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甘肃山地马拉松跑友聊天记录曝光,选手冻僵,保暖毯被吹烂,暴露了哪些问题?哪些人员或将承担责任? 第1页

     

user avatar   allen-8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好一个朋友是做马拉松赛事的

有时候闲聊也说起来一些,大概说一下

1、马拉松目前已经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

19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十部委发布《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显示,到2020年,我国的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800人以上规模的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有望达到1900场。现在疫情平稳了,2020年没达到的目标现在开始蠢蠢欲动了。

2、马拉松对运动员的要求很低

任何符合竞赛规程要求的人士,不分国籍,具有合法身份证明、经身体检查适宜者均可报名。

年龄20岁以上、持有效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台胞证、回乡证等就能报名。

3、马拉松对于城市的要求也很低

用朋友的话说,就是基本上没啥投入,只要封一下路就行了。

4、马拉松对城市的带动作用很大

赛事本身产生的赞助商投资、报名费等收入。一般赛事组织费用中,一半以上广告费能赚回来了。

基于比赛所产生的主场馆租赁和酒店住宿等载体经济

出售赛事转播权所带来的媒体收入。

马拉松+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旅游消费。

曾经有人算过,厦门马拉松活动,参赛者为厦门住宿、餐饮等贡献了约2700万元的收入。比赛当天参观比赛的游客约2.2万人,为厦门市旅游业带来了约4700万元的收入。2018年的厦门马拉松,同样也为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16亿元,带动经济效益1.7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2.91亿元,非常可观。

基本上,一个小城市的马拉松,体育局花几百万就能攒一个出来

所以,目前火爆的马拉松搞出了两个畸形的现象

1、很多没有最起码的运动知识的人,只是感觉自己跑得动,而且愿意去赶时髦,所以就去跑步了。

2、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尤其是体育主管部门,马拉松赛事怎么搞一窍不通,在广告公司的推动下,就敢去开展马拉松比赛。

最终,无知无畏的参赛者×无知无畏的组织者=惨痛的教训

普通的马拉松比赛已经如此,更加专业,难度更大的越野赛,也就更是一地鸡毛了。

我不跑马拉松,也不怎么爱运动,身边认识的人,起码已经两个死于跑步了。

一个就是在西北沙漠越野跑的时候没的,另一个是跑步结束去羽毛球馆,不知道怎么回事没站稳出摔倒后脑勺碰到消防栓了。

我家夫人很爱运动,每天早上小区跑5-10公里,周末早上不赶着上班有时候会跑一次半马的距离。

我有一次建议她去参加一下马拉松比赛,尝试一下呗

她说,自己锻炼身体,不去凑热闹

这样的心态,我喜欢。


user avatar   zhang-jiu-che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迟早出事

前年因为某些原因接一个活,为本地某知名景区举办徒步比赛提供宣传物料。

具体细节很多人了解就不说了,只说一点:这个单子是某第三方公司从某知名第三方公司承包出来,在比赛前三天找到了我,预算2.6W,吃8k回扣。

这种所谓的比赛一般都是政府牵头找个有钱佬给自己扩大政治影响力的,所谓的主办方不一定舍得花钱,政府不一定有预算,所有过程都是大家开个会拍桌子一定,就开始找第三方公司来做,至于安全,文件上要有,会议记录要有,但实际上,可以没有。

除非这个比赛不仅有独特的官方背景,还有特殊意义,比如某环湖赛,武警都使唤的动。

其他的比赛,真的没人操心利益以外的事。

希望能藉此机会,让国内这种比赛主办方吸取教训,多花点钱,多做点事前工作,就少一点事后解释。

24号补充

现在有了参赛选手亲口记录,有几点:补给点没有帐篷没有热水,只有两个人值班。补给点之间相隔16公里。出事之后,主办方的老总总监才赶到。当地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季节这个时间天气特别差,主办方政府不知道,甩锅给“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几个小时后,才组织救援。

完美印证我说的,政府牵头,大佬出钱,第三方公司准备仓促。我估计志愿者都是自己公司员工。

而且参赛费1000元,一共172名选手,完赛给1600补助,这种比赛我看了一下一般1/4选手能完赛,还要给前几名奖金。

政府给的钱估计刚好制作开幕式物料和赛前宣传。

所以,这种所谓的比赛能办好才是见鬼了。

以下发牢骚

越看越气,随便找个当兵的,体校的,户外拓展教练都能问的明明白白的事,非得图省事,赌运气。

国内还有其他所谓的马拉松越野比赛,但条件都比这白银狗屁主办方提供的条件好,人家天气等客观环境都还不错呢,依然知道多准备点。你白银再缺钱也不差这点吧,你真缺钱不要办行不行,为了点政绩把人当成猴子玩,不出事是所谓的成绩,出事了都怪“极端天气”。

好大一口锅,老天爷可背不起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缺少直升机!

当时说我国组织与动员能力的时候,我提到汶川地震那会,咱们真的缺直升机。


10几年过去了,我们还是缺直升机啊!


但凡有一架救援直升机从一开始就处于待命状态,不至于发生惨案啊。


大力发展直升机!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节奏已经带起来了,我说多了容易挨骂,反正老天爷又不会说话对不对?人死不能复生,何必再搞几个人去蹲大牢掉乌纱帽呢?老天爷一个人把锅背好,慢走不送。


不过挨骂归挨骂,该说的还是要说,有些事情你不说出来就会有更多的人望坑里面跳,你说了,有人听了,少一个跳坑的也是好的。


针对目前带起来的这几个节奏,逐一批驳。




一、极端天气说


你怕是没见过什么叫极端天气。

这个叫做极端天气,这是西藏林芝地区派镇前往墨脱县的老路,是一条徒步线路,以前林芝军分区有一个骡马队每年会往墨脱县驮运物资,这个骡马队是2012年公路通车以后才撤销的,最后一任骡马队队长是我朋友,我跟着他一起穿越过这条路。这里叫做松林口转运站,是汽车能够到达的最后一个地方,从这里转骡马驮着翻山,这个山口就叫“多雄拉山口”。


多雄拉山口常年天气无法预测。天气预报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局部地区的天气预报,预测难度非常非常大,需要投入很多钱建立气象观测站,很显然白银景泰县这里并没有这个规模的气象预测条件。这是什么概念呢?你得隔一两公里就要建一个观测站,组成一个网络,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也就是在大型机场周边能够覆盖这样的观测条件。


每年多雄拉山口的通行时间是不确定的,有时候春秋季比较好通行,那时候雨季还没有来。有时候夏季好走一些,毕竟气温高。不过总的来说这条路都十分的艰险,明明就是艳阳高照,照样有可能突然一团冰雹就砸你脸上了。这里翻过去就是印度,印度洋季风会无遮挡直接到达山对面,这才叫“极端天气”。景泰县导致这么大伤亡的那种天气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极端,在多雄拉山口面前就是个弟中弟,最多最多算有一点点恶劣吧。

右侧就是大晴天突然袭来的暴风雪,那里面呆着,我跟你说吧,你体验不会很好的。


从60年代以来,我们的边防官兵,尤其是最可敬可亲的军嫂们,就在这个地方穿越过无数个来回,真正死在极端恶劣气候下的寥寥无几


这就是个责任心的问题,我那个骡马队队长朋友告诉我说,他个人绝对不敢去想象,为自己的战友护送他妻子去他身边,送到的却是一具尸体这种事情,哪怕仅仅是想一想都如芒在背。每次送人进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军嫂也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他总能保证把每一个人安全送到。


说白了,有责任心,至少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选手自担风险


我国法律原则上不支持以生命为赌资的任何赌博,因为我国是一个生命高于一切的国家,否则疫情期间也不会免费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了。


不信?你跟人签个免责声明然后打个擂台,不死不休,你看看你那个免责声明有效不。


说白了我国绝对不可能允许有人组织这种需要以生命危险为代价的“比赛”,更何况是官方主办的,这种说法说出口之前麻烦先过一过脑子,不想要命了想拿命换钱的人多了去了,你看看谁敢买这条命?哪怕是下井挖煤呢?出了事故该追责还不是照样追责?


我们承认有相当多的合法活动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是这些危险性也是一定有预防措施的,一定会尽一切可能降到最低的,都是中国人咱们就不要装外宾了,哪次安全责任事故,是没有危险性的呢?该追责的,跑掉了吗


这次一样不能例外,这次例外了,“选手知道有风险”就不去追责,这就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口子,那么以后是不是签了免责声明就可以斗殴致死了?愿赌服输嘛。



三、路段艰险不可能布置救助站


所有甩锅的话里就这个话最混蛋,你这么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刀山火海呢,那可是景泰县啊,又不是什么化外之邦,再艰险有多艰险?


什么“车开不上去所以不设补给站”,这种话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墨脱县以前车也开不进去,那还能有一个县政府呢,还能有边防部队呢,没有车你就不会走路呢吗?没有车你不会爬山吗?没有车你不会雇个毛驴子吗?没有车是不是人类就走不出东非大裂谷了?没有车是不是生物都不进化了?


这地方地形就算是再崎岖,毕竟有本地人在活动,放羊的可以去,你举办个赛事的组织者你怎么就不能去呢了?不行你雇两个放羊的我就不信他去不了。

这个地球上几乎不存在人类徒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珠峰顶上都能走上去,这是甘肃南部岷山附近的大山,山顶上照样有人类开凿的梯田,这是不设置补给站救助站的理由吗?


好几百人的比赛,60个志愿者,这恐怕才是不设置补给站救助站的真实原因吧?




说到底就是主办方不合理控制成本导致的锅,与天老爷、参赛者、地形都没有任何关系,更甩不到气象局头上去。主办方在本地生活那么多年会不知道这里天气什么样?会不知道有的是人天天就在赛道上面放羊?会不知道这地方能弄死人?


说白了就是个侥幸心理,以前没出事,以后也不会有事的,能省点钱就省点钱吧。


主办方是官方,官方不可能自己跑去组织比赛,他不懂也不想懂。商家承办他就一定会考虑压低成本,成本越低他越赚钱,所以能够少用一点志愿者、少布置几个补给站,也就在意料之中。然后,就到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了。


建议严查此次赛事的“服务外包招投标”程序,严查招投标违规违纪以及围标、串标行为,严查资质审核与专家评审环节,是否有违规降低招投标审核标准的问题,是否有违规简化招投标程序的问题,是否有指定中标人的问题。这种服务外包的招投标最容易搞猫腻,建议好好查一查。


建议好好审计一下主办方、承办方账目,核对有关数据,搞清楚这次赛事到底投入了多少成本,取得了(拟取得)多少利润,不能让这种赛事不明不白的推进下去了。


不能让死难者的生命毫无价值,如果能够推进有关地区、有关行业的进步,也算是一种告慰吧。


user avatar   serena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赛事举办方准备的救援设备应该能够覆盖自己设置的赛道全程,我还以为国家有这样的强制规定。要不然,到了救援设备不能覆盖的区域,那不是选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扔在那里自生自灭?

如果赛道经过摩托车都到不了的地方,就应该准备好直升机或者补给站或者随便什么有效手段。没错,直升机、补给站很贵,影响赛事的利润率,但这是承办方应有的责任,你行你才上,不行你别上,做不到救援就不要设置赛道。

如果我驴友自己跑去钻山,那是后果自负。但既然办成了“赛事”,贴了布告,收了参赛费,那么性质就完全不同,参与者就不是个人行为,主办方需要做足方方面面的保障和预案。天气不是一开始就8级大风冰雹的,是在几个小时里慢慢变坏的。如果从开赛起就用直升机、越野车辆、望远镜持续沿线追踪,很快就能发现不对,终止比赛。等风雨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开会讨论就晚了。

有人说这是“极限运动”,所以参赛者后果自负、死生不论。中国大陆按照规定根本就不存在“极限运动赛事”这回事,任何体育赛事主办方都不可能对生命安全免责。我也看见有人用达喀尔拉力赛做例子,那主办方自然可以选择到毛里塔尼亚去办,但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行不通。这就像在拉斯维加斯可以开赌场、赌城,但在中国大陆就是不行,"生死由命"类型的协议或合同都是无效的。


user avatar   will-liu-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举办方是知道天气有变化的,并不是天气预报完全不准。

天气预报当地的最低气温是9度,而且高海拔山上的温度本就比平地要低很多,而且山上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绝对不能等同平地的天气。

某位中途退出的选手在发文的时候,说过确定天气的事情,开跑当天的天气预报是预测阴有下雨和降温的。只是当天早上从景区出发的时候,天气还好,有太阳没风,所以举办方和选手均没在意,甚至举办方也没有强制确认选手装备,是否携带了要求的避寒自救物品,而是在知道高海拔山区天气可能有恶化的情况下,放任选手直接开赛。

这里我说句不合时宜的话,幸亏这次下雨降温是发生在上午,使得大部分选手在中午就知难而退,没有完全进山,在体力还保留大半的前提下就撤到了安全区域或者在原地等待救援,只有少部分精英冒雨坚持跑上山(死亡的大部分就是这些精英们)。

而如果这次下雨降温是发生在下午,绝大部分选手都跑上山,到达精英们所在的位置,在自身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再迎来大雨和气温陡降,那么这次悲剧将会更加可怕,因为选手基本没有这种恶劣天气下避寒自救的衣物,而举办方又没有及时在山地救援的能力。

是的,这就是我接下来讲的第二个举办方的问题,应急预案的实施。

举办方没有对突发状况有足够的紧急预案和实施大规模紧急救援的能力。即便不是这样的天气变化,如果有选手在山区迷路,有选手在山区摔伤,有选手出现身体疾病等状况,举办方并没有预测到足够的突发情况,并提前做出预案。

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调拨人力物力上,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已经有了选手开始向举报方发送危险需救援的信息,在群里求救的语气越来越剧烈和绝望下,举办方的救援队伍却迟迟来不了。一直到天黑后,凌晨3点,还依旧有5人未找到。如果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抵达,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受害者。

对于救援迟缓的解释,举办方说山区信号差,天气变化剧烈,说山区救援只能靠人上去车开不进去,说后续还派了700人进山搜寻。

是的,这都是存在的原因。但这些原因我都觉得不是救援如此延后的理由,因为这些问题都是肯定会在救援中发生的问题,这可不是驴友在非指定区域遇险的突发求救情况,可以用意外和没准备来解释救援迟缓的。

这是有提前规划和很长周期来准备的集体高风险活动,难道举办方在举办这种活动的时候,指望山里的天气一直都好(尤其在天气预报下雨的前提下)?指望山里的信号突然就会变好?指望山里的道路突然就能开车进去救援?

这些风险都是能够提前预料到的,在救援中百分百会产生的问题,为什么举办方不想办法提前解决或者减少其中蕴含的风险,还是说举办方完全就是赌运气,因为之前几次举办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运气就一定会好下去?指望老天爷赏脸,让这种高风险比赛没有任何意外产生?

即便这次天气没有突变,那么下次越野马拉松,下下次,下下下次呢?只要举办下去,这种恶劣天气就一定会发生。

我们之所以在重大的可规划的事情上做紧急预案,不就是为了抵御风险,能够在运气极差的情况下,用对危机的预测和准备来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吗?

人命大于天,21条鲜活生命,中国最优秀的一批越野选手,就这样在绝望的等待中离开了人世,救援找到时,21人均已失去生命特征。就想问下,举办方到底在做什么?那迟迟不到的官方定点救援,为什么还赶不上当地牧羊人的救援速度。

别说什么运气不好,碰到了百年一遇的剧烈天气。主办方的运气我觉得已经够好了,前三次顺利举办。绝大部分选手没有上山就被风雨劝退,当地人救援了多名濒临死亡的选手,如果是真的运气差,那就不是现在这个后果了。

…………

再科普下野外失温的常识。

1、外界温度低于25度时,身体就会流失热量,而当时的气温远低于25度,尤其在下雨大风降温的山上。

2、水导热的速度是空气的23至25倍。意味着你的衣物或者皮肤都是汗水的情况下,你身体的热量会被迅速带走,热量流逝的速度是干燥时候的23倍到25倍。更不要说后续的雨水,使得选手衣物全部浸湿,然后加上大风来让你更快散热。

3、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补充,在体能下降、外界低温的前提下,会极大概率导致体温过低。如果没有足够的补充食物,应该停止耗能。但当时很多选手都是在外界低温的情况下,却没有任何的高热量食物补充,周边没补给,还偏偏要压榨体能往前跑,导致失温的可能性大增。

而以上的常识,本就是举办方应该知道和提前考虑的。而如果真的提前考虑到了,还会出这样的可怕事故吗?

如何判断人已经开始失温呢?

在人体感到体温下降的时候,四肢血管会进行收缩,防止热量继续快速流失。如果你感觉到拇指的指尖很难接触到同一只手的小指指尖,你已经开始处于失温状态了。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何避险了,如果失温的情况继续恶化,你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比如身体用强制性发抖让你肌肉运动产生足够热量,但是发抖会大量消耗你的能量,如果这个时候无法补充能量,人就会停止发抖,逐渐失去理智,产生笨拙,急躁,迷糊,如同高度醉酒一般,直到最后的昏迷死亡。

所以,当你在大拇指无法触碰到同一只手的小拇指,就要快速找到隐蔽所,换取干燥衣物或者烘干衣物,尤其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这个地方血管无法收缩,热量流逝速度最快。

同时注意补水和补充食物,因为血管收缩会导致排尿增加,使得身体脱水,而足够的食物才能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热量,抵御热量的流失。

如何对失温者进行紧急救援呢?

对于失温到一定程度的人,不要强行搓动其手脚让其发热,因为会导致四肢的冰冷血液流到身体核心地区,造成进一步伤害,甚至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危险。也不要强迫他进行运动进行发热,因为没有足够能量补充,只会让他症状加剧。

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处在温暖的环境下让其自然恢复,如包裹在足够厚的睡袋中,在胸前,腋下,大腿内侧等位置放置热水袋,或者用正常体温者将其拥抱,帮助其恢复体温。如失温者失去心跳,按照心跳复苏法进行急救。

如失温者能够恢复到喝水的状态,应少量补充高热量饮料,如热巧克力等,蜂蜜糖水等,严禁喝酒取暖。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届才出问题真的是老天爷赏脸,运气好。

据选手说这一届相比以往已经进步了,那我真的是想象不到之前组织更差的情况是什么模样。就当地那个多变的气候,之前几次组织更加稀烂的情况竟然三次没有出事就是奇迹。

据说外包的这家主办公司在北京,搞不好那些做项目的人压根没到现场来过,难怪组织的这么拉胯。

就不提什么医疗救援,通讯保证,沿途救援等等人员,也不提整个100公里就60个志愿者的事,毕竟这些都是非常花钱的。实际上主办方稍微注意一两个不太花钱的细节,最后也不至于出这么大事故。

最典型的,CP3是最艰难的一段,结果主办方因为这一段路太难走,就没有在CP3准备物资和帐篷。这样奇葩的思路可真的是牛逼,原来组织这种户外活动也能靠天吃饭,完全就拼运气呗。

按照道理,不应该越艰难危险的地方,物资准备和救援力量越充沛才对吗?主办方你要是没这个实力做好准备,就不要让线路走这里好了。

不仅沿途的cp站点没有准备好,而且选手强制物资也没有硬性要求,这叫什么,这就是双重的拉胯。当地什么天气,100公里有多大风险,主办方一点数都没有?好歹也号称是当地政府主导的,那些官僚应该是当地人吧,他们也没有数?只要强制物资里面多那么一两件冲锋衣,最后也不至于死掉这么多人,还都是竞赛高手。

再不济再不济,临近中午天气变化的时候,主办方能够及时叫停,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

可惜,所有这些,一条都没有做到,一路拉胯到底,整个过程就好像当年国军拉壮丁,之前毫无准备,上路听天由命。


user avatar   he-zhi-zhou-1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午朋友圈还在聊这个事故话题,为梁晶大哥不幸去世,默哀!!!

特意去求证,可惜无人回复……

梁大哥一路走好……


作为越野赛的参赛选手和曾经的路跑赛事活动组织负责人之一,

我对这次越野比赛事故有一些困惑,想说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当然,这些疑惑都是组织赛事的常规操作,只是说出来和大家讨论下,不当之处,希望斧正!


这个越野赛事的赛前技术推介会有对比赛做介绍和风险提示吗?

平心而论,这个越野赛海拔爬升3000米左右,在越野赛里不算很难。极端天气是越野赛的第一大不可控风险因素!一般如果赛前和赛中出现高温,低温,雷暴等极端天气比赛是要延期的。但是组委会在赛前和赛中有对运动员做当天的天气预警吗?风险出现后有做比赛终止的后续方案吗?


赛前的调研有做吗?调研会结束后是怎么分工的?

一般来说,在做越野赛之前是要做很多工作。组织过越野比赛的朋友对“打标”这个词一定不陌生。赛前“打标”,就是在赛道上做赛道标识。

一般是红色或者橙色布条,有些赛事上面会有反光标识。打标的过程是对赛道的熟悉过程,这也是对赛道了解和风险评估。这个工作是很辛苦的,一般“打标”的志愿者都是参加越野赛经验丰富的人。

赛前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分工的?是否明确责任到人?


退赛的运动员如何安置和接驳?完赛后的运动员接驳服务是如何安排的?

对于不能完赛的运动员,组织方是如何安排他们顺利退赛呢?一般在比赛后完赛选手都是安排接驳车,接送运动员到住宿区。而且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结束时间,分期安排接驳服务。组委会这一块的工作是怎么做的呢?


希望大家报名前先了解一下组织方的风评和口碑。

日常合理锻炼身体,日常学习跑步和急救知识。

在比赛中合理评估自身情况,理智弃赛!

请大家记住跑步的初衷,不忘初心,快乐跑步,安全回家!


以上~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我是组织主办方,我会这么安排:

每隔500米设置一处补给点,哪怕就搭个棚子,里面坐俩老头,搁一些面包,饼干,矿泉水,劳保军大衣,感冒药,总好过啥都没有吧?

好,你说上百公里,而且是越野路段,咱设置不起那么多补给点,行,我怕了,行了吧?咱改,不玩越野了,改成在市区举办普通马拉松,就地取材,利用沿街店铺增设补给点,可以吧?

这很专业?很难?

需要看天气预报?要啥直升飞机越野车?

而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这样的人是当不了组织主办方的,我的方案他们是看不上的。

因为没有噱头。


user avatar   zhang-zhong-yu-2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相关话题

  为什么这十几年来收入涨了这么多,而物价却没怎么变呢? 
  2021 年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诚心提问,“公知”不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吗?为何最近“公知”变成了骂人的话? 
  为何现在很多人开始读毛选? 
  渤海银行涉事员工目前已失联,储户 8 亿存款或再被划扣,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渤海银行需承担的责任? 
  中情局招特工,要求懂普通话和部分中国方言,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大学学的中医,现在大二,正在学中药学,真不知道怎么学,特迷惘,求前辈相助啊!!!? 
  因为疫情,异国两年了。现在视频俩人都是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说什么,感觉感情都要淡了。? 
  如何看待美国宣布将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 2022 年北京冬奥会? 
  为什么总有人号召要体谅外卖员的失误行为呢?给差评就是不道德吗? 

前一个讨论
合肥越野跑名将梁晶、曹朋飞在甘肃马拉松事故中遇难,如何评价他们在「跑圈」的地位?哪些事故原因需关注?
下一个讨论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遇极端天气,参赛选手21人遇难,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