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华社深度还原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关键监控有无缺失?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第2页

                    

user avatar   timexpl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来絮絮叨叨说一些没什么人感兴趣的内容:基层单位在突然遭遇类似意外伤亡事件时,危机舆论管理可以怎么做。换言之,危机舆论管理,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办法。因为深知基层单位预算紧张、人才缺乏,我的这些建议很不“高端”,也起不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但如果试试的话,应该有好处。鉴于可能比较长,我会慢慢写。知道我习惯的朋友,可以点追更:

总的来说,危机舆论管理的核心是控制变量

一、识别变量

首先,作为日常应急准备的一部分,有关人员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掌握如何识别变量,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学习和思考,我暂时把它归入成本较低的类别。当然如果你觉得这需要专业指导,涉及经费,那也是对的。

在危机舆论管理中,最大的变量是人,各方面的当事人、涉事人、参与人。相对而言,事件本身往往是更稳定的,是一个既成事实,只是说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掌握的事实会更多,会打破之前我们的预想,但这并不是变量性的。因为归根到底,是人的认知在变,而不是事实在变。我们需要控制的,是人的认知,归根到底,人是变量。

识别变量的训练应当在日常进行,基层单位可以也应该开展专门的桌面推演。用真实发生的案例作为脚本,要求有关危机管理人员分析讨论事件中存在哪些变量,这些变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关系。

比如,在题主这个事件中,逝者家长的内部也存在两个不同的变量,父亲和母亲在处理后事中实际上扮演了很不一样的角色。因此,危机舆论管理人员有必要在日常的桌面推演中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应当适当地与事件的惨烈本身保持一定的心理上的距离,把自己的脑力和精力聚焦到事件中人物变量的识别和分析中,尽快形成一个初步的判断:这次事件中我在打交道的是一些什么样人物性格画像的人。虽然,这些画像会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而丰富甚至修正,但危机舆论管理人员要始终有“对象化思维”,把分析对方人物特点进而预判其可能的行为反应作为一种基本功。

二、控制变量

坦白讲,这部分工作必然涉及预算,越想变量控制效果好就越需要预算。甚至,有些时候预算就是变量控制的有力工具——总有一些人就是冲着补偿金来的。基层预算紧张这个大前提下,我会努力提一些预算依赖性较小,或者可以从其他常项预算支出、不需要专开一个列支的方法。

1. 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是危机沟通的环境控制

除开专业碰瓷的,对大多数事主或者苦主而言,进入到一个真实的危机中(比如亲人意外),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由于是第一次,除开个别理智到冷酷的人,绝大多数苦主是在体验和摸索中不断输出自己的反应的,他并没有一个早就想好的应对办法。因此,作为“有准备”的一方,危机舆论管理可以“塑造”苦主进入这个危机时的环境,尤其是“第一接触”,非常重要,往往奠定整个事件未来走向的基调。

最直接的问题:向苦主报告坏消息的第一个电话,谁来打。

这件事绝不能临时想。可以也应该有预案,并且根据预案,对这个打电话的人(比如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进行专门的培训,为他拟定一个基本的说话内容框架,把时间地点人物等事实要素暂时空着,把剩下的与逻辑、态度、口吻相关的内容事先就定下来。我知道,医学院或者教学医院会指导医学生如何向患者家属报告死讯,同样的道理,危机舆论管理也要求这“第一接触”不能完全靠当时当事的人自由发挥。

篇幅有限(我不想写成一本书),我不能展开这个“第一接触”文案的设计。总的原则是,第一,报告信息要直接清晰,不要打官腔,不要文学修辞,用简单易懂的词汇直接说明事件的基本事实要素。第二,态度要稳健中正,可以言语急切但不要慌张(不要结巴,也不要总是说“快来吧快啊”这样的催促),也不要哭(现实中经常有人带着哭腔打这个电话)。这并不是对打电话人的过高要求,关键是要有稿子,要提前指定好打电话的人,并且让这个人本身有准备。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没有几人能现场临时发挥到上面的水平。

第二直接问题,让苦主到哪里见面

简单说,要找一个对心理危机更加友好的环境。物理空间是无声而强大的环境变量。苦主晴天霹雳,自接到消息的那一刻起,他眼中的一切外部世界都变了颜色,平常熟悉到闭着眼都能走的路,现在也不认识了。因此,让他到一个什么样的空间里,亲眼直面惨烈的现实,对塑造他对整个事件的观感,甚至对他未来一生的精神健康,非常重要。

虽然我知道现有的通行做法是公安派出所办公区甚至是办案区,但这就不是一个合适的心理危机友好的环境。建议在未来的基层街道或者派出所办公区的建设中,辟出一个房间来,按照心理危机干预所需要的方式进行装修,色调、装饰、家具都要做专门考虑,日常作为工作人员的休息室,危机时刻就作为苦主的接待室。

在更为理想的情况下,政府各方面与苦主的沟通都应该在这个接待室里进行,不要让苦主在社会街面上跑来跑去,现在苦主本身就是浑浑噩噩的状态,你不知道他在街面上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往“轻”了说苦主可能走神被骑单车的撞了,往重了说别有用心的人会不会主动与他接触,这都是放任风险。安排一辆车,接送苦主从他家里到接待室,两点一线,哪怕是花几天的钱临时包辆专车,这对基层单位来说也不是做不到。

第三个层面,要控制苦主身边的人物环境

说白了就是要找人陪着他,这事儿没那么复杂,街道社区的基层干部没少干这种活儿。但,陪不是目的,更不是人身监视(当然实际上可以起到这么个作用),而是“帮办”,就相当于政府给苦主请了一个代表他的代理人。民间的白事一条龙其实也就是这么个角色,事主没经历过这种事儿,找个“明白人”给指指路,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老百姓自己会去找。这个人对苦主的影响会很大,如果这个“明白人”不善,事情就会很麻烦。那些职业“医闹”,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这个苦主代理人需要有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训练。如何获得苦主的一点信任,如何让苦主愿意向自己宣泄情绪而不是上网宣泄,如何引导苦主按照有利于事情解决的角度看问题。

对于事件处理方,题目中这个事件的一大教训就是苦主这个变量的控制没做好。从现在披露的情况来看,逝者母亲的内心从一开始感受到的环境氛围就是偏阴谋论的,感觉好像对面的人处处都在瞒着她。包括她在微博里说,有什么人告诉她说这个事情水很深之类的,这些都起码说明,在管理她这个变量的工作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最考验水平的是危机沟通内容的控制

出事了,话怎么说,这是一门艺术,没有千篇一律的办法。

地方上如果预算充足,可以找专业团队帮忙提前编制危机沟通文案预案。如果预算不足,但人勤快,可以自己研究编写。如果没钱又没人,那就只能看运气了。

有一些基本经验可以分享:少用“事实就是这样”的语气,多用“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是这样”的语气;不要光说“我们知道了什么”,也要说一说“我们是怎么知道的”;不要光发个新闻通稿只言片语,要尽可能地通过可靠媒体让公众见到“活人”(新闻发言人、事件处理负责人等),活人就要说人话,不能让活人出来又念书面语的稿子。

我想就展开到这个程度了。因为事情再往下走,就已经超出了基层单位的能力范围。

3.归根到底,舆情危机管理的变量控制就像疫情控制,关键在早

从事情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控制,不能等到某一个变量开始“发难”(比如事件中逝者母亲情绪失控)才行动,那就已经晚了。

每次讨论到这里,我就会感到一种无奈的两难:我们的社会很大很复杂,但应对复杂社会的专业人员太少太稀缺。我们可以依靠运气(其实宏观上成功率也还可以,暴雷的是少数),也可以依靠压制(创造一种有怨气你也不敢抒发的环境),但这两种都让人不太能安心。

我学了文化批评这个小众专业,选了意识形态研究的小众方向,后来也做了宣传管理工作,从此就落下了这块心病:我可以接受一次努力后的舆论危机管理失败,但会为一次肉眼可见的舆情自由落体事件而哀叹。

哀叹之后,又还是倔强地开始写这些,希望起码能帮助到一个人、一件事。


user avatar   HoWond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死了。

有人从他的死亡中编造吸人眼球的阴谋论来满足自己和看客的“心理需求”。

有人以他的死亡为由进行“网络审判与制裁”、获得了“伸张正义”的快感。

有人在他的死亡中寻觅反中甚至是发动颜色革命的契机。

…………

各有所需,各有所取,各有所得。

难道这就是《是,首相》中所说的“这一死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比他活一辈子都要大”吗?

难道这就是一条生命的价值所在?



什么?你问我对这起事件的反应?

看到这条新闻及其结局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然后就如对待B站用户逝世或日本高中生跳轨自尽等新闻一样,循环播放了两遍日语歌《她曾活着啊(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以示“哀悼”,就去看手机上其他东西了。

那首歌挺好听的,真的。


user avatar   hu-qi-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有人专程坐飞机过去??没有组织给经费我是不信的


user avatar   yidian-wu-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可以复制之前的回答了。为什么到现在网络监管还没行动起来?那些发布不实信息的甚至恶意造谣的媒体账号或大V账号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user avatar   jing-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有啥真相需要隐藏,没公布前我也不觉得有啥可质疑的,这孩子又不是啥重要大人物或涉及什么政治敏感事件,能有啥出乎意料的结果,大概率就是自杀,即使是他杀也是一般的刑事案件,政府有啥动机要掩盖真相或者包庇杀人凶手,一个单纯的案件该有结果自然会有结果,那么着急干啥,电视剧破案至少也要三四集呢,如果不把案子细节调查清楚再公布,没有配上详细的说明舆论质疑只会更大,要么就会说傲慢敷衍,而如果要说的很清楚就要时间调查,整个事件从案发到公布结案三天时间难道很慢吗?而死者的父亲明明和亲属律师不只一人看过监控视频,就算没有跳楼的片段但是其它试图割腕自杀的片段足矣证明这不是他杀,却依然把监控死角故意带节奏说成关键影像警方不给看,这什么心理?以后要是学生在厕所自杀学校是不是也要把厕所都按上监控?如今死者为啥自杀,怎么自杀全部被迫全网公开,死者地下有知你们觉得他乐意吗?


user avatar   liu-liang-92-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场

举康乃馨,希望看到他们落网的消息。

网络

网上发布相关不是信息的人员也应该受到处罚。

如果后续这些有结果了,踢我一脚


user avatar   wang-mu-xian-she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牛逼啊,这底下还有个定体问,没事去点个反对吧

zhihu.com/answer/188367

补个图

补个图


关于知乎谣言,补个链

mp.weixin.qq.com/s/a7rb

5月9号晚上的事,5月11号开始舆论已经要炸了,五月13日凌晨已经发布了。

三天时间,差点演变成重大事件,cia牛逼

警方连夜发布,现在是上午九点,微博上热搜了,贵乎搜不到

屁股正啊

看了今天的微博,网友心态又可以更新了:

网友们的新逻辑:

家属顶住压力公布细节,是自杀。——网友:你们家长一定是不会管孩子,不然孩子怎么好好地死了。一定有隐情

警方3天内完成,连夜发布。——网友:你们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早发布。

警方3天内完成,连夜发布。——网友:我们不骂你你能这么快发布?

警方3天内完成,连夜发布。——网友:工作一开始能不能严谨一点

事情终止了——

网友:虽然我带节奏了,被人当枪使了,差点给郭嘉添乱了,但是我是正义的啊~

虽然我造谣信谣传谣,伤害当事人,搅乱社会,危害郭嘉,但我正义啊[大笑]

当被铁得不能再铁的证据驳倒后, 网友会说“还不是你们zf没公信力了?”

高级,这逻辑,piao亮


另附:

之前网友们的逻辑:

政府不发声:一定有隐情

政府发声不够充分:一定有隐情

警察办案中没有发布:一定有隐情

警察用专业词汇发布通告,网友看不懂:一定有隐情

家属选择和解:一定有压力,一定有隐情

保护当事人隐私没有公布细节:一定有隐情。

家属不想公布细节,警方简单通报:一定有压力有隐情。

家属公布细节,是自杀:你们家长一定是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不然孩子怎么好好地死了。一定有隐情

反正总是有隐情,网友们真聪明

犹记得上次疫情,网友给人家小姑娘隐私扒的都快裸体了。

一群拿着瓜的刽子手,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罢了

一方面描绘了一个什么都有隐情,人人都是邪恶的,自己也随时可能被伤害的幻想世界,(宁可信其有)

一方面假设自己在这个充满恐怖坏人的幻想世界中,至今还没遇到这种事(遇到了就变当事人了)。

逻辑满分。


特别感谢这位答主,感谢他证明了互联网确实是有记忆也有正义的@翔宇情

新华社深度还原成都 49 中学生坠亡事件,关键监控有无缺失?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 翔宇情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591





user avatar   piao-yang-guo-hai-de-yu-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本不应该会有这么高的热度,官方回应的速度也不慢,到底是谁在后面推波助澜损害公信力?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user avatar   smallsuper_c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便是我虽然关注时事,却很少用文字针砭时弊的原因:

网民互联网办案,自媒体推动情绪,舆论和片面的信息,这些对真相无济于事,却会让阴谋论横生,降低社会幸福感和政府公信力。

要不是这次新华社及时反应,光由这一个事件就能催生出无数愤世嫉俗者,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远没有那么黑暗或糟糕,它明明那么那么可爱,还是多些相信吧。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有位网友点赞了我有关德阳安医生的回答

这件事简直就是德阳安医生事件的历史重演,拿到点芝麻绿豆就开始人人柯南+审判官了




                    

相关话题

  成都是一个高收入,低消费的城市吗? 
  如果「大熊猫」是带货主播,能把什么东西卖成爆款? 
  成都失联女子在波黑萨拉热窝被找到了,当地华人说她已经无法沟通,她怎么了,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关注的? 
  如何看待美食博主盗月社 4.27 成都篇推荐餐馆翻车? 
  重庆长沙武汉成都哪一个经济好,今天出录取轨迹我要去上大学了? 
  绵阳有个叫逺望神怡的塔在哪? 
  在成都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种人生体验? 
  2021年,你支持早恋吗? 
  如何看待成都保利被称为维权天花板?陆肖TOD维权能否胜出? 
  如何看待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事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比特币凌晨突发大跳水,24小时近20万人爆仓,一度跌破5.5万美元,112亿资金灰飞烟灭?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游戏《原神》新角色「优菈」?





© 2024-06-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