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华社深度还原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关键监控有无缺失?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第3页

                    

user avatar   xiarenzhimaj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对舆情汹汹,既不能不能藏着掖着,一味回避直面问题所在;也不能语焉不详,缺少经得住推敲的细节。

击碎谣言最好的武器,就是公开透明;

要想化解舆论质疑,就得靠事实说话,在细节上取胜。

这才是处理此类事件的不二法门。

新华社再次作出了正确的示范。


user avatar   xi-yu-zhan-shen-a-fan-ti-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最终结果看,学校与警方的通报其实没有问题,而且拼命的保护了死者的隐私,没有让他割腕的监控暴露出来。既保护了死者最后的尊严,也算是让他的父母有台阶下,以避免对死者家庭和女孩的二次伤害。

最讽刺的,这还是死者妈妈要求的,我也不知道她妈妈还在微博上要求公布什么,当然,毕竟一晚上换三台iPhone 登录微博,她妈妈账号也未必在自己手里。

结果现在被迫把监控详细的公开,全国上亿人看孩子割腕,被迫产生了一个有可能酿成二次悲剧的正义。而喊着剖腹证粉的人呢,肚子剖完了,还围着看吗?他们又去找下一个六子了。

其实想想也知道,学校学生,再怎么都是极为单纯的社会关系,这事最多几天,真有什么隐情,也必定能查清。可是什么时候开始,网民认为警方的破案速度必须以小时为计时单位?又是什么原因,让网民认为警方必须实时向社会公布案情侦破进展细节,甚至连关键证物都要第一时间公开?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侦工作能满足或者需要满足上面两点。

很多人意识到有问题,但又意识不到问题在哪,最后被懵懂的带了节奏,产生了“警方在信息披露上确实有问题”这样看似正确其实已经是被带偏的思想,然后开始激动。

这些情绪上容易被挑唆和影响的人,其实不适合作为事件的第一知情人,这些人说好听了叫“善心被利用”,说难听叫“没有分辨信息的思维”,再难听的话就不说了……但是他们往往是第一波、也是吵得最凶狠的一波人,这群人真的可怕。

互联网需要理性,而不是感性。本质上,他们是被感性支配的动物,他们根本不关心真相是啥,而是享受集体狂欢的快感。

真相一开始就在那边,只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相信。他们潜意识里,根本就不认同我国的司法正义,他们要的只是所有事情都按照自我认同罢了,他们认为正确的才是正确的,事情不按照他们认同的发展,正确的也是不正确的。

希望那些个跟着传谣起哄的人们,别再腆着脸说自己是为了追求正义了,你这个是动物本能,连基本对人性的自律都做不到。你们就是法治社会的第一类破坏者,是真正追求正义的人面前的麻烦而已。

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他们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了。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些年媒体的乱象有几点

1、不分级。这个分级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欧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都是有不同读者体系的。

之前的媒体系统,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到后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我仅举长三角部分例子),哪怕是报业竞争时代,那么竞争主体还是有一定内容特色以及读者区分。

包括,读者、知音、故事会,这些读物,也是有读者对象、内容区分度。更不要说读书,xx春秋这样的刊物。

因为,人,就是有区别的。不仅仅是家里几套房子的区别。包括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的区别。

在智能手机与手机互联网普及后,一下子,只有一个终端了。这个终端,是不分级的。而且给予算法,基于需求端之后,要比原来基于销量,内容更同质化。

基于销量,那么肯定是饮食男女,奇闻逸事。基于个体需求,在隐私性终端,自然是基本人性的基本需求。

从需求到推送,最后都是同质化、不分级。

以往报刊,头版新闻,不一定先看,但文字放在那,还是会看。现在置顶标题,肯定不是作为专业工作,不会去点。不点,就不知道里面写什么。这对宣传工作是不利的。

2、因为不分级,因为基于流量等事实,导致工作专业度的降低。专业文章的撰写以及阅读,是复杂工程。就像去音乐厅听交响乐,需要听众从小的音乐教育,需要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要一定水准的乐团,曲目,最后才能形成一场成功的音乐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同样如此。需要平台。需要从业人员专业。

但现在的信息类传播,高传播度与专业度之间缺少关联。这就导致,专业度、深度的宣传工作、舆论工作缺失。

结果就是,专业度文章的能力,仅仅保留在少数国家专有平台上。只能是救火用。

而就像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所显示,5亿人,户口和居住分离,这么大规模的移动人群,势必导致极为变化的社会情势。这对专业度的要求,客观上是提高的。

1000亿的监控,不如1000亿舆论人才建设。而舆论人才建设,不能仅仅靠立场、流量。最近几年民间出现的高流量个体,不管是站哪边的,有一些,自身素养是不够的。完全没有能力控制住大块文章的撰写。以及深度文章的撰写。

3、地方建设的不足。

各种原因之下,资源几乎全部进入一线城市。很多基层,只能完成本职功能性工作。比如这次事件。普通人认为的校方、公安方,第一时间的应对,符合程序、要求。但不符合舆情应对,甚至不符合基本人之常情。

没有什么阴谋,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不恰当的表达与应对,就让群众质疑。

为什么基础会不积极应对?因为怕做错了。为什么怕做错?因为没有经验、对能力,对形式判断都没有自信。

前段时间,我跟几个有名望学校宣传口的负责人交流。一方面,他们苦于没有事情。因为公众号推送,就那么点事,不容易被重视。一方面,又苦于各种突发事情。我问他们对接下来考试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政策预案吗?对家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校方的基本立场的框架吗?没有。而这些,对很多基层单位来说,不可能做到事发后,1小时内,拿出合适文本的。也不存在万能合适文本。更不要说,在高流动性下,也许培训了几天,人就调走了。

在基本立场保持之下,各种工作,还是有着,也必定需要,专业度。而社会的发展,则是基层专业度下限的不断提高。

//说几句题外话。现在我们的文字训练以及职业训练是“随意”的。通俗易懂与随便说说,这是两码事。从文本内容,到文本形式,本身需要严格训练,才能去做专门的文字工作。除了必要的党政系统,很多私营部门,哪怕营收不低,资产不少,从上到下,办公行文,内部交流,都没有规范。

英文写作训练,很重要一点就是规范。很多学生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会英文的表达习惯。当然,当他们习惯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就不大会进入中国行文的领域。

我们现在培养学生乃至员工,没有不同场合言论与行文的区分。当然,老师也没有这样的经验。私域与公域的界限在哪?互联网兴起以后,从严格的角度来说,例如微博,成为公域,特别是公众人物,知道要谨慎言论。

但互联网的私域在哪呢?要知道,互联网使用之初,是以私域为目标的。

没有明确的私域和私欲保护,那么自然就不会有明确的公域。而大部分人的惯性是家里的习惯。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华社在这道题下解开所有谣言和质疑的回答,作为事件终局, 一天之内3.3万赞。

距离事发之时不到4天。

事发之时,知乎上一个仅有三四行字对监控的质疑,一天之内5万赞。数个相似的简短回答,皆破万赞。

距离事发之时不到1天。


六子的这一刀剖粉,可以说是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人们却背过头去,该散的都散了。


很显然,舆论场上的“血腥味”更会被关心。

满载工作量的辟谣,却在流量上相形见绌。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现实体现,正是如此了。


这次谣言的制作成本比平时所见的还要低,都要不堪入目。

但投放成本,可能会比以往高出不少。迅速占领各大媒体的视线,填补群众极为想要知道的细节,串联成故事。

5月13日,新华社对案情的细节公布可以证明:这次的谣言杀伤力,不足以直接和真相碰撞。

但这次谣言厉害之处在于,在调查没完成,是否公布细节还在犹豫的尴尬期,迅速填满群众视线。

不是“以假打真”,而是“以有打无”。

所以尽管谣言质量差,但传播比以往更快更广。


你会发现这次的谣言,与其说是舆论战中被武器化的“文化产品”,更像是工业品。

都是老梗新用,完全不合时代。

为抢留学名额杀人?杀完人再把孩子送去那些国家,然后等着被新冠天诛吗?这是一个值得在2021年抢的东西吗?

很显然,这种谣言工业品已经都过期了。但只要拼得够快,过期也能凑合用。

所以它是:过期零件


直接不经过家长同意就火化?

这种东西很容易证伪,两张尸检照片这个谣言就废了。可它还是流传甚广。因为我之前说了,大家不关注辟谣。那些没被照片占据记忆的人,就会被谣言占据记忆。

而且就算辟谣也没关系,这次舆论战是争分夺秒抢时间。甚至最终目的可能是改变舆论认知,让大家觉得一切命案都需要第一时间剖粉自证,两天破案都算是有“惊天阴谋”。

这种抢占群众记忆谣言并不怕被揭穿,因为它是:一次性零件


关于删监控的谣言最狠,从最初表示家长没看到想要看的部分。

在传播中不断被偏离轨道,不创造只偏转。我也是被带偏的其中之一。

传播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舆论感受到了一中想看的事情被遮蔽的无力感。

谣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情绪,只要情绪到位了,谣言可原创亦可利用。

这不是零件,这是机油。


监控非但没有缺失,甚至此前通报中没有说割腕的细节。

如果不是有组织的谣言打响舆论闪击战,这些对未成年人尤其是该校师生有影响的画面,能隐去就隐去。可惜逼到这份儿上了,不把真相拿出来驱离谣言,全校师生都要蒙受不白之冤。

所以这次的证据公布得非常全面,细致。对主要的几个谣言一一作了回应,没有任何遗漏。

谣言党删掉关键信息撤退,留下几个复制黏贴的人断后。

我们赢的彻底吗?


这次舆论战,依然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首先,在这个回答下,我看不见当初对谣言的错信道歉,看不见质疑者对得到答复的满足,甚至都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这种集体丑态我很厌恶。但这是可以理解的,心理层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然而这也是可怕的,既然有迹可循,你就没想过,所谓谣言闪击战其实就是经过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验证的?这是刻意而为之。上面我也提到了,谣言的组装可以是过期的、一次性的、甚至随机应变的,只为传播足够快,足够广,迅速占领群众记忆。

一旦占据记忆,引发了情绪。人们就听不进去真相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做错事的人嘴硬死不道歉。反正你不认识他,你去找他要说法,他泯然众人矣。如果这份倔强是被算好的,我相信虚假的记忆已经在部分人的脑中埋下了。

当下一次再使用“强行火化”、“监控被删”这类谣言的时候,这些人还会觉得似曾相识,并且被唤醒了愤怒的情绪。而他完全不记得,其实上一次(也就是这一次)也是谣言。这样的谣言闪击战多来几次,直至让整个人的世界观被改造,活在一个空架的被迫害环境。从而变得不可救药。

是的,那些不肯认错不敢出来的人,在屏幕前的你要明白,你现在的这份胆怯与羞恼,是被计算在内的。他们用一次性的破谣言引发你的情绪,就是吃准了你不愿意拉下脸来承认自己错了。不然他们会用更高级的谣言。

你的反应不过是被一群颜革经验高超的团队掌握的规律,你被耍了。

我不知道你什么脾气,就让人这么愚弄?

这一场舆论战中,官方以真相立于不败,学校和警方洗净冤屈,某些势力也撤退了。

只有一种人输了,那就是至今连情绪都被算计的你。

输得一塌糊涂。


user avatar   yang-shao-68-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小林父亲5.10号已经看过监控。

2.监控中显示小林有割腕行为,但是确实缺失了10分钟盲区,小林母亲没有说谎,警方也是辛苦验伤验毒得出结论的。

3.下回这种事别着急骂抢流量,等下结果,五分钟写个回答抢首页我们更多去抢娱乐八卦,这种谁再随便跟直接拉黑。

这个事要我来说,就是告别天真。

别呼吁什么我们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去世的悲剧了。

假不假?

别说2021年了,3021年都不会消失。

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世界,别呼吁一个不存在的理想国然后倒逼现实成么?

我们高中的学校,现在教学楼修了护城河,你非要跳下面就是水,防盗网+护城河物理防治。

青少年压力问题要管,但是你说杜绝,我就跟你笑笑,这地球哪个地方,杜绝过死亡?

警方的二次通报实际准备的是长版本,反复纠结没有发布,就是因为考虑孩子家长太痛苦,如果一五一十回应,暴怒的舆论必然疯狂反噬家长,其中还有隐私问题。新华社的这篇报道基本来源于二次通报长版本。

很多疑问点都解释清楚了,80个小时仅够写出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但是80个小时却够有些人做好计划煽动情绪做好组织飞往成都集合喊口号,这效率真是高啊。

我知道很多写知乎的兄弟们,很注重时效性,因为热榜稍纵即逝。

说实话知乎又不赚钱,你写这些车轱辘话赚个几万赞有用么?

你以后有孩子了,你和孩子说你看看,你爸爸我当年写的回答,全是这种有人去世了然后我带节奏来抨击社会的!

他会为你骄傲么?

那些前面带过节奏的,知道反转的,我关注的朋友,我不求你道歉,大家都要脸,但如果我在这件事后期再看到你死鸭子嘴硬要呼吁哎呀我就是好心,的确官方通报没有我五分钟抢热搜快嘛。

我不会留情面。

我会为自己与你这种人互关感到耻辱。

错了就是错了。

所以我在这劝一句,明星八卦,你可以聊,我不反对,键政议题,你可以暴言,我不拦着。

这种有人去世的悲剧新闻,以后咱定个规矩,你关注也可以,让子弹飞一会也可以,但谁要是官方通报没出来之前抢热榜搞阴谋论,所有看到的人都取关拉黑,成不成?


user avatar   li-miao-wen-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下官方调查结果做的不错,

也算是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

给了广大网友一个交代;

事情过后也有东西值得我们反思

-----这滔天的舆论浪潮从何而来?

关于49中事件,我也发言了几次,

但是一个画面让我警觉,

我见过很多家属堵门,

扯横幅挂遗像披麻戴孝的都有,

唯独我没见过拿康乃馨的,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花长啥样,

这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花!

类似的事情我是有亲身经历的,

2017年我们在学校反对同性恋,


然后没过多久就有些自称学生家长的来学校找事,

横幅从校门拉到操场再到宿舍食堂,

刚刚开始学校研工部慌得一匹,

还让我们去跟家长对话道歉,

电话打到我们学院来了,

我叫告诉领导,然他们问问研工部,

这些人确定是华科学生的家长?

右边第二个女的
中间的男的

让他们登记一下身份信息和小孩的学籍信息,

我们就去和他们见面。

果不其然,全是假的,

那些人的头头就是同性恋组织的专业闹子,

后来还跑到上海人民广场去搞事情。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擦亮眼睛,

不要被所谓“群众”蒙蔽了双眼,

这些家伙多半都是拿钱有组织的。


user avatar   xiaoxiao88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这样的网站如何上热搜是有一套流程的,找些人匿名回答一下,买几个关键人点赞,热度一下就上来了。

不觉得这次时间和去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的传播方法极其类似么?一些匿名的兴风作浪,一群小号在下面煽风点火。搞得好像天下要变色一样。

这次是把热度炒起来了,西藏冒险王那事还记得吧?一群评论区和回答都是直接否认警方出的结果,就是认定里面有阴谋政府不可信,只是那个热度没这么高而已。

实际上社会上什么烂事都有,或者准确的说全球都有,像某些传播太快的事,给点耐心给点时间。别被人牵着鼻子走。


user avatar   liu-pei-ra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来惭愧,我差点也被带了节奏。好在多年混迹网络,明白让子弹飞一会儿。

逝者已矣,希望牵涉到的学生老师都能被保护。

还有上一个问题的高赞回答们,能不能挨个调查一下?我衷心地希望这帮造谣的能被网暴一下。

zhihu.com/question/4586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那些起哄造谣的这会接着出来走两步呗。

从这事进入公众视线开始,某些人就如脱缰一般围上去了。上来就是让学校公布监控,就如同讲茶大堂里在胡万带领下叫六子剖腹证粉的那些老家伙一样。

你谁啊就得给你看监控?看了监控你能干啥?当场断案,你有这权利吗?挖掘深度事实?你有这水平吗?即使监控拍到真的没那么简单,有其他人作恶,你负责抓人吗?说来说去还是清朝看杀头,前几年看跳楼的那点破事,只不过现在有监控了,没看到live的现在能看重播了呗。

然后就是老套路,监控没看,也没见谁拿着笔记本签字笔去现场调查,那所谓“事实”就跟雨季里的狗尿苔一样往外冒。开始我还觉得一个个都是些什么身怀绝技的玩意,围着学校转一圈就能知道事实?但是看到这个,我屈服了。

自己22岁,孩子17~18岁,等于这大神五六岁就性成熟了。你看这么一说,事情就合理了,他对自己都能这么编排,说两三个“事实”有什么奇怪的?

接下来就好玩了

这儿死了个少年,家属忍者悲痛在那处理事情,警察、学校也在搞清事实,结果一看校门外,成网红打卡地了。你们都是什么品种的牛马啊,借着死人的事又献花又办活动的,这是《白事会》要成真是怎么着,居士林、功德林、麦当劳、肯德基都来这凑,改庙会了是吗?

你自己一个境外势力,来这起哄造谣还假模假式地问别人信不信真有境外势力,一边脱裤子一边说自己不是搞破鞋的我还真是第一次见。

最后官方通报,死者家属没有异议了,还有神奇之人口出虎狼之词。

你特么谁啊,面子好大啊!人家孩子自杀了,三四天时间刚把事情梳理下来,后面一堆事情要处理。白发人送黑发人,送完还得想想自己下半辈子怎么办,是再生一个还是准备敬老院。你哪冒出来的玩意有脸让人家出来和你说两句,汇报工作呗?人家是不是对你负有什么责任啊非得发个微博?要不从你自己开始做起,提前和家里说说,哪天你非正常死亡了家属必须开个新闻发布会才算完?

基本的人事儿都不懂,还在这装关心呢?

现在事情查清了,家属也该做接下来的善后工作了,我就问这几天那些“义愤填膺”、“悲天悯人”的这会真不出来走两步吗?一碗粉顺着肠子流出来了,一个二个起身就走,怎么就那么好意思?造谣的不投案去吗?造成困扰了不道歉吗?提裤子就不认账了呗?


user avatar   cxp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持的观点是,我们这样拿着键盘的普通网民,对事件的深度调查能力,怎么比得过在现场的有公权力支持的警察?我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都懂这一点。

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扁平化、多来源的信息社会里,要进行刻意的信息造假很有难度,要让一个点被多个方面同时印证 ,要和区块链一样系统性的修改,否则一个点被击破,整个信任链条都会被击破。

自媒体都明白,带节奏的也都明白,他们知道在这个社会里,煽动情绪是最容易博取眼球和流量的,初了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骂zf,骂学校,骂police,阴谋论更是得心应手。

这个简直就是财富密码。

所以,大家看和各种学校相关的答案下面,骂学校挺学生是百分之百获赞的,只要你敢说学校好,学校对,马上一帮人骂你带节奏。见多了。

学生的情绪最好带了。骂学校管理部门官僚最佳,骂老师无良也很容易获赞,再搞点自己的类似经历和学生共情一下赞那是要上天。那一刻哪里有人关心真相。

万一运气不好被戳穿反转了,修改个答案,删除个答案,毕竟不是每个网名都会及时截图。万一被人发现了行踪,连续改几个名字桃之夭夭,这几天真是人间万象什么都见到了。

擦亮眼睛,求真务实,不要被情绪左右。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20年成都奥赛(健美)大学生组普遍乳头雌化的问题? 
  为什么成都人口流入全国第8,武汉排名20,很多人描述武汉很好,为什么人们用脚投票选择去成都而不是武汉? 
  镇江康华老师错了吗,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在骂她? 
  去成都旅游,都有哪些比较地道的美食和店铺推荐? 
  重庆人和成都人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如何看待蚌埠育英中学要求每个学生花 5800 元买平板电脑? 
  此次成都疫情事件中的“孙女”应该被同情吗? 
  普通班同学是怎么看待从重点班踢出来的学生? 
  如何看待河南温县中学生在寝室吃泡面拟被开除,校方要求其家长买 20 箱泡面摆到学校? 
  如何看待成都住建局颁布的房地产救市政策?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比特币凌晨突发大跳水,24小时近20万人爆仓,一度跌破5.5万美元,112亿资金灰飞烟灭?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游戏《原神》新角色「优菈」?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