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东南亚历史? 第1页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东南亚历史,我来说说有三个文化圈的学者对于东南亚历史研究的优缺点:

1.中国学者

中国学者研究东南亚历史,优势在于:首先,由于中国悠久的修史传统,二十四史有专门的有关海外国家的传记,尤其是有关他们朝贡、贸易等经济文化交流的,还有对他们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的描述。除了官方史书外,还有私人写的史书和游记等作为一手史料的记录,包括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汪大渊的《岛夷志略》、马欢的《瀛涯胜览》等,以及包括使者、商人、僧侣在内不同职业的人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东南亚史的多个角度。甚至许多东南亚国家缺乏历史记载,在那个时期几乎完全靠中国提供文献资料。

除了这些文献,中国以及海外丰富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南海的各种沉船,上面的瓷器、金银器等文物,也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下,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文化的实物资料,可以考古与文献相印证。

其次,中国大量的华人华侨也使得中国在东南亚历史研究上有很大优势。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福建的移民,无论是明清时期经商的,还是近现代下南洋的华工,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经历过东南亚从西方殖民时期,到日本侵略,再到独立后的民族国家构建与现代化这段动荡曲折的历史。

不同阶层的华人提供了他们的经历,讲述了华人华侨的历史,也讲述了与当地人、西方人的关系。许多当事人的描述,让我们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到亲切,比如我看过一个马共成员写的关于1948-1960年马来亚紧急状态的回忆录,西方人写的多把这个事件里的华人当做一种被惩戒的他者,而这个马共成员写的里面,华人们有各种我们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观念,甚至平时熟悉的游戏与笑话,更能展现出被边缘化人群与族群在动荡的东南亚历史变革时期的行为与心态,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东南亚,来自底层的历史。

不过中国一些学者对于东南亚研究的不足,除了重视程度更需要加强,还有就是这些研究因为需要以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友好为前提,所以需要回避一些问题。

2.西方学者

西方学者,尤其是在东南亚有过殖民经历的学者,比如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美国等国的。早期的学者都是处于殖民地统治的需要,书写关于当地人的历史,通过研究他们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族群关系来寻求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方法。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出于冷战中抑制红色阵营的需要,西方学者们又开始通过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社会方方面面的了解,从而实现更好的合作与拉拢,服务于冷战的战略需要。冷战后,随着越南革新开放、柬埔寨恢复独立等事件,东南亚趋于和平,经济、文化多元化又促进了各种田野调查。

这些学者,从传教士、商人,到殖民政府的官员,再到各种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的专业学者,可以说不仅提供了大量关于东南亚的一手资料,而且带来了西方关于历史研究的各种方法,还与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跨学科交流,可以说不仅能从宏观上,也能从微观上看待东南亚这个极大体现民族多元,与世界交流融合的地区。

我最喜欢安东尼.瑞德的《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关于东南亚在大航海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Colonial Policy and Practi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rma and Netherlands India

则是J. S. Furnivall作为殖民时期官员的著作,比较了英属缅甸以及荷属东印度两个西方殖民地发展的异同点,分析了殖民统治带来的现代化对当地社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还有 Aihwa Ong的 Spirits of Resistance and Capitalist Discipline, Second Edition: Factory Women in Malaysia,有关马来西亚工业化时期,马来西亚女工们对新社会经济秩序的接受与反抗,是一部了不起的人类学著作。

不过西方学者,尤其是早期的一些人的缺点,就是从西方中心论,以一种东方主义的视角看待东南亚历史,对当地人和华人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种族主义与文明使命的态度,缺乏对他们全方面的看待。

3.当地学者

东南亚当地学者,包括越南、高棉、爪哇、亚齐、泰国等地的宫廷史官,以及殖民时期和独立后那些以西方的研究方法与东南亚传统相结合的学者,他们以自己的语言,提供了东南亚研究的一手史料以及按照当地人的价值观解释的二手史料。

这些学者许多经历过东南亚剧变的时代,比如19世纪末的菲律宾民族主义领袖黎刹,写过关于菲律宾民族历史与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著作与小说;泰国19-20世纪前期的王子Damrong,作为经历过朱拉隆功时代的教育改革家,写过包括泰缅战争在内的泰国历史。还有那些印尼、泰国历史学家关于各种民俗,比如爪哇的舞蹈、皮影戏、信鸽,以及泰国的佛教等文化方面的历史。

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素材,比如泰国作家 克立·巴莫的《四朝代》,讲述了泰国一个宫廷女官家庭从朱拉隆功时代到普密蓬时代的变革,包含了泰国不同人群对朱拉隆功改革、1932年革命、日本占领和冷战的经历与看法。

个人认为东南亚一些学者的不足,在于宫廷史官许多在于彰显威望,加强王权和提供合法性,像《琉璃宫史》等著作魔幻的内容太多。还有就是近现代许多民族主义史学家也会为了塑造民族国家认同与意识,夸大本民族在历史上的功绩,贬低少数族裔、华人和西方的作用。


我个人对于东南亚史开始感兴趣,则是本科的时候,读过一本英文的很薄的东南亚史,知道了什么泰国1688年政变、越南西山起义与阮福映的逆袭、马来西亚的成立等历史。后来我又去找各种中文、英文的东南亚国别史、事件史的著作与论文,到现在已经读过很多。

对于东南亚近现代史,我最想说的就是,对于越南战争,大部分历史研究侧重于冷战时期大国博弈、现代战争的格局、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与剧变,但是对于越南本身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冷战时期越南现代化、社会分化下对于个人的影响,著作较少,可以说越南作为越战的主角反而被忽视了,我希望能看见关于冷战时期越南个人在广阔的国内国际背景下的社会生活。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把英文圈子视为在国际上属于“大众”还是小众”的标志的话,从这些年我搜集的有关15世纪-17世纪的英文历史书籍来看

不用和欧洲比,东南亚中古史相关的书籍数量大概在亚洲范围里都是垫底的,虽然前面有答主提到中亚史,但作为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中亚史近两年来在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度可以感觉有明显的快速提高(何况蒙古入侵和帖木儿王朝本来也是欧佬眼中的热门ip)

美洲因为有灯塔爸爸以及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这三个大流量ip的关系,相关专题著作比东南亚史多很多,非洲史相关的著作由于撒南非洲区域体量庞大、多样性充足的特点,而且因为殖民化程度较深加上多多少少受些政治正确的影响,受到欧洲主流学术圈子的关注,也比东南亚史要高一些

而且东南亚史相关里面,海岛东南亚,尤其是那几个苏丹国有关的专著占了绝大多数,这也托了这些海岛国家在近世欧洲人的海洋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福。东南亚的尴尬之处恰恰在于如果刨去占总人口2/3的海岛东南亚世界(印尼、马来、菲律宾、文莱、新加坡),本应该作为这个区域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中南半岛五国中有三个是LDC(低发展国家)。整体经济和人类发展指数较低,这可能是制约东南亚史在国际范围受关注度的主要原因。这一点说实话,我本人曾在缅甸旅游时,就能感受到和其他“正常国家”的不同。

在破败的昔日第一东吁王朝故都勃固观光时,询问几个古迹的工作人员是否知道德彬瑞蒂时得到的都是冷漠茫然一问三不知的回应(当然莽应龙他们肯定知道),这和在土耳其时跟君堡的路人提起买买提二世和苏莱曼时对方两眼瞬间放光精罗狂喜,开始想为我介绍更多的反应截然不同。对于前者来说,可能博物馆的工作仅仅是为了糊口吧

当然,在英语圈子以外,因为地缘关系和历史羁绊,东南亚史受到中国和日本学术圈子的关注度要高很多。尤其因为东南亚相关的汉文史料非常丰富,东亚学者在这一方面又多了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之前我推荐过的《限隔山海》的作者厦大历史系副教授陈博翼现在的研究重心就在近世东南亚海贸史。期待未来在东南亚史这块可以做出更多的成绩吧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南亚史是一个可以证明印度教绝非局限于印度本地宗教的好材料。


user avatar   de-chuan-yi-z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黑非洲的历史一样是最容易被误解的地区文明。和我们虽然近在咫尺却陌生感十足,用我们的视角看最容易被认为蛮荒落后和不曾开化的地区。

  1. 曾经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锋区。
  2. 基本祖上谁都阔过(东吁时期的缅甸,曼谷王朝的泰国,老挝的法昂王,越南的阮朝的明命时期,高棉鼎盛时期的吴哥,南岛地区的三佛齐和满者伯夷等等)
  3. 近代基本都被殖民过(暹罗除外)
  4. 现代努力地复兴中(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
而地处大陆板块边缘的东南亚——这个被阿拉伯人称为“风下之地”,中国人称为“南洋”的地方,随着海洋贸易的繁荣,逐渐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十字路口——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某种程度上,近世的世界中心就在东南亚。

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瑞德的《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一书中认为,“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时代是“一个极具活力与决定性的”的时代。


在“言必盎撒,行必英美”的时代还保有自己别样的风情。这里往往被认为是历史的边缘地带,往往被古往今来自大而无知的Historian 认为是荒凉野蛮、难以居住的化外之地。

他们并非缺少历史,也未必他们的历史曾落后于北邻西客。从交趾的铜鼓,到寻不到的马援铜柱。从爬满梵文的武景碑到隐藏在密林深处的兰甘亨石碑。从伊洛瓦底江畔琉璃宫中圈圈绕绕的文字到爪哇日惹山区雄伟的婆罗浮屠。从班都拉翻越阿拉干山脉的壮举到拉登·威查拉在谏义里奇怪的背刺。亦或着是高棉人失去湄公河口的失落背影,制篷莪与占人无奈的最后叹息。

这些和其他的人类历史一样有荣光也有失落,都不应该被贬低和忽视。我却以为摇曳的椰林,富饶的三角洲,川流而过的航船,也确实曾是世界历史的“风下之地”。

希望东南亚在世界的舞台上也会有着自己的声音,苦难已经渐渐过去,他们的历史也会越来越被我们重视起来。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抗美援朝及其影响? 
  努尔哈赤为何放着明朝高官不做,自不量力起兵反明,面对强大的明朝,以卵击石屡战屡败,最终惨死宁远城下? 
  为什么唐朝以前的皇帝后人多用谥号称呼,而后用庙号,到明清却直接用年号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 
  北魏的六镇之乱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时期人口锐减? 
  在“姓”“氏”合一之前,中国新生儿的姓和氏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为什么只听说过有流亡在海外的明朝遗民“明乡人”,没有听说过有流亡在海外的宋朝遗民“宋乡人”之类的? 
  当年的「知青下乡」究竟是怎么回事?后来怎么结束的?发起这个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满洲」、「八旗」、「中国」这三个名词,在清朝有何异同? 

前一个讨论
如果让你穿越到宝可梦中,并选择专精某一系,你会选择哪一系,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圣卢西亚是怎样的国家?会产生黑人诺贝尔奖得主?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