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凯勒 法比恩 的答案干货满满,但有些问题还是需要商酌一下。就是Z驱和空想莫加多尔这些的法鸡雷击舰对抗舰,甚至包括弗莱彻基林阳炎秋月这些大型化美驱日驱直接进行类比可能并不合适。
Z驱在设计时并没有空想级那样以大排水量换火力航速生存性等各方面性能的全面提升,以此彻底压倒传统驱逐舰的野心。相反,1934年型Z驱(Z1)就只打算搞一种标排1850的压线型传统驱逐舰。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三德子也没有进一步提高性能的要求,之所以最后搞到标排2200+,满排3100+,纯粹是三德子自己手潮作出来的。
所以虽然排水量差不多,但是Z1和空想完全没什么可比性。无论是火力还是速度,空想碾压Z1跟碾压其他传统驱逐舰没啥区别。更别提更加先进的莫加多尔级了。
而且Z1以堂堂3000满排居然还有航海性能不足,稳定性差和甲板极其容易上浪的问题,这个就真没法替三德子辩解了。
1936型Z驱也没有跟空想对标的野心,就是解决一下Z1航海性能太差的问题,为此又放大了几百吨排水量,标准排水量达到了2500+,已经和空想级基本一致了。但1936型的配置仍然和1934型一致,基本上就是以2500吨标排达到了人家1500吨标排的战斗力。1936A型换150炮(这个炮和空想的138主炮实际口径一致,都是二德子的150炮发展来的)结果装上就变回1934型上浪洗甲板的德性了,迫不得已1936B又改回127炮。
三德子真正有资格和法鸡空想、莫加多尔这类“雷击舰对抗舰”对标的是计划中的“大西洋型驱逐舰”和“侦查巡洋舰”,即1938A型和1940型。1938A标排将近4000吨,1940更是超过了5800吨。显然一方面三德子对自己浪费吨位的天赋多少有些自觉,另一方面其基于袭击舰学派的技战术需求和基于轻巡洋舰学派的法鸡还是有很大差别。
三德子驱逐舰最大的瓶颈是心脏病。Z驱统一用6座锅炉7万马力,平均每座锅炉还不到12000马力,在1930S这就有点丢脸了。不说4座锅炉超10万马力的法鸡面条这样的嗑药货,就算是一直被鄙视的本子也能用3座锅炉发出52000马力,平均每座锅炉超过17000马力。实际上,Z驱的6锅炉配置是当时驱逐舰中锅炉数最多的,由此带来包括排水量超标,油耗过大,维护困难等一系列毛病。最麻烦的是积垢难以清理,运行一段时间后锅炉性能就会无法逆转地降低。最后三德子对自己的锅炉彻底绝望了,打算改成8台1万马力的柴油机了账(1942B型和1944型)。
技术缺陷导致三德子不得不使用更大的排水量才能达到和别国驱逐舰相当的战斗力。这个和其他国家放大排水量增强驱逐舰战斗力的路数并不是一回事。
三德子并不需要牛家那种1500吨级急造驱逐舰。近海雷击战德国人已经有了S艇和T艇,夜间炮战人牛家向来是轻巡带队,1500吨无非是更大一些的靶子,防空也没什么优势。从战场需求角度出发1500吨级驱逐舰在40年代已经落伍了。更多样化的装备,更大的航程和自持力需求,尤其是加强防空的紧迫性,都迫使驱逐舰必须走大型化道路。标排2000都不够用,战争末期驱逐舰标排普遍上探到接近3000的规格。最为坚持小型驱逐舰路线的面条开战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1500吨级驱逐舰以极快的速度损失,不得不开工建造大型化的金牌指挥官级。牛家自己在经历了标枪级和急造驱逐舰之后,最后也是靠战斗级和果敢级这些标排两三千吨的大驱扛把子。这属于一面鄙视美日两家的大型化驱逐舰,一面自己真香的典范。
如果允许雷德尔自己来选的话,他可能会选秋月级,再换上自家的128炮和FuMO63雷达。航程够大,防空火力够强,综合性能远远强于Z驱那堆废物。唯一不满意的可能是雷德尔还是想要36+的高航速。虽然连本子在战前都不再强调一定要这么高的航速了。但三德子么,袭击舰么,总想着靠航速甩牛牛吃灰去。三德子一直到战争末期的各种驱逐舰计划都仍然在强调大马力,高航速,也不看看自己的主机都是些啥烂货。
实际上袭击舰战略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毕竟玩袭击交通线这码子事情还是潜艇更专业一些。尤其在二战这种空中力量完全掌控制信息权的时代。三德子属于脑门儿一直没长醒。
应当说,相对于德国陆军在战前已经对自身力量建设和使用方式有了相当精确的想象,德国海军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和需求始终是飘摇不定的。雷德尔们死抱着不放的袭击舰战略即使不考虑在航空时代的不可行性,其基于消耗战的战略思路和克劳塞维茨以来基于速决战的德国整体国家战略思路就是不兼容的。速决战的思路强调利用德国的地缘和动员优势,在敌国完成动员以前就打爆他们的狗头。要等牛家真动员起来,你三德子是打算跟牛家半个地球的殖民地拼消耗么?何况人还有个个头超级大的表弟。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说,除了潜艇之外,三德子真正需要的是一支能够速攻英国本土的特化型近海进攻型水面舰艇力量。三德子实际成军的武器系统中,最符合需求的是S艇——比一般鱼雷艇大能在近海(而非只能在近岸)活动,能威胁从DD到BB的一切战舰。最终S艇击沉36万吨舰艇,是三德子海军除潜艇以外最成功的军舰。三德子还需要大量的防空型驱逐舰为进攻英国的运输船队打伞,但从来没造出来过,德国运输船哪怕在自己港里都能被人家炸得鸡飞狗跳。三德子还需要对舰专精的海军航空兵,但戈林不干,而德空的对舰攻击效率一向烂得伤心。要海狮计划打起来,我倒是很想看看牛家BB大队会不会顶着斯图卡的炸弹对登陆场决死突击。恩,一定很壮观,能让BB党高潮上百年也说不定。三德子更需要能够绕着英伦三岛打游击,打击机场扯动英国空军兵力的航空母舰,不过他们把齐柏林号都造成了袭击舰,也是人材。
战略定位不清,所带来的必然是所建造的军舰也不适合实际需要,也缺乏配套的作战支援设备。德国驱逐舰的噩梦纳尔维克之战,Z驱的严重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她们其实已经完成了任务,支援了陆军登陆挪威,一起出战的大型舰艇都已经撤退了。Z驱之所以撤不了是因为她们没油了——6锅炉油耗太大,而三德子又没有合用的快速油船,临时征用的3艘油船又没有及时到位。然后没油没弹的Z驱就只好在原地干等,直到被厌战老太婆一个个打靶。
当然缺乏快速油船的也不止三德子一家,美帝也缺,最后搞到战列舰给小学生当油船,斯文扫地。
相反,德国鱼雷艇的近海雷击战打得这么有声有色,就和其完善的近海情报后勤支援体系有相当的关系。海岸雷达引导鱼雷艇截击,鱼雷艇全程保持隐蔽,利用海浪躲避雷达,闭灯开火,打完就跑。牛牛哪怕有雷达也吃过不少亏。后来中国鱼雷艇部队还是通过毛子这二道贩子学的这手。
因此,总结一下,三德子驱逐舰大型化跟别家原因不一样,属于自己手潮。再加上数量本来就少,战略定位模糊,支援兵力欠缺,德驱二战中表现相对一般也并不奇怪。
前提大概不成立。我不认为KM的驱逐舰队表现不及RN的驱逐舰队,我也不认为其表现不及USN的驱逐舰队;退一步来说,至少应该强调没有任何统一认可的标准来支持这一结论。挪威战役中驱逐舰队表现合格,此后挪威沿岸和波罗的海的护航任务也至少中规中矩。43年12月28日行动(也就是battle of the bay of biscay,比斯开湾海战)或许是重大失败,但是仅仅2个月前10月23日的行动(也就是battle of sept-iles,七岛海战,以防有人不知日期只认名字)中舰队表现极佳。在最差的情况下,其牵制了相当一部分RN最好的驱逐舰队保持在本土,这对RM和IJN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
KM的“驱逐舰”中,“Zerstoerer”也就是我们所说的“Z驱/Z boat”是字面意义上对应的鱼雷艇驱逐舰(TorpedobootZerstoerer,Torpedo boat Destroyer),也就是非常大型的舰队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对应在盟军中就是法制的“contre-torpilleur(反雷击舰艇)”,或者英制的支援驱逐舰(部族级)。
后注:表达或有问题,细节见链接回答
“(Flotten)torpedoboot”,也就是我们所说的“T艇/T boat”是舰队鱼雷艇(Fleet Torpedo Boat),这些舰艇在条约规定下属于驱逐舰,Type 1939更是非常标准的小型驱逐舰。在盟军中,这些舰艇就是法制的“Torpilleur”。同期内英美海军没有与之对等的舰种,相似程度最高的是其常见的标准驱逐舰,有时候也叫做“Intermediate Destroyer”,也就是A到I级或者法拉哥特到本森级。
“Schnellboot”,也就是所谓的“E艇/E boat(严格意义上称S艇,E艇来源于“enemy”boat,意为敌快艇)”,这些舰艇在不属于间战/二战标准下的驱逐舰,而类似于早期鱼雷艇驱逐舰(1890s)概念下的高速短航程鱼雷舰艇,1893年第一批驱逐舰/大型舰队鱼雷艇就是围绕着在海峡内使用高速小型鱼雷舰艇设计的,而最终E艇也在海峡中与英军进行了4年的拉锯战。这些舰艇在盟军中对应的就是美制PT艇或者英制ML/MCL/MTB/MGB,尽管体积上往往更大。
“(Flotten)begleiter”,也就是我们所说的“F艇/F boat”,是舰队护航舰,这些舰艇在条约下不属于驱逐舰,但是执行驱逐舰的部分护航职能,尽管无法真正进入远海为战斗舰队护航。这些舰艇在盟军中对应的是英制Sloop(黑天鹅级GPS之前的Sloop)或者轻护舰(Corvette),在法军中称为“Escorteur Torpilleur”;战争中期开始的美制驱逐护航舰(Destroyer Escort)或者英制护卫舰(Frigate)体积与之相较更大。另一个与之在吨位(和定位上)类似的是护航驱逐舰(Escort Destroyer),也就是千吨级的小型驱逐舰Hunt Class,后者在RN内被称为快速护航舰(Fast Escort),尽管其有比F艇强大得多的火力。
与美制驱逐舰相比,其比较并不公平。自弗莱彻起,美制驱逐舰有最充裕的厄利空供应和战争中最好的的主武器美制5in高平炮。尽管其存在重心过高,反潜火力持续性不佳(以RN ASW驱逐舰为标准)等等细节问题,在英制1942驱逐舰(战场级)用英制4.5寸实现了类似能力之前,没有任何驱逐舰有机会在技术性能上与之对比。在此不表。
而与RN相比。M1936开始的Z驱与大型RN驱逐舰(J/K/N)相比没有明显弱点。部族级或者L/M级或许在对射中占据上风(严格意义上部族可以对大多数战争中期前的驱逐舰在投射量上占上风),但是其本身鱼雷武装无法发射8发的齐射组。而L/M的4.7in炮塔复杂程度则限制了其产量和使用(当然仍然高于Z驱的1936A和B的加和)。E艇表现极其出众,这一点无需多说。E艇可能是战争中最好的小型打击舰艇。在性价比上或许无法和英美苏略小的快艇对比,但是性能极佳,而且整体上进入大规模行动状态的时间早于对手2年左右,在海峡南岸法国港口沦陷后就开始于MTB/MGB拉锯。
要说问题的话,不能完全认可的是Z驱本身大型化的路线。KM(IJN和RM亦同)缺少一款中间型的多功能中型驱逐舰。相比起巨大的Z驱/特驱/JKN之流,间战标准驱逐舰和日后略大的战时紧急计划驱逐舰可能是战争中最好的多功能驱逐舰。其舰桥两翼携带2座防空武器,烟囱后方可携带探照灯和2座轻型防空武器,也可以携带单发火炮发射照明弹;鱼雷发射器间平台上可以携带1较大的防空武器(比如四联装砰砰和双联装博福斯)。战争后期开始在主桅上携带对空预警雷达。
KM本身事实上在用T艇执行这一任务。部分是因为包括晚期T艇在内,其火炮火力仍然相对匮乏(尤其是首向),部分是因为其多功能性的不足。但是即便如此,装备了舰体声呐,多功能雷达的T艇在战争中期大规模入役后(具体来说,Type 1939)仍然成功接替里 Z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当安装4炮2组鱼雷发射器时,除了最大的火炮驱逐舰(Contre-torpilleur和部族),大型舰队驱逐舰(J/K/N/L/M;特驱)对战时紧急驱逐舰火力优势并不够大(5/6炮 4.7in/5in 对 4炮 4in/4.5in/4.7in)。而其本身携带有足够发动有效打击的重型鱼雷齐射(最大者I级达到2*5=10发21in),可以借助较小的轮廓,高航速和更加优秀的机动性发动袭击。当携带ASW武装时,即便不考虑Limbo等更先进的对潜武器,其也可以拆卸1门火炮以携带最大120发深弹,其中63发重型(标准RN配置是最大70深弹,从40发提高上来,USN更低),在ASDIC引导下发射每次14发齐射。当携带扫雷武装时,拆卸一门火炮,而装载TSDS。当携带布雷武装时,拆卸1-2门火炮换装对空武器/布雷轨道,携带30枚水雷。
这就是最早的舰艇插插乐之一。鱼雷发射器和AA火炮,TSDS与主炮等等的调换设计确保了舰艇本身可以执行各种职能。当某一个特定任务下的舰艇出现损失以后,舰队可以在极短(最低2天)的时间内快速改装另一艘类似的舰艇来执行这一任务;而当需求结束之后再将舰艇转移到其他战线上。这些舰艇在战争前三年中紧急战时紧急计划就订购了112艘,本身需要的操作人员也很少,是护航舰和舰队舰艇之间极佳的妥协。她们或许拯救不了IJN后期彻底崩溃的运输系统,也不能打通西西里岛利比亚的航路,但是对在北海东岸和西波罗的海维系运输/潜艇拒止KM而言是非常合适的舰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