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疾控称新冠肺炎可能成为长期流行的传染病? 第1页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披着天灾的皮,实则是一场人祸。

政客的持续作妖,会让原本可以短期被控制住的疫情(已有某大国证实可行)持续不断的感染、变异,使感染力加剧,载毒量增加,使康复者的血清失效,甚至可能威胁到疫苗的保护力。

在西方各国行动虚设的防疫政策下,新冠变异毒株的增加,如同被扩充的武器库。

变异毒株的增加,削弱了疫苗的保护力,让全世界通过疫苗接种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努力,受到威胁。有可能在疫苗已经问世的情况下,疫情依然会变成长期的。

巴西玛瑙斯的案例预示着人类靠自身感染获得“群体免疫”的路线被证伪。被冠以科学之名的政治把戏,被发在Science的研究戳穿。

疫苗覆盖全人类就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当加拿大囤积了数倍于人口的疫苗时,欠发达国家只得到了25支疫苗。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大到匪夷所思。

至今美国2000万疫苗政府无法追查其下落,泱泱大国,救命的东西竟然发下去就找不到了。

你以为是单纯的管理混乱吗?被层层扣押的不是单纯的疫苗,而是“分发权力”的寻租机会。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的另一套“秩序”,强者对弱者进行盘剥。这种不公本就体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在疫苗上竟然变本加厉,形同《2012》方舟船票售卖的一次的预演。

难道弱者被感染,病毒就不会变异了吗?难道穷人得新冠就不会传染给别人吗?

虽然人们口袋里的金钱差异一天一地,但肉体构造永远是一样的。社会不公必然影响疫情防控。

本来理论上病毒侵略的受体不变,疫苗依然有效,少量的突变并不会影响疫苗保护率。

变异的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话,疫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清华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张明徽教授在他的一期视频里说,理论上英国的变异毒株也只是增加的感染率,并不会直接影响疫苗保护率。但是如果随着时间的变化,病毒多个氨基酸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话,老疫苗所诱发出的抗体就不能再对新毒株产生足够效果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的完成通过高覆盖的疫苗注射,形成群体免疫力,那么就能阻断病毒变异的积累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赛跑的过程。而不是病毒站着不动让我们打。也就是说,疫苗研发的再强,也禁不住人类社会对病毒的放任。本可以短期内解决的病毒,非要拖成全球性灾难。疫情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人祸"的责任。疫苗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与病毒长期共存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相关信息。

在此推荐西瓜视频专栏《新知十讲》的内容,关于疫苗的疑惑大部分都能解决。作为清华大学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目前中国最顶尖的免疫学专家,能够在网络上系统讲解新冠疫情和新冠疫苗相关知识的,独此一家。

尤其是在当下很多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打疫苗,疫苗的安全性如何,以及打完疫苗之后能否有效防御新冠病毒等困惑,都说的比较清楚。其中《新冠病毒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一期,就比较详细的回答了题主的问题。我不好全都抄过来,有空自己去看吧。

张文弘医生之前就发文说过类似的话,就是要搁置对各个疫苗好坏的争议,尽快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目的就是为了让疫苗跑在病毒毒株变异的前头去。

最可怕的是,目前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专家们所担心的这一步。

有证据显示,一些疫苗的表现受变异毒株影响。疫苗对于病毒并非一刀切的有效,其防护能力更非静态。

一些疫苗的表现受到病毒变异影响。如强生称其在南非试验的确诊病例中95%均感染变异毒株,结果在当地保护率下降到57%,全球平均保护率为66%;在Novavax疫苗的南非IIb期试验中,在92.6%的确诊病例系感染突变株的情况下,该疫苗保护率降至49.4%,全球平均保护率为89.3%。
-来自财新网


也就是说,随着毒株的变异,我们不确定今后疫苗的保护率还要下降到什么程度。很可能疫苗长期研发,人类社会也与病毒长期共存,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也随之长期暴露。

每个几年研究一次新疫苗的话,且不说研发和制造成本。就说咱们今天面临的这一切不公平分配。人类唯一能从历史获得的教训就是“人类不能从历史得到任何教训。”

上一个一厢情愿认为病毒可以神奇消失的人,他的国家已经成了疫情震中。

理性看待客观事实,调整自己顺应时代吧。

我们很可能长期与病毒共存,长期生活在一个疫苗不断研发调整,不断对防疫物资进行分配博弈的社会中。更重要的是,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光有疫苗研发和制造是不够的,还要断了病毒的“武器库”,用行政手段限制病毒的扩散,从而降低变异风险。

就像一个人花钱比自己合法挣的多,其下场不是上征信就是进监狱。

不能光会开源,也要会节流。

中国人在防疫中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制止病毒在巨量的人口中传播变异。这是为全世界人争取时间,也是争取疫情在未来某一天结束的机会。今后的时间里都会不断的证明这一点。

我们缴了病毒的武器库,你们西方做了啥?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伙都知道,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好吧, 俺也来凑下热闹。



**顺便打一下岔。 有人认为在病毒的攻击中没倒下的就是胜利者,这在现实和科幻作品中都是错的。

其一,在病毒的攻击中没倒下的有蝙蝠;

其二,在病毒的攻击中没倒下的人也可能是无症状的携带者,这类似(例如)大家熟悉的“大三阳”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其三,在科幻作品中没倒下的还有丧尸。




......

如何看待中疾控称新冠肺炎可能成为长期流行的传染病?


这是必然的趋势。


新冠病毒可能在多次传代以后致病能力下降。

植物病毒除外花椰菜花叶病毒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几乎都是RNA病毒。

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中,其错误修复机制的酶的活性很低,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其变异很快。也因此疫苗较难开发。与DNA病毒相比,RNA病毒更加难以预防。但是RNA病毒的抵抗力普遍比DNA病毒低,比较容易治愈。例外是双链RNA病毒以及逆转录病毒。常见的RNA病毒有:

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丙肝病毒,乙脑病毒,全部流感病毒,

鼻病毒(普通感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登革热病毒,轮状病毒(秋冬季腹泻),烟草花叶病毒,沙斯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马尔堡病毒,一小部分噬菌体(大部分噬菌体是DNA病毒)、新冠病毒 等。


如何看待中疾控称新冠肺炎可能成为长期流行的传染病?


新冠病毒在多次传代以后致病能力下降, 或者说致死能力下降, 那它可能和人类长期共生共存。

解决办法(原则)就是去年, 2020年二月份郭德银老师说的:

“......如果未来新冠病毒是长期存在的,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治,大的群体靠疫苗、个别重症靠治疗;对于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手段比医疗手段更重要。”



如果新冠病毒在多次传代以后致病能力上升, 或者致死能力明显增强, 那人类要改变策略来对付它。


       http://www.nhc.gov.cn/fzs/s3576/201808/58d2b24710c14c2f97ae6de5a8059b73.shtml     


***备注: 郭德银老师不是郭德纲老师, 尽管郭德纲老师可能更有名气。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将一分为三。

第一类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现代化国家死亡率低,人民对新冠造成的死亡率很敏感。第一类国家的社会共识及组织能力可以实施必要的防疫手段和每年进行全面接种疫苗,让人们觉得生活在“疫情之前”。这类国家未必是各方面都最优秀的国家。比如说,目前人均GDP仅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六分之一的国家可以争取成为第一类国家的代表。甚至我们隔壁邻居也可以成为第一类国家。

第二类国家也是现代化国家,虽然人民对新冠造成的死亡敏感,但是国家的社会共识和组织能力无法实施必要的防疫手段及安排全民接种疫苗。新冠会继续伤害它的人民,对它的经济和社会造成持续性影响。第二类国家的社会问题因为疫情常态化而加剧,很有可能会像前现代化的古代帝国,因为传染病由盛转衰。(“疫情常态化”不是“疫情防控常态化”)

第三类国家是前现代化国家。这些国家的死亡率本身就高。新冠杀人不过是头点地,虽然给这些国家的发展带来阻碍,但是这些国家的人民和社会习惯性的向下兼容适应现状。

同时,国与国的交流仍然会因为新冠带来的“三个世界”格局被疫情妨碍。全球化进程必然倒退,一些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国际纽带削弱,会更加倾向于单边主义,甚至会对外转移新冠加剧的内部矛盾。

利好疫苗全产业链的时代来了。新冠疫苗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非典疫苗、埃博拉疫苗。它会变成前两类国家全民和第三类国家中上层一两年就要接种一轮的必需品。我国多年来只接种五亿剂疫苗的薄弱预防接种体系必将强壮起来。虽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疫苗能做到百分之百免疫新冠,但是都能大概率降低中重症的发生,减少重症病人对医疗系统造成宕机式负担。我希望在普及疫苗的群体中,新冠的危害性就像流感。我祝愿新冠大爷在我国早日变成本本分分的乙类传染病,不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我有一个梦想。因为我们的疫苗和卫生体系太厉害了,在我国确诊的新冠病人不用强制隔离密切接触者,just flu。人们就像疫情之前那样正常的往来世界各地,得了“特朗普流感”就从容的就近看医生。

前提是新冠大爷听话,不要在全球流行地域几十亿人口的培养皿里跳跃式变异,导致疫苗失效。或许我们的专家以后每年都要预测下一季流行的新冠种类,建议人们接种对症的疫苗,就像如今预测流感。虽然如今预测流感这事跟预测股票差不多。新冠大爷在变异过程中最好乖乖降低危害性,不要变的更危险。


user avatar   sha-yu-62-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可以把可能两个字去掉了。由高福院士宣布的话,某种程度就是官宣了。展望下疫情对未来10年政治 经济的影响。

我国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未来几年我国应该就像2020年末到2021年初一样,全国性大流行不可能出现了,一部分关键岗位会跟现在流感疫苗一样每年打一次疫苗。个别地方到了冬天可能会小规模爆发,然后靠城市封城等措施压制下去。当然整体抗疫形势会一年比一年好。

国外非洲 拉美和西方的发达国家会长期和病毒共存,一直到病毒跟西班牙流感一样突然消失或者减弱到大号流感为止。这个过程可能是2-10年。疫苗有用,但是有效期也就是半年到1年。而且对变异病毒有效性是一个问号。

留学中介 海外代购 进口消费品 出国旅游等一部分涉外的行业估计要凉凉了。我国控制住了 ,海外控制不住。出国留学先不说会不会感染新冠,单学成回国的话可能会遭到用人单位的偏见或者QS。

冬天病毒可以附着在物件表面生存几个星期甚至1-2个月,不谈产品质量好坏,目前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我国99%都能自产,夏天还好说,冬天谁也不愿意为了所谓高大上的海外产品做病毒的密切接触者休息21天。海外代购 进口消费品从此凉凉。

出国旅游更好理解了。就算不考虑感染可能,谁也不愿意回国休息14+7天而且还被QS。巨大的海量消费从此转入国内内循环,某种程度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正因为海外疫情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地区会动荡不安。加上海外消费者市场会因为经济不景而萎缩,而我国变成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放眼全球,能完全控制住疫情而且可以提高海量人才,完成配套产品 巨大消费者群体的只有我国。加上签署了中欧投资协定后,无论新增投资也好,培养替补也好。西方精明的企业家会在我国大量设厂。原来追求高端进口产品的国内消费者会迅速转向购买同品牌的国内制造品。

海外消费者市场会萎缩,但是人总有需求,通过疫情反而巩固了我国制造中心的地位,外贸行业不见得就不行。

正因为巨大的消费从对外突然迅速转向对内,凡是涉及内循环 对内消费的行业会迎来平稳增长期。农产品因为技术进步很缓慢,大部分农产品物价会迎来程度不同的上涨。工业品因为新建产能加入 技术进步等因素,物价上涨会远远小于农产品。

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因为海外动荡不安,消费萎缩,海外的经济形势会很难看,我国的也会受一定牵涉。但是因为我国体量够大,而且巩固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政治平稳,经济不会很好看也不会很难看。我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缩越小。

去年国家高调宣布了我国要在2035年变成中等发达国家。按人民一贯谨慎的传统,估计不用15年这么长。有可能提前1-2年,12-13年左右变成人均GDP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因为海量的资金不能出去而被迫转入国内,加上大量海外资金流入,1-2线城市房价应该还有15年左右的平稳增长期。1-2线城市房价能增长多少不好说,但是人均收入增加2倍,高端人才收入可能增长3-4倍。加上大量海外高素质人才因为工作岗位 消除偏见等原因会在中国有数的10多个大城市生活,恐怕我们目前的房价只是未来15年的一个零头而已。

股市也许会迎来温和上涨的牛市,不过我国的股市只是一个财富的蒸发器,我只能看到未来2-3年,如果不出现一个绝对的低位,股市获得的财富收入应该不如1-2线楼市稳当。

综上,未来10年我国变化应该是翻天覆地的。新冠确实是一场危机,没有准备的人看到了危,有准备的人看到了机。


user avatar   nu-chi-ji-xiong-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十年后

“儿砸,爸爸和你一个年纪的时候,一年要去两次日本”

“卧槽!勇闯夺命岛?!”

“还去过几次美国”

“略略略,老爸吹牛,冰雪疫国去了就回不来了”

“小屁孩懂什么,以前住我们楼上的王阿姨你知道吧,她当年印度都去过,本来她喊我一起,可惜我有房贷,就没去”

“人类禁区……怪不得我六岁时,王阿姨就去世了,话说老爸你为啥要买房子,买这种负资产不是脑瘫……啊,别打脸……”


user avatar   bank-piggy-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评论风向可以看出,控制新冠这场战斗胜利所带来的免喷期,快要过了。

咱中国人就是务实,讲究个赢了吹输了喷。2020年控制新冠,死亡率,经济发展横向对比都是全面获胜无人能否认,那就不喷,不光不喷,还要吹,全民一起吹。

可是现在呢?抽完死签了,胡同串子,出租车司机,喷子,键政们开始吹大牛了:不就是个死签吗,有什么可怕的?我去年就不怕抽!

而吹大牛的人身边,总会有一些二手先知,跟屁虫型事后诸葛给他们点赞。

没人能阻止这帮上嘴唇挨天下嘴唇挨地的人从旁观者视角指点江山,拿不负责任的言论出来赚眼球。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我只能说,论疫情这块,在全世界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当下,2020年中国赢了,而且是无可置疑的大胜特胜,全面胜利。

坐看这帮人用什么话术把2020年描述成失败,跟屁虫们什么时候从土里翻出来。加油,好多人想看戏呢。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冠已经有长期化的趋势,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

一,实际感染基数比1亿人大得多

美国1月24日数据,显示检测约154万人,阳性17.35万人,阳性率11%


2月21日数据,最近新发病例减少和检测数量减少有关

从美国的数据来看[1],检测阳性率还是很高,达到了6%,去年9月的时候阳性率只有5%

而如果充分检测,能检测到大多数密切接触者,确诊率不大可能超过3%

目前的数据说明检测量远远不足,不能充分反映实际感染情况。

在非洲、印度、南美洲等地,漏检的情况相当普遍,实际感染数量是报告数量的几倍。

二、群体免疫基本无效

巴西玛瑙斯疫情说明群体免疫基本无效

1.高感染率,感染率达86%-94%

2.变种多,达13种且存在交叉感染。

3.抗体存续时间短,半衰期仅为106天。

1月15日,在巴西玛瑙斯,新冠住院患者的家属拿着空氧气罐排队,试图为其补充氧气

三、消极防控下突变概率会大幅度提高

1.突变的影响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突变是概率事件。

新冠病毒属于正链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变会导致病毒死亡。如果病毒突变后可以存活,有的基因突变对病毒没有显著影响,在一些情况下病毒会获得性状改变,如传播能力的变化、致病性的变化、对环境耐受力的变化等等。


2.病毒种群越大、感染时间越长则突变概率越大

(1)种群很大会增大变异概率。

假设病毒在某个患者体内出现可存活变异的几率为,则对于一个数量为n的宿主群体,病毒发生可存活变异的概率为 。即使为很低,只要n足够大, 就趋近于1。

(2)感染时间长有利于突变

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有18个变异点的新冠病毒。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康斯坦丁·克鲁托夫斯基指出,这项研究工作首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即“新冠病毒在一个生物体内长期存在即会导致大量突变的出现”。[2]

12月3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波士顿一名免疫能力低下患者,在死前154天感染了新冠病毒。研究人员在其体内提取的毒株中发现了几个突变,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N501Y。

研究人员认为,新冠变异毒株B.1.1.7也可能起源于免疫力低下的长期患者,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并在感染的后期才对外传播了该毒株。基因序列显示,这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积累了许多突变,这些突变共同导致病毒蛋白发生17个位点的变化,其中8个发生在重要的刺突蛋白(S蛋白)中。[3]


3.定量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病毒总体突变概率和病毒种群数量(感染人数*人均带毒量)和感染时间相关,可以得到

P(病毒突变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另外如果一个患者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下被治愈(完全清除病毒),则他体内的突变病毒就被“闷死”了。

P(突变流行概率)=P(病毒突变概率)*(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所以

P(突变流行概率)=f((患者数量*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患者平均带毒数量), )*(1-P(患者无法传染给下一个健康人的概率))


4.结论

不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疫情传播面广,患者存在多种毒株交叉感染可能性,突变可能性大增。同时,病毒种群越大大,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而由于防控不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很难在传播开前被消灭,突变很容易传开。

如果进行积极防控,社会上感染人数很少,同时感染多种毒株的可能性更低,病毒种群较小,突变可能性低。由于“应收尽收”做得比较彻底,突变后的病毒可能传播不开。


四、自然选择会选出更适应环境的病毒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选择压是进化生态学中的概念,就是指外界环境施加给物种演化方向的压力,不同的外在的压力导致物种向不同方向演化。

假如:一个基因的选择压为0.001,那么一个频率为0.00001的显性基因只要23400个世代就可增加到0.99的频率。

在自然界,当选择压高的时候,在短时期中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种。

例如在青霉素发明的时候,细菌普遍没有耐药性,在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少数可以耐药的细菌被筛选出来,成为主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某病毒具备能适应环境的特征,传播速度就会显著加快,从而占据主要比例。


五、已经发现的变异

1.D614G增强了传染性

研究人员对休斯顿地区两波疫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一种更具传染性的新冠毒株正主导着最近该地区的疫情。

在第二波疫情中,休斯顿地区99.9%的新冠感染病例都携带这种被称为D614G的变异毒株。D614G指的是在编码刺突蛋白的基因组区域,一种叫做天冬氨酸(D)的氨基酸取代了一种叫做甘氨酸(G)的氨基酸。研究人员发现,感染这种毒株的患者上呼吸道中的病毒载量明显更高,这表明其传染性更强。

休斯顿地区99.9%的新冠感染病例都携带这种被称为D614G的变异毒株。

研究人员还发现,刺突蛋白(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靶点)的一些区域出现了几处突变,这可能表明新冠病毒正在发生变化,以逃避人体出现的免疫反应。[4]



2. N501Y突变毒株感染性和毒性均增强,能够感染小鼠

英国发现的变异株不仅传播力增强,致命性也更高。[5]

到2020年12月初,英国持续检测到B.1.1.7谱系感染,截至12月15日,B.1.1.7谱系共上传了1623个基因组序列,其中519个在大伦敦区,555个在肯特,545个在英国其他地区(包括苏格兰和威尔士),还有4个在其他国家。

在B.1.1.7谱系S蛋白的突变中,最值得注意的突变位点是RBD(受体结合区域)中的关键氨基酸突变N501Y,这个位点尤其重要。2020年7月30日,中国科学家周育森等人发表在 Science 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适应和感染野生型小鼠,正是因为有了这个 N501Y突变。该突变大大增加了RBD与受体ACE2的亲和力,能使本来不感染小鼠的新冠病毒毒株变得能够感染小鼠。[6]

这次突变后,完全可以形成病人-->老鼠-->人的传播链条。如果新冠变成老鼠的流行病,基本上不可能根除。


3.E484K、501Y.V2变异可能让中和抗体失效

日本国立长崎大学药学部病毒学专家北里海雄说,今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英国出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种(变异株B.1.1.7),已经扩散到全世界至少60多个国家。这个变异株主要是病毒S蛋白的N501Y变异株,即S蛋白第501位点的氨基酸由天冬酸(N)变成了络氨酸(Y),这个突变导致病毒S蛋白与细胞受体的亲和力增加,增强了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导致病毒的传染性增加了70%。英国新变异株B.1.1.7的S蛋白均含有D614G和N501Y变异。

南非变异株(B.1.351,501Y.V2)和巴西变异株(B.1.1.248)除了均含有D614G、N501Y以外,还发现存在E484K变异。E484K变异可能会导致病毒逃过免疫系统的识别,让中和抗体失效。一些研究显示,含E484K突变的病毒使从接种疫苗人体内分离出的中和抗体的活性下降到了十分之一左右,可见这种变异对疫苗的影响很大,需要十分警惕。

北里说,英国的病毒变异株中没有发现E484K变异。南非变异株跟英国变异株不完全匹配,是分别独立产生的。而巴西的病毒变异株可以说是集英国、南非病毒变异于一体的变异株。[5]

更不幸的是,2021年1月19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研究团队合作,发表最新研究:新冠疫苗对南非突变株——501Y.V2变体的防护能力可能有所下降,从接种mRNA疫苗的志愿者体内分离出的中和抗体,其中26%的中和抗体(22个)对突变毒株的中和活性下降超过4/5。


4.病毒变异方向不确定,毒力和感染性可能同时增加

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不但感染性增加了,病毒的毒力也增加了,也就是说这种变异株的致命性更高。

由于新冠潜伏期长且致死较慢,所以毒性强并不影响传播性。


5.病毒或可抵抗防疫措施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病毒学家、福奇博士的高级顾问戴维·莫伦斯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道:新冠病毒可能已经进化到能够抵抗诸如洗手和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戴口罩、洗手,所有这些都是传播或传染的屏障,但随着病毒传染性越来越强,从统计数据上看,它更善于绕过这些障碍。”[4]

6.芬兰变异病毒影响检测

据芬兰广播公司(YLE)当地时间2月17日报道,位于赫尔辛基的“维塔”实验室上周发现了一种新的新冠肺炎病毒变种,变种新冠病毒被称为Fin-796H的,拥有一些以前在英国和南非变种中发现的变异特征。但和英国与南非的变异毒株相比,这种变异病毒的序列“独特的”。

“维塔”实验室说,此次发现的变异病毒的序列组合是独特的,目前的核酸检测手法可能无法检测这种新冠病毒。[7]

生物技术强的国家可以通过对检测手段升级来应对,欠发达国家防疫的难度会加大。

7.可能有新毒株未被识别

美国研究新冠病毒的科学家穆瑟则认为,对新冠病毒测序非常重要,但目前美国做得还远远不够。虽然一些大城市,如西雅图和波士顿,做了大量的测序工作,但许多地区仍存在测序漏洞,仍有大量潜在未知的病毒变种。即使在休斯顿,估计也只有大约10%的已知新冠病毒病例被测序。[4]

六、如果不积极防控,疫苗可能会筛选出耐药、耐疫苗毒株,导致疫苗失效

如果不积极防控,病毒能维持很大的种群,那么病毒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可存活变异,变异毒株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性状。

例如:耐药、耐温、能够感染其他哺乳动物、传播途径和传播难易度发生改变、致病性改变等等。

疫苗属于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压,如果有某个变异毒株恰巧有耐药性,在大规模使用某种疫苗的过程中这种毒株很可能被筛选出来。

例如:

1.不积极防控情况下使用疫苗相当于“自然选择”

耐疫苗毒株可能被存活并进入广泛传播,并在疫苗作用下成为主流毒株,可能导致已有的某种疫苗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重新研制新的疫苗。

2.不规范接种可能加大“培养”出耐疫苗毒株的概率

面对严峻的形势,美国政府决定给疫苗接种工作提速,扩大疫苗优先接种人群范围,并将库存疫苗全部投入第一剂接种工作,不再为第二剂注射保留疫苗。
……
美国疾控中心在11日的最新指导方针中称,“接种者应尽可能在3周或1个月之后接种第二剂疫苗,但两剂疫苗接种之间并无时间限制。”
这一新指导方针让医学专家感到困惑。他们表示,尽管有很多疫苗两剂接种间隔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但没有数据表明辉瑞或莫德纳的新冠疫苗也是如此。辉瑞和莫德纳公司在回应这一问题时反复强调了临床试验的方案,辉瑞疫苗临床试验的两剂接种间隔为21天,而莫德纳疫苗则为28天。[8]

日本国立长崎大学药学部病毒学专家北里海雄解释说,我们接种疫苗,主要是目的就是来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让我们具有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能力。

对病毒的疫苗,一般要接种2次,第一次是启动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第二次是增强或强化免疫系统的中和抗体生产,促进生产中和抗体的淋巴细胞产生记忆。

这两次接种期间,人体免疫系统会不断优化对病毒的抗体免疫反应,生成更多样、更强力的中和抗体。

所以,只有积极防控避免广泛传播+规范注射疫苗免疫的方式才可能真正结束疫情。


七,对经济影响

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产业链完整的国家才能全力生产,并形成马太效应,对其他国家的工业资本产生虹吸效应。

2020年年底,火爆的出口让我国多地电力紧张。

2020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增速较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9]
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10%。

如果疫情持续5年以上,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就基本上完蛋了。基本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会陷入全面被动。

参考

  1. ^一亩三分地 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en/test
  2. ^新型突变?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18种变异新冠病毒 http://www.kankanews.com/a/2021-01-13/0039632403.shtml?appid=765823
  3. ^《科学》:英国出现新冠变异毒株,免疫脆弱人群扮演重要角色  https://www.sohu.com/a/440347123_260616
  4. ^abc研究称美国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更具传染性,或能绕过口罩、洗手等“障碍 https://k.sina.cn/article_6105713761_16bedcc6102000s7rg.html?from=news&subch=onews
  5. ^ab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值得高度警惕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21/0126/c1007-32011829.html
  6. ^新突变可以感染鼠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1410335182/541001ce01900r72w
  7.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121816801462028
  8. ^美国扩大疫苗接种范围 不再为第二剂接种预留库存 https://news.sina.com.cn/w/2021-01-13/doc-ikftpnnx6562500.shtml
  9. ^ http://forex.cngold.org/fxb/c5455561.htm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自卖自夸说去年就已经开始前瞻性探讨了,你们信不信?





user avatar   li-na-tuo-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真就是下面的部位决定上面的部位。

到现在还搁这暗戳戳的说什么政治化呢?

是谁把这个东西政治化的?

可不是你阴阳怪气里影射的这个国家。

而是大洋对岸那个国家为首的一众西方国家。

真就是睁眼睛说瞎话。

还不把这个问题政治化,这就是个流感。

民主信徒们就算被这么反复打脸都打不醒。

你们家的流感在医疗措施不到位,医疗资源挤兑时候能冲到10%的死亡率?

你们家的流感需要上呼吸机甚至人工肺?

真就是主子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

下J。

还政治化,你懂什么叫政治化?

不同意你精神祖国说的就叫政治化?

反对你主子的胡言乱语就叫政治化?

我看中疾控太拉胯了,真的是太拉胯了。

就该在这个结论下加个前提。

为什么会变成长期流行的传染病?

就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放任,就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不作为,才造成了这场人类的灾难。


user avatar   jiu-yuan-7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相关话题

  若规定病人在医院救治无效死亡后,医疗费用由医院承担大部分,会有什么利弊? 
  10 月 21 日北京新增 1 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此前确诊病例之妻,目前防疫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称新冠病毒源于人们迷信穿山甲鳞片的疗效? 
  如何看待7月22日,美国确诊人数突破400万? 
  如何看待上海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配合疫情处置,做到「人人响应、人人参与、人人自律」? 
  2022年6月以后从美国回国有可能缩短隔离时间么? 
  为什么那么多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当不了医生,医院那么少,资源又那么集中,国家为什么不从根本上解决医疗问题? 
  1 月 2 日河南禹州发现 2 例无症状,均无 14 日内外出旅居史,感染源头可能是什么? 
  群体免疫的原理,既然免疫者(包括疫苗抗体、无症状感染等)可以携带病毒生存,群体免疫还有效吗? 
  现在有很多那种中药泡脚的粉包药材包,祛湿暖宫什么的,真的有用吗?原理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哪些细节触动到你?你想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说些什么?
下一个讨论
能不能以「让孩子不知道电子游戏的存在」为手段让孩子好好学习?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