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第二周期特殊性,第二周期的p区元素更倾向于形成多重键的小分子。不过C=O是可以加聚的,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是一种很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高压下二氧化碳形成网状结构的dense CO₂在上世纪末就有报道[1][2],为此还更新了二氧化碳的相图。相关研究很多,比如Crystal structures and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dense CO2
下图是计算出来的dense CO₂形成过程。
不过这种结构和题主的“二氧化碳加聚”还是有差距的,仅仅是过程中的某些结构接近“自身加聚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自身的“加成”反应报道的很晚才有报道,见下面这个回答。
到了2014年,有一篇Nat. Commun. 报道了下面的结果,可能真存在 Poly-CO₂。[3]当然,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立刻遭到质疑。
2016年年初,有一篇文章通过计算指出[4],
Ab initio calculations performed on the ideal CO₂ tetramer complex LB-(CO₂)₄ (LB = NH₃, H₂O, H₂S) showed no propensity for stabilization.
(机翻)利用从头算计算对理想CO₂ 四聚体络合物LB-(CO)₂)₄ (LB=NH₃、H₂O、H₂S)分析发现没有稳定的倾向。
也就是说常温常压下这种体系是不稳定的,倾向分解的,高聚物不可能形成。
2016年底上面那篇Nat. Commun.便因为重复不了聚二氧化碳的结果
we are no longer confident in the spectroscopic data supporting the proposed carbon dioxid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机翻)我们对支持拟议的二氧化碳聚合机制的光谱数据不再有信心。
最终撤回了[5]。
虽然自身加聚目前还没有,二氧化碳参与共聚的报道还是很多的[6]。