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拉黑了一些不会独立思考的微信好友
开着很舒服,没有啥不安的,插队少了,开心。
最近老有人说特斯拉单踏板不安全,恩 你说的对!万恶!
刹车失灵!对,你说的都对!
关爱你们!
顺便在特来电社区摘的
(利益相关:特斯拉车主,20000+公里)
有一个贴出公告来的单位不让特斯拉进,就会有十个没贴出公告来的单位不希望特斯拉进。有一个说出口来的物管不让特斯拉进,就会有一百个没说出口来的住户看见特斯拉心里有点膈应。
这就是特斯拉自己的傲慢造就的品牌形象。
我经常去一个挺传统的大国企。随着特斯拉的事越来越多,特斯拉的领导们越来越刚,特斯拉的粉丝们越来越硬气,这个大国企里看见我开特斯拉投过来好奇的目光也越来越多,认识的人给我关心的询问也越来越多。
然后我就不再开特斯拉去这个单位了。
我犯不着。车对我来说就一个交通工具,我没必要去办一趟事让别人关心我刹车踩不踩得住、摄像头会不会泄密。我更没必要去跟人解释,况且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刹车到底有没有问题、数据到底有没有出境,我问过特斯拉,特斯拉至今没给我回复。我总不能自己编一套说辞给别人解释。
虽然这个单位没有贴公告,也没人明说不让特斯拉进,但是我没必要去找这些不痛快。我开另外一台车去就是了。
特斯拉管天管地,也管不了别人怎么想。
这就是特斯拉自己的傲慢造就的品牌形象。
这个品牌形象,对我这个车主来说,没什么正面价值,有一点负面价值。我挺后悔买特斯拉的。
就这样吧。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太有意思了。
一部分主要是说:我不是傻Pussy, 你们才是。有人陷害。
一部分人说:你们就是傻Pussy。
正确的姿势,不是应该头顶一个大大的问号么?
另外,上帝都需要牧师做公关。Musk跳过牧师直接靠信徒,是不是有点儿漂了?
没想到人家牛掰在,就是产生了大量信徒!
我觉得特斯拉作为企业也是古怪,它不更应该比闹事车主还急于公开第三方真相?
傻Pussy甭管是不是都在逼近自己的logo。真的要做云淡风轻,全靠车主自己心理建设?
我觉得吧,首先还是要承认大多数特斯拉车主是正常人。正常人,无论是什么车的车主,都应该有一个共识:这车上坐着自己和家人,但凡有一点不安全的可能性,都应该排除隐患。
有两辆车的就开另一辆,实在风险厌恶了,直接卖车,或者换其他交通工具直到有个说法。哪怕保持最基本的理智,都应该知道,目前对特斯拉的质疑不会对特斯拉车主的生命财产产生任何威胁。可能伤害车主的,只可能是特斯拉本身。
但是,我早就说过,特斯拉这种炒概念的东西,车主当中一定有一批“狂热者”,会尽一切力量保护特斯拉的高大形象,甚至不惜把自己和家人置于险地。
果然今天居然出现了特斯拉车主状告上海维权女士的新闻,还有另一位车主跳出来质疑维权女车主。
而更为有趣的是,在质问的视频中,质疑者比起反驳特斯拉刹车有问题的论述,更倾向于攻击上海那位女士处理问题的“方式”,因为他认为这种方式影响了特斯拉车主的形象,那么他认为特斯拉车主是什么形象呢?
哇,你看看,买了辆特斯拉,瞬间奠定了自己“高知高收入”群体的身份,那么这个“高知高收入”的身份牛在何处呢?牛就牛在他可以两边吃啊。遇上开BBA甚至坐劳斯莱斯的,他可以卖自己的“高知”身份,别人是豪归豪,可是“土”啊,我们是高级知识分子呢。反过来,遇上一般的代步车,他又可以卖自己“高收入”的身份。
你无法理解一些特斯拉车主为什么明明自己可能买到劣质产品,却帮着厂家diss质疑的声音。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些人早就把自己的面子尊严和特斯拉牢牢绑定。别人买完车老老实实开,有的人自打买了特斯拉,根本就数不清自己吹了多少牛逼。我买特斯拉了,我就是高知高收入群体了,我就是科技新锐了,我就优越感爆棚了…
别的品牌车主遇到问题,抓紧时间处理问题保住自己的利益。别人问起啦,无非是一声苦笑,说句“哎呀,没想到踩坑了”。难免的事嘛,都理解。某些特斯拉车主,当知道特斯拉要出事的时候,他自己心理先崩了。
“怎么办怎么办?当年买完车在酒桌上踩了老王的宝马5系,奚落了小李的比亚迪,现在再喝酒,他们不得集火了我?”
“想当初买了特斯拉,在死对头Ella、Linda、Monica面前一顿秀,她们一脸嫉妒。现在再开特斯拉出去,她们还不加倍笑回来?”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现在这些狂热的特斯拉拥趸,一旦特斯拉被认定确有问题,一定是反噬最狠的一波。因为他们的“高知高收入”身份绝不可动摇,所以特斯拉必须成为世界上最邪恶最不可饶恕的公司,他们才能解气。
今天微博的热搜....
“特斯拉女车主被男车主起诉”
这是两辆特斯拉车撞一起了?这男车主是特斯拉股东?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后来看了看起诉书,还是看懂了。
特斯拉的部分车主,你们受委屈了!
我理解这种不甘心。想靠车辆品牌来提升个人形象,却适得其反。搁谁谁也受不了。
但真正造成这个局面的不是那个维权女车主,而是特斯拉本身。
特斯拉的实用价值占比太低了,而它的“话题性”、“用户体面”、“装*需求”的价值占比太高了。
一辆20-30万的特斯拉,能聊出来的谈资远超100万的车。相较于此,能不能刹住车就没那么重要了。
不仅自己能不能刹车不重要,别人维权更不重要。甚至人家拼命维权,可以看做是对自己汽车使用价值的损害。
这车要是公司买的,账上的固定资产折损直接折没了。
所以当丑闻爆发时才会有那么多精股东出现。他们比公司更恨维权者。他们比公司更心疼品牌被破坏。
因为他们买的不是车,是拥有车之后的情绪。
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但也请理解一下苦主们。
受害者的情绪又是如何呢?
请调整对特斯拉这个产品的期待。
他首先是一辆载你去天南海北的汽车。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车还是安全实用一些比较好,对吧?
车主都站在维权者一边也有利于特斯拉改善质量,提高售后水平。特斯拉变好了,你不是更有面子吗?眼光放长点……除非你对特斯拉的寿命没信心。
总而言之,如果非想从车上找点面子,建议各位还是多花点钱,别取巧了。
我是车主,这是今天我和一位同事的谈话,不得不说,对我触动有点大。
我:你对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怎么看?
同事: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我现在坐你的车都感觉害怕。
我:你觉得有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证据吗?
同事:网上这么多人都说它有问题,出了这么多车祸,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我:你看了这么多新闻,有没有一条是官方实锤的?你自己也是做数据的,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统计分析吗?
同事:这个车的问题是不一定查的出来的。(还举了个例子,说某个车查了好几年才发现问题)
我:你这不是有罪推定吗?
同事:现在特斯拉要证明自己没问题。
我:你们说特斯拉有问题,要特斯拉自己举证,特斯拉的证据你们又不信,那你们不是无敌了吗?
同事:特斯拉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你们不也无敌了吗?
我发现聊不下去了。不得不说,最后气氛有点压抑。作为一个搞数据的工科男,一直自认为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你把证据甩我脸上,我就认输。但是这件事情让我三观尽毁。
我秉持的观点一直是特斯拉有问题,滚出中国。女车主诽谤,该坐牢坐牢。就这个观点,被喷假装理中客,屁股歪。可见现在的舆论风向有多可怕。
这件事伤害了太多人。我现在一直无法理解的是监管部门在干什么,为什么一直沉默。我现在倒希望特斯拉确实是有问题的(但是说实话我持悲观态度)。我最无法接受的是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总要有人负责吧,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女车主,或是这个舆论环境。
问题肯定都有的。只不过在不当的时候出现不当的问题而已。想一想手机圈,再看一看现在的汽车圈,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等吧!之前苹果不也被说买的人都是Hp么?反正该买啥还是买,有钱买啥自己买啥少看点网络上的东西,自己去试去体验,毕竟网络上军事专家谈判专家武器专家育儿专家教育专家金融专家一大堆,你会发现网络上全TM都是专家,感觉除了自己好像没有普通人一样。但是断了网跟朋友交流,还TM不是普通人一个。
先写个滑稽。
全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10万人。
道路交通事故30万起。
中国车辆总量2.7亿,特斯拉保有量20万。
算个比例,每年特斯拉车主将死亡74人,差不多每天就会有一起特斯拉事故。
想想四月以来,媒体拼命盯着特斯拉报,结果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十起事故,这是在主动正向宣传吗?
——————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0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8%。而去年一年召回35.7万辆,是特斯拉总销售量的1.5倍。新能源汽车召回占所有汽车(传统、新能源)召回的5.3%。
声明:本话题不涉及特斯拉相关问题,请水军不要随意瞎评论,否则拉黑折叠不提示。
其实特斯拉这个现象正好反映了当代经济社会的一个现状:就是知识无利可图,信息才有利可图。
我经常会参与一些经济话题的讨论,相关经济知识略微掌握一些。
经济社会都是利益驱动的,当然前提是国家机构会建立良好的秩序。
像互联网这样的平台,无论是平台自身还是参与到平台上的机构,都是基于利益需要建立起来的。满足社会需求是实现利益的方式。这是基本原理。
为什么媒体喜欢断章取义、传播谣言,因为这样才能制造热点。而对于自媒体之类的机构,仅仅依靠这些还不足以从大媒体手中抢夺流量,更别说变现。所以自媒体会用到更加复杂甚至恶劣的手段。
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关键是要吸引流量,而这个世界发展是有科学规律的,这些科学规律也造就了现如今的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但这些信息创造不了流量。
也就是说大家都懂的规律,都懂的科学,你拿出来讲没人感兴趣。大家都不明白的科学,大家也没多少兴趣可看,因为看不懂。只有大家都懂,但是又能违背一些常理的信息,才能吸引流量。就像那句经典的话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但是一个正常发展的经济社会,哪来那么多神奇的新闻呢?那么没有新闻就要创造新闻,没有热点就要创造热点,没有事也要捅出点事出来。这样才有热点,才有流量,才能赚钱。
相反,知识这种东西对于专业人士来说,靠互联网传播无利可图,远不如自己的专业工作挣的多。因为专业的知识没人看,也没多少人愿意看,更没什么人愿意花钱看。相比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动力,所以活跃度就会很低。
但作为信息经济而言,媒体和自媒体依赖信息创造价值。他们最重要的方式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传播信息,通过信息赚钱。那么信息必定是用户越喜欢的越好,而不是越专业的越好。
所以在互联网平台,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永远PK不过媒体和自媒体,这也就是互联网上假消息、流言、谣言要远多于正规的知识的原因。
另外尤其是自媒体,基于利益需要故意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本身就是其生存之道的一种。他们自然有动力有人手有条件有渠道来传播这些谣言。在互联网平台更能取得话语权。
还记得早些年电视广告里面经常出现的大段大段的保健品宣传广告吗?里面不乏名人、专家之类的站台,来鼓吹疗效,甚至科普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医学知识。然后上当的人不在少数。那么电视台为什么要纵容这些?因为电视台有大把的广告费可挣。
其实如今的互联网,就跟那几年的保健品广告手法类似,只不过更隐蔽一点罢了。大V可以充值,专家可以伪造(反正你也不知道某个ID是真专家还是假专家),知识可以造假。这些有什么难的?反正目的达到了就行。普通人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辨别真伪,基本会选择从众,这也是马太效应的结果。那么平台为什么不规范管理信息,就是因为这些真难难辨的信息,会给平台提供大量的流量,也是为了赚钱啊。
说白了,在缺乏良好秩序的市场,永远都是劣币淘汰良币。互联网媒体平台正在上演着这样的过程。就像现在的知乎一样,过去专业的知乎为什么不在了,因为不赚钱怎么活啊。知乎也要向市场妥协。
这里也要同情一下为了实现舆论造势而每天勤奋努力的那些ID们,知道他们赚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