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美国黑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75%的黑人孩子没有父亲”? 第1页

  

user avatar   fei-mao-tang-mu-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特色的网上「男女大战」中,对「Easy Girl」的道德批判乃至人生攻击,一直是个难以回避的尖锐话题。如上文所述,她们对外籍男性的过度热情,与对本国男性的挑三拣四态度构成鲜明对比,这令许多民族主义人士深感不满。而更重要的是,在媒体刻意营造渲染出国内婚恋市场男多女少性别不均的图景,来抬高焦虑情绪,为消费主义营销推波助澜的背景下,许多中下层男性更会迁怒于外嫁女及其外籍男友,大有本来属于自己的老婆白白被人抢了这样的心态。

但出于女性的角度来说,和谁谈恋爱和谁结婚,于情于理都该是个人自由,所谓「真爱」并不该因为国籍和肤色而被隔断。然而,异域婚姻的理想很浪漫,但现实却往往很骨感。许多女孩在和外籍男友深入交往甚至结婚了之后才发现,利用「家庭责任」道德大棒来控制东亚男人的手段,在许多异质文化群体身上根本就不管用。首先,你无法像对待黄种人丈夫那样,靠没收他的工资卡来实施经济管控,其次,更致命的是,生一个有着对方基因的孩子,就能把男人栓住的这招「撒手锏」更加不管用,并不是所谓的族群都对血脉的传承如此重视,他们中的许多人,所欲享受的就是干柴烈火之欢,甚至在得知女友怀孕之后,就会第一时间逃之夭夭人间蒸发。

正如本书第二部分已经介绍过的那样,所谓的「父性」是在农耕文明的环境下被一代代筛选培养出来的,愿意在子女身上持续投入资源的男性会得到繁殖效率提升的赏报,从而在农耕社会中不断提高基因频率成为主流。但对于那些近几百年间刚刚从原始环境脱胎出来,却被动地被裹挟进了现代文明的群体来说,演化还来不及筛选出男人主动对家庭负责的这个特质。因而,他们的男性还保留着人类蒙昧时代的两性交往习惯:事先用各种甜言蜜语花招伎俩诱惑女人和自己交配,一夜春宵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是,去年的「Easy Girl」,今年就可能变成独自一人生下奇怪肤色婴儿的「无知少女」。而这个孩子,大概率则只能由女孩年迈的父母顶着众人的异样目光含辛茹苦抚养长大。但这也是此前本书反复批判的东亚式家庭秩序罕有的闪光点所在了,因为,同样的状况,若发生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孩子就只能由自己还相当懵懂的母亲摸着石头过河去照顾了。考虑到堕胎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国家依旧是种明里暗里的禁忌,困难重重,因而,如此一生下来就没爹的孩子,在特定族裔群体中,反而会成为一种常态。

而庞大的单亲妈妈群体,正是美国本土贫困人口的最大组成板块。与国内单亲妈妈大多是离婚或者丧偶后独自带娃不同,美国的单亲妈妈大部分是独自生下了一个连她自己都可能不知道生父是谁的孩子之后艰苦度日,照顾婴儿的需求(美国托幼服务非常昂贵,一般人难以承担)让单身妈妈无法继续在学业上深造,也无法全日就职,只能靠打零工或者依赖社会救济为生,收入拮据因而几乎是必然。据统计,单亲妈妈家庭贫困率高达30%以上,单亲爸爸家庭在8%,而父母双全的正常家庭中,则还不到3%……

更糟糕的是,单亲妈妈家庭往往无法负担子女的深造费用,同时也难以尽到管教孩子的充分责任,于是她们的子女往往会重复父母辈的人生轨迹:女孩子翻版母亲的人生道路,继续早早就怀上并生下不知道亲爹是谁的孩子,男孩子则大概率走上歧途开始混「社会」加入帮派组织,结局或是在枪战火拼中牺牲,或是在高墙铁窗中度过余生……

而在没有父亲和父辈男性的环境中,小男孩们将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脾气往往极度乖戾。动物学家曾在非洲发现一个现象:由于长着粗大象牙的年长公象会成为盗猎者首先下手的目标,于是失去了「父亲」管束的年轻公象会有更多的暴力行为,并与人类居民点发生更激烈的冲突,而之前,在象群年龄结构未遭破坏时,人类村庄和大象之间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

原理便是,在一个有序的社会群落中,年长男性的存在,会对年轻雄性个体造成竞争性激素压制效果,令其青春期躁动倾向得到相当程度缓和。所以,这也是东方传统儒教文化在构建社会秩序时,把对父亲的「孝」作为人伦之本的原因。虽然,如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那样,在这个问题上强调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以牺牲年轻人创造力的代价来换取秩序的绝对稳定,最终落入内卷陷阱。

所以,美国亚裔群体男性,固然出人头地跻身上游社会相当不易,因为高压的父权文化传统窒息了其生命活力,但他们因为自己行为不检而掉入社会底层的概率却也最低,而对于非洲裔美国人而言,却正好在光谱的另一极端上,70%以上的黑人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已经找不到了爹。所以,如果你和美国黑哥哥交往,千万别问他:「你爸爸叫什么?」这样的查户口问题,因为对方真的可能因此而恼羞成怒。

美国黑人社区便也始终处在这么个死循环怪圈中:缺少父亲在身边的黑人男孩会有更严重的暴力倾向,更多黑人男青年的锒铛入狱,却又让更多下一代的黑人儿童在没有父亲的环境里长大。于是,黑人聚居区成为连警察都不敢只身前往,Google街景车也只好知趣绕过的「地理盲区」……

大批黑人男青年坐牢带来的后果还有一条,那就是他们的姐妹们,如果早年能足够幸运,没有怀上无父孽种,并因而有机会完成大学学业的话,却有更大机率会沦为「剩女」。因为适婚黑人男青年有一大部分都被关在监狱里,同时能够自力跳出底层圈子的黑人女性也再也不想回到她们那个不堪入目的原生环境中去,但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却也不那么情愿接纳她们。

这种情形下,相比起「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这个伪命题,「黑人男性配不上黑人女性」反而却是个大实话了。但发生在黑人身上的这种困境,其实在其他族裔也开始显现,所谓的「配不上」,更多是因为传统社会中,男性因为体力优势而相对于女性产生的压倒性经济优势,在现代社会已经荡然无存,但社会滞后的意识思维,仍要求男性在经济上提供全面碾压女性的供养能力,这才造成了新的错配困境。


user avatar   greatmat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美国人自己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美国新泽西大学人类学教授DAVID POPENOE写过一本书叫《无父时代》

Families Without Fathers
在书中他提出家庭结构和犯罪的关系是如此紧密,相比之下,种族、低收入和犯罪的关系简直都可以忽略不计。父母双方是白人、黑人,或富贵、或贫困,其子女的犯罪率远远低于没有父亲的孩子。不幸的是有那么多穷困的黑人单亲孩子成为充斥美国监狱的主要犯人。

也就是说,犯罪率跟贫穷和人种关系不大,即使父母是白人,即使父母很有钱,只要孩子没父亲,犯罪率就会很高。

类似的,以黑人为主的牙买加也是一样。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牙买加一样有超过85%的私生子,超过50%的孩子出生登记时没有父亲的名字;没有任何国家像这个国家一样自然地接受无父时代,毫无责任心地生育子女;没有其他和平国家有牙买加这么高的谋杀率。

这里大部分女人都不结婚,但是她们也要过性生活,也要生孩子。没有了婚姻的约束,大家都滥交。每个人,不管男人女人,都有很多性伴侣。男人上床就走,不用负责。女人骂男人没用,因为不帮养家带孩子。并且女人把男人称作“精子捐献者”,意思是男人除了和她们ML,提供精子以外一无是处。而对男人而言,孩子是不是他的种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负责?

而且牙买加女人对男人的看法很有意思:

“男人不是好东西,我想要个孩子,但不想守着一个男人过一辈子。”
“女人比男人聪明得多,为什么要附在男人的名字上?”(注:在国外,妻子通常要改随夫姓)
“现在是女人的时代,我们不需要男人。”
“我将来不会把父亲的名字写在我孩子的出生证明上,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像他父亲一样。”
“那是我的孩子,我不想让任何男人对我怎样教育孩子指指点点。”
“如果非要让孩子有个父亲,会妨碍我选择和什么样的男人有孩子。”
“孩子有没有父亲没有什么不一样,因为男人反正也不负什么责任,更何况那些怀疑孩子是不是他们的人。”

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而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有个显著的特点:犯罪率高。

所以,牙买加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地方:

许多‘父亲’不过是精子提供者,他们炫耀自己拥有孩子的数量,却对孩子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贡献。单亲家庭造成犯罪率攀升的社会恶果,更糟糕的是,无约束的性行为造成艾滋病的泛滥。许多携带阳性艾滋病毒的男人,带着报复心理,试图传染尽可能多的女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阳具成了谋杀的武器,法律必须制止这样的谋杀……” 信中最后呼吁:“牙买加的谋杀率高出美国5倍,10倍于英国。除非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否则牙买加的杀人犯人数还会高居世界榜首。

虽然有这些缺点,以及没有丈夫使得家庭收入变少,但是这个国家有一点好:

没有了婚姻,也就没有了对女性的压迫,她们享有了充分的自由!


实际上,不仅牙买加和美国,这个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出现。单亲妈妈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父母都没在身边)的犯罪率明显高于一般家庭。

单亲家庭对犯罪率的影响,我搜到的很多文章都引用了这样一篇论文:《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为了确认清楚,我找到了原文,截图如下:

注意,这里文中的35.8%的比例,是单亲家庭中,未成年犯的。加上成年罪犯,综合计算下来,罪犯中单亲家庭的比例在33%。

我查了一下,全国单亲家庭的数量大约在两千万户,而全国总户数,大约在5个亿。那么简单计算可得,单亲家庭比例在4%。

得到以上两个数字以后,再根据贝叶斯概率公式,得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单亲家庭孩子的犯罪率,是普通家庭的8.25倍,也就是825%。

这些数字,不同省份,城市的差异比较大,发达地区单亲家庭比例高,留守低,而农村地区则相反,留守儿童比例高。而2017年的这份报告,是调查了很多个不同的省份,得到的平均值,而且年份也和现在比较接近。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贫穷对犯罪率造成的影响:

首先上论文《从中国犯罪率数据看 罪因、罪行与刑罚的关系》

PDF的全文就不贴了,总结一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犯罪率提高。如果穷是犯罪率的主因,那怎么解释人们钱多了反而犯罪率高?论文的总结是: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 非正式社会控制的减弱和资源分配结构的失衡是犯罪增多的重要原因。

用古话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穷本身不增大犯罪率,不公平而导致的相对贫穷才会。

在中国,2020年女性平均薪酬为男性的75.9% 大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职场男女薪酬差异报告_腾讯新闻

那么可以简单计算出,假设单亲妈妈的收入75.9,那一般家庭就是175.9,收入差距在231%

而现代收入差距影响犯罪率的研究是:收入差距每扩大一个百分点,犯罪率上升0.185-0.24个百分点。出处来源: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刑事犯罪的影响 具体数值各个研究不同,但大致是这个范围。

那么带入进去计算,犯罪率上升取0.21%,那么得出:单亲妈妈带大的孩子,因贫穷的犯罪率上升48.51%。所以因贫犯罪肯定存在。

但是!前面我们计算的是,单亲家庭犯罪率提高825%。

那么也就是说,单亲因贫穷,犯罪率提高48%,但单亲总犯罪率提高825%,是因贫犯罪提高程度的17倍。

难怪美国的DAVID POPENOE教授说,

相比之下,种族、低收入和犯罪的关系简直都可以忽略不计。父母双方是白人、黑人,或富贵、或贫困,其子女的犯罪率远远低于没有父亲的孩子。

user avatar   lu-bu-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皮的根本问题

就是它们本质上还处于石器时代,就被白皮强行拖入了现代资本社会,这个进化链条缺失太多了

所谓黑皮知母不知父,只不过缺少进化历程这个本质问题的一个表象

为啥呢?母系社会早期不就是这个鬼样子,男人日完就跑路,小孩生出来可能根本不知道父亲是谁,因为同一时间参战的男人太多了,没有现代dna检测技术,连他老母自己都不知道,小孩由母系的整个家族养大

所以吧,本质问题,就是整个这个黑皮的基因 文化,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米国白皮几十年前也不是没有想过补救,比如黑皮随随便便不用考试都能入学,但是没用的

不是什么制度问题,真的就是基因 文化问题,当然国际左壬又要来为它们的黑爹辩论了,我只有一句话,左壬如果对它们的黑爹真有信心,就投身到黑人区,做一个模范样板出来给大家开开眼


user avatar   sun-peng-4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湾、香港的主流思想,是被大陆革命洪流扫出去的枯(L)枝(a)败(j)叶(i),与当地的殖民地文化传统奇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大陆人很难理解的思想模式。


台湾人那种想认爹的心态是深入骨髓的。


下面有人说所以港台人鄙视大陆。


他们的鄙视是:你大陆仔竟然想和洋人一争高下,你大陆人有这种想法,还是人吗?不把洋人放在眼里,真不敢想你们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你们不怕洋人,说明你们是猪呀。


他们几十年受国民党的宣传:如果不是苏联支持四野几百辆坦克,几千门大炮,现在大陆还是国民党的天下。


所以他们对苏联(俄罗斯)的仇恨与恐惧是刻在DNA里的。


他们从没有什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概念。


参见电影《英雄虎胆》台词:伟大的盟军朋友在仁川登陆了,我们就要赢了。


请你问他:一野才2万人,没有任何苏联武器,怎么就能把胡宗南20万灭了?


我早就反复说过:毛主席尽管宣传工作做的好,但是毛主席从来不指望靠宣传让蒋介石加入共产党。


这些le se,不要对它们抱有希望。消灭它们!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相关话题

  地主是否带有原罪? 
  桑海帝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对非洲文明的影响有哪些? 
  宋代行政区划等级制度中,都督州、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团练州和刺史州有什么区别? 
  国共内战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选择去台湾,而不像抗战一样去重庆? 
  部分人究竟在怀念文革的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文革是历史上的一场灾难,其实它有过正面的影响吗? 
  大航海时代人们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定位,并测绘发现的新大陆的海岸线的? 
  为什么古希腊老祖宗的《逻辑学》能成为科学发展的一把钥匙,而我们老祖宗的《易经》却不能帮助我国科学发展?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今后会被如何评价? 
  明粉到底是个怎样的圈子? 
  贾诩在真实历史上表现如何 是否如演义那样眼光深远? 

前一个讨论
小开发商洋房和大开发商高层选哪个?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东北农业大学男生浴池被压缩事件?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