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lia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回答只能解释细枝末节,比如有关体制内老油条的回答。

真正的原因是,时代变了,国家发达了,公务员的工作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但是公务员编制和人数却不可能相应的增长,所以基层缺人是必然的。

从GDP角度,1989年我国GDP是3500亿美元,2019年是14.3万亿美元,增长了41倍,相应的,政府事务肯定也会随之增长。但是公务员人数可能增长41倍吗?压根不可能。

根据披露的数据,2013年的公务员人数是717万,2015年716万,2019年是719万,几乎没有增长。而2013年-2019年的GDP在持续增长。

有人可能说,GDP增长,不代表政府工作量会大幅增加。那我拿法院系统的数据说话。

1989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数是181.5385万件,但到了2020年,民商事案件数达到1330.6万件,相当于2020年的民商事案件数是1989年的7.35倍。法院的案件数每年都呈正增长,而且增长比例不低,在年10%左右。

同样都是审判,受理的案件数不会撒谎,法官的工作效率,也未见得会比过去更高,但是法官编制能增加7.35倍吗?

相反,现在搞员额制,法官员额比例为39%左右。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2013年,全国法官人数约20万,而2017年员额制以后大约12万人。

相当于大部分原来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将变成辅助人员,而案件量没有下降,这怎么能不缺人呢?

如果觉得老油条是造成缺人的原因,那就太高估他们了。一个单位不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老油条,老油条绝对是少数。而要说这少数人懈怠,造成整个单位人手紧张,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总之,用公司来比喻的话,我国像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业务扩展的很快,而由于员工编制被人为控制,员工数量没有相应增长,由此导致每年都招人,但每年都缺人。


user avatar   xbjf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根本的问题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中央各部委开始,为了本部门政绩,层层下达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在层层加码并转发后,全部落到了最基层的单位。如果对抽象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能理解,那就以一份网上公开的政府文件为例,看看这十个字究竟有多大威力。

201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向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了一份文件。各省收到的文件长这样:


要求每省每月推荐2-3篇优秀稿件






各省收到后,将文件转发给各市。结果各市收到的文件长这样

要求每市每月至少报1篇优秀稿件。20日前交稿。




各市收到后,将文件转发给各县,结果各县收到的文件长这样:

要求每县每月报1篇。19日前交稿。




各县收到后,将文件转发给各基层单位,最后各基层单位收到的文件长这样

任务变成了每单位每月报1篇,15日前交稿。

出处:

阳泉郊区教育信息网 >> 重要文件 >> 通知公告公示 >> 关于转发市托幼办《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转发<关于开展“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宜的通知

中间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基层单位五级机构,其中中央部委负责拍脑袋,省、市、县都是上传下达,基层单位却是要实打实的写的。部里为了获得每月每省2-3篇文章,也就是总共不到100篇文章以便完成任务,最后变成了全国幼儿园几乎都要写一篇文章来完成任务。最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的文章数,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不要忘了,这些工作,几乎全都是无用功。全国收上来的几十篇优秀文章,都不见得有人看,基层报送的数以万计的文章,请问谁看?请问谁看?请问谁看?但这些无用功,挤占的是基层干部职工本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干部职工累成狗,人民群众骂他娘。

同样不要忘了,这是很随便的从网上找了份工作文件,其中涉及到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或者说具体琢磨出来并承办工作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幼教处,是中央部委里头非常普通的一个司和一个处,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处都可能向全国发布这样的政令。而整个帝都有多少个这样的处呢?四位数总归是有的。所以,基层工作永远不可能干的过来。

既然工作干不完,那就只能选择性的干。既然工作只能选择性完成,自然是谁催的紧就先干谁的,那上级部门为了保证本部门的工作能被优先完成,除了正常的工作部署外,还必须配套一系列督查、达标、评比、表彰等一系列奖惩措施。这样一来,为了迎接没完没了的检查、调研、考核等活动,工作量又势必加码。

否则,某部某司某处的处长可怜基层干部,少发指令,基层就干了隔壁处的活,到了年底隔壁处长拿着层层上报的材料去立功受奖甚至提拔升迁,谁来可怜这位好心的处长呢?这就好比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就那么多,语文老师布置多了,数学老师要是心疼孩子,那等到年终考评的时候,谁来心疼数学老师呢?所以作业只能越来越多。


user avatar   shen-gun-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本回答先后被以下微信公众号采用:

“人民日报” 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半月谈” 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瞭望智库” 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我是公务员” 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南说北讲” 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还是很缺人?

以上公众号我均已授权。谢谢支持我、提醒我的知友们。

以下为原回答:

基层猫来怒答一发,而且决定长篇大论。

所谓的基层人手不足,其实只是表象,问题的本质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偏少、干活的人少、工作效率低下、为民办事能力不足、官僚风气严重、形式主义严重等等。说白了,这是综合症、并发症。待我来一一道来。

1.基层工作人员确实不足。大家不要吐槽我国公务员人员过多,其实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明显感觉基层人员非常缺。

举个例子:给农民办社保,一个小镇就算2万人,需要办理社保的按1万人算,工作量就有多少?登记信息、审核材料、整理材料、上报材料,错了再修改信息。如果真有在乡镇工作的人就知道,好多农民连自己身份证号都不知道,名字写不清楚,更不要提那些反感这项福利政策想省点现钱不愿意办社保的了。

再举个例子,大家非常关注的低保。大家都知道,低保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比如说家里不能有新房有车,甚至不能饲养观赏性宠物。而这些信息只能基层工作人员到一线核实。但农村呢,有几个特点,村干部和村民都是本村人,一般不爱得罪人,另外大家平时都各有各的事,不能天天看着他人生活,所以对其他人具体的信息也没法完全知晓,还有一些人会故意隐瞒信息。所以很多时候乡镇工作人员就得来挡住了,但一个乡镇当中,专职负责办理低保的民政办就几个人,面对一个2万人的镇,可能一个个走访、一个个深入核实信息吗?当然不可能。

在我眼里,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典型的“上大下小”,上级层级太多、人数过剩。比如设区市这一级就为很多人诟病,不少人认为设区市完全没有必要存在。还有很多部门的设置纯属多余。

2.基层工作人员干活的少。这一点有很多答主已经回答过了,说得非常具体。我只简单地一笔带过。乡镇里的人员格局往往非常有意思,最有冲劲的是两位主官,其次是有发展潜力的副职(通常不多),再次是比较有责任心的副职、普通年轻人和站办所工作人员,其余的都是混日子。我们也经常看到整天无所事事的副职和站长所长,还有得过且过的年轻科员。大概比例就是一半干活一半不干活,一半干活里的人呢,又有一半工作责任心不会很强,大多数人在过了35岁之后,如果没能提拔,就消极怠工了。

3.工作量大。说到这个,很多人就要吐槽了:你们工作量大个JB啊?天天看你们在那喝茶啊!老子办点事跑了好几趟啊!工作人员都在聊天啊!

说到这个,我得详细解释一下。实际上乡镇工作很多东西群众是看不到的,比如检查某一块田是否农田改造,如果项目能下来群众还会觉得做了实事,如果乡镇主动争取了却没有争取到呢?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是无用功了,群众就会认为乡镇屁都没干。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想只有公务员才会明白。所有公共部门的工作都分成对外和对内。所谓对外,就为管理公共事务,或称为民服务,这些事是对老百姓有直接意义的并且能直接看到的。所谓对内,就是内部的组织、管理、协调,这方面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或者看到了也觉得毫无意义。

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对内工作。任何组织都要有适当的对内工作,但毫无疑问我国的对内工作太他妈多了,比例高得惊人。这些对内工作包括:平时的会议、总结、报告、检查、考评、考核等等。这类工作比例有多高?以我为例。我去年刚上任,平均一周接待一批检查,有的检查领导就只来个15分钟就走了,随意地说句“不错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事情老百姓当然不会知道,也觉得没意义,但占据了我们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精力可能比时间更宝贵。为了应付一次检查,我要提前找人交待事项,准备材料,打扫卫生,拉好横幅,并且站在路口,为领导开车门,面带微笑说“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然后开始解说。

你们以为这很轻松么?一开始不适应,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一套程序走完,人像泄了气的皮球。根本没有精力再做其他事情。

特别是有的领导来还爱摆架子,净说些废话官话,挑些无关痛痒的小毛病批评,有的更搞笑,明明什么都不懂,就说我们卫生没搞干净、烟灰缸里有烟头什么的。懂点行的人都知道,以农村的条件,要做到办公楼一尘不染那是有多难,一夜之间勤劳的蜘蛛就能结张网。有些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经常接受检查,简直不胜其烦。有钱的地方还好办,多请几个保洁员就是了,没钱的只好自己动手。

至于考评什么更不用说了,一堆一堆的材料,有的还只能平时准备。比如要留工作照,要留会议照,要留领导照,要留工作记录,光这些细细碎碎的东西,就能折腾个半条命。经常为了一个材料,就要来回数次改动,这些改动到底产生了哪些实质性影响呢?谁也不知道。

应当说,这类多余、无意义的检查指导、还有各种考评占据的时间比例过高,甚至高过了公共事务管理的比例,老百姓自然会觉得公务员不干事,公务员则觉得自己忙死了,加上办具体事务的兵往往身兼数职,觉得人手不够是自然。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公务员应付检查考评的时间多了,为民办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而我个人倾向于少搞些材料,多做点实事。

另外,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很可能身兼数职,一个职位就要面对上面十几个科室,忙起来,可能一天2、3份报表,这些就够忙的了。

在这里顺便吐槽一下一些单位的所谓“创新”。很多所谓的创新在我眼里就是无(Ji)用(Ba),对,我就是这么粗鲁。为什么?这些创新的立足点是领导为了引起上一级领导的关注,而不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完全不考虑可行性、实效性。尤其那些没到过基层一线的人,更会想出一些乱七八糟的创新来。有的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事做,刷存在感,有的纯属在纸上创新,把实务工作换个词,有的纯属说是制度创新,其实就是多写几份报告。简而言之,至少我看到的所谓创新,瞎折腾居多,

4.工作效率低下。乡镇工作的效率其实非常低。原因很多。

首先,乡镇街道这一级的工作人员其实相当有意思:从某些方面看,副职像外勤、科员像内勤,站办所也是领导像外勤、办事人员像内勤。一般情况下,对外沟通、协调、组织的是领导,副职们大多经常跑来跑去,一会跑县里,一会跑村里,内勤往往负责具体事务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手上没有权),一有业务上的难题就要问领导,碰上困难了,问领导,领导再去找其他部门的头沟通协调。这种模式效率往往不高,而且会显得官僚。

其次,乡镇本身没有执法权,没有审批权,只有办事权(就是干活的命)。一有事还是得找其他单位来。这种沟通协调占据了很多时间精力。我当年当村第一书记,为了一个项目,跑了好几个部门,来回跑,材料印了有一箱,问完科长问副局长,问完副局长问局长,问完局长问书记镇长,还得问村干部,最关键的还有村民。这特么效率能高吗?所幸这个项目所涉及的单位我都熟,也都乐意配合我工作,镇里领导更是有力支持,但就是这样,这个项目仍然跑了近两年。

第三,是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时间的严重碎片化。

乡镇交通通常不比城里,而且比较远。比如我工作过的两个乡镇,从城里到镇的时间大概都要一个小时,尤其现在这个,交通很糟糕,大巴还经常不准时,其他人的车也不一定刚好顺路,如果运气足够不好,班车足够任性,我去一趟得用2小时。在穷点的地方,办事人员是没有车可用的,经常要搭便车或坐班车。加上现在各种官僚主义,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比如说材料上少盖了个章,填错了一个数字,就要跑一趟,时间被严重浪费了。城里开会也经常让人纠结。乡镇人员通常周一上午从城里到镇里上班,有时县里安排周二上午开会,这个就麻烦了:周一上午刚到,办公半天,下午还得赶一小时回去,某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最后一班车往往只到4点半,再考虑任性的班车,所以得提前等车,于是最多4点就要留意车了。基本上一个下午也干不了什么活。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选择就是周一不去上班,周二开完会再说。有时安排周四上午开会呢,也尴尬。下午坐一小时刚到,办点小事,刚热身,周五上午就到了,下午又该回家了。这还不是最纠结的。最纠结的是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9点到、11点走,8点之前基本上其他工作也不要开展了,11点之后收拾一下东西,基本上也干不了什么活了。领导来呢,有的就纯粹来说几句废话,然后走了。我就见过一位领导来,开了半天会,只说了一句:很好,这项工作很好。然后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新支持力度。

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经常身兼数职,各种工作打架也是常有的事。这边正要帮老百姓解决个问题呢,那边领导来检查了。妈蛋这还办个什么事?

还有一点,乡镇副职经常要往上面跑各个单位,要么要钱,要么要项目,所以经常不在岗。有人要说了,为什么不能通过电话沟通?为什么不能让科员跑?通过电话沟通不是完全不行,其实已经这样做了,但很多事还是要当面问,否则搞不清楚。而科员去呢,很多单位的人会认为不够尊重他们,而且科员掌握的信息和权力也不足够办好这些事。

5.其实不光是乡镇缺人,任何单位都缺人。县级单位缺人干活,就会从乡镇抽人,或借用或调动,市级单位从县抽,如此循环。而乡镇的工作条件差、晋升空间小,理所当然地留不住人。要说起来,大多数单位都有那么几个老板凳,一辈子升不了官,工作积极性低得跟什么一样。

6.部分工作占用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资源。没错,你们猜对了,我首先要说的就是信访人员。很多人还以为如今上访的都是有冤有难有苦的人,实际上如今的信访充斥着大量无理访、重复访,有的称之为混账都不为过。而正是这些人,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某某地有一群众,因什么什么问题天天上访,经乡镇、村工作人员,甚至县委书记、县长走访上百次,历时经年,终于感动了他,另外再给予什么什么补助,他终于不再上访了,还说“还是政府好!”这类话。

这特么的不是瞎扯淡么?从上到下那么多人围着一个不通情理的人转,还要补钱,用那么多时间,才搞定一个事,这不是对其他群众的不负责任吗?花在一个人身上的公共资源多了,花在其他人身上的公共资源就少了。要是其诉求有理还好,问题是大多数这类诉求都是无理,说来说去不外乎钱和折腾的事。

也有相对正当的。比如要改造一片农田,涉及100户人,99户人都同意了,但一户不同意,原因是他认为他的田不需要改造,而且其田就在关键位置,不能动。如果他不同意,其他人的田也动不了。这时候就要反复做工作。如果各位真碰上这种事,心里一定会非常想骂人。表面上,尊重他一个人的权利,事实上他也损害了其他人的权利。很多乡镇干部花了不少时间在这种磨嘴皮子的事上。

最后,就是一些上级单位不切实际的工作指标。不要认为如今的政府考核有多科学,因为方法极其简单粗暴——下指标。中央下给省,省下给市,市下给县,县下给镇,镇下给村。村里有时实在完不成,镇里只好帮忙造假。你们以为各项指标有什么可行性的科学预估吗?当然没有!基本全是一群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这些事我真不忍心举例,因为想当年我在机关的时候,也做过拍脑袋的决定,虽一小科员,想想也给全县乡镇造成了不少无效的工作量。想想真是罪过。

但说句实在的,要政府使用“奥卡姆剃刀”将无效的工作刮去,可能性约为0.

说了很多,这些货并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或者从外国刊物上能看到的,从政府各种报告、调研文章中更看不到——谁特么敢在领导面前说这些?找屎差不多。这就是现实,最一线的真实。我也毫不怀疑我的这些东西给基层干部看了,他们会说这是真的。我也认为,基层人少事多效率低的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些情况的改变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靠聘用制、考评机制、所谓制度完善能改变的。

以上的回答比较凌乱,大家见谅。


user avatar   yaket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直有许多朋友关心我是从事什么工作的,自报家门吧,我在华东某地底层部门、也是与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机构——居委会——工作多年,曾任社区主任,支部书记,现已离开公职岗位。

严格意义上,我是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其一我并不是行政编制(公务员),其二,居委会并非一级政府,仅是基层政府的底层延伸。但居委会之处境,确实可以反映基层所面临的很多问题,故浅谈一二。

回想这几年工作经历,不禁唏嘘感慨,在 @神棍猫 的回答中极为详尽的列举一些制度性的顽疾,我非常认同。我仅谈几个实际案例,以让大家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



@神棍猫 所说第一项: 基层工作人员确实不足 和第三项: 工作量大 ,其实是一个问题。


以我任职的居委会而言,辖区范围2平方公里,15个居民小区,常住和流动人口共计26000人。而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人。按照上级部门出具的居委会任务清单,我们应该做好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社区党建,文体活动等大大小小四十多项工作,由于工作人员少,服务范围大,这个工作量其实也挺大的了。

然而更可怕的是,许多不在任务清单上的工作,最后也要由居委会来承担。有的工作市里分给区里,区里分给街道,街道分给居委会,他们就只是转发一下文件而已,可居委会能分给谁?吆喝了好几年给基层减负,结果最后出了个“属地化管理”政策,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你这个属地之内的所有事物,你都要管。

举几个例子。原本应有安监局负责的安全生产,现在除了规模以上企业之外,其他的一律根据属地化管理分给了居委会,好嘛,我辖区3个学校,5个网吧,九十多个餐饮场所,800多个门头房,每个月需要检查一遍,还次次开会要求查细一点,行,那我专门抽调一个人去干,每个月有20天都在忙这些事。

再比如环境卫生,本来是市政的活,现在属地化管理了,市政只管主要干道,物业只管小区围墙里边,那小路怎么办?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怎么办?没办法,居委会自己想办法。市政每天有几个小伙,啥也不干,开着台五菱宏光就走街串巷拍照,“啊,某某某社区,你们这条路上有一个烟头”,我就得派个专人盯着微信群,骑着三轮车到处去找这个烟头,然后同角度拍照,2小时之内给他反馈回去。这一位工作人员基本就成了全职保洁员。

再比如僵尸车整治,我们这个地方经济落后,僵尸车还挺多的,以前都是上报交警处理,现在居然也属地化管理了!居民打电话给交警反应有僵尸车,交警直接回复“你找居委会去吧”,找我我能怎么办?我一没设备,二没执法权,我用手把车抬走?我有什么资格给人抬走?

年底一盘算,妈呀,全年承担各项工作差不多300多项,很多还是全年开展,每月开展的,我们总共就五个人,每天好几个人在处理这些临时性工作,老百姓到了居委会看到柜台后边就坐着一两个人,隔三差五就投诉我们迟到早退旷工,我给他解释“哎呀大爷,这个同事出去处理僵尸车了”,大爷火了:“你别蒙我,僵尸车是人家警察同志管的,你管什么闲事,扯什么蛋”

大爷,甭说你不信,我也不想信,我也想知道为啥什么活都让居委会来管闲事。



@神棍猫 所说的 对内工作 ,我想每个在基层做过的都深有体会,深受其累!

某年要我们统计辖区内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情况,我们汇报上去就没了下文。隔了几个月,又要统计少数民族同胞的家庭情况,孩子就业情况。这次我留了个心眼,干脆问的全一点吧,免得下次再出什么幺蛾子,大爷,您老家还有什么人?来了本地几年了?户口迁过来了吗?孩子工作顺利吗?家庭收入还好吗?牛羊肉补贴政策了解吗?家里有车吗?房子是自己买的吗?物业服务还满意吗?物业费几毛呀?退休了吗?什么单位退的呀……

结果过了四五个月又下来个文,要求统计少数民族同胞有无服兵役情况……



对外迎检那就更别提了。我们这个社区前几年刚换了办公场所,设备比较齐全,历来就是迎检的窗口单位。去年年底,中组部下来调研基层党建,街道布置让我们做5块牌子,内容不表了。我加了一晚上班做了个方案,街道领导说,开会研究一下吧!开了两天会决定批准方案,马上找广告公司做吧!做出来了,领导下来检查,哎呀,这个牌子怎么显得这么小呀,不好不好。那怎么办?开会研究一下吧!研究了两天,决定改成3米宽的展板,我和广告公司加了一晚上班整改好了,街道领导表示不错,马上制作!做出来了,街道领导下来检查,哎呀,这个牌子感觉怎么不够气势,要有气势你懂吗?那怎么办?开会研究一下吧!研究了两天,决定改成7米宽的喷绘布,挂在外墙上,广告公司小哥哀怨的看着我,我一狠心还是拉着他加班了。街道领导表示不错,马上制作吧!


做完了,挂好了,中组部的领导也来了,一下车,带头领导问我:小同志,你们厕所在哪里呀?我们逛了一上午了,都着急了呢~

上完厕所,领导表示不错不错,一看这个厕所卫生就知道这个社区搞得很好,我们去下一个点吧!

领导,墙上还有个7米的大牌子你还没看呢领导,别走啊领导……

那些通宵夜战准备了半个月结果接到通知说不来了的我就不说了,每次说起来都想哭



@神棍猫 所说的第六项 部分工作占用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资源 ,也非常真实。

许多朋友都看过《我不是潘金莲》了,除了范爷上访的由头有点无厘头,其他的简直就是基层维稳的真实写照。远的不说,就最近这阵子,全国的基层人员都在关注退伍人员吧……我们这里要求对每一个退伍人员进行1对1的24小时跟进,呵呵,我社区80多位老兵,总共5个工作人员,你告诉我怎么1对1。

还有一位老上访户,区街各级提起她那是相当头疼,去年搬到我社区居住之后,我当时的心情是……每当重大节庆、重要会议时期,人家背着小包就要去首都啦!领导要求,必须实时掌握她的动态,行,我和一个同事轮流窝在小车里,和偷窥狂一样跟进,她去买衣服我就瞎逛逛,她去钓鱼我坐在远处看海,她去约会我坐在邻桌当灯泡,她去教堂礼拜我坐在后排默念“共产主义是径直从无神论开始的 ——马克思”,终于有一天,她七拐八拐去了火车站,我冲进去就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票,然后人家坐着火车去南方旅游去了……

对,买错了票,不给报,退了吧。


上级部门瞎胡闹,老百姓找你闹,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了

我们这边去年搞了一个电动车的整治行动,要求在一年之内,让本地路上的三轮车绝迹。这项工作由城管牵头,但也拽着居委会配合,怎么配合呢?让我们通知所有居民,于某月某日之前主动上缴三轮车的,可以补贴500-1500元(根据车辆状况),哄哄啦啦我们社区上交了好几十台,还有个老大爷主动上交了一台电动四轮车。老百姓问我,这个钱什么时候下来呀?我拿着文件指着说:文件说是12月底。

结果呢,直到今天,这个钱也没下来,你给城管打电话,他们还挺横——我怎么知道?我还想知道呢!

老百姓指着你骂:你不是说12月底吗?你不是说给钱吗?我们车都交了,钱呢?现在满大街都还是电动车,你们怎么不管了?

无话可说。


少数百姓不讲道理,胡搅蛮缠,也有遇到。

一个居民想参选本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我说好啊,热心小区公益事业我们都欢迎嘛!你需要准备这个材料这个材料,然后如何如何报名就好。

她问我,那就能保证我肯定能选上吗?我说那不一定,要以实际选举结果为准。

第二天她把我投诉了,说我暗箱操作业主委员会选举程序,挤兑她让她无法进入业主委员会。


一个居民早晨来找我,说家里楼下的狗扰民,他一晚上都没睡。

我说行,我和物业公司约谈一下,让他们督促养狗的居民管好自己家的狗,禁止把狗散养在公共场所或拴在楼下。

过几天他把我投诉了,因为他自己也养狗,就栓在楼下,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的狗是最乖的,扰民的都是别人的狗。


一位居民来找我,说她老公忙于工作不顾家,过不下去了。

我说大姐额这个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去解决,还是希望你们加强沟通,有什么话说开了就好了,相互尊重才能和睦相处你说是不是?你丈夫事业心强,可能也是为了家着想,你也可以和他开诚布公的谈,让他意识到家庭温暖也需要他的参与,你觉得呢大姐?

过两天把我投诉了,说我不作为。


工作时间不固定,加薪升职是做梦。


虽然我们名义上是每天8小时,每周双休,不过实际嘛……


四月是义务奉献月,周六取消,到大马路上扛着旗子打扫卫生

六月开始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周末取消,工作时间7-22,持续两个月

七月开始创建文明城市,周末取消,工作时间7-22,持续两个月

九月开始创建卫生城市,周末取消,工作时间7-22,持续两个月

1或2月年终安全大检查,周末取消,工作时间9-20

所有节假日必须安排人员全天值班,平常周末必须安排人员全天值班,社区要开着门,正常办业务

一些文体活动,志愿者服务工作,你不能工作日搞吧,老百姓没空参加呀!唉,周末义务奉献吧

如遇到重大节庆、会议,就别说周末了,社区主要负责人24小时在岗,每2小时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在我离职之前,因为涉军事件,我已经在居委会沙发上睡了37天,离职前几天我还在考虑是不是打报告买个弹簧床

划算下来,2017年元旦至今,我只是为了参加知乎盐CLUB休了三天假期,此外一天都没休过

加班费?那是什么……

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问我:单位发了什么福利呀?我沉吟半天:单位群发了个慰问短信,祝我们节日快乐,算吗?(得,今年连短信都不发了)


……


这几年来,我的居委会来来回回进出了不知道多少人,我承认有些基层工作人员是在混日子,有的是把这里当跳板,但同时我也遇到过很多本来是一腔热血想做点事,结果被现实浇灭黯然神伤的。

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社区班子带头人,这么多年,我们就这么几个人,处理这么大摊子事,吃这么多鳖,受这么多误解,工资低到舍不得喝汽水,加班没有加班费,我对不起下边的同事。

我感到很愧疚,也很心累,所以我离开了,我也希望已经离开的和即将离开的,都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user avatar   xia-fu-b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开会不能解决如何办实事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办实事的问题呢?

我们需要来开会研究。


user avatar   xiong-chen-yue-38-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来来,给题主隆重介绍一下体制内的特殊物种——老油条。老油条们占了编制却不做事,所以基层总是很缺人。


我考上过好几个不同的单位,发现老油条这个物种是普遍存在的,基本不受地域和单位的影响。我这里写四个人物吧。他们肯定不是机关的主流,但他们有一定的代表性。


老油条A——图书馆长。这是我给他取的外号,实际上A只是个普通公务员,但他的唯一职责就是管理单位的图书馆。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这个工作会比较累,毕竟一个人要管理一个图书馆。实际上,单位图书馆才50平米的大小,书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基本没有人去借书。我应该是A比较讨厌的人,因为我经常去借书,极大地增加了他的工作量,让他的工作时间从每天2分钟增加到了每天10分钟,增长了4倍。尤其是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历史,正好单位有《明朝那些事》和《大秦帝国》总共十几本书,所以我每隔几天就去借书还书,A不胜其烦,对我态度非常差。如果我没有到这个单位,那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午餐后打开图书馆的门,然后坐到角落里去看报纸,午休结束时锁上门,转身离去,深藏功与名。


老油条B——抑郁少女。这是我给她取的外号,实际上B不是少女,她是个年近五十岁的公务员了,但是衣着打扮都比较年轻,头发还染成了时髦的黄色。B的终极武器就是抑郁症,据说去医院看过,有一个评分表,她的得分刚好属于轻度抑郁症。因为有抑郁症,所以她在单位基本上啥都不用干。但我一直觉得她的病很可疑,因为她每天笑容满面,楼上楼下到处聊天。更重要的是,她的病情是可以随意掌控的。比如如果单位有什么全员考试之类的东西,每个人都得参加,她也得参加。这个时候她的病情就会突然加重,然后请假回家养病。


老油条C——好好先生。这个人算是我的师傅了,我的一切招法都是他教的。好好先生只比我早来单位两年,是部队转业干部。精瘦精瘦的,非常爱笑,给人感觉非常好相处。好好先生的特点就是无论领导给他派什么活,他都是一个字“好”。从来不会推三阻四。甚至接受任务的时候脸上都挂着微笑。然后转过头,交给他的工作,他随便一糊弄就上交,基本就是xjb做。很多时候他完成的工作,领导都必须亲自帮他返工。如果领导说他,他依然是一脸微笑地回复:没办法,我当兵的,业务不行,体谅体谅。他给自己在局里树立的标签就是,能力不行,但是态度没问题。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就知道,tmd就是态度有问题。不过久而久之,他的事是越来越少了。


老油条D——消失一郎。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每天都主动打好开水,并把办公室扫干净,倒掉清洁工来不及收拾的垃圾。接着第一时间打开他的电脑,点开一个表格,表格里是一些工作相关数据。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惑:这明明是模范啊。先别慌下结论。因为打开表格以后,他就消失了。对,就是消失,绝对不是早退。他电脑停在表格页面(永远不会进入屏保),鼠标旁放着正在充电的手机,桌子上是一个打满水的透明保温杯,几个枸杞在杯子里肆意舞蹈。看到这个景象,所有人都会认为他只是上厕所去了。但即使找遍所有楼层的厕所、开水房、办公室,你都找不到他。那打电话呢?没用。你只会听到他办公桌上充电的手机发出美妙的泰坦尼克号插曲。有人说,那就按旷工处理他呗。这就太小看他了,突然消失不算本领,消失了还能再出现才厉害。真到关键时刻,比如大BOSS找他或者纪检组抽查这种情况,消失一郎在3分钟内就会出现。他到底去了哪里?他是如何得知有查岗的?又是从哪里出现的?至今没人知道。


如果你们科室有老油条的存在,那么你就会受苦,你们科室就会缺人。如何对付老油条?基本上谁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我是个俗人,自己斗不过他们,只好选择加入他们。前几天培训会时我站在会场外面和几个老油条一边抽烟一边吹牛逼。然后我们办公室一个新考进来的小女生从旁边走过的时候,表情复杂地看了我一眼。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眼神啊,我太明白了。多年前我刚进体制内的时候,也曾经用这种眼神看过单位的同事。那时候的我刚刚硕士毕业考进单位,青春年少,事事争优,踌躇满志,一腔热血,品貌俱佳.......


补充:赞数过百了。我觉得有义务认真说明一下,我写这个回答不是鼓励大家当老油条,我只是告诉大家在体制内有这么一种人,有这么一种现象。我2010年一毕业就进入体制了,和我同期进入体制的同学们,这么多年下来,个个都变油了,无一例外。还有我本科时的同寝室哥们,2007年进入体制,当年他在床头墙上写的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结果呢,混了十几年的体制后,现在几乎变了一个人。我觉得既然不少人不约而同变油条,那么可能主要原因真的不在于个人,可能真的在于制度。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几个人能忍受自己每天忙得团团转而同事却每天轻松无比地玩手机,然后大家还拿一样的收入。凭什么?至于我本人,肯定没有那些老油条那么夸张,毕竟我还年轻,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我觉得自己老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只是个俗人,有点小善良,有点小理想,遇事容易犯浑,也吃不了亏,永远当不了光伟正的英雄,但我也绝对不会当人人欺负的老实人。


user avatar   wan-li-da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的政权设计其实是以基层自治为基础的,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公务员,公有制的生产单位本身就是行政机构。现在觉得基层公务员不够用,是因为承担自治功能的公有制单位消失了,即便是留下来的所谓公有制生产单位,也失去了组织群众的能力。大量基层群众在生产单位内部就能搞定的事情,只能上移给脱产的公务员处理。

按照当初的设计,城市的社会管理基层主体是工厂、企事业单位,农村的社会管理基层主体是生产队,辅以学校、科研院所、剧团等各种生产和社会服务团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组织中,在自己的组织中拥有权力、承担义务。所以当时要是你在大街上和人发生了冲突,第一反应肯定不是报警,而是“找你们单位领导去”。而作为组织代言人的领导也确实管事儿,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生产单位内部解决,根本用不着用公务员。

因为这些公有制生产单位的存在,公务员办事儿也非常方便,根本不用自己苦逼呵呵的跑来跑去,也很少会出现因为信息不完整导致把事儿办错惹出更大麻烦的事儿。因为只要下去找到厂矿单位或者生产队负责人,马上就能了解到全面的信息。这些公有制单位也会义不容辞的临时派人手帮助政府机关办事儿,所以根本不需要招那么多临时工背锅。

比如破案这事儿,现在完全就是公安部门在耍单儿,办出怨言来也得自己扛。但即使在80年代还会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当地民兵、治保人员等配合办案,大多数人手都是基层组织的不脱产人员。

所以把群众组织打散,让大家都以原子化方式自顾自生活,确实可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基层组织消失导致管理机构失去主要帮手,就是其中一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年前,我刚硕士毕业考进某单位,奉行高效原则,总想着完成好手头工作再休息,结果事情越做越多,别说歇歇气,就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到后来整个科室的、全单位其它科室的、甚至上级单位主管部门份内的、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全都到我这里来了。问题是我忙得两眼发黑把事情完成了,不仅得不到好评,时不时还会因为实在太忙了时间冲突思虑不周事情办得不好挨批评。

让我改变的是一件事,一个入职比我早两年的同事,手里一件工作拿到拖了两三个月不着手做,然后就以这一个项目为挡箭牌,两个多月以来其它什么工作都往外推概不沾手,每天就看报纸上网玩游戏,直到上级马上要来检查了,大领导十万火急的关注到了这个还没开始的项目,火烧眉毛了只好全科室陪绑周末不休息全体加班踩线完成。我心想这点事情换我最多一星期就搞定了,我这同事准得挨批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不但没被批评,人家还得表扬了。我去,这不对啊,怎么是这么个结果呢?我就琢磨开了,看来还是要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领导知道了,着急了,重要性火速上升,这工作就办到位了。我未雨绸缪急急忙忙完成工作,领导不知道啊,还以为你天天玩,人家都装忙,就你真忙,事情一多考虑不周办得不妥质量不高不批评你批评谁?多做多错嘛。

呵呵!你问为什么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还是人手不够用,你觉得这年头傻子够用吗?傻个一年两年的,还能一直傻下去?


user avatar   pei-yan-li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我看到的

就基层而言

领导不干事,他们谋划大局,不会干基层工作。

女生少干事,按时上下班,基本不加班,几乎不熬夜,在女同志多的单位可能好一些。

军转干耍滑头,干事挑肥拣瘦,明明才三四十岁,就拒绝学习,摆老资格,已经把公务员岗位当做安乐窝

老同志没事干,他们大多落后于时代,不会操作电脑,不懂最新法条,工资最高,推优优先,抱怨最多,就是不知道一天天干的什么

基层真正苦真正累的,都是刚工作的年轻人,什么活都是他们的,从业务工作到端茶倒水推门开车。多少人抱着一颗上升的心,闭眼不看休闲的人,坚持干个一二十年。等到他们看到自己确实晋升无望,慢慢也变成了混吃等退的老同志。

基层事多是真的,基层人少也是真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分担一些,其实也不至于每年猝死那么多。

女同志老同志咱不说了,尊老敬妇。还请领导把转业的同志都安排在没什么技术含量,专业性很低的清闲岗位或上面机关吧,这样皆大欢喜。也对得起他们曾经的奉献,也不给基层拖后腿。

我说的是整体情况,不同单位不同人总归有一些特殊。

得罪人太多,匿了。


大多数人还是认同的,那我不匿了。收赞ing。


user avatar   mshkhd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部分都是回答老油条,人浮于事。

我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除了老油条,更重要的是因为现在公务员事太多了!一个简单事情使往往搞的非常复杂。

就体制内比较常见的检查这个事举个例子

上级搞某专项检查,检查几个单位,发现几个问题要整改。

最有效做法,哪个单位的事给谁发个函或者交办单,把事说清楚,整改就行了对吧。

那不行,必须开会。

体制内开会,可不是几个人围一圈聊聊。

只叫这几个单位开会吧?

不行,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全来!这叫双线整改,责任捆绑,压实主管部门责任。

领导开会就是过来讲话,参会就是过来听听,关键是筹备会议,

太麻烦了!

起草会议议程,会议方案。

起草整改方案和通知,列上问题123,明确责任单位,牵头单位,分自查自纠、整改督查、建章立制三个阶段,提思想重视、切实整改、追责问责三个要求。

文件起草完,找领导会签,套红头打印文件。

准备会议通知:联系主席台上几位什么时候有时间,联系机关事务局定会议室,就相关事项起草通知。

给各单位下通知,一般会内网发邮件,到点不收的,挨个打电话确认,报参会名单,准备签到表。

准备领导讲话,六页页纸,主持词,三页纸。

布置会场,摆牌子,弄横幅。

开会,写新闻稿。

后期还要各单位报材料,写整改报告,回头看督查检查。

发现问题的单位,要有台账,要三方销号,要有照片,要有报告,要通报分管区领导,要廉政谈话,要召开专题整改会,要有责任人,要有整改时限……

然而,负责这个事的,办公室只有三个人。

这一个会从领导决定开到开出去,两天时间。

其中文中涉及的材料领导都要过目,改两遍以上。

而且为了扩大成效,要层层对照整改。

中央检查省里,发现问题,一纸文件下来,省里市里区里镇上跟着对照整。

省里检查市里,一纸文件下来,市里区里镇上跟着改。

市里检查区里,一纸文件,区里镇上跟着改。

市里检查某区县,一纸文件,别的区里跟着改。

区里检查镇上,一纸文件,别的镇跟着改。

这叫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凡事要求留痕,凡事都要照片,凡事都喜欢统计数字,凡事都要出文件,凡事都要建章立制,凡事都要举一反三,凡事都要挂图作战……

效率低,一方面是因为出工不出力,更多的是因为工作程序繁杂,琐事很多,不必要的动作太多。

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六个人在督查,工作做得再好,没有资料和台账,就算是没做。不缺人才怪。




        

相关话题

  打算考小县城公务员,然后平平稳稳过一辈子是一种没志气的选择吗? 
  我适合做公务员吗? 
  国有企业和公务员就一定不会失业吗? 
  山东青岛威胁上访者女书记登门道歉,被孩子称「坏蛋」,此事件你如何评价? 
  国企改革的死结在哪里? 
  本人基层公务员一枚,其他分管领导老是派活给我? 
  如何看待陈行甲离职? 
  公務員培訓機構的存在尷尬嗎? 
  公务员做了错事,现在四面楚歌,压得透不过气来,该辞职吗?还有就是,领导真的可以这样查匿名投票吗? 
  朱镕基在经济方面有过哪些传奇的造诣?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女性科幻小说《力量》?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波士顿圆脸?以及他会不会像陈平或沈逸一样人设崩塌?





© 2024-12-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