门口抓获两名犯罪分子。进他们家门后,在客厅查获机关枪,手枪等十多支以及子弹一箱。民警说,他们四人当场吓出一身冷汗,转述给我听的时候还有些后怕。

我听的也胆战心惊,如果抓捕时毒贩马上回身进房间拿枪,后果不堪设想!民警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和公安人员接触越多,越能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常常出差,不着家,日夜颠倒,各种危险。做一名尽职的警察,真的是需要超出常人的责任感和奉献,乃至于妻子家人在背后的付出与奉献。向所有公安人员致敬,为你们点赞!

当然,这不影响我办案的证据标准 ,要补查的证据我还是会要求他们千方百计补来!嘿嘿(o^^o)


user avatar   qie-xing-qie-ge-3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沿海三线城市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说几个真事,应该是不属于涉密的,所以可以拿出来讲。

1.在办案过程中,我通过和民警以及涉毒人员交流得知,因为公安禁毒条线每年都有毒品案件数量考核,而且一年比一年数量要求高,本地这几年严打贩毒和容留吸毒犯罪,直接导致外地不敢将毒品邮寄或运送到本区域,本地毒品价格在两年内上涨了4-5倍(已与民警核实),很多吸毒人员有钱也买不到高纯度毒品。毒品案件直线下降,社会治安更好了。(当然也有其他所有人员的努力)

然而,也导致可爱的禁毒民警又为案件数量发愁了 。

为冒着生命危险办案的禁毒民警点赞!

2.某年,四位禁毒民警去云南抓毒贩,蹲守两天后在毒贩家门口抓获两名犯罪分子。进他们家门后,在客厅查获机关枪,手枪等十多支以及子弹一箱。民警说,他们四人当场吓出一身冷汗,转述给我听的时候还有些后怕。

我听的也胆战心惊,如果抓捕时毒贩马上回身进房间拿枪,后果不堪设想!民警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别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

和公安人员接触越多,越能理解他们的辛苦和付出,常常出差,不着家,日夜颠倒,各种危险。做一名尽职的警察,真的是需要超出常人的责任感和奉献,乃至于妻子家人在背后的付出与奉献。向所有公安人员致敬,为你们点赞!

当然,这不影响我办案的证据标准 ,要补查的证据我还是会要求他们千方百计补来!嘿嘿(o^^o)


user avatar   hong-feng-kai-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跟你讲一下,我们这边有些人结婚的一个情况。


女方家开出几百万的,都有。

什么意思呢?我给你捋一下

女方父母,站在一个角度

我给我女儿,准备个几百万的资产

你男方,也得按照这个规格上下浮动。

这笔钱,双方父母都不能染指。

必须给到他们小两口。


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边结婚的一个习俗。

有些女方家的家长带急眼的。

听亲戚说的是,男方来了一笔不小的钱。

女孩子她爹觉得,这是在侮辱她。

反手,准备了一笔更大的钱,给女儿带过去。


最后双方父母怎样了,我们不知道。

但是那小两口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在我们这边,结婚,有些家庭不好的女孩子

不敢随便收彩礼的。

一般是有两种情况。

男方来多少,女方来多少,最终交给小两口

男方多少,女方加点还回去,最终给到小两口。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女方家真就不敢随便收人彩礼。

这是双方父母的一个博弈过程。


不过,我觉得有个传统非常好。

父母对父母,不会波及小两口。

两种方案下,只要小两口想在一起,父母基本都不会阻拦。

除非是人品,名声,家境,实在太差的情况。

这种情况,谁愿意自己孩子弄过去?


偶尔也会出现那种,父母克扣彩礼的情况。

但是非常的少

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除非女方父母断绝所有亲戚来往

不然,名声会变得非常臭。

严重点的,还会上升到家族名誉,波及其他亲戚的名声。

就属于那种十里八乡成名人的地步。

谁都知道,女方他爹窝囊,靠卖女儿换生存。

尤其是哪彩礼给弟弟做彩礼的情况。

这样的弟弟,除非娶一个不知情的女孩子。

不然,大家都不愿意让自己女儿嫁给他

因为,很丢人。

而且,在我们的认知里,就属于承担不起家庭责任,不配结婚的那种。

一个男的,连讨老婆,都需要用姐姐的钱。

在大家眼里,就等同于废物。

而我们那边,男人的名声,又等于家庭的名声。

所以,父母克扣彩礼,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听说,还有人因此被开除祖籍的。(这个是听说的,我没办法做考证)

所以,在我们这边,家里的钱都是由女人管着的。

我们这边结婚,虽然不要彩礼,但是你得真有相匹配的财产。

至于所谓的借,那不存在的,女方家一般不稀罕。

尤其是女方家得知男方家借钱来装阔,那我跟你讲

可能会打架。。。。。


题主你爸爸要是按照这种逻辑,提出这种要求

我认为非常合理。

因为,钱不在他手里

别说,58万,就是580万,都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你爸爸给你准备的底气,就有这么足

我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骂你耶。。。。


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双方家庭先博弈,再握手言和的过程。

如果男方他妈一味的要你懂事。

本身就很扯的。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相关话题

  东北人心中最爱的下酒菜前五名有哪些? 
  为啥从古至今部分南方人一有机会就会歧视东北人,不都是汉人吗? 
  东北真的是用馒头下菜吗? 
  「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东北多地限电,国家电网客服回应「非居民限电后仍有缺口才对居民限电」,目前情况如何? 
  为什么现在很多东北人定居海南? 
  东北都有哪些本土品牌? 
  东北零下二十度,笔记本电脑放汽车后备箱会不会被冻坏,我需要跑长途从哈尔滨到江苏,往返很多天? 
  怎么看最近东北与南方的舆论对立? 
  东北人有哪些令你难以忘怀的特点?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航空公司班机的体验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32岁高中学历男寄信 200 封,敲诈多位 A 股公司高管,最后成功勒索 134 万 ?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