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写的,李毓秀比牛顿还小4岁。
写出这玩意的时候,伽利略都死了50年了,哈佛大学都成立好几十年了。
李毓秀死后三年,华盛顿出生了。
读这玩意儿还不如读牛顿力学呢,算哪门子古代礼仪?!!!
我相信马逆没黑汉服,他要是黑汉服的话,开场第一句应该是这样的:
汉服实质上是工业时代之后服装产业大发展的结果,穿汉服是一种伪传统,其历史不超过20年……
至于后面是转进到加税还是社会化抚养就得看他的心情。
马逆戳崇古派肺管子的能力堪比乌合麒麟欺负澳大利亚,他要是真想批判什么汉服、古礼,那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这是一个有声音的回答(注)
历史不是静止不变的,礼仪不能停在农业社会,必须适应现代生产力条件。
以起源于周朝的“耕籍礼”推广为例,中国历经千年农耕,民以食为天,这是天下第一重要的礼仪。为表重视,国家统治者要亲自到先农坛做农活,寓意是天子为四海表率,耕出今年全国第一犁,勉励天下农夫勤劳生产,祈祷神农保佑风调雨顺。
具体流程是户部尚书给皇帝送农具,顺天府尹递鞭子,一名有德行的老农牵牛,30个朴实村夫随后跟进,在礼乐伴奏下往返三次,耕足这“一亩三分地”才算完。但是现在我国农牧业产值连GDP的一成都不到,你让人和过去一样每年直播耕地表演“耕籍礼”?明显不现实。
怎么办呢?
自然是顺应当前的经济基础。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钢产量和其他国家之和相当。那么礼仪自然要和钢铁相关:每年元旦假期结束,请一号乘国产卡车到首钢大门口建个小高炉、先烧几本技术教材祭工业神瓦特,以示实业立国,也寓有复兴之路从工业开始之意(长安和复兴是一回事)。
然后工信部送来闸盒,财政部递上闸刀,北京市接通电线,一号亲手合闸,炼出今春第一炉钢水。再从鞍钢选一名有五一劳动奖章的钢铁工程师做现场指挥,30名全国劳动模范穿工装现场观礼,合唱团在远景高唱“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下图是首钢示意图。长安大道西起首钢,向东汇入102国道直至大海,预示本朝工业立国,前程无限!
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汉家礼仪”,我双手鼓掌支持实行这样的大礼。你赞同吗?
当然,21世纪了,只用钢铁工业单独作为经济的代表的确不太合适,那每年轮换也挺好啊。
今年仪式在首钢旧址,明年去中关村,由一号亲手敲出今年全国第一行代码,带领全国程序猿投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后年可以到生物技术公司,大后年再去江南造船厂、铁路工地……每年都给人悬念,直播收视率必定远超春晚。
如果嫌忽视了第三产业,不妨再穿快递制服,驾电动三轮车巡场;或是身着服务员白套装,托菜盘绕场一周,为劳模们送上工作餐。总之怎么贴近现代经济怎么来。领会古礼的精神,改革其形式,打造最高档次的cosplay,这才是中国需要的现代礼仪。
最后再来两张图——教员在海子里主持炼钢,宋先生亲自操作。乃我礼仪之邦大兴之兆!
注:上图绝非开玩笑恶搞。1958年大炼钢铁是现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起点,宋先生身为领导带头炼钢,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礼仪行为。
(完)
注:源自督工2015年的回答,因建议修改+账号被封等综合原因,原回答已不可见。
相关回答
现代人塑造的所谓“传统”文化,包括要求人在学校职场上顺从、无限度的勤奋的“国学”,用廉价布料、形制错误仍卖出高价的“汉服”,对农业社会因缺乏物资才不得不大量吃碳水化合物美化成养生,迷信中医药包治百病。这些本来就是小资产阶级保守派天然的文化温床,他们真的相信这些没几十年历史的前现代文化拥有真的几千年“传统”。
封建社会的所谓礼仪是和身份绑定的。这位校长是想见了局长磕头吗?
弟子规这种东西,在汉服的圈子里,是一贯反对的。这就是奴才文化,只不过现代人的国学水平太差,现在的老师们讲个《三字经》我估计都讲不好,更别说《大学》《中庸》《孟子》这些书了。学校要搞形式主义,水平又不够,于是只能拿出弟子规二十四孝之类。
至于这个学校让学生穿汉服,我想说十几二十年前,学校让学生穿的基本上是唐装和旗装。只不过现在在少儿和青年的传统服饰市场,唐装和旗装基本上被汉服取代了。虽然这些汉服从形制上来说,是十年前那种没有经过严格考据的汉服,现在的汉服同袍们已经不穿了。
不谢邀。
看到题主的ID就知道这是个钓鱼问题,但也可以认真点回答。
确实存在一个做“国学”生意的文化贩子团体,正在蹭汉服的热度。
他们正想方设法,试图将汉服和“国学读经班”等封建糟粕联系在一起。
以至于会出现“穿汉服读《弟子规》”这种荒谬的场景。
然而考虑到《弟子规》是清代作品,个人建议办“国学”要讲究配套,读《弟子规》时应当穿清制传统服饰(比如男性穿清制马褂、女性穿清汉女装)。这样更符合《弟子规》的时代背景。
《二十四孝》是元儒编纂的,里面的愚孝早就被明儒批烂了,《弟子规》是清儒写的。
元清民族压迫深重,有严重的合法性问题,于是大搞奴才教育。
把元清的特色和漢服绑定,也是用心险恶。
就拿《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举例
蒙元的负面影响下,明初出现了一起模仿事件
《明太祖实录》:
青州府日照縣民江伯兒以母病割脅肉食之,不愈,乃禱於岱嶽祠,誓云:『母病愈,則殺子以祀神。』
既而母病愈,竟殺其三歲子以祭,有司以聞。
上怒曰:『父子天倫至重。禮:父為長子三年服。今百姓無知,賊殺其子,絕滅倫理,宜亟捕治之,勿使傷壞風化。』
遂逮伯兒杖一百,謫戍海南。因命禮部定議旌表孝行事例,行於天下。
有一个叫做江伯兒的人,因为母亲生病,疯狂杀子祭神 (初衷大概是想效仿《二十四孝》里的郭巨埋儿)
官员把这件事报告给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以后大怒,认为此人贼杀其子,灭绝伦理,下令逮捕江伯兒,打了100棍,发配海南岛。
明初大儒方孝孺是这样批判郭巨埋儿的,
《遜志齋集》:
郭巨埋子,世傳其孝。嗟乎伯竒順令、申生之恭,君子弗謂孝也;大杖不走,曽子不得辭其責。從父之令,然且不可。
夫孝,所以事親也。茍不以禮,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况俾其親以口體之養殺無辜之幼子乎?且古之聖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忍為之。故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饑者,猶己饑之,放麑不忍,君子羨之,況子孫乎?
巨陷親於不義,罪莫大焉,而謂之孝,則天理幾於泯矣!其孝可以訓乎?不可以訓其聖人之法乎?
至于满清的《弟子规》所宣扬的无条件服从的愚孝思想如: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子女是否应该无条件服从父母?正统的儒家典籍,十三经之一的《孝经》记录了一段孔子与曾子的对话: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明言『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服从父母之令,不能算孝。
《孟子》对父子关系有生动的描述: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在孟子看来,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喜怒的人。
即便父母是为子女好,若不能以身作则,单是一味说教,反倒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感厌恶。
因此,孟子主张易子而教,父母不要动辄占据道德制高点指责子女(反之亦然),否则两者感情就会疏离。
朱子对孟子这段话的解释也很明确
《孟子集注》:
夷,傷也。教子者,本為愛其子也,繼之以怒,則反傷其子矣。父既傷其子,子之心又責其父曰:『夫子教我以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則是子又傷其父也。
朱熹的意思是,父母教育子女是因为爱子女,若变成对子女的伤害,子女又反过来伤害父母,就是违背教育的初衷了。
在朱熹看来,父母绝无任意支配子女的天然权力,哪怕是打着“爱”的旗号都不行
《朱子语类》:
問:「父母之於子,有無窮憐愛,欲其聰明,欲其成立。此謂之誠心邪?」
曰:「父母愛其子,正也;愛之無窮,而必欲其如何,則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間,正當審決。」
朱熹看来,父母爱子女是正当的,但若这种爱走向极端,欲要子女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就是“邪”了。
爱子女是“天理”,欲要以自己的意志支配子女,干涉子女成长命运就是“人欲”。
正统的儒家思想,与元清儒那套有天壤之别
怎么就没见他“批评”过这样的行为?
你玩你的,我没说什么。我玩我的,你也别说什么。
穿上汉服,表演所谓的古代礼仪,封建社会末期骗人做奴才的糟粕,下面请问这段话的重点是汉服还是弟子规?你汉服是所谓的古代礼仪?是封建社会末期骗人做奴才的糟粕?自己争着把屎盆子扣自己脑袋上?马逆嘲讽这些所谓古代礼仪也不是一天两天了https://www.zhihu.com/answer/95207935 他回答里提过一句汉服吗?
前段时间才骂完衢州南孔,骂弟子规就更早了,在他被封之前就发过不少https://www.zhihu.com/answer/77058344
汉服和弟子规放他面前,他会看你汉服一眼?典型的自认为自己很重要,事实上你连他三个半不佩服都算不上。马逆想黑汉服头一句就该是汉服并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而是工业化完成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